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10月27日 《草原蝗蟲可持續治理》 張澤華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27日 17:15


  主講人簡介:

  張澤華,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博士。從事草地重大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草原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與蝗蟲自然天敵控制技術研究等。

  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項、主持農業部重點實驗室項目、國家計委示範工程項目、科技部成果轉化項目等。獲大北農科技成果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獲實用專利,發表論文多篇。

  內容簡介:

  全國大部分的省區都已經有了蝗蟲的災害、蝗蟲已經呈現爆發的狀態。觀眾對草原蝗蟲的爆發表示關切。草原蝗蟲為什麼爆發?它對草原生態環境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它造成的經濟損失有多大呢?

  蝗蟲的災害是一個歷史性的問題,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解放以前曾經發生過940多次的蝗災,平均每3年一次。最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當中,就有蝗字,並且有關於蝗蟲治理的記載。古代發生蝗蟲以後,就採取人工的方式進行撲打。在宋代已經出現治蝗的書籍和治蝗的法規。蝗蟲的發生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在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都發生過蝗蟲的災害,從1985年到2003年是蝗蟲在世界範圍內爆發的一個時期,在美國、非洲、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等十幾個國家,都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蝗蟲災害。

  蝗蟲的災害是毀滅性的。在古書當中,有這樣的記載:“兇饑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澤有偏被,水旱為災,尚多有倖免之處,惟旱極而蝗,數千里間,草木竭盡,其害尤甚”。

  全世界的蝗蟲,大概有一萬多種,成災的有350種。我們國家有826種,成災的有50種。其中近年當中,有19種嚴重成災。在我國形成最大威脅的是亞洲飛蝗。

  草原蝗蟲爆發的原因主要有這麼幾點:一是全球氣候的變化,乾旱加劇;二是由於草原生態環境的破壞,沙化、退化日趨嚴重;三是由於化學農藥使用的不當,使草原上天敵的種類、數量都急劇減少;四是鄰國的蝗蟲遷入到我們國家的境內進行危害; 另外,就是我們防治的能力、手段、方法的局限。

  蝗蟲的治理有化學和生物、生態結合的方法。用化學的方法可以直接消滅高密度蝗蟲,挽回經濟損失。生態治理有兩條,一條是增加草原生態的生物多樣性,改變生態的小氣候,來控制蝗蟲。另外一點,就是通過食物鏈機制來控制蝗蟲。通過生態治理,使草原恢復原有的、風吹草低這樣一個生態環境,達到治理蝗蟲的目的。

  《草原蝗蟲可持續治理》 (全文)

  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大家好。現在我就草原的蝗蟲跟大家一起做一個討論。草原蝗蟲目前的危害是一個熱點,在全國的大部分的省區都已經有了蝗蟲的災害。蝗蟲已經呈現這種爆發的狀態,現在目前各個媒體相關的報道也非常多。觀眾對草原蝗蟲的爆發也表示關切。但是,這個草原蝗蟲為什麼爆發?它對草原生態環境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它離我們的生活到底有多近?那麼,它的經濟損失是什麼樣的?所以,我們就這麼幾個問題,在今天借這個機會與大家共同討論。

  首先,讓我們大家認識一下什麼是蝗蟲。這一幅圖,就是目前爆發最為嚴重,在我們國家的北方草原上曾經幾年,連續幾年成災,叫亞洲小車蝗。這一個是東亞飛蝗,它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曾經爆發過非常嚴重的災害。這是亞洲小車蝗的卵。這個是蝗蟲的小時候,我們把它叫做若蟲。這已經到了長大到了成蟲了,成蟲以後它會産卵,這就是蝗蟲把它的腹部插到很深的地方,把卵産在土壤當中。這個就是蝗蟲從小到大一個生活史的一個圖,我們從下圖可以看到,是蝗蟲的卵開始孵化。最後,長成一齡、二齡、三齡、四齡,最後到成蟲,蛻皮以後就可以飛了,飛完以後它又會去産卵,這就是不斷生息繁衍。

