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音樂頻道 > 音樂故事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聆聽百年(二)

————貝多芬(二)

CCTV.com  2007年11月09日 09:55  來源:  
     
    [內容速覽] 在眾多奇怪的“貝多芬現象”中,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方——終其一生,有兩個矛盾對立的貝多芬始終在廝打,性格如此、生活也不例外。比如他喜愛金錢,擁有財富,卻終日為生計頭疼;他注重各種養身之道,但一生飽受病痛折磨,他喜愛女人,卻終身未娶;他精於飲食,喜歡搬家,生活品質卻非常低劣……從愛好這個角度來説,貝多芬本應該過著優越幸福的生活,可事實恰好相反,在此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為什麼會有這種奇怪的現象?哪個才是真實的貝多芬呢?2007年11月13日首播週二

  理財大師的貧窮生活

  毫無疑問,貝多芬是一個天才的音樂家,可除此之外,他也許還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理財師。他是第一個靠音樂養活自己的自由藝術家,他的收入渠道五花八門,比如授課的經費、演奏會的收入、出版樂譜的版稅、委託創作的佣金以及貴族們的禮金。這位精於算計的作曲家,根本無需經紀人,就能將每一筆收入經營得頭頭是道。當時的出版商甚至對貝多芬甚感棘手。《莊嚴彌撒曲》的發表最能顯示貝多芬搪塞、偽裝和無情的一面。早在這部作品還未完成的時候,貝多芬就跟出版商西姆洛克商談出版事宜,並提前收下了100金路易的報酬。但是到了11月,貝多芬把作品以同樣的價格再次悄悄賣了出去。到了1822年,貝多芬第三次賣出這部作品。當三位出版商發現真相時,貝多芬竟鎮定地説,這一切都是謠言。更讓人吃驚的是,貝多芬並沒有被當時的狀況嚇倒,反而更廣泛地接觸其它出版商,在這個過程中,《莊嚴彌撒曲》的價格不斷地被哄抬,最終出價最高的獲得了出版權。除此之外,貝多芬還做過更為奇特的事情,他居然答應擔任卡塞爾地區的音樂經理!這實在是有違他的個性。但原因很簡單,作為交換,貝多芬可以獲得600金幣的年薪,外加150金幣的旅行費用。貝多芬甚至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的經濟權益,1809年時,他獲得三位貴族提供的資助,不料好景不常,反拿破侖戰爭帶來的通貨膨脹讓貨幣迅速貶值,貝多芬不惜對簿公堂,指控“薪水”沒有如期到位。


  我們不得不為這位藝術家的經濟頭腦喝彩,可這些金錢並未改善他窮困的生活,從百元大鈔到一文小票,他都仔細盤算,甚至將雞蛋、咖啡、火腿都藏起來,用的時候才一點點拿出來。在1817年7月23日,貝多芬給一位朋友的信裏寫著:“我有一個經濟問題要問你?一雙靴子釘上鞋底和鞋跟,需要多少錢。因為我不得不付錢給我的僕人。”的確,在世人眼中,他就是這樣一位貧困的作曲家,可最後卻留下了數目相當可觀的遺産。

  為什麼貝多芬要過著收入和支出如此不匹配的生活?為什麼一方面追求自由、蔑視權貴,另一方面卻想盡辦法增加自己的財富?答案也許只有一個,就是只因為他是貝多芬。

  靈感源於漫步

  站在今天時尚的角度去評價貝多芬,他應該算是一個有氧運動的身體力行者,他親近大自然,喜歡散步,並且散步往往能激發他創作的靈感。我們可以試著還原一下他創作《田園交響曲》時的情形。1807年5月,貝多芬回到了他所喜愛的海利根小鎮。他曾經在這個地方走向絕望,但是又從這個地方站了起來,他的腦子裏又重新開始響起了造物主的感激之歌。是造物主把他塑造成了現在這樣,給了他享用不盡的才華,也是造物主創造了這美好的世界,森林,草地和溪流。似乎在一個清晨,貝多芬在鄉間小道上散步,他看到草原上的薄霧,一切都寂靜無聲,但是鄉間的生命慢慢甦醒,鳥鳴,蟋蟀聲此起彼伏,他走累了,躺在一片莊稼地邊的草叢裏,閉起眼睛,溫煦的陽光照著大地。這真是整個造物主的一部偉大的,恬靜的合唱。《田園交響曲》開始在貝多芬的腦海裏逐漸成形。他帶著自己隨身攜帶的速寫本,記下第一樂章開始的主題。據説,還有很多傑出的作品,都是在貝多芬散步時完成的。

