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11月19日 《中國古代雕塑》 錢紹武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20日 11:15

  主講人簡介


  錢紹武;1928年江蘇無錫人。1947年考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1951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留校任教。

  現為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新聞出版署專家鑒定委員會委員、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委員。

  雕塑作品有《大路歌》、《江豐頭像》、《李大釗紀念碑》等。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的雕塑藝術可追溯至公元前四千年以上,這一時期石器和陶器的出現,拉開了中國雕塑史的序幕。其雕塑作品側重於動物外形的器皿、飾物和人物的捏塑,形體小巧,造型粗略,帶有濃厚的人情味。青銅器藝術代表了商周雕塑的最高水平。此時的青銅作品雖然多具實用目的,但已初步具備了雕塑藝術的特性。一些誇張、變形、奇特的紋飾,渲染了威嚴神秘的氣氛,形成了端莊、華麗、氣質偉岸、形象乖張的藝術特性,突出反映了商周時期人們的審美觀和對自然環境的理解。鼎是這一時期典型的雕塑作品。

  陜西臨潼秦始皇兵馬俑的發掘,給世人展示了秦代雕塑藝術的輝煌成就。其兵俑體態與真人相等,數量眾多、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其馬俑形象寫實、身材矯健、活靈活現。此時的人物雕塑更注重面部的形象刻畫,神態萬千、精細逼真,秦俑坑發掘的銅馬車更是雕塑藝術史上的奇跡。漢代雕塑在繼承秦代恢弘莊重的基礎上,更突出了雄渾剛健的藝術個性。這一時期的墓葬雕塑特別發達,已從秦陵地下墓葬的雕塑的形式發展到地上的陵墓表飾。在形式上突出了石雕作品的雄渾之勢和整體之美。

  源於魏晉時期的佛像雕塑藝術在隋唐時期得到了空前發展。其風格的多樣化與技巧的純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水平。此時的佛雕作品既博大凝重之態,又不失典雅鮮活之美。位於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在經歷魏晉唐多個朝代的開鑿後,隨歷經千年歲月的風霜,仍不失其神秘華麗之彩。龍門奉先寺群雕更顯示出大唐帝國的強盛。此時的佛像雕塑藝術已逐步擺脫外來佛像樣式的影響,走向了雕塑作品民族化的成熟期。繼中晚唐之後的宋代雕塑進一步生活化、世俗化,創作手法上趨於寫實風格,材料使用上則更加廣泛。宋代的彩塑較為發達,在佛雕造像上較唐代有了較大變化,此時的佛雕造像以觀音菩薩居多。宋代帝陵的表飾仿傚唐代,但其表現手法以寫實為主,石雕作品更具端莊溫順之態。宋代雕塑的過分世俗化,嚴重削弱了雕塑藝術應有的紀念性、恒久性,其作品在空間佈局、形體數量上的追求也不及前代。

  明清雕塑有明顯追隨唐宋風格的痕跡,在名目繁多的寺廟裏,供奉著各式各樣的神像,從題材到表現手法日趨世俗化、民間化,形成了工巧繁縟、萎靡纖細、色彩亮麗的藝術風格。明清石雕佛像幾乎絕跡、寺廟造像逐漸發達,且趨於程式化。明清帝陵的陵墓表飾較前代規模更大,像設更多,佈置講究、技術嫻熟,但其既缺乏唐代的超然、也缺乏漢代的雄渾,此時的作品更能滿足人們的賞心悅目之功能,失去了前代的創造活力。

   《中國古代雕塑》 (全文)

  主持人: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文學館。提起雕塑,我們常常如數家珍般地,就能夠説出許多西方雕塑家的名字,像古希臘的米隆、亞裏商德羅斯、阿基商德羅斯,意大利的偉大天才多納泰羅、米開朗基羅、貝爾蒂尼等等,一直到法國十九世紀的雕塑大師羅丹,我們都能如數家珍。而對於他們的很多作品呢,都成了人類藝術史上的傑作。像《擲鐵餅者》、《大衛》、《摩西》、羅丹的《思想者》等等。那麼談到中國的雕塑,我們知道的就不多了。今天的《在文學館聽講座》,我為大家請來了我國著名的雕塑藝術家錢紹武先生,請他專門來講《中國古代雕塑》,並談到東西方雕塑藝術的對比,大家歡迎。

