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11月6日 《歷經SARS考驗的中國經濟》 胡鞍鋼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06日 15:15


  主講人簡介:

  胡鞍鋼,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小組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國情研究室主任、清華大學二十一世紀發展研究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國土與資源專家委員會委員、農業部軟科學委員會(第二屆)委員、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人口專家委員會(第四屆)委員、北京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研究成果顯著,現已正式出版國情研究系列專著和合著共計18部,包括《胡鞍鋼集》、《中國地區差距報告》等。“市場經濟轉變中三大關係研究”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軟科學)一等獎(1996 年),第一獲獎人;“中國國情分析”獲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軟科學)一等獎(1997年),第二獲獎人。

  內容簡介:

  2003年2月1日,中國人都在歡慶農曆癸未年的春節,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裏,中國經濟創造了7.8%的高增長,撲面而來的小康社會是每個人都感受到了盛世的氣息。與其他城市和諧喜慶的氣氛迥異的,是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裏的緊張氛圍,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一個接一個的被收治。而且,其他醫院裏也陸續出現了非典型肺炎患者。傳染性極強的SARS毫無預警地從天而降。

  從3月中下旬開始,病毒搭乘著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以信息化時代的速度在全球的一些都市中默默地蔓延。

  在2003年第一季度,國際社會用“優秀”這個詞來概括中國經濟運行的態勢,GDP增長9.9%這個令人欣喜的數字,使得中國無愧於“優秀”兩個字。但是在當時,沒有人把SARS的突然出現,計算到國家整體經濟運行的風險預測當中去。

  被專家稱為不確定性外部衝擊的SARS,撞擊著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4月份8.9%的經濟增長率表示我們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但是很快,中國經濟表現出了復蘇的勢頭,上半年我國經濟8.2%到8.5%的增長率鼓起了國人的信心。危機管理政策在這種危機時刻浮出水面,在一個有效率的、果斷的政府的指引下,引領我們這個不屈不撓的民族迎難而上,頑強地挺過了這次危機。

  現在看來,SARS危機已經過去,但是SARS帶給人們的影響和教訓卻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

  《歷經SARS考驗的中國經濟》 (全文)

  關於SARS危機和中國經濟,我想在這方面,做一點分析,當然背景是這樣的。就是從幾年前我們就開始關注公共衛生,而後又涉及到公共衛生和宏觀經濟,我們知道,去年在12月份,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傑弗瑞他們來中國做一些介紹。在這個研究中就發現,中國可以説是在過去一代人的發展,特別是經濟發展可以説是世界最突出的,或者説我們稱之為最輝煌的歷史性記錄。然而,我們也發現在過去一代人中,我們的許多健康的指標,沒有相應地得到迅速的發展。而且如果不能夠有效地處理好這些公共衛生健康的話,會對中國經濟長遠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那麼在12月份以前一個會議上,是由我們和改革開放論壇,與美國蘭德公司進行第四次戰略性對話的時候,當時蘭德公司的查理斯沃爾夫教授呢,做了一個關於影響中國長期持續增長的報告。它其中就分析了中國長期增長的持續性,或者叫可持續性,受到八類因素的影響。

  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艾滋病及其傳染病,當時我記得,它的一個預測的結果,或者説分析的結果。如果不能有效地處理好這些問題的話,會對你的長期的增長,有1.8個百分點到2.3個百分點,這樣的一個影響。不幸被查理斯沃爾夫所言中,也就是説,沒有經過半年,這個SARS危機就出現了,而且以一個我們剛才所説的,突如其來的原因不明的這樣一個方式,席捲了中國大陸,進而也影響了東亞地區,包括全球。所以説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我們實際上在幾年前,已經開始著手研究。但是就其這件事的突發性,以及這種影響之大,也是我們所估計不足的。4月9號,溫總理請了幾位經濟專家,討論我國經濟形勢的時候,當時我們主要還是集中在中國經濟本身的,發展的一個進程中,分析框架中,是不是過熱了。但是,在會議上溫總理通報了,不僅是經濟形勢,最重要是通報了SARS影響。這個影響可以説是突如其來的,是出乎于我們意料之外的。之後我們就研究SARS危機,我們對這場危機的定義,是很清楚。SARS事件是個危機,第二個它是一個公共衛生危機,第三它是全球性危機,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國內危機,將在全球化條件下,特別是信息多元化的條件下,來檢驗我們本屆政府的執政能力和處理危機的能力。所以説,而後我們的報告,到7月1號左右,我們大體是31份,有關SARS研究的一些分析報告,今天我只能,把我們研究的一些若干觀點,和重要的觀點做一下分析。

