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10月16日 瑰麗多姿的少數民族民歌 (上) 田聯韜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6日 17:06

  主講人簡介


  田聯韜,男,1930年生於天津市。現任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副長、秘書長。從事音樂教育及少數民族音樂創作、研究等工作五十餘年,培養了近五十名少數民族作曲、理論等方面專業人才。

  創作有歌曲《家家戶戶運糧忙》、《邊疆,我可愛的家鄉》等,電影音樂《火娃》、《孔雀公主》、《第三女神》、《爬滿青藤的木屋》等。此外,他還創作了大量的電視音樂、舞劇音樂、舞蹈音樂和器樂音樂。主要專著有:《西藏傳統音樂集萃》、《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等。

  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他曾多次赴歐美及香港、台灣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內容簡介

  少數民族民歌分為六類:第一類是山歌。許多民族都有山歌,但是可能名稱不完全一樣,但是都屬於山歌一類的。例如,蒙古族地區有牧歌,苗族有飛歌。

  第二類是勞動歌。例如,它,它不是像號子,它沒有這麼清楚的節奏、節拍的這種韻律,那麼他還是在勞動,也在唱他的勞動,配合著勞動。勞動歌有很多,如納西族栽秧歌、打麥歌,蒙古族擠奶歌、哄羊歌、哄駱駝歌,藏族的打啊呷歌、打墻歌,景頗族的舂米歌。

  第三類是風俗歌。這是在日常民俗活動和特定的民俗活動中演唱的歌,例如,情歌、酒歌、喪事歌、婚禮歌、哭嫁歌。

  第四類是敘事歌。它要講故事,要講傳説,講歷史,許多少數民族,南方的少數民族,特別是沒有文字傳統的民族,敘事歌在這個民族作為教育的工具,傳承歷史,傳承知識,傳承道德、修養等等方面的重要的工具,就是敘事歌。像苗族、哈尼族、侗族、彝族、怒族、傈僳族等很多民族,特別是南方民族都有敘事歌。

  第五類是祭祀歌,也叫信仰儀式歌。祭祀歌,這種歌多半是跟宗教信仰有關係,例如,我們經常聽到電視裏邊唱到一個唵瑪尼叭咪吽,這個在佛教裏面是叫“六字箴言”。信徒們認為反復持誦和思維這六個字,即可功德圓滿。

  第六類是兒歌和催眠歌,或者叫搖籃歌。佤族地區有個年輕的媽媽,她唱搖籃曲,唱起來就沒完沒了。這不是一般的搖籃曲,和催眠曲了。她把搖籃曲、催眠曲唱成了敘事歌,是敘事的內容,唱她的身世,唱她的經歷,她充滿了感情,她完全忘掉別人,她就在唱她自己的身世,所以非常動人。

  《瑰麗多姿的少數民族民歌》(上) (全文)

  大家好!我是中央音樂學院的教師田聯韜。作為一個音樂工作者,我從事少數民族音樂的創作、研究和教學,已經超過五十年,時間是已經很長了,曾經去過西藏、青海、甘肅等等許多少數民族地區,而且不止一次去,去采風。但是,我們不是像一個地質隊員那樣去尋找礦藏,而是尋找深藏在少數民族生活中間的民間音樂和其他類型的傳統音樂。

  在我采風的過程中間呢,我是感覺到在少數民族的各種傳統音樂中間,民間歌曲是所有的音樂中間最豐富的品種,也是最重要的品種,少數民族的民歌。這個在漢族地區也是一樣,漢族的民歌也是漢族傳統音樂中間最主要的、最基礎的部分。

  民歌是産生在民間的,它是口傳心授,或是口耳相傳的方式來傳承,它經歷著千百年,在群眾中間,經過群眾的考驗和選擇,群眾自己創作,自己來進行加工和改編,你找不到一個具體的作者。但是,這些歌曲都是經過了很多人的傳唱,最精彩的部分就會留下來,有些可能就被淘汰了。所以,我們的民歌中間,我們各民族的民歌中間,包含著許多非常精彩的成分。