  錢紹武:説起咱們中國自己的古代雕塑,我們中國應該説是個雕塑大國。就是咱們中國自己的雕塑到底有些什麼特點?使得我們中國的雕塑,可以自立於天地之間、不比任何國家差。我們有非常大的特點,就從最早的雕塑,殷商時候的雕塑,當然很早的也有,我們紅山文化有很多的小泥塑,但總的來説,規模還不能算大,雕塑的規模還不能説是很宏大。但是真正成為非常宏大的雕塑,其實從殷商時候開始了。

  中國有個非常奇怪的傳統,咱們是用一種石器變成雕塑、變成紀念碑、變成國家民族的象徵,就是我們的鑄鼎。所謂“禦制九鼎,以饗九州”,一個國家興盛了,就要鑄鼎。為什麼要鑄鼎呢?凡是國家有重大事件、或者是重大成功、或者是建國,凡是重大事件,都要向上天彙報,中國古人是很注重一切來源於上天的安排。所以呢,人類的一切成就,都要首先向上天彙報,那麼向上天彙報這個習慣,就像我們現在有重要事情都要請客。當時也要請客,請上帝吃飯。那麼就要煮牛肉給上帝吃,煮牛肉的鼎。為了這一頓飯,就要鑄一個鼎,鑄一個煮牛肉的大鼎,一個大鍋。因為非常隆重,所以煮完牛肉給上帝吃了以後,底下一定要刻上,記載的年月,為什麼事情鑄的鼎,要給上天彙報。鑄鼎就是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徵。當時來説,殷商時期最隆重事情的記載,由於這麼隆重,所以它的也就成為一種國家民族的象徵。所以呢,《孟子》裏頭就有個故事,齊宣王把旁邊的宋國打敗了,把它滅掉了。那麼他的藉口就説,宋國的國君太糟糕了,把人民弄得一塌糊塗,我來代替他。那麼孟子就説,為什麼你們宋國人不歡迎你呢?你把宋國滅掉了以後,問題在哪兒呢?你本來是要把他打掉,來説明你自己如何有理、如何可以給人家過好日子,齊國打過去了,把那個鼎拿走了,把人家國家的象徵、代表性的東西都拿走了,那人家當然不答應了,所以鼎呢有如此重大的意義。

  這個鼎呢,就是最早的雕塑。大家可以看見這個人面鼎,這種尊嚴、這種宏偉、這種穩定、這種自尊,這個雖然是一個煮牛肉的鍋,但是這種精神狀態,還是看得很清楚。所以呢,世界上的很多民族,也有把瓶子,罐子做得漂亮得不得了,這就是希臘。希臘的瓶子、罐子,現在我們的獎盃、大部分的獎盃,都是從希臘的瓶子、罐子裏發展出來的。所以希臘的那種陶罐、瓶子很小,但是非常漂亮。但是要把它作為國家民族的象徵,那就不夠了,那就感覺太輕巧了。這説明我們人類、我們中華民族,有了如此重大的成就,所以這是我們民族的象徵、國家的象徵。我們這個鼎是一個時期的紀念碑、是當時人民的驕傲所在,這樣就形成了中國的鼎。鼎本身就是一個不得了的雕塑作品。這種呢,全世界都沒有的,把它的形成注入如此深厚的人文精神、如此深厚的精神內涵,充滿了自豪、充滿了自信,完全從整體造型中間感覺得到。所以這可以説是中國雕塑的第一個大特色。

  有很多人認為我們中國對人物的造型總是不如歐洲,特別不如希臘,那麼我現在舉一個和希臘時期差不多時間的雕塑作品。希臘它是從公元前800年,一直髮展到公元1世紀,差不多希臘藝術就是這樣的。在比較短的時間,但是發展得非常地快,而且是完美、非常好。那麼它的代表作品應該是公元前五世紀,也就是所謂的黃金時代。那麼黃金時代作品,我們現在完全和它對稱的地方沒有。但是到了希臘化時期,也就是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時候,這個時期也是希臘雕塑非常繁華的時期,那麼這個時候的作品是什麼呢,就是大家所看見的《維納斯》。大家都知道這個作品是代表性的,還有大家知道的《擲鐵餅者》,這個雕塑是當時希臘的最重要的藝術作品。因為扔鐵餅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要項目,那麼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希臘所有的最重要的活動之一。那麼這裡頭的優勝者,希臘人把他作為神似的來敬仰、來歌頌。扔鐵餅其實不是個運動項目,希臘的所有的運動都是和實戰有關係,沒有一個民族,特別是古代民族悠閒地,可以説為了玩搞個運動會,沒有這種情況。當時的運動會都是為了實戰需要,才需要舉行的。特別是海上運動的一種需要,因為希臘立國完全靠海洋經濟,一個農業國家當時可以橫跨歐亞非,打仗打的,這是完全靠它的海上貿易。海上運動是希臘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這樣,它就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就要鍛鍊各種各樣、有實戰需要的項目,扔鐵餅本身就是一種殺人的項目。鐵餅邊緣是比較銳的,一扔出去砍到脖子,人的頭就掉了。那麼我們怎麼樣呢?當時這個時候,有比它稍微晚一點,我現在要舉的比《維納斯》要早一點,比《擲鐵餅者》稍微晚一點,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秦代的兵馬俑。

