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11月7日 《直面危機》 薛瀾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1日 09:25

  主講人簡介


  薛瀾,男,1959年生於北京,現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常務副院長,兼21世紀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同時任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兼職教授,喬治華盛頓大學兼職研究員,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奧斯汀分校IC2研究所研究員,以及其他一些國內外學術機構的兼職。他同時還擔任若干國際及國內學術期刊的編輯委員。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共政策與管理,科技政策與管理,創新政策及管理等。他主持或參與了多項國內外重大研究課題,在國際及國內學術期刊多有著述。目前,已培養博士後6名,碩士9名;在站博士後3名,在讀博士生7名,碩士生10名。

  薛瀾于1982年1月獲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光學精密機械工程學士學位.1985年赴美國留學,分別於1986年,1987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技術系統管理碩士學位,及哈裏曼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碩士學位。1991年獲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工程與公共政策博士學位.從1991年到1996年受聘擔任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工程管理系助理教授及埃略特國際關係學院助理教授,兼國際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已在國內外發表著作16本,論文100多篇,並多次獲獎。

  內容簡介

  公元前430年,一場瘟疫席捲古希臘,奪走了1/4希臘城邦人的生命。

  1918年在西班牙爆發的世界性流感造成至少2000萬人死亡。

  1986年1月28日美國航天飛機“挑戰者號” 爆炸,7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1965年11月9號晚上,美國發生了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停電。遭受的經濟損失高達1億美元。

  2002年10月23日“莫斯科人質事件”震驚世界。

  2003年春天,SARS席捲中國,人民經歷著劫難,經濟經受著考驗。

  自古以來,災難就和人類如影隨形。直到今天,突如其來的SARS仍然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災害。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防範危機?究竟什麼是危機管理?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薛瀾教授,做客《百家講壇》,引領我們一同《直面危機》。

  《直面危機》(全文)

  我今天這個彙報,我想可能從這幾個方面討論。首先是危機管理的一個基本概念,然後是中國危機管理現狀的一些問題。下面三個部分主要就講作為一個社會,我們怎麼樣去面對這些危機?怎麼樣應對?怎麼樣更好地去管理?

  危機管理的基本概念,我想可能首先我們來談一談什麼是危機。因為實際上對這個問題,我想可能我們大家都有不同的認識。而且我們現在目前使用的術語,也常常是有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等等,那我們現在從英文的韋伯辭典,它定義是説有可能變好或變壞的轉捩點,或關鍵時刻。而且在中國,“危機”這兩個詞本身就是危險與機遇並存,所以這個實際上在國外研究危機管理的學者,對我們中國文化傳統優秀的精髓非常推崇,説我們從那麼早的時候就能夠認識到危機的兩面性。

  實際上在中國應對SARS這個危機之後,我們應該來講是一個危險轉變成機遇,對我們中國進一步的發展其實有很好的推進作用。那麼從學術來講,學術的觀點來講比較準確一點的定義,實際上就是對一個社會系統的基本價值和行為準則,産生嚴重威脅,而且在時間壓力和不準確性極高的情況下,必須對其做出關鍵決策的事件,那麼這樣的事件我們就把它叫做危機事件。我想這個可能是比較準確的。

  那麼它的特點是什麼?危機事件到底有哪些特點?首先就是高度的不確定性,你像我們這次SARS,産生的原因、後果、變化影響因素,到底一開始是細菌還是病毒,實際上這個判斷我們是外行,但實際上看來這個判斷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真要是衣原體是細菌,那就好辦了。因為它是新的一個病毒,那麼我們對它認識不足,所以有判斷錯誤。另外傳播途徑,潛伏期有沒有傳染性,這個也是非常關鍵的,如果潛伏期就有傳染性,那這個防治起來就非常困難了。那麼如果潛伏期沒有傳染性,那麼對隔離防治那應該來講相對容易一些,所以那麼在這些情況都不明確的情況下,那想要做出及時有效地應對,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那麼這種高度不確定性,是各種危機事件的一個非常明顯的一個特徵。

