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農業頻道 > 鄉約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鄉約》欄目研討會會議紀要

CCTV.com  2008年05月28日 22:3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題目:CCTV《鄉約》欄目農村改革30週年系列節目

            暨《龍行天下》特別節目創作研討會

  時間:2008年5月23日下午

  地點: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十層會議室

  -------------------------------------------------------------------------

  主持人:肖東坡

  與會人員:

  專家:

  柯炳生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

  焦   波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圖片庫藝術總監

  任學安 央視經濟頻道副總監

  夏   凡 全國工商聯農業産業商會秘書長

  許寶健 中國縣域經濟報社社長

  安興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許文廣 央視經濟頻道總監助理

  中心領導:

  傅玉祥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趙澤琨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總編輯

  詹新華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副總編輯

  傅雪柳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副總編輯

  范宗釵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總編室主任

  鐘  倩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總編室副主任

  張穎穎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總編室大型活動組組長

  主持人: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好。我們今天這個研討會正式開始。我是央視七套農業節目《鄉約》欄目製片人,肖東坡。在這兒,我代表我們《鄉約》欄目感謝各位專家,和中心領導來蒞臨指導工作,謝謝大家,會議正式開始。

  (熱烈鼓掌)

  開始之前,我介紹一下今天專家:

  柯炳生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

  焦  波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圖片庫藝術總監

  任學安 央視經濟頻道副總監

  夏  凡 全國工商聯農業産業商會秘書長

  許寶健 中國縣域經濟報社社長

  安興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許文廣 央視經濟頻道總監助理

  接下來,我介紹一下我們中心的領導:

  傅玉祥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趙澤琨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總編輯

  詹新華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副總編輯

  傅雪柳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副總編輯

  范宗釵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總編室主任

  鐘  倩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總編室副主任

  張穎穎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總編室大型活動組組長

  坐在周圍是我們中心各個欄目製片人和《鄉約》部分創作人員。這兒我先拋磚引玉,介紹我們這次會議主要內容。《鄉約》是一個人物訪談節目,開播四年半時間,採訪三農背景人物,過去收視率不斷提升,到現在為止我們準備在今年年底,紀念中國農村改革開放30年之際開播一系列節目,我們這個主題是“大小30年”,我們希望通過個人人生的30年經歷和整個大的時代背景,記錄這樣一個時代的勾連,所以我們起名“大小30年”。

  我們找到一些候選人物和其他嘉賓進行聯絡,我們希望在今天這個會議裏面能夠得到各位專家和領導給我們更多支持。首先對我們主題應該把握什麼主題,在紀念中國改革三十年大宣傳背景之下,我們應該選取什麼人物,設立什麼主題,如何把握這些主題?這是我們特別希望能夠借助這個會議請專家給我們一些有效的建議。另外我們還準備推出一個大型活動,這個活動也是自2007年全國工商聯産業商會開始搞的全國首屆中國農業産業年會。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年會搞一個大型活動“2008年龍行天下”,我們進行一些方案的設計。

  現在我們在系列節目中確定了十名左右人物,其中包括企業家,目前我們進行了一些聯絡,請他們接受採訪,一是張果喜,他是普通木匠出生,成為中國第一個億萬富翁,然後高元坤世界太陽能領軍人物,楊文俊是蒙牛領頭羊,潘剛是伊利的老總。農民我們選擇了幾個,初步鎖定兩個,攝影我們選了李天炳,拍攝了很多照片,我們焦波老師也是一個。文化類:我們選擇余秋雨,他是出生在鄉村,8歲開始記工分,有這些經歷,我們希望他從文化視角詮釋中國農村發展30年變化過程。文藝類選擇了姜昆。學者類選擇了溫鐵軍。農民工我們選了鮑先鋒,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獲得五一勞動獎章的農民工,這個人物比較典型。村官吳協恩是華西村現在黨支部書記;吳協恩、王樂義這二個人我們也聯絡過。我們年底推出一個《龍行天下》中國農業産業化大型活動,“2008龍行天下”我們做了一些基本的前提的策劃和思考。然後我們能夠聯絡到全國100家平面媒體,100家網絡媒體,20家知名論壇和部分雜誌,進行這樣一種推介。

  我們希望這個研討會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一是對我們選取人物有什麼看法?其中選擇的這些更傾向於哪個?有更好的向我們推薦,節目名稱“大小30年”,應該把握什麼主題?有什麼形式?在人物方面,有些年齡沒有跨度,比如華西村吳協恩,他們是有影響力代表人物,應該如何做?對宣傳片一些理解,包括對《龍行天下》的這個活動是否有建設性意見?包括如何體現政策?怎麼和政策和時代進行勾連,之前我們做了一些案頭工作,包括十個中央文件,包括許寶健社長給我們提供了很多中國農村領域方方面面的政策,這些素材都有,我們希望聽聽專家意見怎麼做,應該如何去體現?這是我們這個會議的主要內容。

  我們接下來請專家給我們提出一些寶貴意見,請柯校長先來。

  (熱烈鼓掌)

  柯炳生:很高興參加這個會,由於各種各樣原因現在校外活動很少參加,但是今天活動還是來了,這個活動很有意義。

  看了方案,第一,因為有些人物沒有共性,名稱不太清楚,是不是一個人物的宣傳?比如説企業家你們更熟悉,我不太熟悉。楊文俊還不如牛根生有名,牛根生是創業。乳業的兩個最後選一個?農民的不熟。文化類看看有關報道,找真正關注于中國農業、農村和農民的。你們的題目是中國農村改革開放30年。文藝類姜昆,我認識。原來我們一起上過春晚,但姜昆上山下鄉對農村了解也是早些年的,這些年了解不多。

  “大小30年”,是我們國家這30年還是個人30年?在提問的時候,這30年農業農村説點什麼?説點和農業、農村農民沾邊的東西。我想可能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為你們要有一個政策方向,代表性要強,我覺得企業家這個人物要這麼解讀,這個很重要。實際上整個是串起來的,因為每個企業家或者其他人要講自己的事,小事可能很多,但是真正大的宏觀上把握30年的脈絡,農業農村改革發展,那是主要的。其他的可以看看。也沒有那個高度,也沒有那個權威性。

  村官我覺得王樂義更好。改革開放的時候,我去過,不知道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吳協恩華西村沒有問題,但是這種村有多大代表性?這些農村在我國佔多大比例?然後現在實際上真正經濟上比較強的,家族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如何?所以我覺得王樂義比較有代表性,代表農民性比較強。我沒有聽説王樂義有什麼問題,沒有什麼爭議,影響還可以。要找真正的村官,那些企業家就不必找。有很多人是政治人物了,村官經歷要談,典型的村官看看。村官其實很重要,在很多中國農村農業問題代表一個大的方面,這個要選出一個典型,比較穩妥,不會有太大爭議。

  (熱烈鼓掌)

  主持人:謝謝。下面請我們經濟頻道的總監助理許文廣,也是《經濟半小時》的製片人發言。

  許文廣:不好意思,我一會兒要回去參加我們臺裏一個簽約活動。我看了這個方案之後,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案,會成為未來我們農業節目一個焦點。因為本身當年改革開放20年的時候,我們在任主任的領導下,做過一個20年,我們可能繼續做30年。在這裡面,欄目選擇的是邀請7、8個人物這個難度大於選擇30、20人。因為他們是否有足夠代表性?觀眾比較挑剔。現在我看這些人物,這個標準不是特別統一,有的30年關聯比較強,有的要説關聯也有,比如余秋雨,他在農村也有一段時間,很多像他這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有這個歷史,所以這種關聯性不是特別強。

  另外,我覺得這裡面人物有兩類:我們選擇的時候他代表未來不同角度,一是親歷30年,他有起起伏伏人生大的變遷,這種變遷和國家變遷相一致。二是旁觀者視角,他也30年堅持記日記的,還有一個圖片拍下30年的。到訪問他們的時候,可能面臨一個問題,談他眼中30年還是談他自己親歷的30年,我們當時拍20年的時候,我遇到這個問題,我們有一個解海龍的,是通過他講希望工程,還是我們在這20年當中希望工程對他本人帶來了什麼影響?他本人在這個過程當中他經歷了怎樣的對媒體的認識的深入過程。後來我們還是把他轉化成為這個親歷者,如果是旁觀者視角,他容易説很大。就是説他會説國家,説國家無論怎麼描繪這30年都不能深入,全面,但是他自己的話,他有獨特視角,他怎麼談不會偏。

  所以我感覺從名字是“大小30年”想大小兼顧,即考慮國家“大小30年”的特點,又考慮人物30年,我覺得人物創作當中應該把姿態放小一些,比如類似我的30年,我找八個人,這每個人都有代表性,我可以強調這八個嘉賓,就一定能夠代表這30年的全貌,在每個系列當中我未必把這30年做一個全面的闡釋。我覺得是否從他的個人經歷角度做,更多的是往小做,而不是往大做,大的是往虛做,小的30年往實做。這樣符合《鄉約》的特點,他是個體化敘述,不知道未來這個紀錄片是談話式嗎?還是什麼形式,如果是紀錄片,我把30年做一個背景,編一個好片子,如果是一個談話節目更適合做個體體驗。這是我對這個節目的一點感想。我覺得把每個人從個體充分提煉,我們做8或10人的話,我覺得未來是豐富節目,我覺得東坡也能夠體現挖掘人物的長項。

