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農業頻道 > 鄉約 > 正文

2007年工作總結

CCTV.com  2008年01月02日 21:31  來源:  

  2007年就要過去,新的2008年即將到來。忙碌的一年好像在不知不覺中就這樣過去了,一年來,我們在中心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實現了自我約束規範操作、安全理性準確及時、浚疏管理務實求效、走向市場穩健提高的發展過程。一年來,我們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認真履行欄目職責,發揚創新精神,朝著打造精品、打造品牌的目標努力,在加強創作管理、制度建設、隊伍建設、品牌推廣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效的嘗試,同時也積累了很多經驗教訓,明確了2008年的工作目標。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2007年,《鄉約》欄目各項工作取得較好成績。收視率連續四年不斷攀升,由0.147%、0.247%、0.38%達到0.6%,四年年平均收視率提升了四倍,在七套各欄目收視率排名中由第一年的排名第十七位,到本年度連續三個季度獲得第一名,欄目獲得了第二屆中國電視創新論壇授予的“中國十大最具商業投資價值的電視欄目”稱號,全國金帆獎一等獎,全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金筆獎一等獎,全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獎提名獎,全國對農節目獎三等獎,中廣協科教節目優秀獎,在央視國際網站全臺各欄目月點擊量排名中有8個月排名前五十名,出版了圖書《説出來不容易》,曾代表中心參與經濟頻道《春暖黑土地、建設新農村》等大型活動的策劃與主持,代表中心應中央臺人事處邀請,為全臺各頻道欄目製片人、主編就故事類節目策劃進行專題講座,獲得由中心推薦的“農業部跨世紀優秀人才”稱號,經中心領導批准成為全國工商聯農業産業商會兼職副秘書長,帶領欄目製作大型活動12場,欄目入選《中國影視雜誌》“榜樣2007”。

  一、 不斷學習,強化欄目政治意識。

  作為央視唯一一檔的大型戶外訪談節目,《鄉約》欄目每期拜訪的是有三農背景的新聞人物,人物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尋找怎樣的人物?如何定位採訪視角?用怎樣的心態面對嘉賓?用怎樣的方式錶述話題等等,其結果可能會是大相徑庭。然而它卻關係到一個欄目在由欄目群所構成的農業節目宣傳體系中,是否全局在胸恪守分工,做到符合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符合政府指導農業工作的要求和中央電視臺頻道分工以及完善電視節目體系不斷發展壯大欄目品牌的要求。諸多要求,其實,首先要求我們這樣一個傳播人生故事、人生精神、理念的欄目,要講政策性,要有政治敏感。

  那些以農村、農業、農民為背景承載著新聞的經歷和人生、各具特色的性格和命運、積極健康的理念與精神,鮮活生動、耐人尋味。作為人物訪談,娓娓道來的過程中記錄的是思想與人生,卻從一個個側面反應了時代深刻的變化。比如欄目曾經採訪過的“大寨鐵姑娘”郭鳳蓮,通過對跌宕起伏的人生細節進行的勾勒與講述,讓人在聆聽中體味到“沒有艱苦奮鬥不行,沒有改革開放更加不行”的歷史總結。啟人心智、催人奮進。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傳播這些“有三農背景的新聞人物”、三農領域那些可愛的人生,以他們的真實生動的成功歷程,激勵農民鼓舞農民,在黨中央以及全社會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的大的時代背景下,具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個欄目必須正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貫徹執行中央有關“三農工作”宣傳要點,模範遵紀守法,遵守中心各項規章制度。在過去的一年裏,我們及時了解黨在這一時期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時傳達學習中心領導及各部門的指示和決定。堅持執行中心領導的指示,把握宣傳口徑,把握時代的脈膊。為提高大家對政治的敏感度,我們黨支部積極完成上級黨委交給的各項任務。根據形勢的要求,開展政治思想工作。在“七一”期間,組織全體黨員學習了黨章,組織全體人員開展了黨團教育活動,參觀了西柏坡革命聖地,組織人員參觀了軍博的廉政展覽。尤其是在黨的十七大召開以後,經常與團隊創作成員進行討論,保持思想認識“與時俱進”。組織學習討論《十七大報告》、《中國共産黨章程》、《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以及中心下發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有關通知精神,按照中心領導的要求,把十七大精神融入到創作實踐工作中。