  那麼今天圍繞這個主題的提出,我想是由於國際上對中國經濟,受到SARS衝擊影響後若干觀點,以及我們國內,有一些學者不同的觀點,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提出來。那麼首先來看,就是《華爾街日報》,第一條消息,就是關於伊拉克戰爭,第二條消息,就是關於隔離中國,就提出“隔離中國論”。第二個觀點,就是《紐約時報》特別是在4月28號提出來,中國經濟已陷入停滯論。首先它也肯定了,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是達到9.9%這樣的高增長,第二季度它認為就可能進入到2%,甚至可能是停滯,稱之為是1989年以來最大的打擊。4月23號美國之音,也提出來SARS病毒,對中國經濟造成比較巨大的影響。當時也採訪過我,我説沒有那麼大的影響。那麼就提出,到底中國經濟是否因為SARS還在增長?如果受到這種衝擊,它是否會停滯?這在國際上引起了各種的説法,那麼作為國內來看,也是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我認為是有限影響論,第二個嚴重影響論。就是説,比如旅遊等等一系列,會對我們整個經濟增長,造成一個百分點,到兩個百分點這些分析。那麼這些分析,都涉及到對中國經濟到底影響有多大,這場SARS危機?我可以客觀地説,有幾個想不到。第一個想不到,就是説在4月9日,當溫總理主持專家座談會的時候,通報了中國的經濟增長,可能在9%左右,當然還沒有公佈9.9%的數據,我們沒有想到。因為中國在過去幾年,一直在7%到8%,特別是過去五年,平均增長率只有8.1%,所以説9%,或者是9.9%,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大的surprises,就是意想不到。第二個意想不到,就是當中國處在一個高的增長,或者新一輪經濟的擴張期的時候, SARS突然出現,並且對中國經濟産生,可以説是強有力的強烈的影響,是我們想不到的。第三個想不到的,就是今天所説的,中國能夠在沒有疫苗成功研製,或者其他手段比較成功,科學手段比較成功的條件下,它有效地把SARS疫情控制住了。

  那麼如果我們來分析一下,就是説我提出一個分析方法,怎麼來分析SARS。它的分析,對中國經濟影響,我們大體是用兩個理論。一個理論,就是我這裡所寫到的,經濟學的週期,或者説現代週期理論。第二個就是所謂,危機管理的理論。那麼從現代經濟週期理論來看,基本上它是這麼一個分析框架,就是我們假定一個經濟,它有一個自身的發展邏輯,或者增長曲線,那麼當外部衝擊以後,比如,石油危機導致石油價格上升,出現了供給衝擊,或者説外部衝擊,像技術衝擊,或者像災害衝擊,戰爭衝擊等等,它都會對你增長的曲線,發生一些衝擊和影響。因此在國外,它就很快地發展為一類,我們稱之為,叫外部衝擊和內部傳導的相互作用的這套理論。我想這套思路的提出,和控制理論的發展,借鑒過來的一些理論來分析。那麼實際上這種外部衝擊,它構成了對經濟系統的一種,我們叫做干擾,或者説暫時性的偏離。而這種外部衝擊,應當説是不確定性的,隨機的,同時它也是外部的,我想強調它不是個內生的。那麼根據這樣的理論,我們當時就判斷SARS危機,屬於這種暫時性的外部衝擊,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基本判斷,我們很難進一步來分析。那麼從衝擊的角度來看,它有幾種信號,或者叫衝擊變量,那我們借助控制理論的一些思路來討論。第一種我們稱之為,比如脈衝型的,比如打個閃電,馬上就完了,它這個系統又恢復原來的狀態。第二種階躍型的,一旦出現這種信號以後,它這個影響持久性的。第三種我們把它稱之為,增強擴展型衝擊,一旦出現這種衝擊以後,它是不斷加強的。那麼第四種是什麼衝擊,我們稱之為衰退縮減型的衝擊,這個衝擊很強烈,但是它這個衝擊的信號,是在逐漸衰減。