  龍頭企業的評選我感覺確實要做好的話,會成為我們一個新生的非常重要的具有可識別價值的品牌,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活動。而且確實能夠成為未來展示中國農村經濟風向標之一。我們評的主體是企業,我覺得評企業和評人物不一樣,相對來説好像評企業難度更高,無論是經濟人物,體壇風雲人物,三農人物,人物本身個性彰顯,另外做這個人物必須有精神引領作用,就是它的價值觀的張揚,作為人物評選精神人物自然會承載這個東西,但是評企業的話,有時候出現一個問題,利用什麼標準、什麼價值觀引領這個企業,所以現在看凡是企業內的評選,往往有一個更特定標準,一個跟價值觀有聯絡的標準,比如説在國際上比較有影響的最令人尊敬的企業,或者説最具責任感的企業,他是把某個特性做足,如果我們做十大企業,反而感覺他的個性把握比較難。現在看來我們做的這個企業,我們確實想把這些農頭企業一網打盡,我們設計不同板塊,但是這樣感覺在整體連接上似乎有一些模糊。怎麼把這些龍頭企業最有獨特性的價值把它能夠提煉出來?不能説我們就是想評人物或者評十大,這裡面目前在表述當中還缺少,我沒看到一句把這個精神體現出來的話,而在每個單項體現比較多。

  再就是它的對象,任何一個評選應該強調對象感,給誰看?現在來看,像我們經濟頻道一是經濟人物,這個平面我負責,我們相對更廣眾一些。因為我們是作為經濟人物應該在經濟社會裏面已經成為這個社會的核心了,建設的力量了和引領的力量了。我們有特定對象,比如我們年度僱主,任主任在抓這個項目。他從僱員職工眼中評選出對值得他們尊重的企業,這是一種有特定對象的評選方式。所以我現在就是覺得我們這個龍頭企業,就是我們的這個對象到底是對誰?是普通公眾?他是一種評選方式和表述方式,如果針對農民或者農民自己評出的,在他們心目當中能夠引領他們制致富的,那麼在選拔標準上是另外一個標準。我覺得兩個不同對象都可以作出很好的活動出來,都沒有問題。

  我看到一些節目的形式,都寫出來了。我感覺這個不錯,很好。就是以“龍”作為精神,“龍”本身有精神的內涵在裏面。但是我覺得要把這個“龍”的理念怎麼不僅僅體現我們節目當中,因為節目是未來表現的事情,如何在我們這個活動當中把這個“龍”的精神提煉得更清晰,和我們這十個企業內在關聯度更強,是我們未來這個活動的一個標誌。我覺得可能還要缺少一個他們之間更緊密的表述方式,目前表述我覺得我們可能過多關注到具體的,比如我們用這個名詞最具活力,用那個名詞概括最具什麼,這個目前表述不全面。

  我的發言就是這樣。

  (熱烈鼓掌)

  主持人:感謝許文廣給我們提的很好的建議,下面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安興本老師給我們發言。

  安興本:我昨天晚上才到家,看了你們的方案之後,我覺得有三個問題:

  一是你們的欄目。

  二是特別節目。

  三是大活動。

  先説第一個我覺得《鄉約》是一個不錯的欄目,吸引我的第一是主持人,他沒有天分做主持人。黑不溜秋的,長得也不是很好看,然後呢他的形象絕對不適合做主持人,主持人是要長臉,他是扁臉。這個就是一個基本的電視的圖像標準,但是他吸引我的是什麼?他的語言和你們欄目的風格。你看,第一,是看田頭地尾,村頭巷尾,找一個人來説很楞,我覺得在一個常態談話節目當中,常常一本正經,反而只是談話而已,不是一期節目。我覺得他做了節目,引起我的注意。引起我的注意之後,我就研究他。首先我就比較,在央視還有各地這麼多談話節目當中,有三約,今天上午去了《名將之約》,都是拿世界冠軍的。還有陳志峰的《相約夕陽紅》,再就是你們《鄉約》,各有特點。大家看,如果研究門道,你的敘述形式、你的結構跟他們都不同。所以引起了我巨大的興趣,比如説到現在陳志峰《走進墨脫》,包括《名將之約》,我幫他們策劃,來之前和我們製片人談,我跟他們講在談話節目當中,塑造一個什麼結構很重要,通常你看談話節目,都是一個線性結構,你無論什麼敘事,你必須有懸念之類的,但是你是隨著時間這麼下來的。講一個人命運故事情節等等一條線下來,鐘慶文他們做復調結構,比如巴哈音樂,比如我們對聯,他是講歷史的,講現代的,不斷找到一個點回到歷史,在歷史當中回到現實,不斷地縫合,使你的敘述由一個狹幅變成一個寬幅,這是第二種結構。你給我提供了一個什麼?我今天早晨很興奮,是階段性單元結構,你是什麼?你們提供的是什麼?我不知道你們有這個意識沒有。《孵化夢想》你們開篇講了一個與主題無關的事情,孵化和希望,你開始講了一個和他毫無關係的車,講了一個卡車拉了50億人民幣,你面對這麼多錢怎麼辦?産生一個懸念,主人公出來,你的每段小片用的是現在所有小片沒有做到的,你從一個環向文化語境裏面找到和你有關的因素,進來直接勾連到你的敘事主人公或者主要故事情節上,這點很棒。你仔細想想,你像西藏唸經人,老太太唸經手裏持的那個轉筒,使你敘事寬幅大。

  那麼你還引進一個什麼意識呢?真正説做電視節目,天天説節目,我也在央視講過很多次,常常很多導演製片人都沒有意識到做節目,什麼是節目?節目就是好看,觀眾不走,因為你有趣,也有理,你自然傳播出去,當然也傳播邏輯和錄像。你的這個單元做得非常巧妙。也就是説你一個新的敘事模式,至少對我來説是這樣的?你只要這樣堅持下去,我覺得你從一個做一般的政策性的人物性的訪談節目,到一個真的要作出另外一個節目,我不知道你們到沒有一個自由國王的水平,有意識總結沒有?你缺點是什麼?我覺得,我總結了一個,你得有一個,我説一個口訣,你這個節目要奇開頭,奇妙地開頭,妙結尾。知進退,知道進去和出來,這是敘事本能,然後中間加著故事會。

  從這樣一個口訣來重新地審視你的節目,我覺得也還不是沒有毛病和瑕疵。比如你們的《孵化夢想》,這期節目,開篇很奇妙,對你們來説很難,對我來説很容易,因為我踩著你們肩膀講,如果開始部分如果把一個人類為什麼馴養了雞?這很有意思。因為你後面的孵化和這個養雞人,人們發現這種野生雞下蛋很多,所以他成為了人類朋友。你仔細想想,當你講了人類和雞馴養文化的時候,再進一步宣揚的是什麼?比如香港回歸,香港是什麼?英國人説香港是能下金蛋的雞。在你找到這個開篇的時候,要不斷地把這種奇妙找到一個更好的東西。這個開頭比你那個開頭好,因為和你的主題在切近,他那個馴雞的文化很多,尤其是馴養的雞。

  第二個,我覺得你説一個大卡車拉50億的人民幣,你想想你能拉50噸人民幣,然後面對這麼多錢怎麼辦?我覺得實話實説我看了以後,因為你是為後面拋磚引玉,但是不必如此,比如説,北京專報專門電話採訪我,作為社會學家,你如果中了大獎,你拿了大獎怎麼辦?這是突如其來的,重慶有人中大獎,一個人面對突如其來的財富,會有什麼選擇?我覺得比如你有50億財産,或者前面捐100萬,你對財産有什麼選擇?我覺得這個開頭如果做好了,我覺得開篇做好了,這樣的節目幾乎完成的50%。

  我們最近有一個研究,看央視收視率,你看前五分鐘,現在你問我,你看你的節目在播出的時候,前五分鐘的收視走勢,你可以看你這期節目的總體收視率。這樣一個公式你可以得出一個做節目的應對收視的黃牌策略。我認為你現在的節目,做的還是不錯。我給你們提供兩個策略,我作為導演來説,我説多了。

  我給你兩個策略:

  1、我覺得做你們的節目,還面臨著一個方法的問題。就是很硬的一個題材怎麼做?比如他們經濟半小時,他們的經濟頻道我認為很佩服他們,他們從總體策略上有一個把它硬變軟,軟能做節目,然後都捏個餌做節目,就是魚餌。就是説只有這個策略才能把一個很生硬、很大的題目變成節目,這樣的一個策略。所以這樣兩個策略,我覺得就找出一個理論,什麼理論?我自己叫它“麝香貓”理論。越南有一種麝香貓吃了咖啡漿果,他吃了之後,然後咀嚼他,咽到肚子裏排糞便,裏面全是咖啡豆,20萬一公斤。你們可能知道,更好的咖啡還有南山咖啡,仔細想想這個麝香貓就是你們《鄉約》欄目。

  1、發現論,作為一個策劃、集體,如何發現一個很好的題材?一個很好的人物,這很重要。

  2、咀嚼論,這個麝香貓把豆子放在嘴裏,把肉吃掉了,他咀嚼它,你找到一個好題材,你的班子如何咀嚼?這個很重要。

  3、發酵論,你怎麼樣把這樣一個題材發酵變成節目?觀眾能夠愛看?麝香貓就是把自己麝香液注進咖啡豆,就是排泄論。就是你作出來的片子播出了。就是説同樣一個題材,不同的機制來面對一個,他們《經濟半小時》做很棒了。就是説不同的策略、不同方法、不同機制體制,能夠作出一個不同的節目來。比如説《鄉約》,我覺得做得很好,至少我很愛看。那恰恰是從愛護的這樣一個角度,你要從一個鄉下的《鄉約》到一個相互的《鄉約》,在你的節目裏要更強調鄉土氣息,要有新鮮的泥土氣息的欄目風格。

