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環球頻道首頁
環球電視時間表
生態地球
影苑縱橫
環球風采
知性之旅
媒體評論
國際部介紹
聯絡方式
中央電視臺國際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復興路11號
郵編:100859
網友信箱:
ID001@mail.cctv.com
 在線調查

您經常收看的電視欄目為:
正大綜藝
世界影視博覽
國際藝苑
人與自然
環 球
動物世界
外國文藝
世界各地
世界文化廣場
世界名著.名片欣賞
週日影院
假日影院
國際影院
海外劇場
原聲影視
佳藝影院
佳藝劇場
 【跨文化傳播探討與研究】譯製片的追求:傳遞原片的風格 [趙春梅]

  譯製片的追求:傳遞原片的風格

  趙春梅

  將外國影視劇配上漢語對白,然後與原片的音效合成製作出的譯製片在我國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而且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譯製水平。有人認為好的譯製片可謂是珠聯璧合,能讓觀眾充分領略原片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韻味;有的人則認為譯製片的洋腔洋調讓人無法容忍,不如直接在屏幕上加上漢語字幕,只有這樣才能欣賞到原汁原味的外國影視劇。近年來,隨著國人外語水平的普遍提高和原聲影視劇的大量播映,尤其是在大城市裏,持後面這種觀點的人越來越多。那麼,譯製片到底能不能保留原片的原汁原味呢?

  世界各地有很多的中餐館,可國內的人到了國外的中餐館以後,總覺得所吃的東西雖然看上去和國內差不多,但味道已經發生了某些變化。而且,同一道菜,在美國紐約吃是一種滋味,到了意大利的米蘭就會是另外一種。其中的原因除了主要原料來自當地以外,適應當地人的口味恐怕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據説純粹的原汁原味在當地很難被人接受,老闆為了生意必須做一些相應的改變。譯製片的道理與其頗有相似之處,其原汁原味只能是個相對的概念。

  首先,它使用的是一種全新的語言,語言結構、表達方式、語音語調、節奏等語言因素都與原文有著本質的區別,表達同一個意思所用的語言長短也不盡相同,為了對上口型,就不得不對原文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增減。而且,由於國情不同,對於原片中的一些涉及政治和倫理道德等方面的臺詞及畫面必須進行修改,也會引起一些變化。其次,中國和原片生産國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語言則是文化的載體。為了讓中國觀眾理解片中的對白,翻譯時經常不得不採用歸化法和意譯法,捨棄掉原文中的比喻、典故等具有該語言文化特色的內容,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原片風格的某些變化。第三,配音導演和演員對劇中角色和臺詞的理解也會與原片的導演和演員不完全相同,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汁味”上的偏差。第四,一部影視劇拍攝完成並不意味著該部作品的完成,還必須經過受眾的理解和接受。由於中國觀眾的文化背景(包括宗教信仰、道德觀念、價值觀、物質生活環境等)不同於原片生産國的觀眾,他們對同一部影視劇的理解也必然與該國觀眾有所不同,對同一個情節的反應也不盡相同。所以説,譯製片要將原片絕對原汁原味地奉獻給中國觀眾只能是一種理想,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都是不現實的。但是,譯製片作為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渠道,又必須起到傳播外來文化的作用,要在能讓中國觀眾理解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的汁味,否則引進的意義就要大打折扣。而且,也確實存在著保持原汁原味所需要的條件。一般來説,原作的畫面(人物的表情、動作、情緒等)、故事情節、時代背景等因素不會發生變化,只要能做到臺詞翻譯準確、配音演員的聲音和片中角色相符或者相近,語氣、語調合乎劇情,演員的情緒到位,就可以保證基本做到了譯製時的原汁原味。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翻譯、譯製導演和配音演員相互之間通力合作,任何一個環節失誤都會造成作品的失敗。

  先來談一下翻譯。中文譯本是配音的基礎,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原片的汁味,翻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譯文必須忠實于原文。首先,譯文的語意必須準確。翻譯要有很高的外語水平,而且要對原語所在的歷史文化背景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準確理解原文。拿不準或者根據自己的理解講不通的地方要勤查字典,不可望文生義。如sweetmeat意是蜜餞,是英語中很常見的一個用法,在某部片子中就被根據字面意思翻成了“甜肉”。再如英語中的固定用法I have to hand it to you.從字面來理解就是“我不得不把它遞給你”,可看看畫面,並沒有遞什麼東西,顯得莫名其妙。但是,翻開英文詞典一查,就會明白它真正的意思是“我不得不佩服你”。筆者在工作中數次遇到這個句子,可至今沒有一個翻譯能正確地把它翻譯出來。當然,翻譯的中文水平也要過硬,不然即使理解無誤,中文的表達也可能會詞不達意,或者不能準確地體現臺詞的含義。所用的語體不適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等,配齣戲來只會讓觀眾覺得啼笑皆非。

  其次,要盡可能採取直譯法,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中的形象和習慣的表達方式,從而保留原文生動形象和幽默的特點。如“一石雙鳥”就不要改為“一箭雙雕”,雖然意義完全一樣,也不存在文化背景方面的問題,但是直譯可以讓中國人了解西方人是如何表達同一個意思的。同時,千萬不可套用和中國的歷史密切相關的中文説法,否則會給觀眾造成文化上的錯覺。比如英語有個習語是“説鬼鬼到”,其含義與中國人常用的“説曹操,曹操到”一模一樣。在翻譯時,可視不同的語境來譯,沒有貶義時可用“剛説到他,他就來了”;而有明顯的貶義時,可直接用“説鬼鬼到”,切不可套用中文的成語。另外,原文中有些表達方式非常幽默風趣,如果採用意譯法,就會失去原來的藝術效果。比如前蘇聯影片《兩個人的車站》中的農莊主席在形容男主角普拉東的天真時説:“他怎麼好像剛生出來?”在某個譯製版本中卻被譯作“他怎麼什麼都不懂?”顯然沒有原話生動。但是,直譯要考慮到中國觀眾的接受能力,需要視原語國家文化在中國觀眾中的普及程度而定。比如Bungi這個詞在1997年中央電視臺第一次引進《偽裝者》時出現過,當時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可沒過一年,中國報紙上就開始頻頻出現“蹦極”這個詞;再如西方的一種叫Yoyo的玩具,幾年前外語老師在講解這個名詞時還費盡週折,學生也是雲裏霧裏,沒有一個很清晰的概念。可是,轉眼之間,北京的大街小巷到處都響起了Yoyo的叫聲。所以,在Bungi這項運動和Yoyo這種玩具為中國觀眾所熟悉之前,以它們作比喻的臺詞就不能直譯,而應採取意譯法。

下一頁>>
責編:王春燕 來源:央視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