  第二點就是世界演變迅速,機會是稍縱即逝的。美國強生公司他的一個高級副總裁,他就提到危機發生後的前兩個小時,他説這前兩個小時你的應對是非常關鍵的,那麼很有可能你這兩個小時你要沒有抓住機會,損失非常大,可能後果非常嚴重的,那麼當時抓住機會了,那麼可能就能轉危為安,那當然這個SARS這個情況跟一般的危機可能不太一樣。

  另外,事件的獨特性,使得你根本沒辦法照章辦事,我們這次因為SARS以後各個單位,各級單位都講了,説我們要準備各種預案,好像説我們有了預案以後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我想這種想法可能也是不切實際的,你可能準備了一百個預案,但是最後事件發生的演變可能恰恰是你那個一百預案之外的,這種準備是必要的,但是最後有可能事件的發生完全可能超出你的事先的想像,像我們這次其實還有如何收治病人,繳費問題,保險問題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我們其實原來可能都沒有考慮到的。那麼最後就是一個信息不全,信息不準,信息不及時,恰恰在這個時候是你需要做決策,最需要各種準確的信息,但恰恰危機事件的過程中,信息不全,信息不準,而且不及時,這個幾乎是所有事件的特徵。所以,這些危機事件的特點,使你在應對危機過程中,就面臨確實非常非常大的挑戰。

  那麼危機的分類方法,可能我們其實有各種各樣的分類,其中一個,我按照它的時空範圍,可能是一個組織、區域,或者是國家,甚至是全球的這種危機。那麼還有一類,我們也在前段時間討論得比較多,所謂結構良好和結構不良的,那麼這個我想可能有一點,只要是危機,總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但實際上就在應對方面來講,可能實際上會把我們分成這兩類,那麼結構良好,實際上我們涉及到的這些社會群體大家利益是一致的,好比説這次抗擊SARS,我想全球,咱們全中國人民,大家都是目的一致,都是要把這個SARS的病毒控制住,所以這點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沒有問題。所以從這點來説涉及到社會利益的群體,它利益是完全一致的,這個我們把它叫做結構良好的這種危機,像洪水等等都應該來講是結構良好的。

  還有一類,把它叫做結構不良的危機,那這類危機,涉及到社會群體利益之間,它這個之間有矛盾有衝突,像恐怖事件,這是最明顯的。那恐怖分子和全體老百姓的利益它是不一致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在處理起這種危機,它的這種困難可能就更大。

  那好,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如果我們來看它事件的發生,它實際上也有生命週期,生命週期的第一個階段,就是前兆的階段。那麼這段時間,實際上危機發生前各種前兆,已經出現了,那麼這些處理好了以後,可能危機就得到避免,我們説人類社會實際上從我們幾千年幾萬年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積累了各種各樣豐富的經驗,那麼所以一般來説可能我們99.99%的各種危機,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已經把它就處理在這個階段了,所以就沒有可能發生了,你看像我們各種建築物都有各種防火通道,各種各樣的防火措施等等,所以使得火災可能就得到避免了,但是也許就有那麼0.001%,可能我們沒有把它抓住,那麼也許它就進入到下一個階段。所以從這點來講,回頭我們當然要講最好的危機管理,就是把它消滅在萌芽之中。那麼第二個階段就是緊急階段,這個時候你前面沒有控制住,沒有控制住就進入到這個緊急階段,那麼這個時候是關鍵的事件已經發生了,而且這個時候事件的演變是非常地迅速,而且出人意料,這個時候所以是需要你緊急的應對了。

  那麼到第三個階段,這個時候緊急的事件發生以後,你就需要去解決。事件得到基本的控制,但是沒有解決。你像當時莫斯科的劇院的那個危機,一下子恐怖分子把這個劇院控制住了,人質扣留了,開始跟你談判。這時候實際上最緊急的事件,人質已經扣住了,然後把劇院給控制住了,那麼這時候下面談判,你就進入一個持久階段。那麼應該來講中國SARS危機也是,那麼一旦爆發期出現以後,開始進入全國上下來動員,來打這場抗擊非典的戰爭,那麼這個時候我們進入一個持久階段,那當然最後危機得到解決,生命週期我們可以把它分成這麼四個階段。