  如果從這個意義來説,不好意思了,你這個欄目的宣傳片的似乎寫得很好,但是與你欄目定位背道而馳了。你這個很小資味,甚至大資味,甚至徐志摩。你想想人的一生有時像書,就是一首詩,在廣播裏的詩,我覺得你們應當恪守你們的節目,《鄉約》你在村巷尾,坐下來,你的場景放了,你沒有演播室,所以不斷變化的有著自己優厚的演播空間,就是這樣一個鄉味一個自然環境,就在這個鄉土氣息裏要強調你的環境,強調你的時空,強調你的對象的這種,這是你自己的風格。如果你現在都不好意思變成一個都市的一個節目了,我覺得恰恰丟失了自己的特色。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大小30年”:我認為“大小30年”這個名字不可取。為什麼?很容易引申歧義,我沒有想到國家大30年,小30年,我想到毛澤東30年鄧小平30年,正好是60年,這是很容易讓人想到前30年,後30年,當然你可以解釋。我覺得如果説30,中國有最好的一個語意,就是“三十而立”,你要把這種立的變化過程講出來,“三十而立”,這是我個人意見。我覺得“大小30年”這個特別節目,我也研究了你們的節目之後,我自己有一個想法,你仔細想,你們雖然是講農業人物的一個分子,但是你是以事説人,以事做人,把這個人的心得、信念塑造出來,變成一個命運不斷起伏的人,一個傳奇致富的人,是以事説人,既然做30年我覺得我們有很多不能回避的問題,如果你還用過去的策略,你就陷入一個非常被動的敘事的語境裏,因為你幾乎找不到一個人可以把30年的幾個側面説清楚,所以從一個策略來説,反向思維,我們以人説事,我覺得30年的中國的農業的變化,農村的變化,農民的變化,有沒有幾件大事?這樣一個以事立題,反過來我要以人説事,拿人小事説大事,我認為你就解放了。

  我就想到了6件大事,我覺得比較好。正好三件大事是農民自發,三件大事農民自發之後黨的關懷,比如説改革30年之後,有幾個片子找到我,我原來真是了解了一下,比如説我們30年紀念誰都懂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一個主題,思想解放。我們不去説,因為這和農村有什麼關係?但是農民最先進行了真理的實踐。你就呼應了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農民做了什麼真理的實踐?最簡單的,小崗村餓得難受,不怕坐牢按了手印,農村有很多這種事情。就是説這樣一個真理實踐才導致了實踐檢驗真理的理論創新,的的確確我們黨的政策也是這樣,後來這個實踐變成農村承包土地,多少多少年,後來到30年,50年,他導致一個大的真理的實踐和檢驗。我們不能忘記從他開始很多重點人物,找到最早改革的人,他們已經被歷史淹沒了,今天我們講它的歷史功績在農村的,不能忘記他。進行幾個宏大的歷史敘事,不是理論,而是用人和故事去累計。主持人點到為止。

  第二個大事:就是鄧小平講的,異軍突起,就是鄉鎮企業因為他發展了,農民也開始自己辦企業,所以到今天的龍頭企業,他們的背景都有異軍突起的背景。這個異軍突起的意義很大,過去農村有這種産業,後來變成中國城市化一個橋梁,農民都有勞動力,現在城鎮化離土不離鄉,它是一個橋梁,有非常大的意義。義烏這種城市農村自己創造了新生的城市,我覺得異軍突起很重要。我受了你們的啟發,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啟發。

  拿人來説再就是流動。整個中國城市的改革,農村的生産力解放富裕勞動力,辦企業,打工潮,這種打工潮恰恰是後面人不斷回來,它把一個都市文明,或者一個現代文明不斷帶回去,很多人在家鄉做企業。我覺得這是農民的三個自發的行動。如果你去關照這三個層面,可以把很多人物做進來,可以講得很精彩,你完成了一個宏大的歷史敘事。我們黨和政府給農民自發的行為是什麼?我覺得黨給農民一個民主的體制,以前村官是任命的,現在是選的,但是選有很多問題,但是第一次讓我們農民看到民主是什麼?民主是妥協。三年之後你下來。它就激發了最大限度的身份改革,激發了農村生産力發展。我們到今天,你看物質如此豐富,我們研究歷史的人説,從歷史到今天從來沒有這麼物質豐富過,我覺得意義非凡。我覺得是黨給予農村的一個主動的政策。

  再就是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反哺農業。你看我們這次做了一個胡錦濤剪窗花,剪了三個回娘家,第一個當地老百姓説共産黨當年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第二個是啥?農村是城市的娘家,50歲我們這樣的人都有農村背景。三是農業是工業的娘家,所以進入一個反哺時代,是一個社會轉折的。甚至提出將來有機會,什麼是城市?不是有房子就是城市,有很多標準,特別是中國要創造自己的標準,因為中國不可能像西方,百分之幾是城市,這是不可能的。我覺得反哺農業是很大部分。在這個政策性方面,第三次提出新農村建設這樣一個藍圖。

  至於人,我覺得我這個説完以後,我覺得這個不重要,就是你們提的這些人,要有每個立體階段找到有代表性的人物很重要。再就是你這裡面提到的文化的,因為我對文化有發言權,我首先覺得余秋雨很棒,但是在這兒不行,如果在央視做青歌賽樹大拇指,在這兒實話實説不行。我覺得我們這裡面要看農民形象的塑造是哪些人,比如説我們想到了趙樹理,這和你們沒有關係,但是他提出農民形象的問題,在往後推選,往後是陳忠實他寫了抗日戰爭陜北農民形象,我們在這個當中要找到那些作家。再比如,劉震雲,現在已經進入都市形象了,他之前寫了農村三部曲,他寫了很多,我也記不得了。我覺得可以找我們所研究農業題材的,王岐山當年1982年在青藏開會,他是農研室的,包括余華等等,是農村題材,要找到不同歷史時期的經典著作,然後的確塑造了那個時代的農民形象。但是近期比較有影響的,其實去年斯琴高娃演的山西題材電視劇影響很大。在這裡面就不能不提趙本山了,趙本山不僅是一個農民出身的演員,更重要的他後期創作的農民的形象,他的幾部曲,你別説仔細一看,至少他捕捉到了今天農村農民幾個關係變化。就是他與土地的關係,他與體制的關係,他與城市的關係,有六大關係,在這樣一個從歷史到今天,從外來到本土的四面輻射的這樣一個語境當中,他們的狀態是什麼?你《鄉約》如果畫龍點睛,把這個農民的“睛”點出來了,那你就非常了不起了。連農業部、政策研究署都得找你了。有9億農民,如果這個節目做的話,我就想到了這麼多。我覺得這個你們應當在用心做,我覺得不能回避必須作為一個傳媒有競爭的,在這樣一個30年中,也躲不過這些。

  第三個問題,就方案本身來説,是一個非常有創意、非常完整的方案,在這個方案當中,有一個問題,你的五類企業家,是互相消解的。一是最具活力的企業,最有責任的企業,最有什麼什麼的企業,你的五個標準一定做五個評價體系,做五個數學模型,因為要評,所以你出了五個的時候,你五個指頭沒有纂成拳頭。這個方案很好,非常好,但是我覺得不夠巧。我認為最佩服得央視的不是他們剛才説的,最有活力的是經濟頻道,袁正明等等,現在是郭玉璽等等,仔細一看從他logo來看,現在影響整個央視所有東西,你仔細想想,他們一場革命就影響整個央視。那央視在同樣的作品裏面,就找差距。比如説新聞頻道,新聞頻道很不服氣,説他們大頭讓他們搶了,到底他們做了什麼?做題材的,他做了人物的,感動中國。其實他的模式和他一樣,他找了自己的一個角度。他們自己也在爭,你看他自己,他經濟頻道,經濟報道後來做了一個評論。所以你看他們經濟頻道的狡猾是什麼?他們已經把自己搶到別人的地方了,別人沒有辦法了,他做文藝,三頻道沒有辦法;他做新聞,你看他的諮詢,新聞頻道有什麼辦法?他變成一個綜合頻道。沒有辦理。你的問題是什麼?你的問題和他的十大經濟人物評選同質同道,無論從你的形式到你的題材和他同質同道,但是這個同質同道産品出來以後,他先出來了,你永遠要仰視他。

  再就是你的問題,你選的題材是企業家,是在他的範圍之內。劉永好去那兒兩次了。我們不能不承認在你現在這個收視或者央視十幾個頻道當中,你是很邊緣化的,或者很類型性的局域板塊,你如何找到你的強勢,你必須找到自己獨特性。再就是跨界了。你仔細想想,農村企業家從異軍突起到一個尾巴,所有企業成長起來都是現代企業。劉永好,農村鄉鎮企業,他不愛聽,我已經蟬蛻了。我覺得對你來説,我説兩個我覺得值得你做,這是我自己的意見,不影響你這個《龍行天下》。

  一是百強縣,中國百強縣,縣域經濟是中國板塊經濟和政治有密切關係的,並且發展得很好,包括世界銀行都很注重這個,他們每年都有一個發獎,就是最具投資潛力的縣,去年在天津發,找到我。你仔細想想,你要找,隨便説在這塊找到一個三農,我不講你這個縣域經濟多麼多麼發達什麼的,我就講三農最突出的縣域,你可以找一個人做出一個數學模型,什麼三農,什麼指標,進行評獎。