  我認為我們的兵馬俑有比希臘的雕塑發展得高明了不知道多少倍的地方,也有些非常不如人家的地方。不如它什麼呢?不如它人體的動作、人體的表現,這是和它們沒法比,那希臘雕塑人體的精到、開闊、生動,那老實説咱們是比不上。但是咱們有一點比它強,就是人物的臉部的刻畫、表情的刻畫、性格的刻畫,比希臘強了不知道多少倍。你看看維納斯她到底什麼表情?臉上什麼表情?這個完全看不出來。那個扔鐵餅的也是這樣子,動作非常漂亮,但是人的臉上是麻木的,就沒什麼表情的。大家現在知道,歌頌得不得了,就是帕提儂神殿它雕塑的那幾塊浮雕,那也被認為是人類藝術上的珍寶。命運三女神漂亮極了,但是臉呢,也是木然的。那麼我們好在什麼地方呢?這個是兵馬俑裏的將軍俑,整個的身體、整個的動作是非常莊重的、非常穩定的,而且它的臉一看就是身經百戰、行伍出身,完全和他的身經百戰形成的這种經驗、老道,那全部感覺得到。人物的臉的表情,所有的兵馬俑裏頭基本上沒有重復的。它都有一個類型,類型之間差別不大。但是每一個類型中間都有非常生動的一種代表性的人物刻畫。直到現在,一看這就是陜北人,有的是傻乎乎的、特別樂觀、作戰勇敢。有的人一看就是文官,小三角眼、特別精明、特別精幹,有點小裏小氣,但是他很謹慎小心。有的就是關西大漢,但每一個類型刻畫得非常精到。這種刻畫希臘並沒有達到,在人物的表情的刻畫、他的社會性的刻畫、他的階級地位確定、他的心理狀態的表達,這是當時兩千二百多年以前,希臘並沒有做到這一點。而我們中國在這一點上實實在在超過它。這種類似的心理刻畫在歐洲到什麼時候呢?到羅馬雕像的時候才開始有這種相當深刻的心理刻畫,那也是非常深刻、非常生動。

  到羅馬時候,羅馬的全身像都還是從希臘神話希臘的雕塑中模倣過來的,本身並沒有太高的成就。但是人像刻畫,在羅馬那是得到高度發展,但那比我們就晚很多年了。所以呢,在我們秦俑中間已經達到寫實水平,達到這樣高的水平。當然為什麼那麼寫實呢?也有道理、也有原因,因為這是真人,秦始皇做一批真的將軍,死後要來維護他的統治,他的衛戍部隊。所以他是以真人的要求來要求的,這個非常嚴格。甚至於穿的鞋底都是布的,都是納的鞋底,每一個鞋底納的針腳都看得清清楚楚的,都不能隨便亂做的,亂做要殺頭的,秦始皇那是非常嚴酷的。那麼這就形成了高度寫實的風格。也就説明當時不是一兩個藝術家達到這種很優秀的水平,不是的。大家現在知道,已經發現的兵馬俑已經多少個?上萬個,成千上萬。那麼還有很多,現在還只是一個一二三號坑。還有其他的,東南西北還有幾個方位的坑都還沒挖掘,那也不知道多少個呢。而且最近還發現了一個叫白騎俑,除了軍隊、部隊那樣的,還有耍雜耍的,現在已經發現了,那也更加生動。可見我們的寫實能力、刻畫形象的能力,已經在秦代完全有能力可以和希臘抗衡,這就是秦代我們已經達到的水平。