  那麼前面這個是個基本定義,我想就回到中國轉型期危機特徵及管理現狀,那麼它的特點,我們想它一個是高頻次,發生的頻率比較多,另外規模也是在變大,有的是有組織性的,而且暴力性和危害性也比較強,它的波動方式多元的,震動頻度增大,另外在我們這種全球化的情況下,它的國際化的程度也加大,那麼所以像我們這次SARS事件實際上它已經演變成為一個,一開始可能是我們一個局部廣東,到最後廣東、北京全國甚至到全球的這麼一個情況。

  這種自然災害發生也是比較高頻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對我們整個社會經濟生産有序進行,也造成了威脅。那麼這些事件處理不好,它就會從自然的危機轉化成一種社會危機,換句話説,從我們剛才講的所謂結構良好到結構不良。

  那你像我們這個像煤礦,礦難最近事件發生的比較多,所謂的這些煤礦原來我們都是國有的,那麼現在我們利用市場機制可能很多私人承包等等,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那麼他們的安全、制度等等這方面不健全的情況下,我們監管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那麼它就發生了很多礦難,這個也是引起我們各種自然災難,或者社會這種危機,産生一個重要的原因。

  不恰當現代醫療活動,城市化環境變化社會行為等等,那麼使得新型的疾病,成為人類社會安全新的危險。恰好在今年的SARS期間,美國的藍德公司他們最近剛剛出了一份報告,它就把對人類安全的危險,把新型的傳染病,把它作為一個人類安全的一個重大威脅,明確地提出來了。所以原來我們想到國家安全,可能是國家跟國家之間的軍事衝突,可能包括恐怖分子。那麼現在他提到新型傳染病,新型疾病對人類安全,那麼它的威脅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原來我們可能把這個看得不太重要的,覺得可能我們很多傳染病已經解決了,剛才已經提到了,其實我們很多傳染病由於我們可能過去使用抗生素過渡濫用,現在有很多新型的所謂叫超級病菌,那麼它們可能出現了,可能原有的傳統治療方法已經不適用了。另外可能像SARS,新型病毒,新型的變異,它們的出現也給我們造成新的挑戰,所有這些可能都對我們人類生存的安全提出了挑戰。

  所以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各種危機事件頻發的一些重要因素,所以我想大家可能也注意到,在黨的十六大報告最後快結尾的時候,也提到説我們要居安思危,儘管我們國家從改革開放以來,從各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其實也潛在著很多的危機的因素,所以我們要能夠正確地認識到這一點。

  那麼中國現在目前危機管理的現狀到底怎麼樣?那我想其實從我們建國以來,實際上中國在危機管理方面也應該是積累了非常多非常好的經驗,你像我們國家抗旱防洪指揮部,還有很多我們其他各種各樣的應對這種社會突發事件也都有很多有效的經驗。但是從整體來看,如果從現代我們社會發展到今天這一步,可能按照傳統的那種方式,我們相比起來説還是有些差距。那麼首先一點,我們沒有一個常設的機構,我們重危機處理,輕危機管理。我們一般比較容易做的事,事件一發生,馬上成立一個臨時指揮部,但是真正在日常的管理當中,能夠建立一套比較有效的體系,把這些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在這一點,我們的體系建設可能還是不夠。第二點,是我們單兵作戰比較多,綜合協調少,那麼這一點首先就是我們像包括SARS的危機,可能一開始我們更多地是把它看成一個衛生部門的問題,可能沒有及時地有一個各個部門能夠綜合協調,及時去做決策的這麼一個機構。這樣也使得我們在一開始的應對方面顯得有點措手不及,這個也是一方面。

