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第一時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馬斌讀報5月30日內容

 

CCTV.com  2008年05月30日 14:2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進入[第一時間]>>

     

    央視網消息(第一時間):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您第一時間聽我馬斌讀報。

    先來看看今日頭條。

    來看一棟小二層樓,這棟小二層樓本來沒什麼特別之處,不過,我在這得和您説一句,這地方可是甘肅文縣碧口鎮,離512大地震震中汶川距離不到200公里。地震一過,這裡90%左右的房子不是倒了,就是變成了危房。可這棟二層小樓,在經歷8級地震和多次余震後,就是挺住了,沒倒。就連建築方面的專業人士都説了:“房子完全沒有問題,照樣能住人!”這棟民房是村民任興平在1998年建的,當初花了3萬多。別看花費不多,可像任興平這樣幾乎完好無損的民房,在碧口鎮沒有第二家,堪稱此次地震中碧口鎮災區的“最牛民房”。可了不得了,甘肅省地震局的專家都來考察了,成了“樣板”了。要説這個房子,當年也沒考慮抗震功能,就是普通的磚木結構房屋。不同的是,房頂僅以木椽青瓦覆蓋,質輕。一樓完全用優質實心磚,二樓用的空心磚;房間之間的間隔是用木質材料隔開。雖然現在研究結果還沒有出來,不過已經記錄在案了,對以後建築防震方面的參考價值不可估量啊。

    説完“小二樓”,再看一座8層住宅樓,普普通通一點都不起眼。別看普通,抗震效果那可是相當了得。《新華每日電訊》説,2006年12月26日,我國台灣海域的強震撼動了南粵大地。地震發生時,汕頭的吳先生趕緊往家裏趕,家裏還住著他的80多歲的老母親和小女兒。不過,等吳先生衝上樓,發現母親和女兒並沒有驚慌,還看電視呢:“地震了!還看電視?”老媽和女兒都説:“一點感覺都沒有”。怪哉!估計您也納悶,秘訣在哪呢!看到沒,整棟樓都是懸空的,根本和地面沒有直接接觸。順著這條縫您往裏瞧,裏面有橡膠支座。樓就是建在23個這樣的橡膠支座上,這23個橡膠支座外形就像是一個大的蜂窩煤,有效緩衝了地震的能量。造價還便宜,比傳統抗震房便宜7%。實用還不貴,看來在四川災區重建家園的過程中可以大顯身手了。

    和這種隔震樓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日本的建築。 《科技日報》説,世界上所有芮氏6.0級以上地震,超過20%發生在日本。但日本的森大廈公司董事長森稔就敢説:“我們建設的高樓是災害時人們可以避難的社區,而不是應逃離的設施。”他們所負責的社區,進行了全面的地基調查,調查的最大深度達100米。根據調查結果,他們將建築物的樁和基礎都設計在地下30米深處一片堅硬的地質構造上。樓可不是一棟兩棟,而是建築群,根據各棟大樓的高度等特點,採用不同的抗震構造。高層建築的抗震多采用“柔構造”,“柔構造”不是通過加粗、加固梁柱等來對抗地震,而是要讓大樓適度搖晃,這樣的“柔構造”能夠吸收地震的能量,而不是“硬碰硬”地對抗地震波。頗有點太極拳味道,可以説,是把“以力解力”發揚光大了。

    建築的巧妙,可以抗震,大家都知道了。但您知道房屋的朝向也影響到抗震度嗎? 《東方早報》報道,同濟大學專家吳志強説,這次地震發生以後,一些房屋為什麼能夠屹立不倒,雖然也受到一定破壞,其原因就在於房屋朝向上有“奧妙”。打個比方,震向為東北-西南走向,房子如果和它同向,隨它一起搖晃,受損嚴重。而房屋走向和震向垂直的話,損傷明顯小得多。以板式結構為例,板式方向與斷裂帶走向垂直的話,至少可以提高3度。“我們雖然不能精確預報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地震的強度,但是,知道了斷裂帶的走向以後,一旦發生地震,地震波的傳遞方向所導致房屋晃動的方向,還是具有規律的。”這正是:防震有訣竅,大家已知道。重建我家園,活用才重要。

1/3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