  蝗蟲的災害,它是一個歷史性的問題,我們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曾經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解放以前曾經發生過940多次的蝗災。也就是説,平均每3年,幾乎就是3年一次,我們看一看歷史對蝗蟲是怎麼樣控制的。最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當中,就有蝗字,並且,有關於蝗蟲治理的記載。古代發生蝗蟲以後,就是採取這種人工的方式進行撲打,這是古代治蝗的書籍,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是最早的我們國家的治蝗的法規,在宋代。蝗蟲的發生它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在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都發生過蝗蟲的災害,從1985年到2003年是一個蝗蟲世界範圍內爆發的這麼一個階段,在美國、非洲、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等十幾個國家,都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蝗蟲災害。這是阿富汗的蝗蟲,這是蝗蟲起飛的情況,可以説遮天蔽日。

  這個蝗蟲的災害,它是毀滅性的。在古書當中,有這個記載,説是:“兇饑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澤有偏被,水旱為災,尚多有倖免之處,惟旱極而蝗,數千里間,草木竭盡,其害尤甚”。那我們可以看一看,這個蝗蟲災害以後,它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遮天蔽日。這幅圖,是美國蝗蟲災害發生的時候,畫的一幅漫畫。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蝗蟲的體內它有很多的脂肪,當蝗蟲多了以後,就在鐵軌上聚集了很多的蝗蟲,當火車過的時候,就會碾壓蝗蟲以後,在鐵軌上形成很多的脂肪,起到潤滑的作用。那麼,火車如果開過以後,就會有脫軌的危險。並不是真的蝗蟲把火車擋住了。另外,這就是蝗蟲危害的一個情況,就是蝗蟲危害以後,它吃到牧草生長點以下,好多草原上多年生的牧草就會連根被蝗蟲吃掉,這塊草場就會徹底毀壞,這是蝗災過後的一個情況。

  全世界的蝗蟲,大概有一萬多種,成災的有350種,我們國家有826種,成災的有50種。其中近年當中,有19種嚴重成災。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也是危害最重的沙漠蝗,它在1958年發生過一次。其中它的蝗群的面積就達到1000多平方公里,它的一天的食物相當於40萬人的一年的口糧,這是在取食的情況。

  另外,還有意大利蝗等幾種蝗蟲,它的危害呢,也是非常嚴重的。所以看來蝗蟲發生的種類也是非常多的。在我們國家的蝗蟲當中,這是沙漠蝗,在歷史上有記載,説在我們國家有。但是目前,還沒有爆發過。所以我們應該密切關注沙漠蝗在我們國家的發生和發展情況。另外一個就是剛才提到的,亞洲小車蝗。它連續7年在我們國家北方草原大規模成災,成災的面積在2000年已經達到了1.2億畝,2001年達到了2.2億畝,2003年已經達到2.6到2.8億畝這麼一個水平。這是發生在新疆的意大利蝗,這兩個不一樣,這是兩個不同的類型。這是東亞飛蝗,曾經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發生過重大的蝗蟲災害。亞洲飛蝗也發生在新疆,並且它可以從哈薩克斯坦向咱們國家的新疆地區遷飛為害。這是發生在內蒙古比較嚴重的一種蝗蟲,這是青海和新疆的蝗蟲,發生的蝗蟲,這是河北內蒙古這一帶草原上發生的蝗蟲,這個是在內蒙古發生的一種蝗蟲,它叫毛足棒角蝗。