  我們怎麼去識別一個SARS外部衝擊的信號,或者信號函數,我們就刻畫了這樣一個信號函數。那麼這種信號函數,大家知道,在4月份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有一點猜的概念,什麼叫猜的概念,就是我們還不清楚,衝擊什麼時候被有效地控制,什麼時候結束?當時就畫了這麼三個曲線,來表徵外部衝擊的信號的一些規律。當時,假設説A方案可能就是,大約應該是6月底到7月底,也就説起碼現在這個概念,我們可能會結束,或者説基本上完成,這是最好的,當時我們寫的時候,這是最好的方案,但實際上,看來比我們這條曲線,結束得更早,大體應該是在6月底,基本也就完成這個過程。第二個曲線,就是C,當時我們定義為是,比如説是8月底到9月底。第三個方案就是到年底,正是當時做了一定的假設,然後我們才有可能,對外部衝擊,就是SARS這種衝擊,會有一些影響。當時就是採用了,這一套分析框架。當然衝擊和衝擊的性質不同了,我還想強調一下。那麼我們根據,上面這種衝擊函數的話,我們也可以刻畫,或者説假定SARS是一個危機,或者説是一個具有生命週期的危機,但是對SARS而言,它的生命週期到底是什麼樣,我們在4月底的時候,是很難做一些判斷的。當時我們大體把它劃分為四個階段,首先來看,就是徵兆期,就是從去年的11月份,到廣東爆發2月之前,我們認為是一個潛伏期。那麼,這個時期從危機處理的角度,它的主要任務是識別危機,你這個危機,是什麼樣類型的危機,它的特徵是什麼,你很快地來採取一些措施,把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而不發生這種危機。顯然我們是錯過了這個機會了,那麼就進入到所謂的第二個時期,我們把它稱之為,叫做迅速爆發期,或者説蔓延期。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是有兩次高峰期,我們也初步畫出兩條曲線。第一條曲線就是所謂的2月份廣東爆發,我們也是按每日新增的數,第二條曲線就是,以北京為核心的華北地區,在4月份5月份仍然迅速地上升。我們知道,在這個時期從危機管理的角度,或者危機理論的角度,它的主要提出的任務,就是要有效地處理危機、分割危機、限制危機,進而控制危機,它就是要有效地防止危機進一步擴大。這包括空間的角度,譬如像全球你就不要擴大了,或者説全國,你不要從廣東又蔓延到北京,北京又蔓延到周邊地區。可以説,我們當時在廣東雖然控制住了,但是,並沒有解決隔離危機的問題,所以又蔓延到北京,北京又沒有有效地控制,又蔓延到其他的地區。那麼在這個過程之中,它的主要任務,就是設定防火墻,就像我們撲滅火一樣,實際上在危機理論,或者説在我們實際上,在解決其他的危機中,都在普遍來應用,這就是隔離的一個基本來源.當我們提出防治隔離的時候,老百姓,甚至我們的官員也不清楚,實際上來講是有法律依據.從危機處理的角度也是如此,這也解釋了,我們雖然在我們的科技,還沒有重大突破的情況下,為什麼中國能夠有效地把危機控制住了,進而使它消失了.