  貝多芬的學生裏斯描述了他倆在鄉間流連忘返的情景:“我們走得實在太遠了,晚上8點才回到貝多芬的住處多布村。他總是哼哼唱唱,有時簡直像在大喊大叫,聲音忽高忽低,但沒有唱出明確的旋律。我問他唱什麼,貝多芬回答説:‘我想出了奏鳴曲的最後一個樂章主題。’我們一進屋,貝多芬連帽子都沒有摘,就直接衝到了鋼琴面前。我在角落裏坐下,很快被他忘在腦後。他至少花了一小時激動地寫下了奏鳴曲美妙的終樂章。最後他站了起來,看見我還在屋裏非常驚訝,對我説:‘今天我不能給你上課了,我還得再工作一會。”裏斯所説的貝多芬哼的這支曲子就是後來的《熱情奏鳴曲》最後一個樂章。貝多芬將散步視為人生最大的樂趣,可是這項健康的愛好並沒有改變他的身體狀況。可以説,這位可憐的音樂家終其一生,都飽受病痛折磨。

  陳丹青


  你像貝多芬的第六《田園》,《田園》其實是現在可以説很通俗的一個曲子,你通常介紹一個人,如果他沒聽過貝多芬,第六是一個好的選擇,年輕時候聽覺得是春風吹來,非常和煦,然後優美鳥叫,什麼雷雨什麼這些,但我現在聽不是這樣,現在聽我聽到的是一個,真的其實是一種蒼老的東西,如果你慢慢要告別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全部讓你留戀的地方在這個曲子裏也有,它一上來其實很單調的遞進的一個旋律,年輕時候都喜歡聽那些特別好聽的段落,可是現在我越來越喜歡聽就是伴奏部分的,或者是我不知道術語應該怎麼説,就是那些以前被認為次要的部分,段和段之間銜接那些部分,就是要用文藝腔來説就是生命那種律動,然後這種脈搏,自然那種脈搏,人和自然交遇的時候那種心跳的節奏好像是那種感覺。

  沒有婚姻的愛情

  貝多芬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説長相醜陋,但並不影響他對女人的喜愛。從少年時候開始,直到接近最後的日子,愛情的火焰從未停止過燃燒。據貝多芬的學生裏斯説:“他無時無刻不在談戀愛。漂亮的臉蛋往往使他情不自禁。” 但貝多芬痛苦地意識到,婚姻生活與自己內在的創作衝動並不兼容。幾乎每一次,貝多芬愛上的都是他得不到的女人,不是社會地位比他高就是已婚。此外,貝多芬性格上的缺陷也妨礙他邁入婚姻生活。他沒有耐性,容易衝動,並且對自己本來就差勁的外表,更是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度。終身未娶成為了貝多芬無奈的愛情結局。可即使這樣,貝多芬還是給後人留下了一個謎團。

  1812年夏天,貝多芬寫下一封著名的情書,收信人是一位身份不明的女子。貝多芬在信中告訴她,他是在用她的鉛筆寫信,並稱她為“我的天使”、“我的一切”、“我本真的自我”。他問道:“你不完全屬於我,我也不完全屬於你,你能改變這種狀況嗎?”晚上,貝多芬接著寫這封信,在信的第二頁裏有他曾寫過的最著名的話語——他稱她為“永恒的愛人”。 她究竟是誰?貝多芬真的寄出這封信了嗎?這個問題已經隨著貝多芬的去世而永遠埋藏在他的心底,成了一個不得而知的秘密,但至少我們知道,曾經有一位重要的女性進入了貝多芬的生命。

責編:張芊川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