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農業頻道 > 鄉約(old)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好姐當家》文稿加同期

CCTV.com  2008年12月20日 18:1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提要:

  字幕:廣東農村聯産承包第一人、中國農村實行股份制第一人、中國農村異地徵地辦廠第一人。

  播音:她是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村主任、全國勞動模範、中國十大女傑……。

  同期:

  播音:一個小小村莊引領多少探索傳奇。好姐當家,張建好,鄉約拜訪。

  小片1:(電影《購物狂》)俗話説:吃不窮,穿不窮,計劃不到一世窮。這家,可得會當啊!昔日紂王酒池肉林,富裕國家敗個精光;美國希爾頓酒店女繼承人帕麗斯希爾頓,家財何止萬貫?極盡奢侈緋聞不斷、言行出位兩度進宮、被譽為負面新聞女王;巴西首富之子若熱,20億美元那,人家竟然能給你折騰成窮困潦倒,寄身狹小公寓每月靠救濟金度日。所以説別管大家小家,選對當家人最重要。

  小標題:家裏誰當家?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鄉約》,我是肖東坡,我現在是在廣東省廣州市,今天節目一開始,我和現場的做個互動我有話要跟現場的觀眾做個互動,來 這位老帥哥.

  觀眾: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你好,在這兒 我有話要問你,結婚了沒有?

  觀眾:我結婚了.

  主持人:有老婆了

  觀眾:有

  主持人:老婆長得漂亮不漂亮?

  觀眾:very good.

  主持人:very good,怕不怕老婆?

  觀眾:我從來不怕老婆,但是沒有見過老婆怕過我一次.

  主持人:原來還是老婆當家對不對?

  觀眾:當然了.因為女同志出外是半邊天.

  主持人:在家裏呢?

  觀眾:在家裏就是一手遮天,我是俯首稱臣.

  主持人:話筒給旁邊這位女士,你有一個雅號,叫楊箕一枝花對不對.

  觀眾:不是吧.

  主持人:剛才在那裏我還聽有人叫你,楊箕一枝花.

  觀眾:他們説笑的.

  主持人:我想知道這一枝花,在家裏怕不怕老公?

  觀眾:我啊, 沒有什麼怕不怕的.

  主持人:沒有什麼怕不怕的,就是根本可不怕的意思.

  觀眾:沒錯.

  主持人:家裏財政大權在誰手裏?

  觀眾:這個問題 好像….

  主持人:這個問題不太好説了,那就是在你手裏的意思.我明白了.

  觀眾:明白就好.

  主持人:話筒給前面這位先生,老婆讓你往東你敢不敢往西?

  觀眾:絕對不往西.

  主持人:連西北都不去是不是?

  觀眾:那肯定,直奔西就去了.

  主持人:老婆讓你買鴨你敢不敢買雞?

  觀眾:買個好一點的.

  主持人:病情已經很明顯了,妻管嚴晚期,俗話説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多少年來 大江南北的媒體都會以好姐當家為題目,來形容一個人,説到當家二字,我們就請來好姐,來 掌聲有請 張建好.

  小片2:您看這位當家人,下屬對她是畢恭畢敬,小心翼翼,生怕稍有差池就被罵個狗血噴頭, 連老公都自動下崗,人送外號女魔頭!再看這位,洗衣做飯管孩子,遊刃有餘,支持老公,陪時間,陪笑臉,還陪上好幾隻大肥羊,這樣的女人當家保準是家和萬事興.再説本片嘉賓好姐張建好,與共和國同齡,今年59周歲,現任廣州市天河區沙河鎮楊箕村黨委書記。曾是廣東農村聯産承包第一人、中國農村實行股份制第一人、中國農村異地徵地辦廠第一人。諸般第一無不説明此人絕非等閒,人説做人難,做女人難,做敢為天下先的女人自然難上加難!閒話少説,咱且看好姐如何當家?

  小標題:好姐當家

  主持人:我剛才跟大夥做了一個話題,就是家裏誰當家,我想聽聽在家裏你的情況,我看你長得這麼漂亮.

  嘉賓:沒有沒有。

  主持人:在家裏肯定是從來不做飯對不對?

  嘉賓:什麼飯都會做。

  主持人:東坡肉會不會做?

  嘉賓:東坡肉不會做。

  主持人:今天中午你要是招待這麼一夥子人吃飯,能做出什麼菜?

  嘉賓:一個青菜,一個雞,炒一個齋,羅漢齋。

  主持人:還真是廚房裏的一把好手,家裏的財政大權,一般在誰手裏掌握?

