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大型活動 > 偉大歷程 >

綠色豐碑永駐心間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6日 19: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偉大歷程網上作品大賽”文字類優秀獎作品

偉大歷程 網上作品大賽 獲獎作品 建黨 文字類

        政聲人去後,民意百姓間。谷文昌先生離我們而去至今已有30年了。然關於他的故事依舊鮮活,猶如東山上蔥蘢的木麻黃生生不息,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他的形象猶如一座綠色的豐碑永駐在人民心間,永不褪色。

        我的朋友説,東山島上每一寸土地上都氤氳著谷文昌先生的氣息,並一再邀我前往親身感受一番。五月初,我終於踏上了東山這塊神奇的土地。

        東山位於福建南部沿海,台灣海峽南岸,總面積有194平方千米,猶如七星拱月,形如展翅振飛的蝴蝶,美稱蝶島。如今的東山島風光秀美,如詩如畫。綿長的海岸線曲折有致,細沙柔綿,海灘上長滿蔥鬱的木麻黃,伴隨著陣陣的海風搖曳生姿,展現出它剛強而柔美的特有風韻;海水湛藍,波濤陣陣,拍打著礁石,似在竊竊私語,低吟淺唱。海面上白帆點點,海鷗翱翔;岸上忙綠的漁民,閒適的遊客,構成了一幅在盡情享受著一派祥和美好的生活詩意圖。

        作為一個咋來初到東山的遊者,我在用心去感觸東山島上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我知道東山島上的每一寸都曾灑下一個人的全部的無私的心血和汗水,而經心血和汗水滋潤過的土地也一定是塊充滿希望的土地、神聖的土地。我以卑微的姿勢貼近土地,去感受那個人早已融入東山這塊熱土的氣息和體溫。那個人就是東山人民口口相傳,越傳越響的谷文昌先生。

        谷文昌先生於1915年3月20日出生在河南省林縣西鄉坪區(現在的林州市石板岩鄉)郭家莊村南灣自然村的一戶貧農家庭。艱苦的農村生活,複雜的農村革命鬥爭形勢,鍛鍊了谷先生的各方面能力,1944年3月,谷先生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産黨。1945年3月被委以重任,擔任抗日民主政府林北縣第七區區長。1950年5月,隨軍渡海解放東山島。從此,他的心和東山島連在了一起。他先後擔任東山縣城關區區委書記、縣委組織部長、縣長、縣委書記等。直至1964年才因工作需要調離了東山島。

        他在東山島上度過了他一生中最不同凡響的14年。他克己奉公,身先士卒,帶領全縣軍民奮力拼搏,植樹造林、征服風沙。修公路,築海堤,打水井,建水庫,造鹽田,建海港……讓東山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東山人民的命運,從此,東山人民走上了康莊大道。從此,谷文昌先生猶如一輪紅日照耀在東山人民的心頭,永遠溫暖著他們;谷文昌先生的高大形象猶如一座綠色的豐碑永駐人們心間,永遠鮮綠。

        谷文昌逝世後,“先祭谷公,再祭祖宗”的民間習俗,就是對谷公的尊崇和愛戴最樸實最好的紀念。東山人民自發捐造的谷文昌塑像以及谷文昌事跡展覽館、谷文昌公園、谷文昌紀念館等相繼竣工,都表達了東山人民對谷公無盡的深深懷念之情。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撫今追昔,到底是什麼讓東山人民把谷公捧得很高很高——

        一

        過去的東山島曾經流傳著這樣的一首民謠:“沙灘無草光溜溜,田地有種沒有收,一年四季難睜眼,神也愁來鬼也愁!”這首歌謠是過去東山島的真實寫照。

        過去的東山島,島上412個山頭,2萬多畝山地,僅有林木147畝。海島東南沿海一線綿延三十多千米,茫茫一片,寸草不生,狂風一起,飛沙滾滾,遮天蔽日,吞噬田園,埋沒房舍,嚴重威脅著東山人民的生存,以致許多東山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面對此,谷文昌先生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夙夜憂嘆,寢食難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毅然決定帶領群眾植樹造林,征服風沙,徹底改變東山人民的生存環境。

        他親率林業科的同志踏遍了東山島上的每一個山頭,掌握第一手資料。他深入群眾,集思廣益,探討治理風沙的方案。他帶領群眾挑土壓沙,築堤堵沙,種草固沙,植樹圍沙。然而,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卻異常艱辛,困難重重,險象環生。曾經受過植樹20萬棵木麻黃僅活9棵的無情打擊。但他不怕失敗,他説,我們在沙灘上種木麻黃能活九棵,就能活九千棵、九萬棵,就能綠化全海島。更發出了“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錚錚誓言。
言必行,行必果。經過數年的共同不懈努力,“抬頭不見禿頭山,低頭不見飛沙灘,走路不被太陽曬,樹林裏面找村莊”的綠化東山的目標終於初見成效。

        然造林不易,護林更難啊!當年,谷文昌下鄉時,隨身帶把特製的小鋤頭,看到小樹苗被牲口踩倒了,或被風吹歪了,就及時扶正,或補栽,培土澆水等。谷文昌如此之愛樹也感動了身邊許許多多人,使愛護樹林,成為東山人民的自覺行動。

        谷文昌大半輩子跟林業打交道,卻從不沾公家的一寸木頭。有位林業員看谷文昌家裏連張吃飯的桌子都沒有,就用木麻黃做了張桌子送去。谷文昌不僅把桌子退了回去,還把那位好心的同志進行嚴肅批評。其實,他家裏用的傢具都是竹凳、藤椅、石飯桌等,就是不用木頭制的,以此以明心志,保護樹林……