  儘管是人物類訪談節目,但我們在節目的策劃設計中始終不放棄任何機會,宣傳法律法規,傳播十七大有關政策思想。比如我們剛剛拍攝的農民自拍DV的全國十大改革創新人物,我們也會在節目的小片中加入國家廣電總局對於有關各人DV的要求和政策等,使得我們的節目娛樂大眾、感染觀眾的同時,始終能夠保持正確的政策導向、政治導向。

  二、不斷探索,嘗試積累創作經驗。

  2004年《鄉約》欄目在七套節目中綜合排名第十七名,而過去的一年欄目連續三個季度收視率排名第一。整體提升的背後是一個系統工程、更是一個複雜的跨越。如何繼續提高在社會和業內以及農業系統的影響力,不斷樹立權威和品牌,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在創作上進行了很多主動的嘗試。

  首先我們選擇快樂訪談,結合宣傳需要推出新聞人物。在如今《鄉約》絕大部分節目中都可以閱讀到一種快樂與積極的視角。選擇這樣一種定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塑造欄目品格的需要。改革開放20多年來,在農村的廣闊天地每時每刻都涌現著新人、新事和新風尚。坎坷與經驗、問題和探索、悲情抑或快樂總是結伴而來,然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欄目不能求大求全,要找準方向有的放矢。走近《鄉約》的人生,我們更多的是看到了用樂觀的視角引導積極,用健康的心態感染大眾。其次是欄目風格的要求。作為央視惟一的對農大型戶外訪談節目,《鄉約》的採訪現場介乎于天地之間,原生態的交流還原了真實的鄉土氣息,給廣大老百姓開闢了一塊難得的話語平臺,也給廣大觀眾開闢了一個認識三農了解三農的窗口,這樣一種氛圍,欄目好似登門拜訪,快樂輕鬆、貼近隨意的風格自然符合“串門”之道。第三,根據自身特點確立的個性特徵。訪談節目是一檔主持人節目,欄目主持人與農民相互交流沒有距離感,體現了一個欄目的個性特徵。而品格、風格、個性三類便能鑄成品牌。“三農為本,特色為根”,市場經濟品牌耕耘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了。在過去的一年裏,我們適時推出了世界愛鳥日特別節目、學雷鋒活動日特別節目、世界地球日特別節目、七一特別節目、教師節特別節目等,用快樂感染觀眾的同時,讓人們從中得到啟發。

  與此同時,我們不斷嘗試、結合、吸收新的表現方式,探索特色的包裝思路。對於一個對農人物訪談節目來説,欄目整體風格在過去的一年裏漸漸穩定成熟,在剛剛結束的《鄉約》欄目年度研討會中,中央臺社交中心副主任劉名朝評價説:《鄉約》已漸成不是評書的電視評書。在策劃中我們注重輕鬆調侃的語言風格,古詩句、動漫、歇後語、MV的情緒延展、風土人情、地理人文的知識延展、政策解讀等,大量複雜的三維包裝,增加了欄目的技術含量,漸漸成為欄目不可複製的特色,也成為欄目能夠繼續大幅度提高收視率的有效手段。

  三、品牌推廣,讓《鄉約》為頻道增光。

  在過去的一年裏,《鄉約》欄目在保證每週一期的節目播出的同時,還推出了共十二場大型活動,《新疆國際旅遊節》、《雲南石林建縣五十年》、《鄉約走進山西候馬》、《鄉約走進雲南昭通》、《鄉約走進安徽和縣》、《和諧共建雙擁情鄉約走進遼陽》等,演出陣容日趨強大,結合地方配合宣傳和較大規模的節目現場,為提升欄目品牌、影響力,起到了很好的推介和宣傳的作用,有很多地方政府來到我中心專門要求《鄉約》協助地方製作、策劃大型活動,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欄目的影響力和品質。