  那麼第三個階段,我們就稱之為,所謂的它的高峰期或者平緩期.大體在5月份我們從後面的圖,可以看得非常之清楚,當時我們用幾種曲線來表述了。一種就是説你累積病例數;第二種曲線,就是每平均三日的新增數,病例數;第三個我們稱之為,叫實際病例累積數,它是用總的病例累積數,減去死亡數,再減去出院數。我們在後面可以看到,5月份基本上是一個高峰期,那麼這個恰恰是危機最關鍵的時期。那麼我們可以模擬一下全國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出這兩次高峰,同時我們也需要説明,這兩次高峰也構成了全球的高峰。按照這個病例數,新增病例數,按照剛才我們説的,實際病例數就是這條紅線了,就是總的累積病例數,減去死亡數,再減去出院數,這個出院數我們可以看出來,就是這條黃線。我採取這措施,只能十天或半個月以後起作用,小湯山在這裡起了關鍵性的作用,而小湯山當時建立的時候,病人還來不及出院,所以説只有到5月中下旬,當然6月份,就明顯地上升。那麼這個實際數就明顯地下降,這條曲線我們幾乎幾天就要換一下,以便於做一下計算,當然病死率還是在緩慢地上升,但是明顯低於全球的平均水平。同時我們也看到,醫護人員的感染率,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出現那些高峰,和醫務人員感染迅速上升是有關的。當他們的感染率一旦下降的時候,趨於平緩的時候,那麼實際上危機或者説SARS,也會得到進一步地控制。那麼這是兩個曲線了,一個就是按照所謂,每三日平均數它的新增數,第二條曲線,它是一個累計數。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一些數據,來劃分我們所説的這些階段,那麼可以説,中國應當有效地渡過了高峰期,特別是從6月份進入到衰退期,現在看來,基本上是一個迅速衰退期。

  所以説,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它這個,我們叫第三個surprise,就是意想不到了,它在這麼強大的SARS衝擊的情況下,居然在6月份,危機就迅速地衰退,中國很快進入到我們所説的後SARS時代。但是,我們還只是控制了SARS,還沒有戰勝SARS。主要的原因看來就是,我們還沒有完全認識SARS,這就是我們所説的這種危機,我們對它的知識的不完全性,信息的不完全性,還時刻威脅我們。另外從科學的角度,特別是疫苗的角度,我們道路還相當之長。因此,我們還要與SARS進行長期的博弈,就如同出現了人類以後,實際上人類一直同傳染病進行長期的歷史的博弈。

  那麼下面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分析,在分析了SARS危機以後,它的發生、發展、高峰,以及衰落的過程,我們來分析一下,中國經濟自身的發展。就是實際上,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在一定的時期,它存在一個我們稱之為叫做長期增長趨勢,或者説長期的潛在增長率,這是和一個國家地區此時,或者説這一階段的資本的存量,人力資源的存量,技術進步等因素是相關的。假定我們有這麼一個曲線,那麼我們就要問了,到底中國長期增長潛力有多高呢?我們按照不同的算法來進行計算,得出一些結論。假定從1978年到2002年,我們算下來結果可能是在9.3%,如果我們把過去幾年扣掉,從1978年到1997年,假定可能會在9.5%。所以説,當時我大體做這個工作,是在1998年做的研究,那麼1998年以後,出現了實際上我們的實際增長率低於潛在增長率,這就表現為我們內需不足,因此我們的政策就要擴大內需。那麼我們來看一看其他人的一些分析。首先來看,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兩位經濟學家,最新的一個研究。大體的結論,就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潛力,也在9%以上,在9.2%到9.5%之間。實際上和我們的研究結果有類似之處,需要指出的他們的研究方法,也採取了多種方法,不是一種方法。可以這麼説,認識中國,我稱之為是讀一部天書,就是你通過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學科來認識中國,特別是,認識一個發展極其迅速的,發展極其不平衡的中國的經濟。

  我們在研究中,就提出來一個很重要的結論,中國不僅有長期的增長潛力,而且它有很高的很強的,內生增長的動力。我們用經濟學的模型,就是一階自回歸方程。結論是什麼意思,就是如果這個系數越高,或者我們叫自回歸系數,那就説明,它自我推動的能力就越強。舉個例子,去年如果中國經濟增長率是8.0%的話,在沒有外來的衝擊和影響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它可以靠它自身的慣性,自主的增長能力,可以達到多少呢?7.976%。那翻過頭來我們可以推算,如果SARS它一個衝擊,就有可能使它下降了一部分,但是,如果我們又有一些外國的推力,又可能使我們的經濟增長率,今年會超過8%。