  嘉賓:是我掌握。

  主持人:他經常請示你對不對?今天你怎麼還不回來,我正忙著。

  嘉賓:不會 不會。

  主持人:在家裏和婆婆關係怎麼樣?

  嘉賓:我跟婆婆很好,好像母女一樣,因為我天天一早就出去,到晚上很晚才回來,小孩都是由家婆來帶,所以我不敢得罪她一點。

  小片3:話説深圳、廣州、珠海等東南沿海地區,很多農村啊、荒地啊,自打改革開放後,一夜之間高樓林立,不少市中心繁華地帶,周圍一圈是高檔的商廈寫字樓,而中間包著的是村莊是田地,廣東人管這種現象叫"城中村"。相比個人小家,有著4000 口人的“城中村”楊箕村可謂大家,作為這個大家的當家人,咱們的這位好姐早已是名揚四海、當出了名堂。

  小標題:廣東省第一個億元村

  主持人:咱們楊箕村聽説是廣東省第一個億元村。

  嘉賓:是

  主持人:我們這兒的村民每一年,不用工作就分紅就分一大筆錢是不是?

  嘉賓:沒有, 不是分一大筆錢,3000多萬差不多.

  主持人:很謙虛,昨天還跟我説6000多萬.

  嘉賓:沒有 ,沒有.

  主持人:還有其它的收入嗎?

  嘉賓:村民自己去幹活,出租房子的收入.

  主持人:我聽説咱們村裏有八項福利是不是?

  嘉賓:幼有所育, 教有所教,老有所養, 病有所醫,貧有所扶 ,殘有所安.

  主持人:我聽説咱們村裏的文體中心有八支活動隊伍.

  嘉賓:器樂隊 ,足球隊,乒乓球隊,象棋隊.

  主持人:聽説咱們的龍舟隊更是爭氣.

  嘉賓:已經6年獲得市裏的第一名,咱們還有婦女協會,自己保健, 美容 ,插花,獅子隊 今天來了。

  主持人:今天能不能讓我們現場領略楊箕醒獅隊的風采?

  嘉賓:可以。

  表演舞獅

  小片4:楊箕村,這個不足一平方公里人均GDP早已超過10000美元的小村,最早有村民進住,是距今800多年前宋高宗年間,至明朝逐漸人丁漸旺形成村落,當年此地荒灘亂墩,初名“簸箕裏”,而本地産的楊桃香甜多汁遠近聞名,後合二為一更名為“楊箕村”。1949年,張建好出生在村裏一個民辦老師的家庭,姐弟3人排行老大。改革開放之前,這裡一份不堪回首的貧窮,是日後這

  位當了32年當家人的張建好成就傳奇最有力的説明。

  嘉賓:當時是統一計劃,這個村種一個菜,不止我們村還有其它村也種這個菜,種了以後沒人買,

  誰吃那麼多,就拿去喂魚,兩角錢一擔,一個月3元5元8元10元,就掙這麼多,人家看不起我們,説我們是卜佬,沒錢就説你很卜。

  主持人:你還當過村治保主任是不是?

  嘉賓:是, 當時是階級鬥爭,什麼鬥地主。

  主持人:不是這個鬥地主?

  嘉賓:不是。抓特務。

  主持人:你抓過嗎?

  嘉賓:抓過 ,一抓他,他把衣服脫掉,光光身, 我們很難抓,但是我們追他,最後抓住了。

  嘉賓:光著身子也能把他抓住,你厲害。

  小片5:膽大,潑辣讓村裏人對只有16歲的張建好刮目相看,治保主任 ,村黨支部副書記,一路走來她似乎總能把諸多難題一一化解,從而更加贏得村民信任,1976年老支書上調區裏,張建好成為繼任,那一年她只有27歲。

  主持人:讓你當村支書那一刻,一定很高興對不對?

  嘉賓:不高興, 哭了。

  主持人:人家説, 建好,這個村支書讓你來幹了, 你就哭了。

  嘉賓:是。

  主持人:真的這麼誇張。

  嘉賓:因為那時候很窮,4000多人吃飯,3000多畝田,天天是災害,刮颱風, 下大雨,加上我是一個女的,這麼年輕 ,20多歲,一個女孩子 ,團支部書記,治保主任這樣做過來,人家指揮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現在我自己要帶領人家致富,那時候我怕擔當不了,所以就哭了。

  主持人:上一任領導把村裏集體資産的存摺交給你的時候 ,你又哭了。

  嘉賓:就剩150元錢。

  主持人:這150元錢夠幹什麼的?