  二是我最近還做一個研究,就是節慶研究。七部委發文,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和農業有關。上網查現在有5700多個節日,這裡面有90%都是農業節日,比如西瓜節,葡萄節,玉米節,我説是有兩個玉米節,一在美國,一在吉林,大棗節,很多,為什麼有這些節?就是發展農村經濟有一個意識起來,他開始打造這個節日,他要塑造這個節日,你看寧海弄一個天下開遊節,仔細想想這麼多節日在一個無序狀況,都和經濟緊密相連,和政府相連。整個城市都是如此,如果評價一個農業,我隨便説就是以小見大,評價一個節日的時候,比如美國感恩節,感謝上蒼,多好。還有對一個節日體制的評價,也不一定不是你的特色。

  我已經説很多了。

  (熱烈鼓掌)

  主持人:謝謝。下面請中國縣域經濟報社社長許寶健發言。

  許寶健:説這個題目,真正專家是趙澤琨。他最有發言權。我們從旁觀者角度來説,今天是農村改革30年。我接觸到的好幾個月之前,就説過這個事,有影響力的城市。我看了這個方案,《鄉約》欄目思考的一些東西。從這個策劃來看,我覺得主要是兩部分:

  一是大型的人物序列化。

  二是大型電視活動。

  這兩個活動因為咱們是在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這個大背景之下,有一個主題的問題。要確定一個什麼樣的主題?也就是説給我們這個大題目,有一個方向確定下來。我覺得大概應該反映這麼三個內容:

  1、改革30年的歷史。

  2、改革30年的經驗。

  3、改革30年的成就。

  同時又因為我們確定這個主題這個節目,又是一個《鄉約》欄目在做,我覺得要和這個欄目定位定性有關。因為做一個片子,做完之後,在某個欄目做還是考慮的角度不一樣。把主題確定下來之後,怎麼表達這樣一個感覺?有些可以整個反映我們改革30年的歷史,有些可以選舉有代表性事件,還可以選擇代表性人物,是這麼一個角度來考慮。

  第二個問題就是片名。我一開始看到這個片名的時候,我沒有看明白。但是我看完之後,我能理解這個意思,其實裏面蘊含的意思很深厚,我覺得對這個片名最好有一個從概念和理念上的闡述,説得比較準確和清楚。

  1、有一定的啟發。

  2、感覺到我們三農的特色。

  3、宣傳片的內容,我看了之後覺得這幾句話寫得跟他主要的主題有些距離。沒有體現出三農的歷史感、厚重感,這個基調和我們片子的風格有差別。我覺得這個都是不能著急的,片子做出來我們可以做修改。

  4、我們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人物。我覺得選擇人物的量,如果有標準的話,我想是不是可以從這幾個角度。

  (1)親身經歷。我們改革開放30年,最好是親身經歷。

  (2)重大貢獻。作出貢獻的人物

  (3)改革的意義。

  (4)可開發性。我們做電視也好,媒體也好,做任何節目,都不可能是純粹的,但是我們這個行業就是要把前面這三條放在一個重要位置。

  人物要做到有權威性,對人物的選擇要高度重視,比較慎重。我想是否可以考慮辦一個央視網站,甚至可以在網站上公開徵集。然後呢我們在從中篩選,因為這個徵集過程是宣傳,贊助費,節目開始之前必須有。

  關於人物還有一個想法,因為現在我們做系列人物訪談,如果要僅僅是做訪談的話,對人物的選擇可以相對隨意一些,因為你這個每天做節目,常態的節目選擇什麼人?這個我覺得都涉及到很高的要求,我想這樣一個訪談雖然選擇八個人,或者十個人,但是跟你正常的節目我感覺區別不開,怎麼能夠圍繞這30年,把這個高度體現出來?我想是否可以做人物推介?我們把人物推介和人物訪談結合起來,那麼推介出來的人物肯定要做到。就是説對農村改革30年,影響最大,貢獻最大的人物,比如説十個到二十個,三十個。把他作為我們一直做年度風雲人物的大提升,對推介出來的人物進行點評,可以用人物這30個代表性的人物,因為這裡面也可以分成領域,比如説我們在推介欄目發動網民、讀者、觀眾推薦。我們每個人物,這樣把單純的人物訪談變成一個人物談話的節目。

  最後一個就是《龍行天下》大型電視活動,我覺得這個名字起得非常好。我喝過一種酒,湖南一種酒是“龍行天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因為農業産業化應該説是改革開放很重要的成果,也可以把它作為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一個縮影,或者一個歷程。雖然他是在90年代初提出的,但是應該説改革開放30週年農業的發展是什麼樣。還有一個問題,農業企業還是有一些爭議,比如在北京,有一些不同的觀點,包括龍頭企業在解決三農問題中的作用,這些都是細節問題,都是可以確定下來做的。

  還有一些難度,比如説標準,因為你是全國性的推介活動,如果要做成有影響的傳媒性的東西,相對公開公正的一個標準,這個標準互動起來,比如説我們是具體一點,還是含糊一點?簡單一點還是複雜一點?我們作出一個評價體系,請一些相對專業的人員,作出一個評價體系,我覺得這樣作出一個東西不僅對我們推介龍頭企業,而且我們可以全面地反應農業産業化的狀況,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一個體系,是整個行業的發展體系,這些都可以生動做一些。

  我發言結束了。謝謝。

  (熱烈鼓掌)

  主持人:剛才大家都説到《龍行天下》,下面請全國工商聯農業産業商會秘書長,夏凡發言。

  夏凡:很高興在這裡和大家見面。應該説這個活動我和東坡討論了很多次,整體的方案我覺得很好,我不懂電視,我也談不上專家,我可以説幾點:

  第一,我們商會對這次農業活動全力支持,我們可以專門成立一個小組配合這個活動的開展。

  第二,根據我們商會的一些情況,我提一點拋磚引玉的東西供思考,如果企業家方面需要的話,我們可以提供更多的素材。剛才我看到是吳協恩,前些天我去華西村見到吳仁寶,他身上有一些光彩的東西,可能更多一些。陳澤民三全食品,他們今年剛剛上市,51歲開始下海做速凍食品,之前他是鄭州一個外科醫生,我曾經問過他一句話,我説你看你做手術和賣湯圓有什麼區別?他説區別不大,很重要的是看準下手,這句話很表現他的性格,果斷,做事情的堅決,這可能也是他日後企業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像內蒙的趙永亮,蒙古王,他在沙漠有個沙漠治理,甘肅柴在軍一個人很孤獨地在戈壁灘種了很大一片地,他這個行為已經是在農業上,農業産業是一方面,但是在農業産業上如何走向新的現代農業,比如説環保型,起一個什麼作用?我是提供例子,我們會員當中有各色各樣的,有的人做的事情應該説對中國農業方面發展,我認為很有貢獻。

  第三,我們和國外企業相比,像這個活動可以加入一兩個國外企業介入呢?比如去年農産年會,中國農業産業年會一個特別突出的特點,就是有70家以上國際跨國公司500強參加,他們非常關注中國農業,他們來了並不一定在中國做什麼生意,或者農業一定有投資,他們的初衷就是中國這種農業信息,比如瑞士先正達想加入我們商會,還有一些其他企業等等。我國的農業,我跟他們談過,包括三井物産,勸劉永好不做房地産,房地産這個東西,日本曾經當年是多少房地産公司全部破産,説農業比較穩定,在國外這種,應該説我跟他們接觸當中,國外對中國農業的關注是非常非常大的,甚至超過很多我們現在看起來增長很快的國民經濟支柱的一些産業。

  第四,這個活動中可以加入一些對農業的深層的思考呢?我講的這個深層思考是,比如説我們自己有雜誌,我們對農業有很多調查,我舉一個例子,像大豆我們國家大豆行業,目前豆農處境很不好,因為進口了,巴西、美國的大豆對我們大豆種植業衝擊很大,我們後多豆農種大豆面積大副萎縮。因為大豆是中國最早傳統的種植業,巴西大豆從美國引進過去,這應該説是中國傳統農作物,這個農作物面臨國際競爭,日益萎縮。

  另外,比如跨國公司他們的收購中國大量的榨油工廠,那麼比如説我們的大豆炸油廠僅僅就是黑龍江搞了一家九三油脂,其他大都被美國公司收購。另外像棉業這些或者食用油,我們食用油大規模漲價,包括去年物價上漲過快,農産品上漲過快,這個大家都知道。還有比如説中國農業在和國際接軌上,國際接軌上明顯這幾年我們有一些陣痛,比如説有些專家的思考,可以加進去嗎?我説的是有關我國農業的問題。

  第五,企業家的成長。中國農業是企業家不斷成長的過程,從30年前改革開放最早那會兒開始,第一個萬元戶在農村産生,30年後我們在討論農業産業也逐漸地開始擺脫那種小農一家一戶經營,向産業化方向發展,但是這個産業化發展的遠遠不夠,遠遠地落後於國外的一些發達國家。那麼這裡面還有一些企業家的成長問題,因此我建議我們這個新聞媒體應該説是更多歌頌農業發展,歌頌科技的進步,歌頌更走向一種公平什麼的。而不是把著眼點落在財富的增加上,如果落在財富的增加上,去反映企業家。就是説比誰更富?這些可能我覺得會有一點偏頗。

  第六,説到評選,評選的公信力權威性可能對我們這個評選的結果會有很大異議。就是大家是否真的認可?如果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那麼這個生命力就很強,一年一年地繼續下去。我想説的就是這麼多。

  很高興參加這次會議。

  (熱烈鼓掌)