  我想給大家講一個經歷,就是在一九七幾年的時候,我曾經去新疆采風。我當時是從和田到喀什,沿著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坐長途汽車,從東到西,要經歷好幾天的時間。當時的時間是初夏的季節,當時在沙漠的邊緣,是一片沙礫,沒有村莊,很多地方沒有村莊,也看不見人煙,除非你到了綠洲。

  在這個時候,我正在車裏坐著,在汽車裏坐著,車上的旅客們都是,初夏的季節,都有點昏昏沉沉的,昏昏欲睡的,因為當時在汽車上比較顛簸的。但是,突然在我的后座就傳出來一種蒼老的、悠長的歌聲。我回頭一看是一個維吾爾族的老農民,他也在坐著車從和田到喀什去,這一段路程。當時車裏大家非常安靜,他突然就唱起來了。他為什麼會唱呢?他看見車外沙漠、荒灘,這時候他唱起來。雖然,我不懂他的歌詞,但是我馬上就感覺到,他是受著自然環境的感觸,他受到這方面的影響,而引發了他心裏的歌。這歌聲可能這裡麵包含著他對親人的惦念,也可能包含著他自己的人生的甘苦的經歷。總而言之,給我感覺完全是發自內心那種很深沉的歌。不是説他嗓音多好,而是歌聲的動人。我在過去,雖然在舞臺上,或者在我們采風的過程中間,也接觸過不少民歌,但是像這樣的群眾自己發自內心唱的歌,我是頭一次聽見。這是我在生活過程中間總會記得,總會想起的一段經歷,給我留下的聲音和形象的印象,是長久都不能磨滅的。(新疆民歌《木卡姆散板》欣賞)

  下面,我想比較簡略地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少數民族的概況。這裡面就涉及到歷史文化背景方面的問題。為什麼要介紹,先要介紹這方面文化呢?因為文化是和歷史文化背景關係是極為緊密的,我們不能只單純地就文化而研究文化,就音樂而研究音樂,我們必須要把它放在文化背景中來進行觀察和研究。所以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咱們的中國少數民族的概況,55個少數民族,大家都知道,加上漢族,56個。55個少數民族,它們分佈的地區:東北、西北、西南是比較多的地區。另外,在東南也有個別的民族,例如,高山族在台灣,畬族在福建。當然,最集中的地區是西南和西北這兩個地區,西南地區最集中的是雲南。

  下面第二個問題,就是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少數民族民歌的分類。那麼,分成幾類呢?就是分成:第一,山歌;第二,勞動歌;第三,風俗歌;第四,敘事歌;第五,祭祀歌,也可以叫信仰儀式歌;第六,兒歌,包括催眠歌,或者叫搖籃歌、搖籃曲都可以。實際上這個兒歌的範圍,我已經把它擴大了,這個含義已經擴大了。因為搖籃曲,嚴格地説不算兒歌,它是哄孩子的歌,對不對?哄孩子睡覺唱的歌,催眠歌,搖籃曲。兒歌,是孩子們自己唱、自己玩的時候,唱的歌叫兒歌,所以我為了減少分類的事項,就把它放在一類裏面了。現在我就想這幾樣,我就挨著給大家介紹一下。到時我要請歌手來唱。

  第一類民歌,是介紹山歌。許多民族都有山歌,但是可能名稱不完全一樣,但是都屬於山歌一類的。例如,蒙古族地區有牧歌,牧歌也屬於山歌一類的。另外,還有一些別的民族,像苗族的“飛歌”,“飛歌”它也是山歌一類的,但是它的名稱叫“飛歌”。為什麼叫“飛歌”呢?因為它苗語是“恰央”,就是飛起來的歌,所以我們就翻成 “飛歌”。