  那麼很顯然中國不僅是高增長,最重要的是中國的宏觀經濟相當穩定,它是兩個概念。第一個歷史的記錄,是最穩定的。第二個概念,就是在同期,世界各國,包括世界的平均的概念下,或者增長率的概念下,那麼中國也是最穩定的。我們來看一下有關的數據。那麼在改革前,1953年到1978年,中國經濟是高增長,但是,是大起大落,我們把它定義為,經濟增長率的波動系數154%。改革以後,中國經濟增長率的波動系數明顯下降為33%。那麼到了過去五年降為8%。我們在十年前做研究的時候,就定義為,波動系數如果在25%的話,就認為宏觀經濟基本穩定。因為任何一個經濟系統,它都會受到外部的衝擊,是不可避免出現經濟波動。所以我們説的穩定或者宏觀穩定是相對的概念。那麼同時我們可以發現,在同期我另一項研究了,1998年到2002年,全球的經濟波動系數超過50%,也是表現出大起大落。這種外部的這種強有力的就説明,我們中國的經濟走向成熟。就是你在同樣受到外部衝擊的情況下,你有沒有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正是基於對這三大特點的分析,我們才敢對中國經濟,在受到SARS的影響條件下,做出一些判斷。當然這些判斷,還有賴於進一步分析。

  那麼SARS,對我們産生哪些影響?我們簡單地列出來,首先從供給的能力來看,影響相對要小,主要還是集中在服務業,而服務業中14個行業,主要集中在兩三個行業,當然旅遊是比較大的影響了。譬如現在的數據告訴我們,北京市的旅遊業,在5月份6月份,損失了將近兩百億。國家旅遊局最近一個報告,也告訴我們,估計今年的旅遊業,會損失兩千億,當然它是total value,就是説總收入。如果按照增加值的角度來看,要小得多一些。但不管怎麼説,我們算下來,大體應該這些影響部門,從GDP的角度是5%左右。那麼從支出的角度來看,這就包括消費支出,投資支出,它也是在9%。我們也做了一些分析,然而支出的角度來看,也有一部分,會因為SARS會增加消費支出,所以説它既有負面作用,也有正面作用,它有一些抵消的角度。另外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有一些項目特別是外資的項目,包括延續或者説推後。但是從現在的數據來看,過去半年,中國的投資增長率,是保持在30%。那麼另外看,從銷售的角度,特別是社會商品零售額,還有像餐飲業,也會出現一些影響。

  那麼對這個影響,我們剛才談到了,SARS的衝擊函數的話,那麼你經濟系統,是什麼影響呢?我們想提出三種類型,首先一種類型,我們稱之為叫V字型,它是迅速下降,受到外部衝擊以後了,你的經濟系統原來的發展軌跡,而後迅速上升。就是來得快,消失得也相對快,那麼這是V字型,定義為暫時性衝擊,或者説暫時性外部衝擊;第二是U字型下降比較快,但是它還需要花一段時間,才開始recovery 復蘇。那麼很顯然,像這種衝擊影響,就要比前一種衝擊要大一些。比如像我們前面假定的,如果是今年年底SARS才能控制住,可能就是這種類型的了;第三種我們稱之為L型,就是你下降得比較快,但是基本上,不會出現復蘇的跡象。那麼就是實際上是在假定你根本沒能力控制SARS,它就會出現這樣一個情況。那麼這種衝擊,就從一個暫時性衝擊,變成一個長久性或者叫持久性衝擊。所以這些都是對於我們,在信息不對稱,或者説在4、5月份的時候,信息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去識別SARS危機及其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的一些基本的方法。