  主持人:感謝。下面請央視經濟頻道副總監任學安發言。

  任學安:在座的首先是在農業報道一線的人員,因為我們經濟頻道也有一個欄目叫《金土地》。經濟頻道一直也是很希望把農業節目做好。但是由於我們地太薄,所以這塊地種不下去,2007年年底的時候,我們就最終作出決定把它關掉了。我是農民的兒子,所以關於農村的事情我認為你們做得很好,向你們表示致敬。

  農村報道確實不好做,但是從事過這方面報道的,人人都覺得確實是個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但是我覺得我們經濟頻道到目前為止沒有探索出這個好路子。所以很高興能夠聽別人説,因為我一般不出來參加策劃會,今天過來聽聽。

  看了這個策劃方案,有一點個人的感受,給大家做一個通報。但願對你們創作能夠有所提示。因為每次我們也是這樣的,我們搞節目的時候,也都是開很多策劃會,所以有的時候確實是很管用。我看咱們欄目出了很大的題目,大題目必須要面對。

  首先是第二和第五個題目,我覺得我回答問題吧。“大小30年”,這個稱謂在30年系列報道當中,顯然是沒有太大的吸引力。而且確實是容易引起誤解,因為30年宣傳是我們宣傳戰線上非常重要的,除了奧運會之外,可能就是30年的報道。那麼我們到底怎麼來書寫這段歷史呢?各家有各家高招,現在每個省級臺都在推出自己30年系列報道。中宣部和社教中心也在搞30年報道,就是國家型的。央視每個頻道也在做,我們頻道我負責做30年的東西。

  我們今年基本上也是前面做了大國復興之後,我們今年想向你們學習,想做僱員,今年片名就是中國故事。因為我們考慮到外宣、銷售的問題,所以我們強調中國故事,用國際視野做,這是我們思路。

  農影這塊七套這塊怎麼做?坦白地説這個題目不好做,做報道標題不佔先,當然這是臨時的,當然如果標題沒有一個好的創意,不能體現你的創意的話,在宣傳上很難做,當然題目本身也透露出這段歷史的成果。我在想,第二個題目就是如何把握這個主題,選出什麼角度和側面,用什麼形式,都和題目有關。題目確實是體現了我們觀察這段歷史的角度,那我試著出一個題目,我一般為什麼不願意開策劃會?我這個人不會講大道理,一下子進入具體的,我這個人喜歡説具體的東西。我們試著找一個角度觀察中國農村三十年,幫助我們各位同仁梳理一下思路。

  看了有些是從新聞人物角度來看,這些人物對於你的目標觀眾來説,有多大吸引力?這些人物在這個期間不缺乏,所以這個稀缺性必須考慮。我綜合來看就是這樣的。是必須得選擇,一定要做的話,也能夠作出不錯的東西。

  三十年的中國,農村確實是變化很大,從哪兒入手?確實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我就在想,我們能不能夠,叫《黃河人家》來觀察三十年,是否足夠?黃河這個天然、自然的線索,我們來找中國三十年是否能夠濃縮在黃河兩岸人家當中?然後這樣使得我們操作非常集中,而且給觀眾一個非常具體的一個印象,我們在表述的時候也有一個非常天然的一個載體,最近《再説長江》也是反應了那個時候改革的變遷。他從上一部《話説長江》到《再説長江》提供了這麼一個歷史的大板塊。那麼這給我們看我們三十年,黃河應該説是更具有象徵意義,更能夠代表中國農村,所以我在看的時候,我第一感覺就是農村類題材的東西如果來對三十年進行梳理的話,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黃河三十年,感覺非常大。早年也有《話説黃河》。《話説長江》之後有一個《話説黃河》。關於黃河的歷史音像也很多,黃河是母親河,30年的變化,非常地大,又秉持了我們《鄉約》的風格,就是人物故事,鄉村的傳奇故事,如果作為對象我覺得可能是一個不錯的東西。

  我相信很多具體從事一線創作的人員,目前能夠有一些感知,像這樣可能是電視化表現的一種方式。這樣的話,我覺得前面那些人物,我個人覺得從《鄉約》七套來看這些人物,適合我們往這個方面做,因為有些時候是大學在做,並不是説我們農村節目就一定要做到本土,一直排斥這種觀點,因為我是農民出身,我天天看著農民,什麼時候自己變成大知識分子,天天盼望自己成為大富翁,其實他們更喜歡一些華麗的東西,但是呢,反過來講,這些人物對於我們農村觀念來説,不一定能夠引起他們的關注,因為天然跟他們沒有親和力,這一個很要命的事情。因為我們認為他是新聞人物,但是實際上做媒體來説確實不是新聞人物,這30年當中我們如何做?

  我看到了《鄉約》成功,恰恰是不為人所知的故事,黃河兩岸到處都是這樣的故事,很長時間對黃河兩岸人家關注確實是很少。有一個專門寫黃河的,前幾年有一本書非常暢銷,就是《黃河人家》。那個寫得非常好。如果説這個角度不能概括我們這個地大物博三農三十年跨度的話,我們再往前走一步,《鄉約》在水一方,凡是有水的地方,有主要河流的地方我來選擇一戶人家,選擇一個典型人物,選擇一個什麼人來做,也是符合《鄉約》的。就是説特別節目一定要和現有的品牌連接,特別節目成功之後能夠對現有品牌內在價值提升有一定作用。所以我是建議我們類似這種思路去走。讓他的三農的味道更濃一些,你在整個三十年報道當中,三十年特別節目當中,才能夠覺得好。日常報道沒有關係,日常報道我們注意到,你們做的抗戰博物館的那個,四川的那個,像這樣的人物你能説他是農民?很難説,但是日常報道做這些是跨越,我覺得沒有問題,在特別項目當中,尤其是舉國同慶所有媒體都搞的時候,你恰恰要注意你的角色定位這個問題了。

  第五個問題,《龍行天下》是否可行?我覺得這些想法顯然可行。七套現在做得非常好,確實需要一個凝固性、標誌性的特別節目,我日常也看過,不知道有沒有,但是好像從口口相傳更多聽到《鄉約》這些欄目,這些欄目做得很好,但是特別節目似乎聽到的不是很多,我覺得應該有這麼一個重大的特別節目。

  《龍行天下》這個名字很好,我覺得簡單地做成評選,我同意剛才那位專家的意見,作為評選,評選本身是可以的,但是因為特別節目全部內容就是評選,顯然顯得單薄。現在電視評選比較多的情況下,很難出現有影響力。這是我個人的直覺。

  那麼怎麼辦?農村確實有大量的未被很多主流媒體關注到的群體,他們確實是做得做好,就是説七套提供了這麼一個做法。我倒想起我們早年在1995年的時候,1995年的時候,當時我們做了一期,那期節目做得很好,當時是農民晚會,做得很好。但是沒有延續下去。如果説當年的嘗試,那個時候我記得是9月多少號,我總結了一下,當年做的那個時候可以是一般性農産品新奇特的比較和展示。我的羊特別多,我的西瓜、南瓜特別大,做得非常鄉土。但是他在農民朋友中間有生命力。

  我們七套按照類似的思路是否可以走一下?當然可以把排行榜評選當做這裡面的一個部分來處理?可能好一些。因為單純從評選來説非常痛苦,像年度人物經過七年的發展,經過7、8年培育,第一年第二年很差,3、4、5的時候效果不錯。現在實際上是遞減。你能否在全社會評出真正接受的人物?人物的影響力取決於你講的深度。而且評選本身做成發佈榜很容易,如果做成節目很難。這個節目在全國很大期待性,像奧斯卡現在越來越不好,他們沒法做了,就是一個頒獎,他就是這麼一個形式,我們年度人物再創新也就是那個,無非是頒發獎盃弄個頒獎感言,還能做什麼?去年、前年又加了一個與商貿有關的現場小話劇,很小。你們不可能做。

  包括我們年度僱主也是做了一年,頒獎類節目做起來特別好做。可以作為一個單獨板塊,那個節目最後是高潮,後來我接手了年度十大農民企業家,年度十大龍頭企業,隨便來十大,八大。都沒有問題。作為最後一見效,都上去了。沒有觀眾,尤其是涉農方面人物也是不在這個公共頻道産生很大影響,我個人覺得沒有。做完以後不一定有《鄉約》高。這是一個建議。我們能否把更多的農村方面的題材再這樣一個特別節目當中做一個呈現?年度與主題,假定就是類似于農民晚會這樣的東西,我們一年有一個主題,但是我們每年有一個排行榜,採取這樣的方式,是不是會有更可行?這是對這兩個策劃案很具體的建議。

  其他的方面沒有全面的建議。比如招商,商業運作很成功,現在開始招商了,確實很不容易。

  宣傳片這些我就不是特別具體了,第八條,這裡面是這樣,多年經驗,到現在為止在一線做,所以我多年感受,凡是直接解讀政策,直接把政策變成節目的都不太成功。所以這個東西怎麼辦?政策本身作為人,把人做好了,把故事做好了,你自然這個政策就提升了。當然了政策體現的充分,從你選取的點有關,你的點是否有代表性?這個是問題。當然了,也不一定一提30年就一定去小崗,一定去大寨,最終關於這些人所共知的東西,有時候我們一做系列節目,當你捨棄了人物的話,會有很多。所以我就説這些,不一定有用。但是我確實是很認真地代表了我個人的看法。謝謝。

  (熱烈鼓掌)