  過去的一年我們非常注重品牌推廣。欄目和數十家地方晚報、中國電視報、科技日報、農民日報、新生活週刊、北京電視週刊等報紙進行了大量推介宣傳,同上百家網站建立了連接或推介,近期,欄目主持人個人事跡收錄于央視出版的《星光燦爛》圖書中,是七套農業節目惟一一位收錄其中的節目主持人、《電視研究》點擊央視名主持曾進行過專版報道、做客騰訊網就電視欄目活動營銷進行過在線訪談、接收過《世界英才雜誌》的專訪、成為發行量44萬份的農村百事通雜誌的首個封面人物等,這些推介和宣傳活動,結合著欄目日趨精緻、受人喜愛的常規節目推出,使得欄目各項指標得以大幅度提升,從央視上半年調查結果顯示,《鄉約》欄目的滿意度、知名度排名同比上年提高了一倍還多。

  四、完善管理建設隊伍,提升團隊執行力。

  任何一個團隊都需要最優秀的人才,我們最喜歡的人才總會有一些相似的品質,比如,他業務水平高吸收快、工作樂此不疲服從管理、善於溝通樂於助人,團隊意識強正直樂觀、全力投入甚至不講條件。我們發現舉凡具有這些素質的人,最後都不同程度地獲得人生的成功。但一個集體全部都是這樣的人不現實。而科學合理的管理辦法,會使得這樣的素質變成一種標準,以人們最樂於接受的方式,科學合理地普及給全團隊。而無私無畏的勇氣和魄力,會使得我們的發展渴望,變為一個個堅定而穩妥的決定,使我們能夠面對和解決看似溫和但卻致命的惰性,激活團隊持久的創造力。

  首先,在過去的一年裏《鄉約》不斷完善各項制度,建立完善了《編導工作導航》、《攝像工作導航》、《後期指導工作導航》等等制度,使得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責任、質量、利益相互捆綁,比如編導工作導航,我們會把後期部分的工作和相關的勞務,拆解成幾十個標準,對應這些標準進行考核,既限定了工作標準,又指引編導進行有效地規範。再比如,攝像組設備的管理,我們把設備維護等工作,以類似內部承包的辦法對相關人員進行考核,大大增強了設備管理人員的責任心和設備維護的效果。

  要保持團隊具備持續的標桿學習能力、持續的調整能力、持續的憂患意識,無疑是一項系統工程。欄目發展過程中,有很多重要的環節類似于鷹之重生,必須使每一個人做到心存敬畏認真對待,才會使團隊始終處於紮實的積累狀態中。欄目有的時候發展到一定程度便停滯不前了,原因何在?明明經驗有了、資源有了、品牌知名度提升了,怎麼偏偏動彈不了了呢?團隊發展的第一瓶頸是領導者的軟弱。這其中有這樣幾個問題,第一,作為團隊領導者是否真正還有繼續提高的要求;第二,他是否有勇氣以犧牲自己或他人利益為代價,解決團隊惰性。第三,他是否有智慧能夠公正嚴明、有情有義有始有終地處理好具體的問題。一個欄目做到四年,團隊如果不能保持開始創業時的艱苦奮鬥的精神、加班加點的業務氛圍、主動擦玻璃打掃衛生的集體意識、四處尋找機會危機感,沾染上了富貴病,缺少了積極性,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鄉約》開播前三年,團隊人員極少流動,而在剛剛過去的2007年,欄目進行了一些人事調整,引進了中國新聞名專欄山東電視臺《鄉村季風》欄目的製片人焦健做欄目的主編,剛剛畢業的賈濟蓬為欄目製作的宣傳片贏得了金帆獎一等獎,為中心增添了榮譽,新來欄目後期的四位同志高興、李然、白波、張瑩,為欄目後期包裝提升帶來了全新的面貌,前期編導趙建平、鄭浩等以辦公室為家刻苦敬業。同幾十人開會仍然有人遲到相比,做大的企業幾百人一間辦公室鴉雀無聲。失去剛性嚴肅的要求與法則,團隊不能心存敬畏更加抱團,便沒有強大的執行力和承擔責任的能力。