        生態環境的根本好轉,為東山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

        東山作為一個海島,海峽阻礙了與外面的聯絡,群眾要走出海島之不便可想而知。當時,群眾要走出海島,乘坐的一般都是小木船。雖與大陸近距還不過五六百米,但八尺門海峽風急浪高,船翻人亡的事故常有發生,給群眾的生命財産帶來很大的損失。同時,也制約了東山經濟的發展。

        於是,把修一條海堤,海島變半島的構想已經在谷文昌的心裏生成,並很快擺上了議事日程。經過專家的多方論證,終於制定出了切實可行的築堤方案。僅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戰,八尺門海堤告竣,天塹變通途。無異於為東山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之後,谷文昌又帶領群眾修築公路,興辦水利,打井、修水庫等,從根本上改善民生,還因地制宜大力鼓勵群眾發展制鹽業、養殖業等,向大海要效益,進一步改善了東山人民的生活。

        針對當時文化教育落後的現狀,他提出了大力興辦教育,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因此,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明顯的改善,辦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劇場、廣播站等也相繼建立了起來,極大豐富了東山人民的精神世界。

        三

        “共産黨人要敢於面對實際,對人民負責。”谷文昌總是這樣説,也是這樣做。
1950年,國民黨潰退台灣時,從島上抓走了4700多名青壯年人,以致三分之一的家庭骨肉離散,“壯丁”家屬,對國民黨恨之入骨,卻因親人為國民黨效勞,深怕受牽連。“壯丁”家屬問題,成為剛剛執政不久的人民政府的一個棘手的問題。

        面對此,谷文昌求真務實,以為“壯丁”是被強行抓走的,是被逼無奈的,被撇下的親屬都是無辜的。國民黨造災,共産黨應該救災。於是,谷文昌向縣委建議,把這些“壯丁”家屬由“敵偽家屬”改為“兵災家屬”,還要給予更多的照顧和救助。這一改,僅兩個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讓東山島上無數的不幸家庭重新有了笑聲。正因為谷文昌一心為公,心中裝著百姓疾苦,才去冒這個險。難怪作家霍達經過多方深入採訪後,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一項德政,十萬民心。

        1958年“大躍進”,盛行浮誇風。當時上頭來了領導,要推行密植和移苗並丘。谷文昌沒有唯上,而是在杏陳的小嶺水庫下搞二分地作試驗,讓事實説話。事實證明,搞並丘、高密植是違反生産規律的。谷文昌寧願挨受上頭批評,也不盲目從事,以保護群眾的切身利益。還有,當時,還盛行大煉鋼,東山有鐵沒碳,煉不成鋼。因此也遭到上級的批評。上級領導還特來東山監督煉鋼。當時,有人提出要砍樹燒炭煉鋼。但東山本來就缺乏林木,谷文昌自然不答應。這在當時,谷文昌書記可是冒著丟“烏紗帽”的危險啊!但谷文昌不顧個人得失,頂住了壓力,維護了群眾的利益,也維護了黨的威信。

        四

        谷文昌務實求真,一心為公,嚴以律己,艱苦樸素,公私分明。他大多時間泡在基層上。為了便於深入開展工作,他配備了一輛“專車”——自行車。對此,谷文昌愛惜有加,一回家就上鎖,一有空就上油、擦拭,決不讓孩子碰它。有一次,他的大女兒谷哲惠趁自行車還沒上鎖,就偷偷拉出去練騎,結果被父親訓斥一通,都“嗚嗚”地哭了起來。之後,父親安慰説:“公家的車不能佔用,已經對你們講過多少次了。你們想學車,等爸爸有錢了,再給你們買一輛嘛。”不過,谷文昌始終沒有給孩子買過一輛自行車。

        後來,縣裏給谷文昌配了輛吉普車,但谷文昌把它讓給了縣裏的其他領導。他説,騎自行車便於和群眾搭話。就這樣,一輛自行車一直陪伴著谷文昌走過了生活的風風雨雨……

        1981年1月30日,谷文昌先生因病逝世,遵照他的遺囑,他的骨灰埋在他親自建設的東山赤山林場。家人把他使用的自行車,還有他的佩槍、家裏的電話等一併上交國家。

        關於谷文昌的事跡還有很多很多,不僅僅從谷文昌紀念館的6個大展室和音像室可以感受到,更可以從民眾的口中獲知,許多民眾都可以如數家珍説出谷文昌的感人事跡。谷文昌先生就是一座綠色的豐碑永遠駐在東山人民心中,成為永遠激勵後來人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

        如今,站在東山島上,望著這塊灑滿谷文昌血汗的地方,已經成為了“綠色長城”、“旅遊勝地”及國家海濱森林公園,還有全國最大蘆筍基地、硅砂基地、養殖基地;開闢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一類口岸及福建省旅遊經濟開發區……我想,谷文昌先生泉下有知,一定會含笑九泉,倍感興慰。你瞧,那佇立在綠蔭中的谷文昌雕像,嘴角不是分明帶有一絲不易覺察的淡淡微笑麼?

        告別東山島,再望一眼,這塊灑滿谷文昌血汗的神奇土地。谷文昌的高大形象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頭上,一如綠色的豐碑佇立心間,將永遠警醒著我,催促我積極向上,執著追求……

        偉大歷程網上作品大賽官方網站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李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