  蝗蟲在國際上是分為兩大類,就是叫做危害農田的,另外是危害草原的。而在我們國家,是把它叫做,稱呼習慣上是叫做飛蝗和土蝗,這個和我們國家歷史上飛蝗連年成災給人們留下的深刻印象有關。飛蝗在我們國家有3個亞種,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它的滋生地,主要是沿海、濱湖、內澇。最近,還有在海南爆發,劃上了一個蝗區,叫做海南蝗區。飛蝗它一旦如果起飛的話,就會形成嚴重的災害,但是如果它不起飛,在它的滋生地它不會形成危害。所以我們控制飛蝗的原則就是要做到飛蝗不起飛。其他有800多種的蝗蟲成災主要發生在草原上。那麼,由於草原是畜牧業的重要的生産資料,同時,它的生態意義又非常重要。所以,原則上要做到草原蝗蟲不成災。我們國家的治蝗因為在歷史上有過940次的蝗災,90%都是由東亞飛蝗引起。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國家對飛蝗的治理是提到了一個日程上,所以提出了改治結合,根除蝗害的這麼一個治蝗方針,所以使連續千年的蝗災得到了控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目前,我們國家的蝗蟲發生有這麼幾個特點:首先,近幾年由於全球氣候的變化,所以飛蝗和草原蝗蟲都非常嚴重。飛蝗的威脅就是它一旦起飛以後,就會形成非常嚴重的災害。而草原蝗蟲的成災,它既是一個歷史的問題,又是一個新生事物。所以目前它的面積在逐年擴大,經濟損失、生態損失巨大。所以,應該起動應急治理,由於草原的蝗蟲在歷史上成災的次數是比較少的,同時目前發生又非常嚴重,它關係到什麼呢,它關係到佔國土面積四分之一的草原生態問題。同時,它也關係到我們西部的經濟的發展。

  今天,我們為了把這個草原蝗蟲解讀清楚,所以,我們今天只就草原蝗蟲進行下面的探討,就是草原蝗蟲的爆發,它為什麼爆發呢?主要有這麼幾點,一是全球氣候的變化,乾旱加劇。因為乾旱以後它可以有利於蝗蟲的發生、發展。蝗蟲在幾千年的歷史發生過程當中,它已經適應了這種乾旱的環境。所以,全球氣候變化,乾旱的加劇,使得蝗蟲、有利於蝗蟲的爆發。另外,就是在內陸地區像我們國家的新疆、青海、內蒙古、甘肅這一帶,它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最為嚴重。所以,蝗蟲在這一帶也爆發更為嚴重。另外一點,就是由於草原生態環境的破壞,沙化、退化日趨嚴重。沙化退化以後也有利於蝗蟲的繁殖,這就是由於草原上養的羊,可能是過多了。所以,養的牲畜過多了,所以造成了草原生態的退化。退化以後,這個草場出現了裸露,裸露有利於蝗蟲的産卵。所以這個情況下,也是蝗蟲發生的一個必要的條件。在草原退化以後,就是更大規模的地面裸露以後,蝗蟲就爆發了。蝗蟲爆發以後,同時又加速了草原的生態的沙漠化。所以,就形成了草原退化、沙化和蝗蟲成災危害的這麼一個惡性循環。

  另外一點,由於化學農藥使用的不當。化學農藥使用不當,會使草原上的天敵的種類、數量都在急劇減少,我們可以看一看,由於化學農藥使用不當,殺了蝗蟲的同時,也會大量殺傷了蝗蟲的天敵,使得蝗蟲失去了自然的控制。另外,就是有一個新的特點,我們國家和臨近的國家有五千多公里的邊境線。在蒙古、哈薩克斯坦邊境線的內外,它有很多的蝗蟲在爆發。那麼,在蒙古和哈薩克斯坦的蝗蟲,它會遷入到我們國家的境內進行危害。另外,就是由於蝗蟲近年它的自身的規律,也決定了目前應該爆發了。就是蝗蟲它有這麼一個發生發展的一個規律,它可能有這麼幾年是在爆發階段,有這麼幾年又是低谷階段。所以這是蝗蟲發生自身的規律。

