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新聞調查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編導手記]不一樣的年關 羅陳

CCTV.com  2008年05月04日 17:23  來源:CCTV.com  

  時間:2008年一月28日至30日

  地點:廣州流花火車站 站臺

  數以千計的旅客終於登上了返鄉的列車,一陣擁擠和喧鬧之後,站臺有了瞬間的安靜。火車一聲長鳴,乘務員關上車門,火車緩緩啟動。忽然,一個女孩向剛剛關閉的車門飛奔而去,一個趔趄,摔倒在站臺上,車窗像一雙雙眼睛冷靜地看著跌倒的女孩,緩緩離去。固定的景別裏紀錄著這一切,就像事先導演過一樣,在現場的聲音裏夾著一聲嘆息。在拍完這個鏡頭之後攝影師陳威用一聲嘆息表達著自己在一刻的所有感受。《新聞調查風雪年關》的播出版裏有這聲嘆息。

  1月28日夜,很多人都看到了中央氣象臺發佈的暴雪橙色警報:南方大部將持續中到大雪──這條消息,讓人們本已緊鎖的眉頭,又打了個結。

  此時的《新聞調查》辦公室里正在開會的幾個人也不例外。但是一種更強烈的感覺揮之不去:我們晚了。一直以來,《新聞調查》一直對這樣一個問題存有爭議:調查是否應該回歸新聞的主戰場,新聞性是否應該成為這個45分鐘欄目的重要特性。在這一夜的前兩天《新聞調查》的年會剛剛開完,在一些人的總結發言中不約而同地思考著這個問題:調查的銳度、深度和厚度如何體現。

  面對這樣的一次災難的時候,其實沒有人再為是否應該做而爭議,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麼做。幾天的直播和新聞已經將新聞資源放大到極致,還有什麼空間可以利用?這是個問題。

  事件意味著變化。如果你的窗外的街道是幹的,但你小睡之後卻發現街道濕了,你便可以設計一個事件發生了,這個事件叫下雪。然而,僅僅從天氣的變化中,你不可能構建出一個故事,故事事件是有意味的,而不是瑣碎的,要讓“變化”具有意味,從一開始它就必鬚髮生在一個人物身上。如果你看見某人在大雪中淒苦且無家可歸,就比一條濕漉漉的街道多少更富於意味。

  要讓變化具有意味你就必須表達它,而且觀眾必須對此做出反應,而這一切可以用一種價值來衡量。我們姑且可以把它稱作“故事價值”

  “好故事”就是值得講而且人們也願意聽的東西,發現這些東西是我們的任務,這件事很難,你必須以別人夢想不到的方式把材料組織起來,然後,你必須使你的作品具有對人性和社會的新穎洞察所帶來的觀念,將這些觀念和你對人物及其世界的深刻了解融為一體。

  相信你的觀念只能通過故事來表達這是我們鍾愛故事原因。癡迷于那種給生活帶來深刻變化的突然的驚詫和揭秘這是故事的方法。

  雪災也是如此。點與面結合,全景式的描述。所謂點:郴州在冰雪中斷電十數日,這樣的環境下一定有點;京珠高速韶關段堵車百公里,這樣的路段一定有點;廣州,1900萬返鄉的旅客。關於面:拉尼娜現象第一次聽説,這是面;全球的氣候災難不斷發生,這是面;人類在災難面前辦法不多,這是面;中國政府全力應對和如何面對,這是面。

  時間是天然的線索,在時間的線索下面,隱含著災難的發生發展,政府由關注到發動所有政權機器,百姓由旁觀到加入。一條線的提拎帶出所有的點與面。這是我們能看到的結構和方式,但這樣的結構還是缺點東西——壓力。

  結構的過程就是製造壓力的過程。

  壓力常常被人們説成矛盾,本來在一場災難發生之後,壓力是天然的。可是這樣的壓力又顯得無序,需要我們去理順。

  結構因素的體現是這樣一種狀況:結構是對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選擇,這種選擇將事件組合成一個具有意義的序列。

  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切事件都可能成為我們選擇的對象,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事件中做出選擇。生活的實際狀態可能是物欲橫流的、可能是爾虞我詐的、可能是寧靜安詳的、可能是感天動地的,它充滿著各種可能。

  時間:2008年一月28日至30日

  地點:廣州流花火車站 站前廣場

  廣州流花火車站站前廣場每天都有10余萬中國人在等待。以廣州流花火車站為圓心,以兩公里為半徑畫圓,最高峰時這裡有近百萬被滯留的中國人。這裡的中國人川流不息,這裡的中國人相互抱怨,這裡的目光殷切,這裡的目光盼望,這裡的目光焦慮,這裡的目光混亂,這樣的目光本身就是一場災難。