  另外,我們缺乏一個長期的反危機的一個戰略和計劃。美國在很早就吸收教訓。它一個是機構,另外它有個聯邦政府的一個危機應對的一個計劃,而且實際上公佈在網上非常非常長,幾百頁的,我想這樣使得它能夠在整個體系制度建設方面有一個很好的準備。那麼另外一點,我們各地區部門之間協同能力比較低,那麼這次,我想有很多成功的經驗,但是其實也有一些教訓。另外在危機狀態下,如何動員社會各方面的資源,構建一個比較完善的危機應對網絡,增進我們社會危機應對能力,我覺得這一點也是我們需要我們去深刻思考的.這次其實大家都提到,我們最後能夠這麼快地戰勝SARS,很重要的一點是最後我們運用一個非常有效的政治動員機制,我們黨中央國務院全國的政治體系動員起來了。那麼這個體系一旦動員起來,應該來講,在中國目前這種情況下是非常有效的,但這個成本是非常非常高的。我們能不能夠在每一次碰到這樣的情況,全都是靠我們這個政治動員體系,所以我們想怎麼樣能夠把我們政治動員體系變成一個社會動員體系,能夠真正用我們社會各個方面的力量,我想這個可能是我們需要深刻反思的。

  另外,我們法律框架,那麼我們現在這次是針對這次SARS病毒,我們提出來説我們可能傳染病法馬上進行了修改,然後我們有一個衛生應急機制,但我們明天説不定環境保護可能我們出什麼問題,或者明天可能社會治安出什麼問題,是不是能每次都這樣,在危機處理過程中去出臺一系列的相應的這種框架,那麼這方面可能也是值得我們去考慮的。可能需要我們從更全面的角度去分析,所以我們可能更深刻的問題就是怎麼樣能夠從根本上去改善中國危機管理體系。

  下面,我就想把這個危機管理的一些基本過程,來先簡單地介紹一下,然後我想再去有針對性地來談談中國危機的一些思考。那麼危機管理的這個本質,其實就是想在危機發生情況下,我們怎麼樣能夠去防止和降低它的這種負面影響,從而儘量減少它的損失。那麼四個基本考慮的因素,首先是預防,第二是防備,第三個是處理,最後是總結,總結和學習。所以我想這是四個最基本的考慮因素,那麼它的基本過程,我們有這麼六個方面,就是從避免、防備、識別、隔離、管理、總結。也是從剛才那四個因素把它擴展成有這麼幾個基本的過程。避免危機,剛才我們提到實際上是最好的危機管理,但恰恰又是最不受重視的這個環節,因為實際上要想避免危機,最關鍵的是要改變我們的日常的很多行為,所以我想可能在SARS期間,我們談了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但是我想好像現在基本上我們差不多已經恢復到我們原來的那個狀態了,可能真正地改變行為是最難的了,但恰恰改變行為實際上是最有效的。

  另外一點是避免自信,過度自信。因為我想我們沒有經歷過危機事件的人,總是非常自信,總是想這件事情可以發生在別人頭上,但發生在我身上是不會有的,包括像SARS,包括像我們日常其他的各種各樣的事件,我們總是想這個事件是小概率事件,不會發生在我頭上,那麼這裡面其實我們在危機管理研究過程裏,發生了很多各種各樣的例子。美國1977年,當時美國那年非常炎熱,溫度非常高,所以紐約電力公司,紐約電力公司叫紐約愛迪生聯合電力公司,所以當時就有人提出問題,説你這個電力系統能不能承受,所以後來它這個總裁跑到電視上去,説我們的電力系統處於十五年最佳狀態,你們大家完全可以放心沒問題。結果這個話音剛落三天,結果紐約發生空前的24小時停電,紐約那個大城市就是靠電撐起來的,24小時停電對這個城市是一個巨大的危機,損失是空前的。所以我説就這個例子,説明有時候過度自信,往往就潛伏了你危機發生的種子。

  第三點就是合理的激勵機制和懲罰機制。這一點,有很多的話可以講,我們有各種各樣政府內部的管理體制,你有什麼問題把它壓住,不去及時地處理,不去及時地向上報道,有好事情向上誇大地去報道,有不好的事情儘量地去把它縮小,儘量地去掩蓋,然後等到最後,把這些小的問題最後積累成大的危機。