  但是中國藝術上又産生了叫第二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就是漢代。很多人認為漢代的雕塑,漢代是繼承了秦代。我們一提叫“秦漢秦漢”,其實從我現在所看見的雕塑方面來看,不能看成秦漢,有聯絡的一面,有非常大的反其道而行之的一面,這是漢代藝術。秦代的藝術,由於它的法家思想,它是比較樸實的、比較實在的,所以它的藝術作風上也是比較老實、樸實簡要。但是到了漢代恰恰來個相反,漢代特別從漢高祖一直到呂后、文帝、景帝一直到漢武帝。漢武帝的初期多是崇信著一種什麼思想呢?是道家思想,叫“黃老之術”,黃帝和老子《道德經》思想。秦始皇除了法律、醫書、農書以外,其他的都燒。那麼漢高祖為了適應人民的這種逆反心理,到了咸陽以後就提出個原則,只要你不偷不搶不殺人,其他的全都可以,把秦代的法律一律取消。這使人們得到了空前未有的寬鬆,由於這樣一種寬鬆,就産生了雕刻藝術上全世界所沒有的一種特殊的作風,就是順乎自然。就是我們看見的霍去病墓的一些石雕作風。這是一個牛,一整塊石頭,其他的角都是浮雕,幾根線過來就完了。這個是躍馬,馬頭往上豎著,腿也豎起來。但是呢,這個腿上面都是簡單的幾根線,但這個馬整個的造型是非常地高昂。它是找一塊很類似的石頭,稍微刻一刻就成了這麼一個造型了。不是精雕細刻,像希臘雕刻一樣、像埃及雕刻一樣,把石頭雕刻得跟真的東西一樣,不是的。而是找一塊很類似的石頭,有它某種方面的特別入神的地方,然後加以稍微刻一刻,保持天然的形態。譬如有一個大蛤蟆,也是這樣一個很大的東西,都是很大的一個石頭。一個蛤蟆,前頭就雕一個眼睛,整個就保存著這個胖乎乎的一個蛤蟆,好像還在氣喘似的。那種感覺特別生動。但是最生動的肚子恰恰不是人工做出來的,是這塊石頭天然的,這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完全找到天然的形狀,而不加以破壞,只是加以利用,人工在關鍵時候點題,稍微有點引導,稍微有一種啟示,給你種暗示,讓你自己用想像來補充。這個原則在漢代霍去病墓中就已經充分地實現了。暗示這個技巧太重要了,只有暗示才發揮觀眾的想像力、才發揮觀眾的創造性、才能夠使雕刻傢具體達不到的使觀眾自己來補充,使自己自覺來想像,這是非常重要的藝術技巧。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我剛説的,它的思想是道家思想,自然本身不破壞,要天人合一、要順乎自然,和自然融為一體,這個和歐洲傳統截然相反了。同希臘傳統也好、同印度傳統也好、同埃及傳統也好,都是把石頭,把山雕成人所需要它的什麼樣子。我們不是的,我們保留天然的形狀、儘量地保留,人工只是必要的時候稍微點一點點,這個傳統是完全不一樣的。保留自然的美,而不是破壞它,不是按照人類的需要把它琢成什麼樣子,這個原則從此在中國的雕刻上頭樹立起來了。而這個原則在歐洲沒有,一直到羅丹的晚期,才開始有寫意的、比較自由的,把具體的形狀拋開一邊的,更抒發自己個人的一種想像的,才開始有這種探討。這個原則一直到現在,可以發展到根雕,裏頭真正好的作品是非常的精彩。那麼為什麼中國人會這樣子呢?為什麼欣賞呢?為什麼到現在有如此廣大的、比雕刻家、比我們美術家培養出來的人數多了不知道多少倍、精彩的東西多了不知道多少倍,為什麼呢?因為中國有這個傳統,因為中國從漢代開始有如此的重視自然、懂得自然、運用自然的傳統。