  主持人:謝謝。下面請焦波發言。

  焦波:謝謝,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來到這兒向大家學習。聽各位專家高水平的看法和見解。所以説今天受益匪淺。我聽了各位專家的觀點之後,有些意見同意,對《鄉約》這個欄目我非常喜歡,也是我們全家非常喜歡的欄目,確實我覺得在他的主持風格非常地好。和其他主持人不一樣,我覺得就是從村裏走出去的一個著名的主持人的這麼一個年輕人,又回到農村,但是身上帶著一股鄉土情,和農民貼得很近,是家裏一個大侄子的感覺,所以感覺很近。

  他們説我到城裏兩年,還是一個很強的農民習性的人,在這點上,我覺得和主持風格相似,所以得到廣大農民的喜歡。所以説現在策劃“大小30年”這個節目的時候,我覺得確實特別必要,咱們想得也比較早。剛才大家提的對“大小30年”這個題目是否合適?我拿過來以後,我第一感覺我就覺得不是很貼切,可能得解釋一下,大的是從國家角度,小的從個人角度,或者一個家庭、一個企業角度,但是單獨説“大小30年”,就是這樣。我也想不出更好的建議。當時我也想到三農,家和三十年,像任總剛才説的,確實還要往小的方面做。我們改革開放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典型了,非常大的一個視角,所以大題材我們是得往小處作,抽象的往具像做。

  我也有一個體會,大家可能知道的,我覺得我有親身體會,我在三十年前的時候也沒有想到這個東西會帶動改革開放,到二十年以後就是1998年展覽以後,各個電視臺起初都在給改革開放二十年有一個節目,北京報説的是1978、1998年,俺國俺家俺爸俺媽,從一個家庭一個老人身上反應改革開放二十年,像這種從工作角度不用想了,我們沒有刻意想這個。證明什麼?所以各個電視臺幾乎都在往在這方面扯,扯得很到位,很協調,這三十年、二十年變化,從衣食住行方面變化,在一年比一年好。我覺得做得小一點,具體一點,選擇人物的時候,我覺得也是要提起大家能耳熟能詳的人物,在這個欄目那個欄目出現,再説的時候沒有新的東西可説了。我也是覺得這是一個問題。這個欄目談,那個欄目也談,有時候確實是問題。有時候談得很僵,在哪些特別熟悉的方面做一些事件,像小崗村等等,沒有更新的東西。

  如果説具體人物的話,我比較熟的是兩類,一是攝影類,還有日記類的。我也拍了具像的東西,這兩點,攝影方面我覺得確實好多人用相機在三十年或者更長時間來用圖象的形式記錄身邊人的變化。確實他是很形象的,他可能有的時候對文字方面更直接,更形象。所以這三個人物我覺得各有特點,我傾向於第一第二個,有一個選擇,張祖道從政治意義來説,和這三十年來説,更加貼切一些。農村是一個鄉村面,他提供了大量的變化。但是我對他不是太熟,我看了他的書,但是不是很熟悉。對李天炳很熟悉,1999年我採訪他,給他發了鄉村攝影師的稿子,從此之後大家都叫他鄉村攝影師,現在報道都可以入選世界基尼斯記錄。我比較熟悉他,這兩個人物可能做起來好看,有意思。為什麼呢?他有一些獨特的利於電視拍攝,利於向觀眾展示的東西特別有意思,比如自然曝光的那個,屋裏沒有電,那個屋裏始終沒有電,他自己家在一個山坳裏,用管子捅一個洞來引入光。把那個攝像師和底片在被子裏面裝好以後,放在衣服裏面,然後一開門,一二三,拉起來就這樣曝光,那種人特別有意思。這樣一演就演出三十年。那個眼神,一手拿快門,一手拿相機,那個眼神他本身那種形象,可能造型也很特別。而且談了五十年前他賣了一頭牛,賣了50大洋,他被他媽打了一頓,這些故事,包括他怎麼被大水衝下河溝好遠,最後逃了出來,如果採訪他的話,我建議他有一個兒子,也是一個著名攝影家,他培養出來第二代攝影家,他以前在文化部,現在是文聯副主席,他長期關注這個,他教育起來的這麼一個人,他好在什麼地方?他始終用了一個50年前一個大坐機,他兒子用的是現代化傳播方式,兩代人在村裏面採訪的時候,受到的關注不一樣,老人再想維護他50年前這個技術或者他這個設備的話,但是已經受到冷落,他的兒子拿著長鏡頭,拿著現代化的數碼相機在村裏面走,確實那個關係就不一樣了,最後拍的照片,老人的失落,回頭一看,兒子身邊有那麼多小孩看著他,他自己很失落。這種東西,兩代攝影家,我覺得這兩代人反應在一個時代,所以這個我覺得如果採訪這兩代,不單是一個人。這是一個建議。

  再就是日記題材:寫日記的這個人。我看了一下,所以我給東坡打電話,我一下想到我們鎮上一個老人,96歲,從20歲,嚴格來説從19歲,1932年開始寫日記,一直寫到今天,這個老頭記錄這個家鄉的事呢,他的家鄉也是我的家鄉,就是焦裕祿的家鄉。就是山東淄博的。這個老頭我覺得他70多年,他並沒有任何東西,他就是每天記日記,一直到70年以後,我突然聽説他在記日記,我確實感到很震驚,他拿出30、40本,他從文化大革命到現在記了30多本。而且他記的什麼呢?他記的是世界大事,每天電視上看的新聞聯播,看報紙上,世界大事。這一天省市裏面有什麼新聞,村裏面家庭裏面都是這樣的,他的家裏什麼都有。很可貴的是因為他每天在學習,每天在談一些事情,都是國際知識,一些政治方面的東西,有一些名詞我們都不會寫,他能寫得很好。所以説他每天可能就是幾千字,我覺得這個很可貴。上千萬字的東西,我覺得他就是一個特例。七十年前一雙靴子多少錢,現在到集市買一根蔥而已。他就是在一個接水的,這麼一幹就是好幾年。他那個小舞臺每天接水的人,他看到的,聽到的就把它記錄下來。我覺得他百歲,他百年來看很有意思。現在健在,老人特別好,耳朵也很好,可能語言上有時候挺什麼的。

  其他的,就沒有什麼了。我覺得我們了解得不是很多,尤其是一些企業。我覺得現在《鄉約》越辦越好。謝謝大家。

  (熱烈鼓掌)

  主持人:謝謝。下面請總編室副主任鐘倩發言。

  鐘倩:《鄉約》這麼早就能夠開始策劃30年這個年底的活動,我覺得這個策劃的意識、態度很強,很值得我們學習。今天聽了這個研討會,我大概説説我的想法。

  先説“大小30年”。“大小30年”是一套系列人物訪談,我看了以後,我有一個感覺,就是説這一批人物可能缺乏共性,作為一系列節目,要給觀眾一個感覺,為什麼把他們算是一個群體?那麼就是説用他們這些人來代表這30年的歷程,是可以的。但是他們中間肯定有一個標誌性的東西,我看到這幾個備選的時候,有一個矛盾。他們裏面有大家很好的知名人士,成功人士,也有一些很草根的人,這是需要考慮的。尤其在今年農業節目全體對改革開放30年做總體報告的時候,我們有一個總體規劃,《致富經》製作的我與30年故事,是主推平民草根個人與這三十年,在網上搞了故事徵集。《聚焦三農》、《每日農經》做的一號行動,他的特點是想做高端性的政策解讀,《鄉約》做改革開放30年,應該有自己的分工,我個人建議還是應該選擇一些在三農領域比較有份量的人物來做。我記得從前這個是功勳譜,我覺得這個點很好。這都是給觀眾響噹噹的,這是第一個建議。可以和其他欄目區分開。

  第二,人員的領域涉及。我覺得這個文化類和文藝類,有一名就可以了。各有一名有點多,企業家偏多,缺的是農業科學工作者,這個可能需要再選擇。別的沒有什麼説的。

  (熱烈鼓掌)

  主持人:下面有請總編室主任范宗釵發言。

  范宗釵:很高興參加這個研討會。前面東坡請的七位專家發言得很好,我受益匪淺。我受了很多的啟發。關於“大小30年”這個策劃方案,有幾點想法:

  一是片名確確實實,大大小小曾經原來也有,但是想從原來有一個從國家到一個地方,到一個企業,是這麼一個由來。所以叫“大小30年”。當時我們覺得30年名字不是很大。現在呢,把那個從國家到地方到企業這種去掉以後,再用“大小30年”更不妥當,這個定義不好。有專家剛才已經説了。

  二是關於策劃的問題,的確剛才專家也説過,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週年,農業節目肯定30年的改革重要的時期,肯定會有所表現,實際上農業節目現在已經把改革30年整個方案都發佈下去了,參與的欄目很多,從《聚焦三農》、《每日農經》、《致富經》、《鄉約》,包括《鄉土》等等,這些欄目都參與報道了。應該來説這個報道應該把他看作整個農業節目三十年的一個宣傳報道其中一部分,或者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這麼看的話,一開始假如是一個相對隨意性的東西的話,目前這個方案用這些人組成一個節目,或許還可以。假如説用非常嚴謹的、非常完整的眼光看這個方案的話,可能裏面的東西就缺乏一些規劃,剛才很多同志談到了,包括選擇的標準,人物的標準,共性,站的角度,剛才許文廣説得很好,是一個三十年的親歷者的角度,還是旁觀者角度,確實不一樣。我覺得如果變成一個完整的紀錄片的話,要把這個東西做規範了。我個人覺得結合這個改革30年,剛才提到《致富經》裏面,他講了很多親歷者,如果我們《鄉約》做訪談,我們這個欄目做的話,我想《鄉約》是不是應該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有一個時代的特徵,因為改革30年,這30年這個脈絡清晰,這三十年發了十個一號文件,同時每個時期從家庭聯産承包,從農村改革,每個時期都有一個時期的特徵,都有一些重大的事件,在這個事件當中都有一些典型的人物,我覺得可能有脈絡線可能要抓住一些時代特徵的人物,這些人物抓住以後,再補充一些其他人物,比如行業上,其他方面等等,比如説家庭聯産承包,如果這個做的話,鄉鎮企業的典型要好一些。實際上鄉鎮企業典型,不一定是現在這個企業家很規範,是不是做大做強了,而是當時那個時候,因為鄉鎮企業家,大家知道,後來到有的發展了,有的後來發展不是很好,但是就是説在那個時代是一個風雲人物。