  另外一點,我們要怎麼樣從危機事件裏去學習,那麼這一點我覺得對我們也非常關鍵,實際上就説我們危機管理,其實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説,因為我們講它有很多不確定性,有很多獨特的特點,所以很難事先去計劃,但是有一點事情發生以後,從中間去學習,去進行一些制度上的改變,這個我想可能是可以做到的。你像我們的航空,大家每天都坐飛機,實際上你看航空飛行應該來講風險是非常非常高的,但是你看航空業發展幾十年,應該來講現在按照航空業的統計來講這是人類長途旅行最安全的一個方式,那我覺得其實有一點它很重要的制度因素,它從一開始它就建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機制,它在飛機飛行事故一旦發生,它有這種黑匣子,它可以去全力去分析,而且它有很好的一套制度,專門一個專家去分析每一次飛行事故産生的因素。所以我們大家知道一旦發生空難,馬上首先找什麼,找黑匣子,實際上這個黑匣子本身就是一個危機。從危機當中學習的一次機制,所以正是這樣一次一次學習,每一次都從根本上去找出它的原因,去進行改善,所以才使得我們今天,我們的航空飛行能夠比較安全。

  那麼實際上我們現在我們國家發生了各種各樣的大大小小各種危機,我們是不是真正去從根本上去找出這些原因,去進行制度上的變革,我覺得我們這方面做得非常非常不夠,我想可能這次SARS危機,我們今天開這個論壇,我們今後還有這種各種各樣的討論,我們都希望能夠真正從這次危機事件當中能夠真正去吸取教訓。

  那麼當然剛才講到預防是最好的,能夠100%預防是最好的,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那就是怎麼樣去防備。那麼防備,這次討論得比較多的,講預警機制的建立和應對的預案,那麼像預警機,像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其實就是這樣的預警機制的一部分,那麼另外一點,危機管理體系的建立和模擬演習,就説有這樣一個體系,另外,不斷地去進行教育和這種演習,那這裡面我舉了幾個例子,像美國最大的一個國防公司洛克希德馬丁,他們就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文件系統,一旦危機事件發生以後,它可以在兩到三天之內就能確保它的公司的相關的信件,能夠到達它的17萬員工和四萬五千股票持有人的家裏,他能夠確保我有一套非常完備的信息溝通的系統。那麼另外一點就是社會模擬演習,也會在危機防備能夠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989年8月,當時舊金山,正好它舉行了一次很大規模的一個防止地震的一個救災反映演習,結果六個星期以後,就在舊金山發生一場很大的地震,因為它這個演習比較及時,所以它這個損失是減少到最小。這是當時地震後的一幅照片,實際上那次地震還是很厲害的,但是恰恰因為它有了這個演習,所以老百姓知道到時候怎麼應對,各種救治體系,它也非常及時,所以使得那次損失地震是非常厲害,但是真正損失是非常小,那類似于這樣的一些體系,可能也是我們防備危機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那麼到第三個階段,所謂就是識別危機。那麼這個時候就是危機已經進入到前兆的階段,如果我們及時處理,還可以轉危為安,那麼所以關鍵預警機制的快速反映,好比説從藥店裏,是不是這段時間,大家突然一下去買感冒衝擊買得特別多,或者到那种醫護那種電話是不是收的很多,就診病人他是哪一類突然特別多,就是這些你日常可能就能收集到的一些信息,在這些信息我及時的去進行分析,然後進行判斷,這個,有可能比你到SARS真正有特徵性的病人發現,這個可能把這個週期提前了,那麼在這個方面可能需要我們能夠建立這樣一套比較完善的體系。