  唐代,我們説盛唐氣象,當然各方面都達到了頂峰,應該説封建社會的文化已經達到了頂峰。雕塑也是同樣的,也是達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現在我要特別談到我們唐代産生了一種以前秦漢都沒達到的,就是人的力度的表現、力量的表現。唐代有很多天王力士,這個表達又是達到了全世界所沒有的程度。我們強調什麼呢?很奇怪,一個強調脖子、一個強調肚子,很多人沒想到的。在河南的龍門石窟,有個極南洞,有兩個力士站在旁邊,那個肚子整個鼓起來,像個鐵疙瘩似的,叫梅花對,結實得不得了。一個是凹下去的,一個是鼓起來的,都是很有力量。那麼奉先寺裏頭有個金剛力士,那個力士肚子上倒看不出來,因為他有點衣服,有點飄帶,看不很清楚,但那個脖子粗得你簡直不能想像。中國有句話叫“燕項”,就是燕子的脖子,燕子的脖子項比頭還要大,他正是把脖子誇張得像一個燕子的脖子似的,那麼大,然後頭小起來。為什麼把脖子畫成那樣大、刻畫得那麼大,為什麼肚子又如此的講究?它有一個根本原因,咱們中國對力量的感覺和看法和歐洲的看法完全不一樣。歐洲認為有力量就是肌肉、要鍛鍊、要打沙袋、練肌肉,認為這樣才能有力量。中國人認為不是的,中國人認為力量和氣的運用是結合在一起的。我們認為,説這個人力氣大、力氣小,力和氣是一個概念。氣力、力氣是一個概念,離了氣就表現不出力量來。正因為這樣,所以肚子是氣之坐態,所以他得憋進去,再把它鼓起來,這是運氣。脖子運氣憋住了,也是氣的表現。對氣的運用、氣的造型上的體現,直到現在歐洲人也不懂,歐洲也沒有。所以我説這又是我們中國雕塑中間的一個不得了的成就,這的確是可以在世界的雕塑史上大書特書,而且毫無愧色。因為的確只有中國人理解,而且這個氣之所以那樣重要又和道家思想有關係,又和道家的吐納法、練氣完全是一致的。

  宋代的石雕藝術有兩個特點,一個就是人物的性格刻畫,這是比唐代有深刻得多的地方;一個就是整體觀察。由於我們中國的山水畫高度發展了,超過當時同時期全部歐洲的繪畫水平,所以藝術家就懂得全面地看一個藝術作品。山川、河流、人物,全是結合在一起來看,這個都是宋代所達到的,唐代並沒有達到這個水平。就是把整個的自然界所有的因素變成一個整體來做雕塑,這麼一個原則。杭州的龍井有個洞,煙霞古洞。一進門因為洞很窄,它雕兩個觀音,一邊一個觀音。右邊這個觀音,頭旁邊吊下來一塊鐘乳石,一塊很大的圓圓的一個鐘乳石,吊在頭旁邊。假如按照外國人的辦法就把它琢掉了,變成花紋什麼了。我們不是,我們保留下來。那怎麼辦呢?很妨礙這個觀音,觀音頭旁邊一塊大的鐘乳石,那麼吊下來,結果處理得特別妙。他把這個鐘乳石圓圓的,他就刻五道雲,石頭雕五道雲氣,卷過來,卷過去,五道雲氣。本來是垂下來的,結果成為就像往裏頭去的一個洞。整個洞由靜的變成了動的。往裏頭去,雲彩上頭刻一個將軍,一個將軍捧著一大堆書,好像拿著書要往洞裏頭去給這些羅漢們讀。他把觀音雕一個手往上指,一個手指頭指著這個雲彩,一看好像觀音的無邊法力,讓這個將軍在雲彩裏捧著書給羅漢們去讀,那樣子。一下就變成觀音法力的體現,成為非常生動的一個處理。我覺得懂得自然界、理解自然界、運用自然界,而不是破壞它,稍微來一點點馬上變不利為有利、變無用為有用,這種是智慧的充分體現。