  另外,就是蝗蟲爆發也有我們防治的能力,我們的手段,還有我們的效果等等的這些防治方法和局限。另外,我們回到草原生態系統當中,草原生態系統它有它的特殊性。首先,草原生態系統是由原生植被構成的這麼一個生態系統,它的物種豐富度比較差,它的系統也比較脆弱,它一旦遭到破壞以後恢復非常緩慢。就像我們剛才看到的蝗蟲已經把草根都吃掉的這種情況。它甚至有些時候是難以恢復的。另外,就是草原的食物鏈結構在維繫系統平衡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草原生態的食物鏈當中,與蝗蟲相關的實際是很多的,有好多蝗蟲的天敵在控制著蝗蟲,它為人類做出很重要的貢獻。這個蝗蟲的種類呀,蝗蟲天敵的種類有很多種。有地面上在捕食的,就是吃的。還有就是微生物的,微生物這類可以讓蝗蟲感病這麼一些微生物,另外還有寄螨,還有寄生昆蟲,還有兩棲類的,爬行類的,還有地下的捕食的天敵。還有一些猛禽,當鼠類少了的時候,猛禽可能要抓一些蝗蟲來充饑,還有就是一些小型哺乳類,比如説黃鼬這類的蝗蟲的天敵,它也在捕食著蝗蟲。

  但是我們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當我們用化學農藥在草原上進行防治蝗蟲的時候,這些天敵會怎麼樣呢?有一些天敵也會被殺掉。這就是,如果化學農藥使用不當,就會對蝗蟲的天敵産生負面的影響。那麼這個影響的結果是什麼樣的呢?就是草原上它不同於農田,農田我們今天種這個,明天種那個,而草原這個生態是經過幾千年形成的這麼一個相對穩定的這麼一個食物鏈關係。當我們打破它的食物鏈關係的時候,這個蝗蟲就會失去控制。當我們把蝗蟲的天敵都殺掉了以後,蝗蟲就失控了。在那麼大的草原面積上,要如果一旦失控的話,我們人的能力是非常小的,所以我們人類應該求助於自然,求助於自然的天敵來共同對付蝗蟲。

  所以,我們下邊這兩條就是提出來生物控制和生態的調控。就是我們用生物的方法,生物的方法不殺傷天敵。生態的調控我們可以調節草原生態當中的植物,這我們在後邊還要提到,這個就是蝗蟲的天敵,這就是芫菁類的這麼一種天敵,它是什麼樣的呢,就是當它小的時候,出來以後找到蝗蟲的卵鑽進去,在蝗蟲的卵中進行生長,吃蝗蟲卵。也就是説,當它每一頭成蟲出來以後就已經消滅了一塊兒蝗蟲的卵。所以,它也是蝗蟲的天敵。

  另外,就是捕食性的天敵。這是一種蜥蜴,這也是捕食性的,叫通緣步甲。這個在我們國家的新疆、青海、內蒙古、甘肅的這個古北區當中,這個步甲的種類分佈非常廣。它是怎麼樣去捕食蝗蟲的呢?就是蝗蟲它從一齡、二齡、三齡、四齡到成蟲以後,它有很多次要蛻皮,蛻皮的時候它是不動,這個時候步甲去了以後,就把它吃掉了。所以每個階段都有蝗蟲天敵在控制它。另外,就是草原的生態意義,可能遠遠大於它的經濟意義,所以,我們在防治草原蝗蟲的時候,要把著眼點既考慮到它經濟的意義,又要考慮它生態的意義。

  另外,蝗蟲的危害,它會給我們造成多大的損失呢?首先我們直觀地來看一看。假如説像上面的一個畫面,蝗蟲如果密度達到這個情況下,我們不用去計算,可以想像到它給我們人類造成多大的損失。另外下圖是蝗蟲在內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遷入到城區,遷入到這麼多,我們可以想像蝗蟲的種群它有多少。這幅圖是在人工草地上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呢?我們看到的是蝗蟲的糞便,就是下面的棒狀的東西都是蝗蟲糞便,這個已經防治過了。如果不防治的話,我們可以想像蝗蟲的糞便都這麼多,那地面上植物還會有嗎?這也是它的糞便很多,在地上有一層,這個就是我們在一平方米當中,就是我們防治完以後,在一平方米的範圍之內,我們把死的蝗蟲揀到一起它就這麼多。可以想像它的經濟損失有多大呢。另外,就是蝗蟲還會使生態建設的成果遭受嚴重的破壞。什麼叫生態建設呢?就是近幾年,我們國家投入了很大的財力、物力、人力進行生態建設,因為我們國家北方的草原確實生態在退化,已經不能坐視不管了。所以,國家每年投入十幾個億進行生態建設,但是,建設是建設了,蝗災來了以後,這些經濟建設生態建設的成果就會遭到很嚴重破壞。

