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農業頻道 > 鄉約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風吹稻花

等風

CCTV.com  2007年12月13日 11:42  來源:  

  出門採訪,等過人,等過車,等過日出日落,等過雨過天晴,等的滋味五花八門,對我來説,這些等都不如等風。既不揚帆出海,風有何可等?再説等風也同樣是等,這其中的滋味又有什麼不同嗎?別急,你聽我往下説。

  2001年的6月份,正在拍攝系列節目《中國田野智慧》的我與本組記者孫希超一起,來到新泰市採訪農民發明家谷裏鎮農民張延勝。今年41歲的張延勝喜歡動腦子,在水泥場工作過的他,看到場裏裝卸散裝水泥用的是氣壓,就想能不能用風力,自動把井裏的水壓到地處高坡的蓄水池裏呢?這一想不要緊,幾年的功夫他可把精力全用到這上面了,如今,他共為風力揚水機申報了5項專利,作為改進後的第三代産品,深受當地人喜愛的風力揚水機,已經高高地立在谷裏鎮的田野中了。我們先在老張家中見到了風力揚水車的模型,它的外觀就是普通的風車。我喜愛風車,尤其是想象裏田野中的風車,叫人好象不知不覺進入了幼年時童話故事裏的那個世界。我和小孫來了激情,設計了很多鏡頭,日落為背景的風車鏡頭,月亮為背景的風車鏡頭,田野為背景加電子快門的風車鏡頭,還有逆光拍攝的旋轉葉片等等,這《四季風車揚水來》的構想鬧的我倆真是熱血沸騰。待我們驅車輾轉來到現場,正要抄傢伙大幹一場的時候,眼前的景象卻令我們驚呆了,風車、風車,車倒是在,可這風呢?沒有風咱跑到這裡瞎折騰個啥呀?

  田野中四架風車煞是惹眼,可它就是不轉,一點也不轉,半點也不轉。大田裏的農作物安靜地享受著日光浴,偶爾昆蟲飛來,加入這寧靜的低語世界。村口的楊樹不再招搖,耳畔迴響的是自己清晰的心跳,媽呀,這,這可咋辦?我一腚坐下,雙眼發直,許久,一個字在心底油然而生:等。

  借著等的空,咱先説説張延勝的發明。要説這風力揚水機還真是不錯,它不用電、不燒油、不用人看管,一個風車只要加上一公斤機油,它呀就能給你轉上一年。它的原理説起來很簡單,靠風力轉動葉片,通過增速傳動帶動氣泵,然後高壓氣通過管道傳到遠處的水源,把水壓上來,可以單獨使用,為了增加上水量,還可以多機並連,它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遠離水源,距離水源1千多米沒有問題,揚水高度在5-50米。地處高坡的蓄水池安著水管,風來水流,零存整取,你啊,就舒舒服服地在家睡大覺吧,那風車就象一個永遠不知疲倦的勞動者,有了它,過去肩挑手推電機油泵就成了歷史,有很多地方水源達不到,電線扯不到,指著人力對付乾旱根本不行,再説,長度400米的話,架設電力設施,費用就高達一萬多塊,使用柴油機,不僅要建機房,光鋼管兒鋪設也得上萬元,有了風力揚水機就好多了,它的動力源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風力,一年四季,田野風吹,葉片飛轉,一分錢不用花,一點力不用下,你就眼瞅著水嘩嘩噴涌吧。四個風車同時旋轉的話,水流很大,谷裏鎮這一片4、500畝的菜地足夠使用,要是你家裏有上幾十畝果園或者農田,安上一個風車再安上節水滴灌什麼的,就可以形成一片自動上水、節水灌溉的水澆地,這事啊想想就美。據張延勝介紹,建一個風車的費用在2000多塊,一次投資可以使用15年以上,仔細算算,光一年上水澆地節省的電費還不只這些呢,經濟效益還是有帳可算的。那多大的風它才能夠起動呢?不多,二級半到三級風就行。書上説這三級風的風速是每秒3.6米到5.4米,這麼説吧,村口的樹梢被吹的一打彎,那最少就是三級風。