  (現場唱歌,歌詞大意:飛歌,它也屬山歌一類,苗語叫“恰央”。它可以從這個山傳到那個山,有在勞動時候唱的,也有在談情説愛時候唱的。)

  “飛歌”經常在歡迎客人的時候唱的,送客人的時候,客人來了,來到我們寨子裏邊,他們要走了,主人要唱“飛歌”送他們。另外,年輕人在山野中間互相打招呼,也用“飛歌”,因為它可以從這個山傳到那個山去,所以也叫“飛歌”。歌聲飛得很遠很遠傳過去,這種“飛歌”它是可以有多種功能的,像我剛才講的青年之間就包含著有愛情的成分了。但是有的是迎賓、送賓,這樣的時候在唱。

  現在,我們想請蒙古族同學唱一首,她準備要唱的是《圓蹄棗騮馬》。

  (現場唱歌,歌詞大意:棗騮馬,我的駿馬,你那圓圓的馬蹄,一路踏碎露珠,穿過那叢叢野花;多聰慧,多瀟灑,我的姑娘,你那閃閃的目光,甜甜的微笑,讓我驚喜交加。)

  好,現在我們一起請藏族的同學唱一段藏族的山歌。

  (現場唱歌,歌詞大意:走遍世上許多美好的地方,還是覺得自己的家鄉好。世上最神奇的地方在哪兒呢?就在我的家鄉。)

  這個藏族同學,他來自康巴地區。在西藏的俗話中間説:“要歌和舞,到康巴去。”就到他們那兒去。還有兩句:“要宗教,到拉薩去。”到衛藏去,就是衛藏方言區,那兒是宗教、文化、政治中心;“要牛羊,到安多去。”那是大牧區,草原,青海這個草原。這個俗話,當時我去拉薩,一聽,我覺得真有意思,歸納得非常地準確,非常地生動。説要牛羊,要到安多去,那我就要到安多去看一看,草灘到底有多麼地廣大。要歌舞,要到他們那兒去,的確那歌舞跳起來,舞蹈跳起來能把地板踩穿,真是動人。

  剛才,我為什麼把三位都請上來呢?我就想讓大家體會一下,都是山歌,但是你想啊,差別有多大?差別非常大吧!那麼,我們作為音樂工作者,一到那兒去聽到這種歌聲,是不是會感到心靈的震撼啊?特別地,像那聲音一下上來,一下下來,起伏跌宕那種情形,簡直是沒有想到,我原來就沒有想到有這樣的歌,可是現在慢慢大家熟悉了,大家流傳出來了。

  下一種歌,就想給大家介紹一下,是勞動歌。我們為什麼不叫勞動號子呢?漢族民歌不是一般是分析這種歌,就叫勞動號子?為什麼我們説不叫勞動號子呢?因為號子它有非常鮮明的節奏、節拍感,它是有規律的勞動動作,配合這個動作在唱,有人領唱,有人和,嘿咋,嘿咋,帶唱的。那漢族地區有很多這樣的號子,例如川江號子,例如抬木頭的號子,抬石頭的號子,都是很用力的,這種很用力。這種節奏是很規律的,有規律性的節奏,那麼這種叫號子是沒問題的。可是,還有很多,有些歌,少數民族的歌,它是個體的勞動,例如,它擠奶,它不是像號子,它沒有這麼清楚的節奏、節拍的這種韻律。那麼,他還是在勞動,也在唱他的勞動,配合著勞動。那麼,另外還有什麼呢?還有一種叫哄羊。,什麼叫《哄羊歌》?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還有《哄駱駝歌》?為什麼呢?就是往往母畜,特別是初生育的母畜,它初次生育幼畜的這種母畜,例如羊,例如駱駝,它有時候不認幼畜,它不肯喂它的幼畜。假如不喂的話,有可能幼畜被餓死。那這時候是怎麼辦呢?牧民往往就要把幼畜帶到母畜旁邊,輕輕拍著母畜,讓母畜也躺下,輕輕拍著母畜,一邊拍著一邊唱,勸,也叫《勸奶歌》。我們剛才説《哄羊歌》、《勸奶歌》是一回事,就是勸它喂小牲畜,一直拍著,唱著,拍著,唱著,唱到有的時候母畜會流下眼淚來,最後它喂,開始喂小羊,喂小駱駝,所以這種歌也是屬於勞動歌啊。它是在勞動生活中間的歌,它不是在其他場合唱的,非常特定的場合,非常特定的時間,非常特定的目的。所以,這種歌呢,我們就不把“勞動號子”這個稱謂,放到少數民族民歌中間分類來用,而是把它放大,作為勞動歌曲,或者叫“勞動歌”,它包含著節奏感明顯的和節奏感不明顯的。所以,這都放在這裡面。