  我們可以看到,這是六月的草原,蝗蟲過後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呢?它像秋天一樣。另外呢,就是蝗蟲它危及我們國家北方的綠色生態屏障。什麼是綠色生態屏障?我們前幾年還記憶猶新,就是沙塵暴鋪天蓋地。那麼,這個沙塵暴就是在北方的草原上,沙化退化以後形成,最後刮到我們這邊來的。那麼,我們的草原就是一道我們國家北方的綠色生態屏障。蝗蟲要吃掉這塊綠色生態屏障以後,我們可以想像那沙塵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所以,我們應該確實從現在開始應該重視蝗蟲。

  另外,就是我們國家有扶貧政策,好多農牧民在這個政策下已經脫貧了。但是由於蝗災來了以後,又返貧了,不但是返貧了,有一些地方已經不適合人類的生存了。在那兒呢,像內蒙古的錫林郭勒盟南部,有一個牧場目前就已經這樣了,都已經開始搬遷了。甚至有一些房屋,是剛剛蓋起的,還是新的磚房,但是也被迫要遷移了。所以,看起來讓我們真是觸目驚心呀。蝗蟲這幾年國家也在重視,也投入了很大的財力進行防治,那麼為什麼草原蝗蟲越來越重呢?我們不斷地防,為什麼越來越重呢?那就是它的發生面積比較大,就是2到3億畝這麼一個水平。那麼防治面積是多少呢?像我們今年,就是2003年防治的面積就是5000多萬畝,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就是在有一些地方可能大一些,在多數地方,防治的面積不足發生成災面積的五分之一,所以有好多地方蝗蟲沒有防治的地方,可以向防過以後的地方遷移擴散。所以,它會不但使面積越來越大,還會使以前防治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就是我們國家在北部5000公里的邊境上,不斷有外來蝗蟲的入侵,這也是蝗蟲越來越重的一個原因。另外,就是和基礎設施不完善也有關係。另外,就是物質儲備,為什麼要做物質儲備呢?就是當蝗蟲來了以後,因為它是一個突發性的,當蝗蟲來了以後,我們要有足夠的物質、足夠的農藥、足夠的設備去防治它。現在呢,我們缺乏物質儲備,所以,我們等蝗蟲來的時候,我們沒有能力去防治它,這也是一個原因。

  另外,就是在我們研究上,現在我們全國研究蝗蟲的人也就是二十幾個,所以它的研究也是相對落後的。另外就是提出了可持續的控制體系,也沒有健全。那麼對於這樣的蝗蟲,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做,我們怎麼樣去防治呢?就是首先我們要研究蝗蟲的發生規律,研究它的遷移,它的擴散,它是怎麼樣成災的。所以這麼幾點我們要進行研究以後,就可以把握住蝗蟲發生的規律,我們就會有的放矢。另外要制定科學的防治指標和技術標準。為什麼要提出這一條呢?就是我們國家在前幾年提出來的蝗蟲的防治的標準,它是中型蝗蟲可能是在15頭或者25頭以上,小型蝗蟲在50頭以上,每平米的時候,我們才能去,達到防治指標了,我們才去防治它。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草原退化和沙化,它已經承載不了這麼多蝗蟲的危害了。所以我們應該把指標應該提到,我們甚至提到五頭就應該防了,這個時候我們防治蝗蟲就會更為主動。另外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目前有好多設備可以利用。現在,我們要利用這種數字化的技術跟蹤監測,最後綜合判別、分析,我們該防與不該防。另外我們要有一支預測預報的這種隊伍,預測預報很重要,我們當預測了以後,我們就可以有準備去防治。我們要如果沒有預測的話,就是類似于救火。我們那兒火災起來了,我們馬上去撲火。所以有的時候就很盲目,另外人員也會很疲憊。另外就是我們一定要有應急的這種機制,首先,必須要建立一個應急的指揮系統。另外,還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加大防治的力度。就是在近幾年我們要把蝗蟲災害遏制住,不讓它再擴大。我們積蓄了我們的力量去進行長期的這麼一個持續的治理。另外,要加強物質的儲備,沒有物質儲備我們談不上應急。