  嘉賓:那時候都是這麼窮,我就哭起來了。

  主持人:我聽説你回去在晚上寫日記的時候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了?

  嘉賓:以前我叫張健好,是健康的健,我想著當了書記以後,把楊箕村建設更美好,所以我把健康的健改為建設的建。

  小片6:1976年那會,鄉村裏剛從文化大革命的政治鬥爭中解放出來,但生産還是採取的大鍋飯記工分的集體勞動形式,出工就一窩蜂,吃飯就打衝鋒。其實,很多人知道這是大鍋飯的弊病,1965年就搞過承包,後來挨了批再也沒人敢動那個念頭了。可這別人碰都不敢碰、不能逾越的雷池,一個當時還不到30歲的女村支書,竟然膽大包天、冒天下之大不韙領大夥包上了,只是沒想到,驚天之舉到底還是讓人給發現了!

  小標題:冒險承包

  主持人:你剛開始帶領大家搞包産到戶的時候是1978年上半年是不是?

  嘉賓:是,那個時候政策還不容許搞包産到戶。因為太窮,菜2角錢一擔,你説賣多少菜才有100元,村民還是三個腳,自己兩個腳加上鋤頭一個腳,在田裏做 ,每天晚上做到11點,加班加點也沒做完,你這樣幹下去,永遠都不能富,所以想著搞了兩個生産隊,試一下。

  主持人:當時你聽説有哪搞的嗎?

  嘉賓:沒有。那時候大家正在批評這個事情,偷偷搞 ,把我爸爸那個生産隊,和老書記那個生産隊,偷偷搞起來, 每天賣了菜,自己就有收入,所以很快就富裕起來,但是市長來檢查生産,看見我們每一分田,種的菜都不同,一看就看出來你是搞聯産承包,他就馬上説, 張建好,你這個小鬼 ,這麼大膽,搞聯産承包,你不怕坐牢嗎?我就哭了。

  主持人:你怎麼老愛哭?

  嘉賓:真的怕坐牢 ,怎麼年輕輕的。

  主持人:我看你説到這兒的時候,現在就想哭了。

  嘉賓:不是為自己去坐牢,你是貪污拉去坐牢是應該受到的懲罰,但是我不是為自己,我是為村民富裕拉去坐牢,當時區黨委書記李丹他説,你不要怕,如果拉去坐牢,就拉我李丹去坐牢,有大樹好乘涼。

  主持人:還有比你膽大的。

  嘉賓:是。

  主持人:在你看來包和不包什麼樣?

  楊箕村原生産二隊隊長:一個月掙30元 50元,以前是1元5元。

  小片7:一個月掙50啥概念,當時人人爭著進城當工人,就因為工人每月能掙40。那時候農民能到這水平,就相當於現在的白領. 1982年,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迅速在我國農村推開。作為廣東第一個實行聯産承包的村莊,好姐建好,越建越好,因為先走一步,村民最先嘗到改革成果.他們不知道, 小小楊箕日後會受到中央的關注.

  1979年,隨著經濟特區的建立,廣東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省份, 當時“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千百萬北方人懷著創業夢想,奔赴這片熱土,形成風起雲涌,百川赴海之勢。粵語一度盛行,南下列車人潮洶湧,百年難見.憑著對政策的敏銳感知,張建好,放開手腳,白天跑工地搞基建,晚上開會學習做動員,憑藉楊箕村臨近廣州的地緣優勢,積極發展第三産業,建立了一些飯店、工廠、商店、加油站等集體企業。改革開發後十年間,楊箕村集體資産借勢膨脹竟然超過億元,一億元,4000口人的小村,無異於天文數字啊!可錢多了,楊箕村村民咋越來越不高興了呢?

  小標題:中國農村第一股

  主持人:為什麼?

  嘉賓:窮的時候大家都爭著當工人,讓誰去 ,大家都想去,那就評比,晚上評到天亮,天亮評到晚上,三天三夜這樣評,後來到我們經濟發展了,他們都想倒流回來,去的不安心,留的不愉快

  第二要解決産權的歸屬問題,如果我們的産權歸屬不明晰,我們村民創造的財富,大家得不到,更重要要發展經濟需要大量的資金,我們農民只有宅基地證,不能到銀行貸款,貸不到款我們怎麼發展經濟,所以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積極要搞股份制。

  主持人:那時候你懂股份制嗎?

