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農業頻道 > 科技苑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蟈蟈王養蟈蟈

 

CCTV.com  2007年09月27日 18:41  來源:《科技苑》  
     
    [內容速覽]蟈蟈不再是把玩對象,而是規模化養殖的致富項目。是農業領域拓展的重要實踐。

 

>>>點擊收看相關上視頻

現如今這搞特種養殖的農民朋友是越來越多了,這養殖的動物種類也是五花八門,什麼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草坷拉裏蹦的,應有盡有.但是甭管您養的是什麼,要是想通過搞特養,獲得效益,首要的一點就是要把養殖技術掌握牢,把動物養好。在下面的片子裏,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河北的王桂軍是怎麼規模化養蟈蟈的。

王桂軍,河北省內丘縣人,小時侯常在大山裏玩耍,自然聽慣了蟈蟈的鳴叫。

蟈蟈王:那時候就是上完學以後都到地裏邊捉蟈蟈,在穀子地裏面,還有黃豆裏裏邊,漫山遍野都能聽到蟈蟈的叫聲。

聽著蟈蟈叫聲長大的王桂軍從心裏喜歡這種給他童年帶來快樂的鳴蟲。

2000,當他得知養蟈蟈也能賺錢以後,自然而然就想到自己養蟈蟈,繁殖蟈蟈。

説幹就幹,王桂軍立刻引進一批蟈蟈,但是養了一年下來,他才發現這養蟈蟈可不是件簡單的事。

那一年為了節省成本,因為母蟈蟈便宜,公蟈蟈貴,另外咱是為了産仔,咱是為了繁殖,就沒有買公蟈蟈,全部買的是母蟈蟈,回來若讓它産仔,結果不是那麼回事,全是母蟈蟈的話,沒有公蟈蟈,它不交配,它産出來的卵也是孵化不出來的,一年的汗水就白流了。

打個比方説,這母蟈蟈産卵有點象母雞下蛋,即使不經過交配一樣可産卵.但是只有經過和公蟈蟈交尾後産的卵才是受精卵.才能孵出小蟈蟈。

所以,要想繁殖蟈蟈,引種必須公母搭配,而且為了防止公蟈蟈為爭偶發生撕咬造成傷害,公母比例應在1:1為宜。

明白了這點的王桂軍,第二年,不再貪便宜,公母搭配的引進了蟈蟈。

功夫不負有心人,小蟈蟈終於繁殖出來了。

蟈蟈越繁殖越多,本該是件高興事兒,可王桂軍卻為成活率低,又發起了愁。

一開始我用筐養,後來籠養都不行,都是成活率非常低,因為它裏邊活動空間比較小,不合適它的生長環境,咬死的咬死,咬傷的咬傷,就失敗了。

又一次的失敗並沒有讓王桂軍氣餒,他想著,要是成規模的養蟈蟈,這盆盆罐罐的養肯定不是個法兒.該怎麼辦呢?

    他眉頭一皺,卻又計上心來.

因為我原來養過螞蚱,那個螞蚱它就在大棚裏面養,我感覺生長挺好,我就聯想到這個東西,蟈蟈可能用大棚能養殖,後來我就用大棚養殖,大棚養殖的話,咱們這個大棚養殖用的不是那種塑料布的大棚。

我們常見的大棚是那種種蔬菜用的塑料大棚,但是蟈蟈養殖一般在夏秋季,如果用塑料大棚養蟈蟈,塑料布散熱性和保溫性都不好,蟈蟈呆在裏面自然又熱又憋屈,那它們自然少不了用自己的鐵齒銅牙咬破這塑料布而逃之夭夭。

所以,這養蟈蟈的大棚應該選用結實而透氣的絲網。

就在這絲網材料的選擇上,王桂軍也是走了一段彎路的。

王桂軍:這個棚現在我們不用了。這個棚主要是這個網的質量不好,通過這個窟窿,你看都破了,不能用了,這樣的話蟈蟈容易跑掉,這種網質量不好,用的是再生料,再生料的話,最多用一年,經過太陽一曬馬上就壞了。

所以,絲網一定要選擇純料的,結實耐高溫,而且絲網的網目數要小.這樣就能避免體形較小的小蟈蟈逃走。

按照要求搭好棚子,放進了蟈蟈,王桂軍本想著,這下子該高枕無憂了吧。

結果那邊棚裏的蟈蟈可是真沒讓他省心,-----打起來了。

王桂軍:我當時感覺就是只要是空間大就行,結果不行,咬咬,傷的傷,因為它那個密度綢了,最容易咬傷,或者咬死。殘的殘,傷的傷,掉腿掉胳膊的都有。

大棚養蟈蟈雖然空間大了,但是養殖密度同樣也加大了.在這一馬平川上,蟈蟈們密密麻麻地呆著,誰都能看見誰,為了爭奪生存空間,自然是語不投機半句多,該出手時就出手。

但是如果降低了養殖密度,經濟效益上又會受到損失,那該如何又能提高養殖密度又能讓蟈蟈住得舒服呢?

王桂軍又有了主意。

蟈蟈王:我考慮到在野外的時候,它因為它有植物,它喜歡在草上,或者在樹上,後來我就往裏面種植物!種一些玉米棒子啊,還有黃豆種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可以提高它養殖空間。

通過在大棚裏種植植物來增加養殖空間是個一舉多得的好主意.

 

延伸閱讀:更多農技廣場節目

  • 取寶記(2007-09-26)
  • 和對蝦生活在一起(2007-09-25)
  • 稻田裏的“打工族”(2007-09-24)
  • 巧設機關除四害(2007-09-21)
  • 動物的新裝備(2007-09-20)
  • 特殊技工培訓班(2007-09-19)
  • 不一樣的瓜果蔬菜(2007-09-18)
  •  

    1/3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