  還有一個就是在四川大足,大家都知道寶頂山。山道底下就是懸崖,山裏頭有佛像,就看見一個大獅子,雕得非常精美,趴在那兒。非常精緻,瞪著眼睛在看著前頭。它在看什麼呢?它瞪著前頭有一個小縫,山的一個小縫,那個縫上頭開一個小天窗,走到那兒看非常奇怪。所有的佛像都是高高在上,讓人去膜拜它吧,他雕一個佛,跪在那兒,而且屁股朝著觀眾,向裏頭跪著。為什麼觀音那麼跪著?然後慢慢再進,原來周圍洞裏頭遠遠的一排的觀音,十二個跟觀音差不多形象的佛,非常漂亮。十二個排在中間,裏頭還有童男童女、金童玉女。這個洞裏頭,中間有水流下來,他把洞上頭雕一個水道,水順著那個水道流下來。一個男孩子一個女孩子捧著一個缽在那兒接水。然後那個佛非常莊嚴、非常漂亮,那麼金童玉女在底下聽著水滴滴答答滴下來。整個是另外一個天地,一個非常幽靜、非常優美、非常神聖的一個地方。然後觀音就在朝拜這個佛,這個時候你再一想,想起來了,原來這個觀音是普賢,普賢騎著青獅,因為她是騎著青獅子來的,她進去朝拜佛,獅子在門口等她。所以一下子把外頭獅子的那個兇猛的樣子,但裏頭是寧靜、神秘、神聖,整個地完全融會在一起了。也是給你一個過程,給你一個逐漸適應、逐漸想、慢慢地體會到內外的一致,成為那麼一個內外統一的一個構思,這又是個不得了的創造。所以我覺得這是當時由於山水畫的發展,而形成了一個整體。

  譬如你們到杭州的飛來峰,那個石頭本身千奇百怪,好看得很。那麼裏頭有一個,就在飛來峰的界石旁邊的一個峰,石灰岩的,喀斯特結構的,很多變的那種石紋。底下是條冷泉,在泉水處有個轉折,拐一個彎在那個地方。泉水嘩嘩地流過去了,現在這個泉水小了,以前泉水很大。就在這個泉水上頭,山岩上頭雕一個觀音。底下的石頭像雲似的,上頭的觀音她一個腳翹著,一個手擱在她膝蓋上頭,頭微微地再側一點,就好像在聽著底下的流水,聽著泉水流過去的聲音。上頭有些草垂下來,有些松樹,整個是一幅水月觀音,非常好的畫。這個就絕不是説僅僅是雕一個像而已,他把像和山水完全有機地統一在一起了。

  宋代一開始就沒強大過幾天,然後一天到晚打仗,人民生活是極不安定。這樣就産生一個大的優點,對藝術家來説,就是“窮而後工”。一個藝術家受到挫折很多,對人情世故了解得很透徹,那麼他對人性的刻畫,就會有很高的深度。比平平淡淡、安安靜靜中做雕塑要深刻得多。所以宋代藝術就産生了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對人性的深入刻畫。這就體現在我們太原的晉祠。邑姜本身刻畫得一般,但是有四十個婢女,我可以選出十二個侍女來,簡直每一個侍女我可以給她寫一篇傳,那種深入的性格刻畫,你很難想像。這是什麼時候呢?這是公元十世紀,十世紀在歐洲來説,就是中世紀。就是那個時候皇帝都不認字,什麼事情都得向經院裏頭請教,拿片樹葉子就可以定人家死罪。這是落後野蠻到極點的時候。但是我們已經有如此深刻的雕刻藝術,這個時候是什麼時候呢?北宋的宋神宗年間,是所有的文化藝術最發展的時候。蘇東坡、王安石、范仲淹、司馬光,全在這個時候活動,畫家裏頭郭熙,馬遠全在這個裏頭活動。所以藝術水平、文化水平是最高的時候。為什麼那麼確定呢?因為在這個地方有一個日子,做完了雕塑記了一個日子,在邑姜坐的座位後頭的板子上,用毛筆寫了一個日期,記做完這個像以後的一個日子。叫元佑二年,元佑黨人這個時候,宋神宗的晚年。所以這個完全可以判斷,這個時候剛好是文化最活躍、最發展的時候。所以我認為宋代雕刻又是唐代雕刻所沒達到的。只有在宋代山水畫中,才會如此發展。對風景、整個的人物山川理解如此統一。這種成就以後歐洲到了很晚才有人從這個角度考慮,現在一天到晚談環境藝術,但達到如此的環境藝術的,老實説還很少很少。那麼這是宋代的一個發展,就是對整個環境的總體觀照、總體來欣賞、理解。