  嘉賓:不懂 ,就是不懂才難,開始摸著石頭過河,不斷完善 ,這裡不行又改,現在有兩個股,

  一個集體資産股,另外一個是現金股。

  下節提示:

  主持人:沒地了是不是

  嘉賓:就説我賣國賊,這次哭得更厲害。

  中央調查組調查結論如何,楊箕村的股份制是否能夠推行?鄉約稍候精彩繼續。

  小片8:股份到人,才有責任!那年月,全國少數工廠和企業剛剛探索嘗試股份制,但“股份”二字開天闢地從來沒進過村啊!大夥最怕的是,還真鬧不清這新生事物國家讓不讓在村里弄,保不準拉去坐牢也未可知呀?好一個張建好,膽子那叫一個大,在村裏竟然真刀真槍地分開了股,沒多久,最讓人擔驚受怕的事兒還是發生了,調查組,中央派的,嘿,進村了!張建好這下子可慌了!

  主持人:中央來了調查組,來了當時人?

  嘉賓:來了10多個人,下來跟我們説,你們搞股份制,就是吃光分光集體資産,給我們潑冷水,

  當時我們也很怕。

  主持人:怕什麼?

  嘉賓:怕去坐牢 ,但這次沒有哭。

  主持人:這次沒有哭?

  嘉賓:沒有哭 ,已經有經驗了。

  主持人:他們在這兒待了多長時間?

  嘉賓:待了3個月。在區裏調查 ,在鎮裏調查,在我們村裏調查,到處問 現在搞股份制怎麼樣,是不是吃光分光集體的固定資産?

  主持人:當時調查你了對不對?

  楊箕村原黨支部副書記:是 ,也覺得挺嚴重,這個事是不是做錯了,怎麼連上級也不理解 ?

  主持人:你當時你害怕了嗎 ,張大姐?

  嘉賓:我害怕 ,但是沒有以前那麼害怕。我們從4000萬的固定資産三兩個月以後變到一個億,

  證明我們不是吃光分光集體的固定資産,而是發展了集體的經濟。

  主持人:最後的結論是什麼?

  嘉賓:沒有結論, 他們走了,我們繼續搞下去。

  主持人:你第一次分紅分多少還記得嗎?

  楊箕村原村委會副主任梁萬雄:40元一股 ,第二年60,第三年80,第四年是100,這個發展是了不得。

  主持人:我看你一提起分紅兩眼放光?

  楊箕村原村委會副主任梁萬雄:不是兩眼放光,是笑容滿面。

  主持人:是笑容滿面加上兩眼放光。

  小片8: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改革開放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一向敢為人先的張建好再做驚人之舉,村裏投資一億元,建了15層高的全國第一家“外商活動中心”,廣州大道旁、五羊新城邊,廣州最早的高檔涉外賓館“外商活動中心”,在那個年代鶴立雞群、傲首羊城,令人刮目相看,它是中國改革開放前沿,世界各地前來投資的客商休閒娛樂的場所,也成了所有楊箕村村民一張長期飯票!

  小標題:全國第一家村辦外商活動中心

  主持人:後來為什麼投入鉅資修建外商活動中心?

  嘉賓:我們這裡沒有好的酒店,當時想建一個比較高級的,就集資建了這個酒店,有游泳場康樂中心,跟大家不同。

  主持人:多少錢住一天?

  嘉賓:1000多元。

  主持人:在當時來説是個天文數字。

  嘉賓:是 ,是專門接待外商,要會員證 ,拿14萬入會。

  小片9:隨著廣州城市中心的東移,楊箕村已由城鄉結合部變成了一個處於城市中心區的村,昔日賴以發展的經濟環境已發生根本變化。93年5月的一天,張建好得知揚箕村全村660畝的耕地全部收歸政府,作為城市發展用地,補償一億元!一億元,楊箕村一年半就吃完了啊,沒了地,全村父老鄉親以後咋整啊?村民們好似炸了鍋聚集村委前鬧事,政府還等著她做個表率,嘿!徵還是不徵,自己站在政府這邊還是村民這邊?張建好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難題!

  小標題:楊箕村沒地了

  嘉賓:工廠全部沒有了,土地也沒有了,村民回來鬧事,幾百人坐在那裏 ,天天來鬧,説我賣國賊 。

  主持人:賣國賊?

  嘉賓:是 ,是村裏的罪人。

  主持人:這個時候政府也希望你做個表率。

  嘉賓:那時候説你是先進,你的光環那麼多,全國勞模 ,十大女傑,優秀共産黨員,你不&&誰來&&。

  主持人:這邊村民鬧事,這邊領導又希望你能&&,你自己希望什麼?

