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音樂頻道 > 音樂故事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聆聽百年(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

——拉威爾(一、二、三)

CCTV.com  2007年11月29日 21:09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1875年,莫裏斯拉威爾出生在法國的尼韋勒港的一個中産家庭中,拉威爾的父親是一個工程師,發明了用石油做燃料的蒸汽發動機和二行程引擎,但是父親更愛好音樂,他的堅持使拉威爾順理成章地走上了音樂之路……2007年12月10日、11日、12日(週一、週二、週三)首播

  1875年,莫裏斯拉威爾出生在法國的尼韋勒港的一個中産家庭中,拉威爾的父親是一個工程師,發明了用石油做燃料的蒸汽發動機和二行程引擎,但是父親更愛好音樂,他的堅持使拉威爾順理成章地走上了音樂之路。

  拉威爾是在巴黎成長起來的,他的音樂歷史很簡單,7歲開始學習鋼琴,14歲考入巴黎音樂學院,當時的巴黎,物質生活方面的極為繁榮,思想界、文藝界都十分活躍,存在著各種思潮各種流派,當時,在巴黎最盛行的是文學上的象徵主義和繪畫上的印象主義。

  不過對於拉威爾來説,他的生活圈子相對很狹小,應該説他是一個靦腆而又獨立的人,雖然他的內心世界極為豐富,但也很善於隱藏自己,也許是和社會接觸不多,或者他更願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管怎樣這都是一種局限,他作品題材比較狹窄,作品的內容很少直接源自當時的社會生活,而大多是對景物的描繪和表現童話、傳説、故事等,他的音樂中缺乏對生活熾熱的感情。當然這也反映了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在資本主義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化的狀況下,一部分知識分子企圖脫離社會現實的心理狀態。

  大自然是除了情感之外,所有藝術家最樂於選取的題材,它有著無限包容性,平和、博大、深邃、內斂,對於拉威爾來説,自然不是舞臺背景,是他所喜歡的純粹的客觀的世界。

  拉威爾的作品大多並不深邃,他向我們展示得更多的是純真,他經常通過各種途徑在自身周圍去尋找到它,在動物中,尤其是在童年裏尋找它,在他的所有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他對動物的題材懷有忠貞不渝的愛。

  和許多藝術家一樣,拉威爾認為音樂和真實的生活是不同的,它是幻想的藝術世界,是從真實的生活中開闢出來的一塊“封閉的花園”,是第二自然,是世外桃源,因此必須像去參加一個盛會一樣,隆重的裝扮,一跨進那個門檻,就得採用一種特殊的講話方式以顯示我們到了“另一個世界”,因此對拉威爾來説,音樂是一種奢華的娛樂,是一場講究的遊戲,他很珍惜自己的樂趣,他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這片沙漠中的綠洲,這個快樂的島嶼,使它免受混亂時代的傷害。

  拉威爾一生都深愛並尊崇莫扎特的音樂,他的座右銘是這樣的“完全崇尚簡單,學習莫扎特的一切,深奧,但不繁複”。這些特點都反映在他量少但質精的作品中。其實拉威爾的性格中與莫扎特也有一些相似之處,比如他們的童真,自然,不然就不會有小星星和鵝媽媽了;不過莫扎特性格中的張揚和輕浮與拉威爾的內斂和含蓄卻不能同日而語,還好,作為音樂家,他們的藝術生涯都是值得我們去探究一番的。

  都説童年時代的生活會影響人一生的發展,對拉威爾來説絕非言過其詞,平靜的生活帶給拉威爾什麼?

  拉威爾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好,他一生都和弟弟愛德華生活在一起,而母親是拉威爾的精神支柱和感情依託,他不僅從母親那裏繼承了對西班牙音樂的熱愛,同時繼承了母親感情內斂的性格特徵。


作曲家拉威爾

  少年時代的拉威爾總是留著長髮,一派逍遙,在1888年的時候,他結識了一個同樣留著長髮的西班牙小男孩,裏卡爾多維內斯,這個孩子和他氣味相投,他們都熱愛音樂,而且在1889年,兩人同時考上了巴黎音樂學院,並一起融入到了巴黎濃郁的藝術氛圍中。

  拉威爾給人的感覺總是優雅而靦腆,講究穿著和禮儀,他身材不高,但貴在比例均衡,只是頭部略微偏長,為了彌補這一點,拉威爾想盡辦法留各種考究的髮型,直到認命為止。

  抄襲,這個刺眼的詞彙常常被用來形容拉威爾和德彪西的關係,拉威爾的音樂到底像誰呢?

  1889年,也就是拉威爾進入巴黎音樂學院的第一年,他迎來了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上,博覽會上演出的裏姆斯基-科薩柯夫絢麗的管弦樂作品和來自爪哇的東方音樂,深深吸引了這位十四、五歲的音樂學院學生。

  不久拉威爾又結識了法國作曲家夏布利埃和薩蒂,他們新奇的音樂思想和創作方式讓年輕的作曲家雀躍不已。逐漸的,在拉威爾的習作中,也開始探索一些新的音樂語言和表現方法,這使他在保守的音樂院中“名聲不佳”了,而拉威爾也並不在乎,他業餘的學習時間甚至超過他在校的時間,最終導致他被音樂學院退學了,這是拉威爾與校方的第一次衝突。

  推陳出新的對立面是墨守陳規,難道勇於挑戰的結果就是要承受打擊嗎?

  雖然與巴黎音樂學院的關係惡化了,但是拉威爾卻和他的老師們保持密切的聯絡,在被退學的時間中,拉威爾創作了包括《古風小步舞曲》《哈巴涅拉》在內的一些早期作品,但是他的音樂創作水平仍有待提高,於是他決定重返巴黎音樂學院。

  為了提高聲譽,或者説是解決生計問題,拉威爾總是孜孜不倦地參加音樂院每年舉行的比賽.從1901到1903年,拉威爾共參加三次羅馬大獎比賽,一次次出人意外地落選了;由於評選委員會作怪,他在1905年第四次提出參加比賽的申請竟然遭到拒絕。為此,當時巴黎的藝術界和出版界都表示極大的憤慨,一些作曲家、作家、畫家以及普通的音樂愛好者出來聲援,羅曼•羅蘭撰文説,“拉威爾並不是以學生的身份來參加比賽,而是以一個作曲家的身份來得獎的,我很驚訝居然有人敢評價拉威爾,那麼又是誰來評價這些人呢”這一事件釀成的社會風波終於迫使音樂學院進行改組,由平素最能賞識和支持拉威爾的福雷出任院長。這時拉威爾在音樂界實際上已成為勝利者,聲名就此與日俱增。

  無論拉威爾的音樂靈感源自何方,他在每件作品推出前,都經過了智慧和技巧的過濾,因此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精心的安排和雕琢,直到今天,拉威爾的許多曲子,仍不斷在世界各地的演奏會中,贏得一場場的滿堂喝彩,無論是飄蕩輕快的管弦樂曲還是華麗優雅的鋼琴曲、室內樂曲,無不展現了拉威爾式的精緻細膩,令人百聽不厭,回味無窮。

  (2007年12日10日、11日、12日 CCTV-音樂頻道 21:18首播)

責編:張芊川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