  我們來看,中國它走的一個什麼軌跡,我們的一個結論,或者從一開始,我們的結論就認為是V字型的,而不是U字型,或者是L型。這就是説,我們根據前面,我們對中國經濟的三大特點的分析是有關係的。第一階段是屬於高增長階段,那麼在這個階段,我們知道,中國經濟增長率達到了9.9%。應當説,去年一季度中國只有7.6%,它是持續五個季度上升。那麼也就是説,在沒有SARS的影響之下,全年的經濟增長率應該在9%到10%之間,這是我的一個大體的判斷。第二個階段就是,所謂SARS危機衝擊出現了下降期。那麼我們可以看到,4月份中國政府國家統計局首次公佈了按月份的數據,就是8.9%,比一季度下降了一個百分點,那麼5月份可能是在8%,也許6月底更低,7%。現在數據已經告訴我們,大體可能會在8.2%。就上半年經濟增長率,那麼我想,可能二季度,確實受到嚴重地打擊,而且處在低谷點。那麼第三個階段,就是應該説從6月份開始復蘇,但是正式的復蘇還在7月8月,甚至後面一段時間。那麼第四個階段基本上,就是處在第三季度末,我們出現了全面的復蘇,能不能這麼理解。

  那麼當時我們的報告的判斷,就是根據你不同的SARS危機的控製程度對中國的經濟影響是0.3%到1.0%,全年的經濟增長率仍然在8%到9%。我需要指出的是,全世界的投資公司,包括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在SARS危機出現以後,都調整了它們的預期,那麼最近,他們又重新了調整了中國預期,又回到了它SARS之前的預期。當然你根據信息或者根據情況發生變化,你需要做出調整,但是至少,我們當時的判斷是對的,或者説是基本接近實際情況。那麼從經濟增長率,我們可以看出來,它確實出現了V字型,這是包括財政收入,經濟增長率,我們可以看出來。

  我最後簡單地講一下,SARS後的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主要是核心是四個觀點。就是在總結深刻認識中國國情的條件下,和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這些經驗教訓的總結下,提出四個核心觀點。第一個核心觀點,就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新的發展觀,就是增長是手段,它不是目的。但是由於某些原因,就沒有寫進“十五計劃”。但是在十五計劃提出來,就是你發展的根本點或者説出發點,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所以以人為本,將成為我們未來中國發展的新的發展觀,以此來制定你的發展戰略,發展政策,還包括發展項目,比如像衛生項目等等一系列。第二個觀點就是,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是雙輪驅動。它的基本的看法就是,認為中國處在一個高速成長或者快速行進的列車。但是,經濟發展的輪子增長快,而社會發展的輪子相對慢,所以就出現了不協調。這樣的話,就提出來你這個經濟發展,要有助於社會發展,而不是兩張皮。我增長很快,但是我的社會指標,社會福利性指標,卻相應地增長緩慢,這個我們也做了一些大量的研究。另外就是,你要確定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增長,應該是效率優先,特別是在利用市場機制角度,但是在社會發展、收入、分配,我們稱之為公共産品這方面,應該是公平優先,而不是簡單地把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不加時間、地點、條件,推而廣之,這是貽害無窮的了。因為毛澤東講得很清楚,馬克思主義的靈魂,他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所以要區分不同的領域,不同的産品,公共的産品還是私人的産品,另外一個基本思想就是,政府要進一步減少對硬體的投資,這就包括廠房設備,基礎設施的投資,來進一步提高對軟體的投資。那麼第三個觀點就提出來的,健康與發展,健康優先論,就是確保13億人民的健康,這是優先的。那麼這一次胡總書記,更明確地提出來,確保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是第一位的這樣的話。他的指導思想,就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就是尤其在處理危機,把生命權,尤其是人民的生命權,視為至關重要的。最後一個就是,在解決我們的公共衛生建設,提出來就是向農村傾斜,農村是我們的重點。現在我們擔心,新一輪政府的國債投資和財政支出,用於公共衛生方面的投資和支出,如果處理不好,就會進一步加大城鄉公共衛生方面的差距。所以説,你怎麼樣來從一開始確定你的投資方向,多做我們稱之為叫做雪中送炭的,特別是為窮人、貧困人口、農村人口,雪中送炭的事情,少做那些錦上添花的事情。今天我就簡要地做一下分析,總而言之,中國會通過SARS危機,學到更多的東西,所以説,我們把SRSA危機,稱之為一次全民的學習的最好課堂。謝謝大家。(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編輯:蘭華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