  最終,我們還是選擇了廣州,這裡是所有矛盾和壓力的匯集地:眾多省份的高速公路被迫關閉,無數條公路上都有車輛和旅客受阻;一些城市斷電斷路甚至斷水,成為雪中孤島;;南昌、長沙、貴陽等十多個機場臨時關閉,出行旅客在機場受阻;電力中斷,京廣線南段停運;十余萬人滯留廣州車站,進退失據……

  這個選擇沒錯,白雲升、陳威和劉昶等三人,在廣州流花火車站忠實地紀錄了自己看到的一切,在節目中讓廣州段落不斷放大,不斷疊加,成為結構性的壓力元素。

  節目呈現的是災區的一些小故事、災難的發生與發展和9個部委的應急措施和措施的效果。有了廣州的故事讓這個節目與其它的節目稍顯不同。節目播出的第二天是年三十,開車回老家的路上想了很多,一段1470公里的路程,經過河北、河南和湖北,也是一段走進雪災現場的路程,京珠高速已經基本打通,只有韶關段還有一些問題,沿途其實沒有留下什麼災難的痕跡,也許這次雪災留給人們的記憶就是如此容易忘記。這段12個小時的旅程腦袋總是重復著廣州的一段畫面。

  當一個武警幹部站在垃圾桶上對著18萬中國人喊道,“大家相互攙扶一下,好不好”。18萬人齊聲應到“好!”;這位幹部又喊“我們一起防止踩踏事件,好不好”。18萬人再次齊聲應到“好!”。此時,你會有些感動。中國人還是一個團隊。可是,當武警打開人墻,18萬中國人就亂了。此時,你只能剩下感慨。

  在美國智庫蘭德公司1999年設想的對中國的戰爭計劃中,就有炸斷中國若干條鐵路運輸幹線的橋梁、電網,導致南北運輸癱瘓,導致民工滯留南方城市生活無著、形成動亂,導致南方經濟中斷運轉,從而導致臺海戰爭的告負。這一思想清晰地展現在後來的“龍嘯”演習和其他常規演習中。

  一場雪災也是一次最嚴重的泄密事件,它讓別人知道了中國人的心智,它讓別人知道了我們的能力……

  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中這樣描述戰爭的形態:在大多數戰局中,間歇和平靜的時間比行動的時間要長得多。

  時間:2008年2月12日

  美國《商業週刊》2月12日發表了莉斯•邁克的文章,原題為:“仔細考慮中國暴風雪的影響”內容如下:

  開始於1月份的中國這場本世紀最為嚴重的暴風雪已經為人們敲響了警鐘,尤其是與中國大陸問題重重的基礎設施和通貨膨脹的潛在影響有關。但是一些人卻説,對中國大陸經濟的威脅是可以管控的。

  瑞士信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音)指出,暴風雪的最大傷害是造成了電力短缺和交通運輸中斷。當前的危機還加劇了中國由食品推動的通貨膨脹。美林公司首席投資戰略家波爾斯坦把這種現象稱作“農業通脹”,“我們仍然認為,農業通脹仍將是很多年以後推動通貨膨脹的一支主要力量。”不過,陶冬預計食品供應緊張將會在今年下半年得到緩解。

  然而,人們的情緒並不都是那麼悲觀。儘管暴風雪在今年已經明確地突出暴露了中國很多潛在的風險,但是它所造成的全部損失卻只佔整個GDP的0.3%。世界銀行已經發佈預測報告説,由於有強大的經濟基礎,2008年中國的整個GDP增長率將達到9.8%。

  儘管中國遭遇了暴風雪及其所帶來的潛在影響,但瑞士信貸中國研究主管陳昌華仍然看好中國的消費增長,中國的非必需性消費、必需性消費、醫療保健、互聯網、電信服務和房地産仍將呈現上漲行情。

  匯豐銀行中國證券部投資主管黃子驊認為,因中國暴風雪的影響而在任何一個證券市場上進行拋售都是對這一問題表現出來的非理性的過度反應。

  時間:2008年02月12日

  [新聞聯播]的新聞標題為

  中央軍委對部隊支援災區恢復重建工作做出部署

  加強貨源組織調度 確保災區糧油供應

  【他鄉過年】身在異鄉 同樣溫暖

  雪戰 電信篇:真情守護保通暢

  雪戰 煤炭篇:為災區帶來光明與溫暖

  雪戰 四川篇:全力抗災 確保民生

  雪戰 河南篇 行動快 保暢通

  國務院煤電油運和搶險抗災應急指揮中心最新發佈

  救災快報

  全國春運今天全面迎來節後客流高峰臺

  東北華北大風降溫 南方降雨範圍小

  ……

責編:張蘭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