  嘉賓:壓力很大 ,這次哭的更慘,有的説把錢分光,分了給我們就走了,上吊了算了。

  主持人:實在受不了的情況下,你曾經寫過辭職信?

  嘉賓:是。

  主持人:辭職信上怎麼説的?

  嘉賓:我就寫我不想當書記村主任,因為我對不起村民,不知道這個錢怎麼用,以後村民何去何從我想不通,我就這樣寫了。

  小片10:一個村莊沒了地,今後鄉親們的日子可咋辦?靠什麼養活自己?張建好,眼瞅著自己多少年敢為人先、冒險嘗試換來的一切,即將重新回到原點,那是説啥也睡不著覺了呀?敢為人先?哎?有了!一個飄忽而至的靈感讓張建好又做出一件全中國的農村從來沒人做過的創舉!

  主持人:你想出了別人沒想過的高招?

  嘉賓:有我們廣闊的天空。

  失去土地,楊箕如何擁有另外的天空?

  小標題:徵地辦廠開先河

  嘉賓:政府徵我的地,我就到外面徵地。

  主持人:你也可以徵別人的地。

  嘉賓:對, 徵別人的地,一共徵了350畝地。

  主持人:手裏只要有了地,你就有了長遠發展的機會。

  嘉賓:是 ,有我們一片廣闊的天空,用這些地辦了鞋廠,製衣廠, 毛紡廠,日本汽車廠,開始發展楊箕村,好像跟嶺南學院合辦,學生公寓。

  主持人:嶺南學院的小夥子們還給大家準備了一段精彩的街舞表演。

  街舞表演

  小片11:作為中國第一個實行異地徵地辦廠的村莊,在那一片片歸屬楊箕村名下的土地上,合資、合股、全資、租用、合作各種各樣形式的經營項目,持續穩定、源源不斷地往楊箕村村民口袋裏裝票子,處處敢為人先的張建好先後榮獲200多項榮譽,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中共黨的十五大代表、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嘉獎、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獎……。2008年,張建好再次當選村黨委書記。

  小標題:胡總書記接見我

  主持人:聽説後來還受到胡總書記的接見是不是?

  嘉賓:是 ,胡總書記接見是十大女傑的時候,當時我去英國看我女兒,第二天北京打電話過來説,

  馬上到北京去 ,明天開會了,今天晚上胡主席接見,我馬上買飛機票趕回來,去旅遊都是紅紅綠綠的衣服,北京婦聯的領導説,紅衣服不能穿,艷的衣服不能穿,為什麼,因為綬帶是紅色的,黃色的字,所以不能穿紅和黃的衣服,只能去買衣服,買了個黑的有很紅邊的衣服,那他晚上胡主席接見,眼淚流下來了。

  主持人:又流眼淚了?

  嘉賓:沒有 ,熱淚流出來,不是流眼淚,他説好姐。

  主持人:他也叫你好姐,他叫我好姐,他説你們村是搞什麼企業,我説辦了28個企業,而且他説村民的收入怎麼樣,你怎麼搞三次創業,我簡單跟他説了,因為説了這麼多話,所以能握手照相,

  照了兩個相。

  小片12:紀實:2008年,參加北京奧運會火炬在廣州站的傳遞。

  小標題:暢想楊箕村

  主持人:未來的楊箕村應該是怎樣的?

  嘉賓:我們楊箕村發展會更快,把村民帶上更富裕的道路,把全村現在很密很密的房子,一定要改造,近期要動工。

  主持人:你經歷了改革開放30年的過程,你的哪些膽大妄為的嘗試,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會面臨怎樣的後果?

  嘉賓:沒有好的政策就沒有好的發展,只有改革開放,我們楊箕村才有今天,只有改革開放,我們中國才有今天這麼強大富裕繁榮。

  結束語: 30年,農田變高樓,好姐變好姨!30年,一位傳奇好姐膽大妄為的探索嘗試,一路走來好似春江水暖鴨先知,佔盡了改革開放宏偉設計的先機。好姐當家,當家不易,每一份精彩呈現都好似朵朵浪花,伴隨著改革大潮成就著改天換地的30年!張大姐啊,您那建設的建該改回健康的健了,多注意身體好好保重啊。好了,這裡是三安杯我的村莊我的三十年系列節目。看《鄉約》,查詢農村百事通,下週六晚九點42分,再見。

責編:鄉約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