  如履薄冰,正人先正己。當我們要解決團隊惰性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其中最大的障礙是自身的惰性。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只不過領導者的優缺點都將被放大。我們管理的最有力的資本是自己的正直品質。一個團隊越發展,越需要我們自身更加完美。它會使得我們如履薄冰,要求每個細節沒有遺憾。制度讓想犯錯的人犯不了錯,文化讓有機會犯錯的人不願意犯錯。為了使編創人員有更好的創作環境,我們擴大和整理了辦公室。為體現欄目對大家的關心,還給每個工作人員發了工作服、旅遊鞋、手套等物品。工作之餘,欄目積極組織大家鍛鍊身體,積極參加中心登山比賽、羽毛球比賽,以正直和樂觀滋生出的團隊文化,會讓其中的每個人感到過程中的快樂,讓集體中的每個人找到歸屬感。

  五、撫今追昔,08更上一層樓。

  回首剛剛過去的2007年,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增添了很多教訓和思考。比如欄目選題定位如何提高品質、品味的問題、保持隊伍相對穩定的問題、前後期編導如何更加默契配合的問題、如何繼續提升品牌影響力的問題、嚴格管理欄目規範經營的問題等。這些問題將是新的一年裏,我們殫精竭慮、繼續努力耕耘的目標和理由。

  曾經過去的一年,有太多難忘的細節:在節目現場我曾親口吃下蟑螂、曾手持劇毒的眼鏡蛇、曾面對過急速飛來的菜刀、沒有休息過一個完整的週末,2007年9月一個月,曾經參與中心“我們的新農村”大型系列節目和欄目常規節目共走過全國大江南北18個地市,多少個不眠之夜,記不清楚了,過程中我們壯大了中心給予我們的平臺,我們將繼續在中心領導英明、正確地領導下努力奮鬥。

  面對撲面而來的2008年,我們厲兵秣馬、摩拳擦掌,正在策劃十期“我與奧運有個約會”系列人物訪談、“三十年回眸,數風流人物。”系列人物訪談等。我真誠地感謝我的團隊,感謝你們給予我的信任、鼓勵、支持和寬容,感謝我的好搭檔梁國喜,他那比一般人要長一些的臂膀支撐了我渡過很多我一個人難以跨越的阻礙、感謝四年來朝夕相伴的楊鳳山、騰愛梅、涂華、王凡,我很想跟你們説:我們一同營造的心勁書寫了過往,終將迎接考驗驗證選擇;我也想對剛剛加盟的主編焦健説:你的飛信上寫的“科學求發展,理智對成敗”,我願意用行動幫你加上一個橫批:無悔前行!我還想對團隊的每個人説:我不會讓各位失望,鄉約,終將因你而精彩!

  最後,我想套用不久前憋到半夜兩點多寫出來的《魅力鄉約頒獎晚會》的結束語:春夏秋冬又是一年,一期期坐在家門口的訪談,演繹著山裏山外、朝朝暮暮的變遷。走村串戶地北天南,有多少裝在心窩裏的語言,注解著質樸真實、心中收藏的溫暖。在快意傳奇沖浪擔當的故事裏,我們重復著點亮年華的傳播,也放飛著心願。在傾訴聆聽眼淚微笑的循環中,我們感受著精彩追逐的歷程,也點燃了平凡。快樂鄉約,又是一年。我們的付出裹挾著亮麗的音符,悠揚著幸福平安。撫今追昔,憧憬明天。生動的追求書寫著人生的傳奇,勾勒著嶄新一年!

責編:鄉約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