  現在,我想請納西族的同學唱一段,是《栽秧歌》;還有蒙古族的同學,我想請你唱一段《哄羊歌》。

  (現場唱歌,納西族《栽秧歌》歌詞大意:等等我,等等我,大家一起來栽秧;等等我,等等我,齊心協力往前栽。)

  實際上,這種歌帶有山歌的風格,因為它栽秧時候沒有規定的節奏,各人你可以自由地往前栽,有人可能比較慢,有人可能比較快,那麼這個時候唱的歌,就像有的時候,犁地的時候,趕牛,在犁地,犁水田,犁旱地,犁的時候,這時候唱的吆牛歌,南方話:叫吆牛,吆牛歌也是這種類型的,它像山歌,但是它是在勞動中間唱的,他吆著牛,快要到地方了,你該回頭了,他就唱,他就唱著這個帶著牛繼續在這兒勞動。另外,我還想請你唱一下有節奏的,打麥歌,唱幾句就可以。

  (現場唱歌,《打麥歌》歌詞大意:沒有去吃苦,怎能知道我們的幸福從哪來?即使一顆米呵,也要經過辛勤的勞動才能獲得。)

  (現場唱歌,蒙古族《哄羊歌》歌詞大意:《哄羊歌》名為歌,其實並沒有歌詞。牧民在接小羊羔時,幾乎每天都在唱,因為常常會出現母羊不要它的小羊羔現象。開始羊不聽話的時候,歌聲較尖。等到羊安靜下來,要它的小羊羔時,歌聲漸弱。)

  這種介紹以後,我想下一類我就要介紹風俗歌。風俗歌,這是在日常民俗活動和特定的民俗活動中演唱的歌,唱的這種我們叫它風俗歌。這個在民歌中間佔的品種和數量是比較多的。因為我們看,我們列舉一下,例如,情歌,我們也包括在內了,酒歌,像敬酒時候來唱的歌,酒歌;還有喪事歌,老人去世了,這時候來送葬的,這時家人和親友都會要唱歌的,要唱喪事的歌。這種歌的內容往往就是頌揚老人過去生前他做了多少好事,他對子女後代,對親戚、鄰居都是做了多少事,對大家多麼關心,就讚揚他,生前他的長處。然後就要送他走,送他安心地走,不要再惦記家裏的人,不要惦記家裏的事。這種喪事歌多半是這方面的內容,常常就是帶哭帶唱,一邊哭一邊唱。所以,它有旋律,中間有哭聲,這也是非常動人的。有時候我專門去參加,作為他們的成員之一去參加他們的喪事活動,那你就像當地居民一樣參加,然後去聽他們在這個裏邊,在喪事活動裏邊,他們是怎麼表達自己感情的。在少數民族地區,很多民族都有這種喪事歌。