  另外,我們要有人員,我們不是需要的一個專門的隊伍,我們需要的是預備的隊伍。這個預備隊伍從哪兒來呢?就是從政府機關、一些專業的部門,進行預備隊員的訓練和調度的演習。當蝗蟲來了以後,我們馬上就把這支隊伍拉起來,就可以進行專業的防治和集中連片保護環境,進行重點的防治。所以專業服務隊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最關鍵的就是蝗蟲災害的持續的控制。就是蝗蟲災害呀,一個首先是發生,它不可能是一年兩年的,它也不是我們一年兩年就會把它治住的,它的面積可以縮小,但是有些地方它是一個永久的災害。比如説有一些丘陵山區,飛機不能飛,地面設備不能到的地方,它有可能就是一個長期的,一個蝗蟲的災區。另外,國外的要向國內進行遷飛的,侵入的。那麼這麼一塊呢,它就成為我們一個蝗蟲源。那麼,隨著風向我們國家內陸進行侵入,當風向一變的時候,它有可能就落下來了。並且這種風、這種氣候有可能是一個經常性的這麼一個氣候。所以在這種氣候區域當中,有可能是一個蝗蟲的常發區域,所以防治蝗蟲它是一個持續的。另外我們講持續還有方法也是持續的,我們不能説是就完全用化學農藥來控制蝗蟲。化學農藥當然很重要,它在蝗蟲爆發非常嚴重的時候,它是一個快速的應急的一個措施。但是,我們同時也要結合生態的生物的和其他一些方法來進行蝗蟲的治理。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的蝗蟲在什麼地方,現在我們看到紅色的地方就是我們蝗蟲發生的區域,它在新疆,它在青海,青藏高原這一帶,還有在內蒙古自治區,還有在農牧交錯帶這一帶。在這些區域當中,它具體究竟在哪兒,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把它確定下來,我們就能做到目標非常準確地進行蝗蟲的防治。另外,在我們藥劑的選擇上和施藥設備上我們也應該做到持續控制。比如説藥劑選擇,有生物的,有生態的,還有一些植物源的農藥。這些農藥,這些方法呢,都是有利於草原生態的,這種有利於食物鏈的構建的,所以這些都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另外再看一看我們的施藥設備。這就是我們平時經常在草原上應用的這種大型的機器設備。它有很多缺點,在紅線以上這部分已經飄上天空了,它不會落下來了,所以就會造成藥劑的浪費。而這個設備呢,它就會很好,它就會形成一個波浪式的這麼一個正弦曲線遞減波形的,它能夠很快地掉下來,又能夠準確地殺傷蝗蟲。所以這個設備是一個。另外飛機,飛機防治我們現在目前的飛機防治就是這樣一個情況,它的藥劑的選擇非常重要。如果藥劑選擇得不好的話,或者我們飛機上的設備不夠先進的話,就會形成這麼一個,就是藥劑掉下來以後,就會下來了,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畫面上這三個,那麼它的防治的,就是它的噴幅、每架次的噴幅僅僅是40米,而我們如果在飛機上裝備了先進的噴頭,又選擇了合適的藥劑以後,它就會形成一個這種正弦遞減的一個波形,那麼它的噴幅就擴大到80米,甚至達到120米,提高了我們的防治效率。另外,就是要強化我們的蝗蟲的可持續控制體系。什麼是蝗蟲的可持續控制體系?就是我們一定要保護自然的天敵,並且我們還要操縱它,我們把這個自然天敵讓它增殖、讓它擴大,為人類來服務。另外,就是利用生物的農藥實現長期的控制。生物農藥就是像我們能夠在蝗蟲種群當中不斷地傳播、不斷地流行、不但控制一年還要控制多年,實現一個長期的持續的控制。