  還有包括民工潮,那些親歷的,第一任村委會的主任,就是諸如此類的人物,包括一些政策的東西,他們制訂了中央文件,總之必須有一個統一的元素,把這個弄上去。如果這麼弄的話,再加上一些現在做得比較好的企業家,這個可能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方案,現在我覺得我們欠缺這個東西,人物的組合有點隨意。我覺得欄目本身做這個工作的時候,已經費了很大勁,很不容易了。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真正就看欄目下多大決心要把這個節目作到什麼程度,如果站在相對像樣的角度,確實拿得出手的話,就可以。如果不是這樣的要求,這樣的途徑也不是不可能。現在因為我們周播欄目,一年就這麼50多期,連續播10周播一個東西,實際上連貫性比較差,不像每天一期,天天能夠看,這個連貫性比較差。所以相對隨意一些,我也不是不能接受,只是如果拼在一起看的話,肯定一個缺憾。這是一個建議。

  (熱烈鼓掌)

  主持人:下面請副總編詹新華發言。

  詹新華:今天很有收穫。聽了專家的建議和意見對我啟發很大。我就簡單地説説,聽了專家的發言,對我們節目活動很有意義。

  首先系列訪談部分我覺得很好,《鄉約》今年的系列節目比較多。上半年是奧運,下半年是農村改革30年,全年規劃早有了。早就已經策劃了,有這麼一個系列。對《鄉約》這個欄目從選題開始,系列化規劃節目選題,有效提升《鄉約》這個欄目的節目品味,擴大影響力。我的總想法是,剛才前面一個專家提到了,我非常贊成。主要就是要在《鄉約》系列訪談當中,要大題材,小處理,舍得捨棄,敢於捨棄,剛才已經説了,焦波也説了這個觀點,我非常贊成。主要考慮三個方面:

  一、我們首先要考慮《鄉約》欄目的特點。東坡這個訪談的風格,輕鬆類訪談。我覺得 我們做這個系列訪談特別適合這種形式,把這幾個欄目的優勢和缺點結合起來考慮,從這個角度來説,我們把自己搞得很累,方方面面都要去接觸,去完備這個體系,我覺得很難。有些地方是大家,《鄉約》欄目採訪的會不會也有這些?目前形成《鄉約》的欄目風格,《鄉約》欄目主持人的優勢,這個首先必須考慮。

  二、要考慮我們整體的三十週年相關宣傳。

  從這個角度,從那個角度,這個行業,那個行業都要去考慮週全。我覺得我們是在整個農業節目一系列的特別節目當中,《鄉約》從一個角度一個側面去做,也是不容易的。

  還有就是這次創新,就是説要出新出彩,有些人物就很重要。從這個角度考慮,我是建議:要選擇自己獨特的視角,我們共性在哪兒?你選取了自己的人物標準,從一個相對明晰的主線或者一個側面去選,應該就是比較確切的,我個人比較感興趣的是,普通的農民當然也不普通,他也有自己很大的特點,採訪他們對三十年的歷程,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敬業,這個很重要。在攝影、日記這幾種形式,還有更多形式嗎?從這個角度去處理採訪一系列的人物,他們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手段記憶這三十年的變遷,這三十年,我覺得這個主題就是這個系列人物訪談,反映30年重大變遷。每個人有的是用照相攝影,有的是收藏,有的是門票收藏,還有一個拍片子,他還繞不過30年的改革開放的東西。我覺得從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形式我覺得這個訪談非常獨特,非常有看點。

  當然你説可開發性,我覺得不一定是非得做企業家,可開發性。我把這套系列訪談很有看點,很容易引起關注,加上適當的宣傳,我們也可以進行開發。這是一些要求。

  《龍行天下》這個非常好,全國性評選,要在媒體上宣傳,要層層申報。而且控制非常嚴,尤其是我們宣傳龍頭企業,宣傳産業化經營,宣傳龍頭企業,每個企業每個節目和企業相關,在申報過程中面臨更嚴格的程序,我倒是建議這一塊確實是大做文章。要作出影響力來,就必須繞不過申報,你要是不搞評選,不搞這種東西,我覺得做一個特別節目,就不太好。作為備選的選擇方案,我覺得可以考慮,從積極來説可以積極申報,申報的話我提出一個建議:抓住産業化龍頭企業的最根本的實質的特徵,在公益上大做文章。這樣有利於我們把這個項目運作起來。我覺得龍頭企業,區別於其他一些企業,就在於他對與産業化經營的推動,對農民致富的帶動,這是很重要的。把這個拿掉的話,就是一個大眾型的東西。

  因為這個從我們協會來説,從農業部産業化經營辦公室來説,也是非常看中的,非常崇尚龍頭企業如何帶動農民致富。這個是核心的東西。圍繞這個東西,圍繞這個核心點,即是公益的,又是龍頭企業的實質性東西,我們能不能在協會在産業化支持下,弄出一套評價的標準來。剛才説搞一套標準,弄一套體系,你能不能把這個東西,我們龍頭企業帶動農民致富,推動産業化經營方面,誰表現最優秀?也不用搞那個,我覺得我們三農人物搞典型的東西比較好,五大標準,我們再弄一個,弄一個模糊的標準很難突破。我覺得我們站在公益角度,我們又能拿出一套科學、規範又便於操作的一套評價標準就可以做這個事情。我們每年可以公佈前十名致富的排行榜,這個可以做一些宣傳。

  就説這些。謝謝。

  (熱烈鼓掌)

  主持人:下面請副總編傅雪柳發言。

  傅雪柳:今天參加這個會,收穫特別大。我覺得很多的專家給我們中心提供了很多非常好的思考的視角和新的思考的方法領域,對我來説非常受啟發。最近一直在想關於30年的宣傳。具體落實的怎麼能夠通過具體的片子錶現出來?我個人有一點不成熟的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鄉約》首先一點,我覺得在充分地肯定《鄉約》做了三十年的策劃,動手特別早。而且思考得也很縝密,然後呢下了很大的功夫,昨天拿到這個策劃案的時候,我就覺得好像又提高很多,從外表的樣子很注重,能夠感覺到這個欄目的規範化,向著高水平不斷努力的這種決心,具體的方案我覺得就是因為有一些題目,已經報過來的,就是”大小30年”的那個,關於第一個方案我是這樣看的,確實是這個題目不是特別合適,另外一個很大的問題,具體到欄目裏面,最重要的這些人物的選取,我覺得這種系列化的思路,是對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發。但是這個人物選取比較宏觀,特別是還提到政策的方面,怎麼體現時代的特點,當然這些肯定要考慮。但是就是説想通過這個策劃,是八到十位具有三農背景的新聞人物展示三十年的成就,我覺得做起來確實是比較難。如果能不能把各位專家意見綜合起來,説一點具體的意見,我覺得落到中國最基層的初衷更好一些。改革開放30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這些村莊很具像,而且從這些村莊裏面,前段時間我看了一套採訪的藏族作家安達,他説村莊變化非常大,雖然我的家鄉從外貌來説房子變化不是很大,但是這三十年我們那個偏遠的藏族一個村莊走出來40、50位科學家、文學家、方方面面醫生、作家、老師,方方面面的社會棟樑。我覺得這種變化非常非常巨大。所以具體到這個《鄉約》的這個選題,我覺得能夠選取8—10位有代表性的村莊,如果尋找是一個思路,因為這裡面選了很多,比如安達也是一個村支書,後面新的大學生,村官,還有能夠進一步記錄,這樣的村莊非常多。我記得就是改革開放20年的時候,有一些媒體做了很多村莊,這些村莊吸納進來,是中國農村改革開放二十年縮影,更需要詮釋這個村,這個村包産到戶,那個村怎麼樣,仔細細分之後,不僅具有電視上傳播的價值,可能也要具有二次開發的價值。具有很強的歷史厚度和深度。這是我的一個具體的建議。目前比如説我們文藝界放進來一個,文化界放進來一個,再弄上幾個企業家,我就是覺得這種確實是存在一個問題,不僅在外面和別的頻道相比,就是在我們內部也存在著問題,就是説你很難在這種大家都蓋了一片樓房的基礎上,你在蓋一個只是多了一個樓房,並不是你有一個獨特的東西。

  另外考慮《鄉約》本身的特點,《鄉約》最早價值是肖東坡體現出來的價值,我覺得放到村莊裏面,一個典型的環境,最好就是説這個人物相對比較整齊,比如説對這個村莊的展示這個村的變化,展示這個社會的變遷,通過他的命運的轉折,來折射三十年的歷程,我覺得相對好一些,如果策劃起來,設計各個方麵條件,重新實施這個有很多條件,我就不是很清楚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三十年的,其實很多專家都提出了,就是要讓他在眾多的三十年宣傳當中凸現出來,一看是我們頻道的,再一看是《鄉約》肖東坡坐在那兒,而且將來回頭看,這個東西有歷史價值,類似于阿甘的那個價值,把這些拼起來看農村的變化,一滴水折射太陽的變化。