  那麼另外,我們不僅僅是收集信息,很關鍵是要怎麼去分析這些信息,另外一點,可能要從各個方面去多角度去考慮,這裡面我舉一個例子英特爾奔騰處理器的那個問題,這個可能也有老同志搞計算機都知道,1994年,當時美國很小的一個社區學院的一個教授,他是做數學研究的,所以他就發現英特爾用他那個算,他做那個預算比較特殊,比較複雜,老是出錯,所以他當時就給英特爾相關的技術部門,他去跟它聯絡,説我們老是發現錯誤,説怎麼回事,就請他們做解釋,但英特爾這些技術人員他們就覺得你這是無稽之談,我們英特爾處理器是非常好的,另外他可能是一個比較小的學校的教授,所以沒有認真地去對待他的這種詢問,現在反正有互聯網嘛,所以這個教授他在互聯網上他就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了,沒想到得到很多網友我也碰到這個問題,我還不知道怎麼回事,所以最後這件事情鬧到媒體都知道了,一下子作為一個非常重大的一個問題就説英特爾處理器有重大的毛病,所以對這個公司來講實際上是變成了一場危機,所以後來實際上英特爾公司趕快去研究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然後在報上花巨大的經費去做廣告,那個好像損失也是上億的,做廣告然後最後説如果説你這個需要換,你可以到我們這兒來我可以免費給你換,它實際上處理器那個問題其實不大,除非你做很複雜的運算,可能才會出現問題,一般用途都沒有問題,所以最後真正換機器的人可能不到1%,但是就是因為英特爾他這些技術人員,他沒有認識到這種問題産生的潛在危害,所以他就沒有及時處理,所以最後變成一場公司的信譽危機,所以虧了當時英特爾公司他們當時還算了可以説壟斷,微處理器這種研究和生産,它是比較佔壟斷地位的,如果當時還競爭比較激烈,那真有可能把你的公司就可能要搞垮,從各個方面去分析各種事件呢,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下個階段就是隔離,一旦危機事件已經進入緊急狀態,那麼你這時候,你必須要做出反應,那麼這個做出反應,第一個從危機管理的角度,要首先建立一個防火墻,建立防火墻就是説要儘量把危機的損失控制在最小,盡可能地保證你整個的其他你或者是一個企業,或者是一個國家,其他各種各樣的正常的運轉,能夠照常進行,所以我想可能咱們在危機管理過程中,SARS危機管理過程中,中央比較及時地提出了兩手抓,其實也是要把防治非典跟我們正常的社會運轉能夠比較有效地結合起來,那麼所以這個時候起用一個危機管理機構,要由專門的人去處理危機,而且同時,你要確定是什麼樣的,到底嚴重到什麼程度,需不需要我最主要的領導人來直接參與這件事情,那麼另外,同時要建立個比較好的溝通體系,像公眾媒體溝通,像組織內部溝通,要做到這一點,隔離危機,那麼實際上我們大家最關心的是怎麼樣去應對,去管理這個危機。那麼這裡面首先就是説要對這個情況要加以分析判斷,因為前面已經講到了,可能我們前兩個小時做決策是非常關鍵的,但恰恰這前兩個小時,可能這時候信息也不完全,這個時候可能就需要我們能利用很多原有的信息積累,那麼加上你現有信息,迅速去做出判斷,我們可能現在電視上警匪片特別多,好幾個警匪片都是可能一些恐怖事件發生了,馬上可能就是調他犯罪分子各種檔案,馬上就能判斷出這個人是什麼人,他過去有什麼樣的經歷,有什麼樣的背景,這個對你馬上做出應對是非常有效的,所以這個平時的積累很關鍵。

  另外,就是你在做分析判斷過程中,不要都是一批應聲蟲,那麼大家你這個決策那就可能是老是朝一個方向,要有敢於直言,要從不同角度的去分析,去提出意見提出觀點的人,這樣才能全面的分析考慮。那麼另外一點必要的時候可能主要的人物要親臨現場,你像我們這次抗擊非典過程中,從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等,他們親臨到各地方現場,我想這個是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體現出這種領導人的重視而且也是安定全國民心的一個重要舉措,另外,在有限的信息下,要果斷決策,小湯山醫院,當時應該來講七天之內去建一個傳染病院這個應該來講也還是一個確實是一個很不容易的決策,但是當時做了這決策那麼看來對後面整個防治非典,還是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另外是要有效的利用媒體進行公共溝通。

  那麼下一點最後就是説你通過這些有效的措施管理最後就要總結危機,危機控制住了解決了,現在怎麼樣有效地去總結,總結這個危機。那麼一個是處理善後,另外是變危險為機遇,那麼這次應該來講對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應該是一個重大機遇,那麼現在從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溫家寶總理開座談會,我們去了,溫家寶總理説我們要建立三個體系,就是從CDC的建設,從傳染病院的建設,還有一個什麼是數據收集檢測的體系,那麼這樣我想可能對我們下一步公共衛生的體系建設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那麼另外一點,就是我們對危機發生的原因,危機處理過程可能也要有更深刻的分析。