  另外,就是化學農藥我們要選擇一些高效的低毒的,並且在劑型上我們要選擇一些對天敵殺傷比較小的,我們進行應急的治理。還有,就是利用生態建設。我們現在有生態項目,我們考慮生態建設當中,合理種植一些牧草,這個牧草有利於蝗蟲天敵的生存發展,而不利於蝗蟲,我們給它建設這樣一個生態環境,那不就實現了長期的持續的控制了嗎?我們看一看什麼是蝗蟲的自然天敵,鳥類是人類的朋友,這個是一種粉紅椋鳥,它控制蝗蟲非常有效。這個是由印度飛來的,在我們國家進行繁殖。我們國家在新疆這個地方給它搭了好多人工巢引誘粉紅椋鳥,來幫助我們人類防治蝗蟲。這是我們剛才看到的,叫一種步甲,這是一種食蟲虻,這是一種寄生的,上面的是寄生蝗蟲的蠅類。下面是寄生蝗蟲的蜂,那麼最後這個蜂從蝗蟲的頭部出來把蝗蟲殺死。

  另外生物農藥都有哪一些呢?這是綠僵菌防治蝗蟲,這個小圓形的就是綠僵菌的孢子,這是綠僵菌的菌落,它怎麼樣去防治蝗蟲,控制蝗蟲呢?它可以通過兩條途徑,一個是通過體壁,一個是通過食物進去以後,來通過蝗蟲的體壁進入到蝗蟲的體內,在蝗蟲的體內增殖,就是不斷地增長、增殖,消耗蝗蟲的營養,並且産生毒素,把蝗蟲殺死。最後,在蝗蟲體內又會形成孢子,又會形成二次的傳染源,又會在蝗蟲種群當中,不斷地傳播下去。我們看到,這幅圖是綠僵菌的孢子産生了這種分生孢子,要進入到蝗蟲的體內了,下圖是蝗蟲已經被殺死了,右上圖是已經産生很多綠僵菌的孢子最後又傳染給下一隻蝗蟲,這就是它的傳播過程。沙漠蝗也會被綠僵菌控制住,下圖就是下邊的這個已經被綠僵菌控制的沙漠蝗,體外産生很多的孢子。這個就是綠僵菌的一些産品,可以用飛機來進行大面積的噴灑防治。另外一個就是蝗蟲微孢子蟲,這個微孢子蟲是一種原生動物,蝗蟲吃進去以後,也可以在蝗蟲體內的脂肪當中來不斷繁殖,消滅蝗蟲。再看,這是小鴨子,這在新疆已經繁殖了很多,就是牧鴨或者牧雞來治蝗,牧鴨牧雞治蝗實際它是一種科學的概念。它不像我們想像當中養鴨子、養雞就能治蝗了,它是要選擇出適合吃蝗蟲的這種鴨子這種雞的類型,並且,要訓練它怎麼樣去抓蝗蟲。還要給它不斷建很多行營,在不斷的行營當中一塊兒一塊兒地來控制蝗蟲,否則的話這有一個經驗,就是我們一開始搞牧雞的時候,選擇的牧雞的種類不同,不十分好。它吃了蝗蟲以後,幾天以後它就不再吃蝗蟲了。為什麼呢?就是它消化不了蝗蟲的幾丁質,並且每一個脖子一歪,“咯兒咯兒”地,一個勁兒打飽嗝。所以有些時候牧雞和牧鴨也是防治蝗蟲的一個手段,它也是科學的一個方法。

