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記者 徐瑞哲
昨天,《上海市推進雲計算産業發展行動方案(2010-2012)》出爐,醞釀多時的“雲海計劃”開始在滬實施。一個炙手可熱的關鍵詞——“雲計算”,能為上海帶來什麼?
全城共享公共計算資源
幾乎每一台電腦背後都與機房、數據中心、服務器、存儲設備等外圍計算設施相連。上海歷經十餘年的“信息港”集中建設,IT環境質量飛速提升。不過,這類計算資源在地域、行業分佈上還存在結構性矛盾,這就需要“雲計算”來整合。
雲是虛幻飄忽的,雲計算也是以虛擬化技術為基礎的,它屬於一種新型的網絡化計算模式。
從雲計算的供方角度看,儘管眾多機房、數據中心、服務器、存儲設備分佈在各個地方,但它們都能被虛擬為一個整體,即同一朵“雲”。在物理上,它們是分隔的,似乎各自為政;但在網絡上,它們則像雲朵一樣可分可合。而從雲計算的需方角度看,雲計算用戶一般不必自建機房、數據中心、服務器、存儲設備,只需遠程使用某一朵“雲”來計算。因為長寧虹橋的用戶可能正在使用浦東金橋某一台比較空的服務器,而當浦東金橋服務器用滿時,虹橋用戶的計算任務可能已自動切換到閔行顓橋的服務器上。這樣一來,全城的計算資源都可以打通,即使同一台服務器也可一半給浦西用、一半給浦東用,或者適時調劑使用比例。
有識之士指出,未來幾年,當上海形成一片“雲海”時,以設備採購為核心的信息化建設模式,將逐漸被以“雲服務”為核心的新模式取代。
現代服務業現重要增長點
之所以將“雲計算”視為産業,是因為“雲計算”模式正推動傳統設備提供商進入服務領域,帶動軟體企業向服務化轉型,並催生出跨行業融合的新型服務業態。
國際權威機構IDC預測,2012年雲計算全球市場規模將達420億美元,相關産業總産值達4520億美元。而根據上海推進雲計算産業發展的三年行動方案,雲計算將帶動全市信息服務業新增經營收入1000億元。這千億産業規模相當於什麼?去年全市信息服務業營收2100億元左右,規劃到2012年可達3600億元左右。也就是説,那時雲計算對信息服務收入的“貢獻度”接近三成,可極大推動上海現代服務業增值以及産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
在上海,一把“種子”已撒向雲端。政府在市高新技術産業化資金中設立雲計算專項,每年安排不少於2億元資金,支持總投資超過2000萬元的産業化項目。目前,首批啟動雲計算項目達14個,計劃總投資32.5億元,年內投資7.3億元。
國計民生服務更趨高效
事實上,“雲海計劃”中的雲計算服務正悄然走入城市生活。就如申城數百萬家庭使用的數字電視、IPTV等,其實都已成為雲計算的無數“雲端”之一。其背後龐大的媒體內容平臺庫開始採用基於雲計算的分佈式技術,為各頻道運營商提供海量數字節目的存儲、檢索、加工、包裝、分發等服務,如同一張音視頻産品的物流網。
此次新實施的“雲海計劃”,在滬確立了10項典型應用示範工程——即“十朵雲”。其中,工業雲、金融雲、科技雲、電力智慧雲、中小企業雲,都是面向不同行業領域的“專業雲”。如電力智慧雲,能利用整個城市電力系統的內網信息,幫助智慧電網進行電力運行調度、電網監控保護和輸配電。
政務雲、教育雲、健康雲、交通雲、文化雲等更是直接與民生信息服務息息相關。比如,“交通雲”將車輛監控、路況監控等錯綜複雜的信息,集中到雲計算平臺進行處理和分析,建立一套信息化、智慧化、社會化的交通信息服務系統,使城市交通設施發揮出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