  風車轉動,沒風不行,這風大了可也不行。狂風大作的時候,風車支架的抗風能力就會面臨嚴峻的考驗,而且葉片高速旋轉,又會給風車機械部分的使用壽命造成影響,這個問題張延勝也考慮到了,如今他的風車具備了自動抗風轉向能力。這抗風轉向的功能設計的挺巧,風車的主軸與支架軸還有風車尾架軸不在一條直線上,這樣,大風來的時候就會形成扭力,使風車自動轉向,而且風車的尾架是活動的,風一吹自動擺尾,使風車形成一個避風的角度,葉片著風面減小了,轉速便會降低,自動抗風轉向能力由此産生。新泰市一年有效風力在3000小時以上,也就是130多天,大部分是在最需要澆水的春秋季,再一個它不捨晝夜不停地工作,細水長流,有點風就上點水,從風源角度説,滿足一般澆灌需要完全可以作到。問題又回來了,有風就有力,有力就有水,這沒風可又咋辦?

  當我們作出等的決定後,時間一下子變得慢了起來。

  我想起“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時分,性急的情人大約都象《西廂記》的張生一般,“自從那日初時,想月華,捱一刻似一夏。”只恨柳梢日輪下得遲,月影上得慢,忽而倚門翹望,忽而臥床哀嘆的情形,那神不守捨得模樣實在慘不忍睹。我又何嘗不是呢?吃飯的時候我瞅著窗外,走在路上的時候我望著天空,回到賓館時我看著樓前的樹梢,心裏就盼著西伯利亞快刮來一股狂風,叫那風車飛轉。等風的滋味非同尋常,它不比等人、不比等車,它看不見抓不著;不比等日出日落、不比等雨等雪,這樣的等沒有目標。偶爾清風拂面叫人激動異常,心情猶如“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有時桌面上文稿散落,便會埋怨“清風不識字,不如吹那風車去。”等風啊等風,你快把人都等傻了。

  一切只有等到第二天,看老天爺的臉色行事了。等待的過程中,我學會了積極地面對等待。先是跟組裏安排“後事”,告之沒風的尷尬,預備好補拍、重拍、改天再拍,一方面,根據白天了解的情況,準備第二天的採訪,包括主持傳場、結構設計、採訪話題、場地選擇、創新出花等等。準備的過程中,我和小孫躺在賓館房間內,琢磨第二天的稿子,為了讓節目更有趣,我倆編開了順口溜:“今年又是大旱,農民澆地犯難,水源又少又遠,運水費力費錢,咋辦?如今風車一轉,風力代替油電,環保節約能源,抗旱澆地——全辦!”費盡思考的時候,有時竟然忘了風的事兒。

  早上吃飯的時候依然沒風,偶爾吹過的小風,無法吹動龐大的風車葉片,我們已經絕望了,心情反而放鬆了許多,我引用張延勝的話給大家寬心:“這風一般是九點上班,不到九點啊,人家不來!”為了不錯過最後的機會,我們再次來到風力揚水機所在的那片田野,遠遠的,我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是海市蜃樓嗎?我想風想出幻覺來了?不對,是風車在轉動,而且還轉的不慢!這個發現真是讓我們欣喜若狂,支架子,拿機器,調平衡,一氣呵成!剛調好焦距,哎呀,它又不轉了……。這一天,我們就在這時斷時續的拍攝中,完成了我們的節目。事後想想,虧了當時沒有喪失信心,我們才把握了這個機會;虧了事先進行了較充分的準備,緊張拍攝時才顯得那樣得心應手。等風的感覺真的令人非常難忘。

  四季風來風車轉,轉過四季轉來效益,在很多缺水的地方,風力資源卻十分豐富,風車揚水大大減少了人工、機械提水帶來的麻煩與浪費,省心、省力還省錢。田野中,那矗立的風車是鄉村裏一道旋轉的風景線,因為有風,它才能旋轉的那樣歡快,因為有了靈感和智慧,咱農村的生産生活,也才有了提高效率的不竭源泉。

責編:鄉約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