  再看我怎麼樣去進行生態的治理。生態治理有兩條:一條是增加草原生態的生物多樣性,改變生態的小氣候來控制蝗蟲;另外一點就是通過食物鏈機制來控制蝗蟲。我們發現在草原生態系統當中有一種豆科的牧草,這個豆科的灌木能起到什麼作用呢?很多個步甲,蝗蟲的天敵,都到它下面根部去繁殖,去取食一些水分,得到一些水分。另外它又是芫菁的食物,直接的食物。它可以提供一些食物給芫菁,讓芫菁發揮更大的作用,去消滅蝗蟲。另外,它是蜥蜴,就是蝗蟲的天敵蜥蜴的躲避場所。為什麼説是躲避場所呢?蜥蜴的天敵蜥蜴也有天敵,蜥蜴的天地就是一種小型的鷹。鷹從天空看到蜥蜴以後馬上下來就會把它抓住。但是這種灌木,蜥蜴看到鷹以後,它馬上鑽到灌木下面去了,所以老鷹也拿它沒有辦法。老鷹沒有辦法了怎麼辦呢?它也不能餓著呀。所以它就被迫吃蝗蟲吧。所以我們不但養了這些灌木,不但使蝗蟲的天敵增殖了,它會逼迫天敵的天敵也去防治蝗蟲了。所以這就是我們的食物鏈控制蝗蟲的機制。

  有了食物鏈的控制機制以後,這是我們的基礎。我們要提出來一個蝗蟲的可持續治理的模式。這個模式我還是給大家介紹一下。它是比較專業,但是它對控制蝗蟲確實是一種辦法。我們用生物防治來控制不同的蝗蟲,生物防治有一個特點,比如説利用菌,它需要,因為蝗蟲是在草原上,前期、中期、後期中很長時間,最早的在6月份就有了,最晚的在9月份還在不斷出現。那麼,就需要在前期把這個菌引到某一種蝗蟲上面,由這種蝗蟲進行感染進行再引進。通過中間的蝗蟲,比如説毛足棒角蝗作為一個橋梁,讓這個橋梁把真菌傳播到其他的蝗蟲種群當中。這是我們用生物的方法來控制蝗蟲的這麼一個辦法。還有,我們可以用化學的,或者生物加化學的,直接控制蝗蟲高密度種群。另外,就是要把我們的生態控制蝗蟲的機制引入到系統當中,再加上其他的天敵,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對蝗蟲的圍攻、合攻之勢。所以蝗蟲被控制住,蝗災被遏制住的時候可能也不會太遠了。

  這個就是我們的蝗蟲可持續治理體系,已經有了。那我們用化學的生物的和生態的結合以後,是一個什麼樣的獲得一個什麼樣的效益呢?就是我們用化學的可以直接消滅高密度蝗蟲,挽回經濟損失。否則的話蝗蟲密度太高了以後,它對草場破壞非常嚴重。另外我們用生物的方法可以實現持續的這種控制,就是一代一代給它傳播下去。它呢,不但是近年的,還要多年的,十年的,十五年的這種持續控制。另外,我們通過生態治理,這一個最根本的辦法,使得我們的草原恢復原有的,甚至長得更好,真正做到達到風吹草低這麼一個生態環境。既可以滅蝗了,又可以增收了,所以這種體系也是它的非常好的這麼一個。

  另外就是在蝗蟲治理當中,因為蝗蟲發生在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等草原省區,所以,都是我們國家的西部。蝗蟲的治理,不能夠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因為西部的環境優勢就是它沒有污染的這塊凈土。如果西部連這塊凈土也沒有了,那麼它和中東部競爭的優勢何在呢?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住這塊凈土。所以,我們要保護住這塊凈土,要實現蝗蟲的可持續治理,一定要有法可依。就一定要依照《草原法》來進行蝗蟲的治理,這是我們關鍵的法律方面的依據。這個不是真正的蝗蟲,它是一個人為製作的這麼一幅圖,它表達一個什麼意思呢,就是蝗蟲是多麼的嚴重,但是,同時它也給我們一點幽默。所以今天呢,謝謝大家。非常感謝。(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編輯:蘭華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