  明代主要出了兩個人會做皇帝,一個就是朱元璋,一個就是朱棣。我現在就説朱棣,這個故宮不知道他找人怎麼設計的,現在的地震那麼厲害,北京經過幾次地震,木結構的故宮一點事兒都沒有。據他們搞地質的説,那故宮周圍是一整塊,地質構造是一整塊,所以它不受影響。那不知道當時是怎麼選擇的,怎麼選擇的這麼一個地方。那我現在就説,第二個選擇又是不得了,就是確定在武當山、湖北鄖陽地區。湖北,在當時的版圖來説是全國的中心,怎麼那個全國的中心選擇到一個武當山?他親自下了三次詔書,必須在這兒建。這個永樂皇帝用了十三個省的財富,修了十一年,才修成整個的武當山這個結構。他從漢水的老營口,離武當山還有二百華里,在那個地方開始建立紀念碑。然後呢,他就修了一萬多個道觀,從老營口開始一萬多個道觀,每一個道觀都是真武大帝如何從小由王子,然後要修仙,然後意志不堅定,觀音老母然後又來點化。爬到頂上有一個廟,全部是銅的,一根木頭都沒有。廟裏頭就有真武大帝坐著,身上邊披著個黃袍,但是裏頭穿著盔甲,披發,非常威猛。像王者而威猛,像大將從容。最有意思的有一個將軍捧著一把寶劍,寶劍人家都是挂在腰裏頭,他是兩個手捧著向上去。劍出鞘,拔出一尺。看了以後當時真是有威風凜凜的那種感覺,殺氣騰騰。所以這個當時是不知道怎麼選的,山川、河流、建築、一萬多道觀,怎麼從低到高、從小到大、從僕人到皇上、最後以武定天下,一把寶劍拔出一尺,那種構思的精妙、構思的統一、嚴密,這是沒有比的。我覺得直到現在為止,世界上沒有一個地區的環境藝術達到如此精美、如此巧妙、規模如此宏大。現在沒有,所以我説我們中國雕塑,實實在在是一個雕塑大國。

  中國雕塑不要説質量,就是數量也是全世界第一。不要説別的地方,就四川一個省,那還是偏遠的,不是中心。雕塑到什麼程度呢?從川北的廣元一直到川東的重慶,有一條驛道,古代送信的道路,差不多一千多裏地,兩旁邊都是山,山頭上頭全是雕刻。你想想全是雕刻,幾十萬樽,那個石刻,大多石刻只是中流水平的,最高水平在安岳。有一個臥佛,也是現在中國所有的最大的臥佛,二十七米長,躺在那兒二十七米。臥佛就是佛涅槃,佛去世,很多佛弟子在後,因為它是佛雕,佛躺在前頭,後頭背景是很多佛,很多羅漢在哭。但這個時候發現其他弟子都在,就是佛最喜歡的一個小弟子阿喃沒在。所有的佛經是阿喃記錄下來的,所以佛呢特別喜歡他,和佛還有點親戚關係。這個阿喃沒在身旁,然後叫人趕快去通知,阿喃在鄰縣,聽了以後趕快趕過來。藝術家處理地特別有意思,其他的那個佛都在後頭哭,它是浮雕嘛,前邊是佛躺在那兒,他把阿喃處理在最靠外,佛最靠外邊上添一個佛。阿喃的臉看著佛,他人小啊,給佛號脈,在摸著佛,在看著佛。這個動作妙到極點了,《佛經》裏頭只是説他趕回去看佛,並沒有説他號脈。怎麼有一個專門在外頭看著佛,在號脈?那種關切、那種細心、那種對佛的那種親情、那種感情,生動得全部成活的了,有這個細節。這個細節全世界所有的涅槃辮,所有的佛最後去世的這個裏頭,都沒有這個細節的。號脈也只有中國人有這種習慣,中國人有病了,看看脈向怎麼樣。所以呢,它完全是中國式的一種關切。感覺人情味足極了,這是聰明到極點了。所以我説中國的雕塑藝術實在是博大精深。我感覺中國雕塑充滿了特色、充滿了藝術家的高度的智慧。和中國的哲學觀點緊密連在一起,和中國人的世界觀緊密連在一起,只有中國人才那麼想,才那麼理解,才那麼表現,才有如此高度的表現技巧,才達到如此特殊的水平。所以我説中國是個雕塑大國。今天先講到這兒。

  主持人:雕塑簡單來説,我覺得就是通過形體來傳達精神。這讓我想起法國的雕塑大師羅丹的一句話:“沒有生命就沒有藝術”。雕塑家要想表現快樂、苦痛和某種狂熱,如果不首先使他要表現的人物栩栩如生,那麼就根本不可能感動我們。那麼最後,我們就為錢先生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演講表示感謝。

(編輯:英子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