  那麼在這個基礎上,去進行必要的組織變革,我想可能大家也知道,1986年的時候,當時美國的航天飛機,挑戰者號,這個是載人的,當時失事了,失事了以後,當時實際上是美國是有兩個調查組。一個是國會的,一個是它的行政部門,組成了兩個調查組。有一個國會調查組的負責人正好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物理學家,得諾貝爾獎的費曼,他那個費曼報告是非常有名的。當時他們發現直接原因是密封圈,“挑戰者”號的密封圈最後失靈,它那個失靈燃料洩露最後引起爆炸,但是後來他們發現這雖然是個直接的技術原因,但是背後有深刻的組織原因。就在這之前實際上工程師已經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了,在頭一天決定起飛的時候,因為它起飛時間早上溫度非常低,低溫情況下,橡膠圈沒有彈性了,所以失靈了,但是在提前一天的時候,在開討論會的時候,實際上有工程師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了,當時是這個行政領導把這個聲音給壓制住了。所以最後是做出決定要去起飛,這件事情當然後來有一些直接的責任人,可能是去引咎辭職,但更重要的他把起飛這種決策機制,就做了根本的改革,那麼這個時候如果這種技術人員有這種反對聲音,那我肯定就不能去起飛了,行政人員不能去壓制技術人員的聲音,這種制度上的變革,可能是需要我們去進一步的考慮。

  那麼下面我想利用下面的時間,我就把中國危機管理系統的建構,簡單地談一談,我們想可能一個比較完整的一個管理體系的管理系統,可能有這麼幾個方面,首先就是我們全社會要有一個敏感的危機管理意識,那麼這可能就是這次SARS給我們提供的一個契機可能我們在整個全社會要建立危機意識,而且要有相關的建設教育,這一點可能我們要更好地跟我們的鄰國日本去學習,另外,我們要有一個比較完備的危機應對計劃,高效的這種核心的協調機構,是比較全面的危機應對網絡,同時要有頑強的社會應對能力,最後是要有堅實的法律行為框架,就是如果要從幾個主要方面我想可能是這幾個方面,管理意識應對計劃協調機構,應對網絡,應對能力,行為框架,我們想可能從這麼幾個方面。

  那麼下面我稍微展開點談一下,那麼這個是一個示意圖,就我們一個全面危機應對網絡,國家應對網絡,這個實際上有一些組成部分,首先有政府,除了我們講的中央政府,還有各級地方政府,另外一點,我們要有社會民眾,我們整個社會每一個分子我們也都是一個部分,同時有各種企業,各種非政府組織等等,那麼這些機構也要發揮他們的這些作用,當然同時國際支援, WHO(世界衛生組織),除了WHO(世界衛生組織)還有一些其他的一些國際機構,我們也可以利用他們的資源來協助我們應對危機。

  從上面提的幾個方面,我們比較具體地談一下,政府的危機管理體系,那麼這次實際上也是很多學者也都有一些討論,我們怎麼樣去儘早去制定全國性危機應對的戰略和相應的計劃,那麼當然這裡面也是有不同的考慮,一個當然我們可能要考慮是不是建立綜合性的,還是要各種分類的,現在我們是已經從分類開始入手了,公共衛生什麼的,那麼我們在這個基礎上要不要有個綜合性的這麼一個全國性的危機應對這麼一個計劃,那麼這個是我們可能需要進一步考慮的,那麼另外一點,我們覺得應該儘快的建設一個常設性的危機管理綜合協調部門,那麼這一點,有不同的爭論,因為在不同的討論這種範圍,很多人也説中國現在已經是機構本來是很龐大很臃腫,不能説因為這次來一個SARS,我們就弄一個危機管理體系,回頭我們再有一件什麼事情,再建立一個其他機構,但我們覺得這麼一個機構還是必要的,相對獨立這麼一個機構,當然你可以怎麼設立,這個可以考慮,好比説在各級政府的,國務院辦公廳下面,或者各級省政府省委的辦公廳下面,設立這麼一個機構,那麼這個機構它其實有好多功能,除了危機發生以後,它去組織應對,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在日常當中去建立一套我們比較完善的一個社會危機應對體系,像這種管理教育,像各種措施,這種制度應對計劃等等,現在我知道,我們有些人防機構他們也有一些計劃,這次SARS期間到一些不同地方去了,但是他們説那個計劃從來沒有用過,制定出來往那兒一放,就束之高閣真正事情來了根本沒有人去翻那個東西,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這種計劃其實都是白搭的,所以要有這麼一個常設機構,就把危機管理應對和消除把這個危機消除在萌芽之中,作為他們首要任務,這樣我想我們能夠更有效地處理。