  第二個,我特別看好《龍行天下》這個方案。我個人認為,其實這個是《鄉約》一直應該致力於去開發的一塊新的領域,而且農業産業的龍頭企業儘管現在發展得很快,做得也很大,但是比較起別的行業確實很少,可是他的作用很大。現在我通過學習,有些雜誌提出要扶持農民企業,我很贊成。

  但是這個《龍行天下》方案,我覺得相對可能更成熟,這裡面一個問題除了申報這些之外,我都知道,能不能行,設計很巧,包括有新的元素,有一些新的元素放進來了。我也是感覺這個門類,就是龍馬精神,做這個和做《鄉約》,要把這個放進去,這個完全是一個新世界,就是説靠我們創造的,我們覺得不必要放在門類裏面去的,還是要有一個統一的相對一致的理念和一種精神實質,可能更好一些。但是具體是什麼?我現在也沒有想好,我覺得就是説又有創新,其實很多對象都是相通的。現在龍的概念放在裏面,使他具有能夠提煉成為一個整體的精神,農業龍頭企業和別的企業,和IT企業,和金融企業真是其實很多都是相通的,太難了,這麼多年實踐,我覺得如何把這種類型的企業,他對社會不為人知的影響,對我們農業頻道和農業商會來説,我們做這個工作,它的這種價值和貢獻可能都會更大一些。這就是具體建議。

  (熱烈鼓掌)

  主持人:謝謝。下面請總編輯趙澤琨發言。

  趙澤琨:首先感謝《鄉約》欄目召開這個會,更要感謝《鄉約》欄目邀請這麼重量級的嘉賓和專家參加這次會議。我們做農村改革開放30週年的特別報道,策劃方案裏面,《鄉約》欄目是我們第一次也是第一個欄目做具體的選題,所以我説在我們中心所有欄目中,《鄉約》有主動的、積極的、進取的精神。

  第二,我們今天來這麼多理論界新聞界、工商聯方方面面的人士,能夠讓我們想法在三十年改革開放的長河當中體現出來。

  我説點具體意見:

  1、對《鄉約》兩個策劃,“大小30年”和《龍行天下》。把《鄉約》納入我們整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特點,這裡麵包括策劃。保證我們幾次開落實會的時候,一再強調,我們就是做大量的或者是分散的,根據欄目定位特徵,都要納入改革開放30年這個細節。今天我們要牢牢記住這個《鄉約》,我們《鄉約》的人物訪談做得一直很好,包括類似的兩個策劃,比如説活動的宣傳片,以及到後面的節目策劃設計。能夠緊貼我們《鄉約》的人物訪談,我們人物選擇,以及我們選題都要介入《鄉約》。在這裡面,要提一點建議:

  我們欄目的形象宣傳片包括前面這是一個系列宣傳片,到《龍行天下》到所有這些東西出來之後,和系列節目人物選取標準,系列節目人物選取一二三四五,基本上沒有提到這五條,這五條標準其實是我們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標準,今天改革開放三十年,不同領域,體制文化層面的變革都是巨大的,應該在三農領域有變化,這是一個建議。影響了同代人思想理念,人物選取的思想,而在人物選取標準上,這是下一步的方案。在下半年這個題怎麼做。更細緻化一些。

  第三,既然是改革開放,農村改革30年,我就想“大小30年”,我也同意這個名字不是很好。我想當然也可以一想到大的是中國改革開放,小的是個人命運的三十年,但是很難想象,這個很費勁,農民不會想這些,有些人説想這個幹嗎?所以我同意剛才專家説的,《黃河人家》,類似這樣的,我説《鄉約三十年》,都比那個好。《鄉約》欄目不是”大小30年”,但是《鄉約》改革開放有,我建議人物來帶出我們農村改革30年,可能村莊裏面的人物,可能一個村的變遷,能夠説明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但是更有血有肉的是什麼?這個村裏面有多少人成才?有多少人出來?第一屆中國鄉鎮企業家,有一部分致富起來了。類似這種變遷的人物很多,一人能帶出整個反映改革開放劇變的事情。

  第四,剛才專家説到的,尋找差異性,避免雷同,這點很重要。

  第五,接納剛才各位專家意見,形成我們自己的方案,修改的方案,更適用一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至於《龍行天下》這個方案,想法和策劃都很好。但是我建議辦公室要介入進來。龍頭企業現在發了很多文件,真正龍頭企業體現了國家政策陽光的,還有建議和意見,據我所知有稅收、出口問題等等。都受制于行業,如果我們《龍行天下》每年評價這些企業,可能要跟權威部門和部聯合,有一個標準去做。不可能一下子拿個標準,我們還是從我們新聞角度考慮我們《龍行天下》,基本上我們的全國工商聯、農業産業商會的這塊,和部級基本認可的企業。在評選系列的,不一定一下子到位。

  當我們的活動做成熟的時候,到了那個時候,第一步我們初選的時候,到第二步,到第三步,允許探索。再次感謝各位專家,和我們堅持了這麼長時間,和我們一塊兒研究探討。

  (熱烈鼓掌)

  主持人:謝謝。我在這兒做一個總結。我們今天把各位專家請來發言,我受益匪淺。對各位專家的意見我們吸收消化,形成一個全新的理念,這樣一組人物共性是什麼?我覺得這個切中了我們策劃的要害,在這兒我想給大家做這麼一個解釋,我覺得它的特點是有屬性的,這種屬性有點背離了我們基本創作的元素,因為我們是在更多考慮到把它當做一個産品,能否銷售。我們銷售的時候,更重要的是要和人家説是一個怎樣的組合,銷售的時候他會更看重這裡面有誰?往往可能不是特別注意你會怎麼做,這也是我們一個共性的屬性,就是我們在選取的時候,我們會這麼考慮。包括在選溫鐵軍的時候,我説這個人很有爭議,我們要把所有不安全因素去掉,我們要把所有問題考慮進去,拍攝一期節目,而且還會説的角度和一般人都不一樣,比如包括余秋雨,我們沒有考慮到他的這種生存背景,我覺得我們更希望讓他來解讀,而不是一種他本人的三農的符號,比如我們要十幾組照片,讓他針對這些照片,進行解讀,而在解讀過程中體現這些文化符號和文化細節,這樣一個節目使我們從另外一個視角去審視,對我們來説更重要的是我要給人家説,他們知道余秋雨會到七套來,在我們《鄉約》這個欄目當中,我覺得這是我們剛開始的想法,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説,這個屬性能找到一個統一的屬性,我覺得從我們製作節目的這個角度來説,我覺得我最喜歡做的其實非常簡單,我覺得那個時候不用看新華社的報道了,此時此刻我們要記錄,我覺得以我們欄目現在這種創作實力,包括我們前期編導、後期編導,我們最喜歡做的就是日記類的大師,90多歲大師,我今天買了什麼牌子彩電,明天買了什麼,他都和這個時代緊密相連,中間這個過程很容易把握,也很容易組織鏡頭,最重要的是我覺得我對這個拍攝環境,就是到農村院裏去,就拿著一本日記,做就是非常容易,就拿著一張照片去做,我覺得特別適合我們,我覺得和他們聊很平等,我覺得我最喜歡做的就是這種。

  相比而言我們不喜歡做難請的大企業家,或者大政策類專家,學者,我覺得心裏上我有一些障礙,比如説我們去找劉永好,我們找他花了很大功夫,比如大的學者,我跟他在一起對話的話,我要進行很長一段時間的補課,而且我才能把這樣一種最典型的有關政策的解讀,變成觀眾比較容易接受的這樣一種傳播。當然這裡面我最最不喜歡做的,就是科技類的,恰恰這裡面一個也沒有。比如李振生獲得科技大獎一等獎,我們從對話這個角度,科學家我覺得挺難做,他天天在實驗室幹著一件工作,真的是很偉大。但是從情節支撐點來説,比較容易把握的情節支撐點稍微難一些。要從吸引觀眾這個角度來説,我覺得這是我們的策劃背景,我們在考慮這樣一些元素的時候,會有這樣一些考慮,特別是今天通過召開這個會議,我覺得我們應該更加去做一些務實的選擇。

  剛才專家的發言對我有啟發,“大小30年”,大的還是小的,對我們來説真正做好應該有所捨棄,應該看準更加適合於我們欄目定位的,更加適合於我們欄目發揮的,更加能夠具有影響力的這樣一種方向去進行選擇,可能我們考慮的想要東西太多,我們想比較好的銷售,比較好的影響力,但是要看一個欄目,我們知道潘長江有三農背景,我們到黑龍江東寧縣長説,潘長江到我們這兒拍很長時間,很熟,我一直知道,可是沒有選擇他。我覺得我們希望通過今天研討會認真總結和思考,拿出一個更好的選擇,包括《龍行天下》這樣東西,我覺得我們可能必須要做一種探索的嘗試,我覺得這個過程當中可能對我們來説會面臨很大風險,但是我覺得很有意義,我在這兒對大家參加這個會議,對各級領導對我們支持,幫助,咱們把這個設想像一粒種子能夠發芽、長大,我覺得今天媒體之間競爭,其實已經完全超越基礎層面,更重要的是資源層面,我覺得作為一個農業平臺,能夠在現在這個狀況下能夠把農業龍頭企業這樣一個資源進行表現,有利於我們這個平臺的發展。具體怎麼做。我受到一些啟發。龍頭企業思想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

  再次感謝各位專家。謝謝大家。謝謝!

  (熱烈鼓掌)

責編:鄉約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