  另外可能各個部門要有相應的危機應對計劃和策略,我們現在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我們關於地震上次講有幾個旅,我們這次去土耳其地震我們就已經馬上就派去了,而且他們是訓練有素,也是非常精幹的,那麼剛才是政府要做的,那麼另外一點就是要建立一個危機應對的社會網絡,那麼這個社會網絡,要提高全社會危機防範和應對的協調聯動能力,這一點,就説我們一旦危機發生像SARS是非常明顯的,那麼這個實際上要動員全社會的能力,那麼這時候包括人員人力的這種調動,物資的調配,資金的募集心理的援助等等,那在這方面實際上希望我們動員整個全社會能力,當然這裡邊涉及到跨國界的聯合行動,像我們這次科研等等,那你像恐怖事件,你説現在恐怖事件跟販毒實際上經常聯合在一起的,實際上我們國際刑警大家一起聯合行動,也是非常有效的,那麼這個網絡呢,其實就由各種各樣的機構組成,實際上企業在應急當中趕快去生産,像這次我們後勤,我們很多物資不夠,緊急生産,那麼這時候,我們可能事先要有各種安排,可能要動員原來我們都是國有企業好辦,現在很多可能是私營企業,這個時候怎麼能夠有效去調動他們,可能跟我們原來計劃經濟情況下不一樣的,這方面我們可能要有事先的這種考慮,另外,很多非盈利組織,怎麼樣動員各種專業人員志願者能夠積極有效去參加對這方面的活動,像上次一個北大搞心理學的教授提到了,實際上在危機過程中,其實他們心理諮詢電話接到了非常多,他們完全是自願者,他們提供了一個諮詢電話,那很多人非常恐慌,通過他們的心理諮詢,那麼很多人心理恐慌得到一種緩解,那麼這個實際上對我們危機控制也是非常有效的,所以這方面的工作,很多非政府組織可以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

  那麼像我們的社區公眾個體,國際組織,他們都可以從不同角度能夠為我們危機應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麼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就是公共溝通,那麼這次公共溝通可能我想也是我們這次危機應對過程中,可能大家印象最深的幾點之一,在4月20號之前我們大家信息不通,所以很多人是準備不足,4月20號以後及時地建立了比較有效的溝通機制,那麼實際上對防治SARS其實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這次一個教訓,在危機事件當中,怎麼樣能夠建立言行一致,而且建立可靠的權威的這麼樣一個信息機制,這個可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沒有這麼一個機制,那麼其他的各種媒體我們現在叫什麼第三、第四、第五媒體,像我們這次跟零點公司合作的時候,他們就調查發現實際上大家獲得這個信息渠道除了電視報紙以外,很多人從手機短信,還有各種電話大家互相傳的,這個是他們好像我們當時在北京做的調查百分之二三十的人,就是他們都説這個是他們重要信息獲取的重要手段。那麼這個時候要建立一種可靠的信息渠道是非常關鍵的,那麼當然還有一點就是法律框架,這個前面已經提到了,我們現在很多學者也建議我們是不是要制定一個統一的緊急狀態法,這樣使得我們應對各種危機都能夠比較有效地去處理。

  最後,我想危機管理跟現代公共管理治理結構的改革是密不可分的,剛才我們都講的是危機管理,但是其實危機管理最基本的要跟整個公共管理的這種體制的這種改革這個是要必須地去結合在一起,那麼客觀現實的危機是不可避免的,那麼現代危機管理體系它本身是有它的局限性,它的最根本的一個長治久安的辦法是要把我們整個公共治理的結構要進行真正的改革,那麼這樣才能使得我們國家使得我們危機管理體系建立在一個堅實的基礎之上,好我的發言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編輯:英子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