  那麼,現在我想請朝鮮族的歌手,唱一支帶有風俗性的歌曲,叫《珍島阿裏郎》。

  (現場唱歌,《珍島阿裏郎》歌詞大意:是南道民謠的傳統歌曲,歌中唱出了女子對遠去的愛人的思念之情。阿裏阿裏郎,思裏思裏郎,阿拉裏呦,天上的星星是如此明亮,但是我的心裏都是對你的思念。)

  現在我們想請苗族的同學,唱一首苗族的大歌,苗族大歌也屬於這種風俗類的歌曲。

  (現場唱歌,苗族大歌歌詞大意:朋友,你人還沒有到,但是你的名氣已經傳到,你到我們這裡來,我們非常激動,讓我們拉起友誼之手,讓我們架起友誼之橋,明天過上更美好的生活。祝福你,永遠地祝福你!)

  另外,還有《婚禮歌》,還有《哭嫁歌》。就姑娘離開家了,要離開家了,這是從小都在家裏,要出嫁了,就要離開父母,特別離開她在一起長大的這些夥伴,特別是女伴,姑娘們,這時候就會唱,在出嫁以前就要唱《哭嫁歌》。這種《哭嫁歌》,有母親唱給女兒的,也有女兒唱給母親的,也有姑娘唱給她的女伴的,也有女伴唱給她的。這唱有的要持續好幾天,好幾天就是這種活動,哭嫁的這種活動。所以,看起來風俗歌的類別是相當多的,也就説明在各種風俗活動中間,在少數民族的生活中,它經常是有歌聲伴隨著。(哈薩克族民歌《哭嫁歌》欣賞)

  好,現在我們接著講下去,風俗歌講完了以後,下一種類型的歌曲——敘事歌。説敘事歌,大家知道,它要講故事,要講傳説,講歷史,許多少數民族——南方的少數民族,特別是沒有文字傳統的民族,敘事歌在這個民族作為教育的工具,傳承歷史,傳承知識,傳承道德、修養等等方面的重要的工具,就是敘事歌。像苗族有敘事歌,哈尼族有敘事歌,侗族有敘事歌,彝族、怒族、傈僳族等很多民族,特別南方民族都有敘事歌。但是,有的民族已經發展出來了説唱音樂,就是曲藝音樂,它常常就以曲藝音樂,説唱音樂它就代替了敘事歌了。所以我們可以知道,説唱音樂,很多民族的説唱音樂,它是從敘事歌中間演變過來的,它都具有敘事的特點,但是又不完全一樣。為什麼?我們説,説唱音樂它往往有職業性的藝人,説唱藝人,或者是半職業性的藝人,而敘事歌是人人都在唱,它不一定要有藝人,它沒有專門的藝人來演唱;而説唱音樂、曲藝音樂,它已經有職業性,或者半職業性的藝人,這在漢族和其他的一些少數民族中,已經有這樣的文藝形式了。而有些民族的文藝形式,還保持在敘事歌的這個階段。

  那麼,敘事歌剛才我已經説了,它的這種功能就是很明顯的,因為我記得在1979年的春節那個階段,我到一個哈尼族的村寨,參加他們節日的活動。

  在這個春節活動中間,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到這個村寨比較大的場壩,平常打麥子,曬穀子那個地方,一個村寨比較大的場壩,大家都集中在這兒,節日盛裝,都穿著節日盛裝,男女老少都來了。婦女要跳舞,她跳一種什麼舞呢?她跳一種叫竹筒舞。大家知道,南方,雲南那邊她們背水,它不是像北方挑水桶,它是用竹筒,大的竹子,龍竹子,用竹筒,長長的竹筒,中間打穿,然後接著泉水以後,放在她的背簍裏面背著。因為她要走山路,她用水桶,在這兒磕磕碰碰,沒法很方便地行動,所以就根據這個自然條件,他們用了這種方式,就是背水。那麼,在這個節日的時候,她們跳竹筒舞,婦女一排,多半是中年婦女,拿著這個,鏜,鏜,鏜,一邊敲著,一邊就唱了。這個等於是一個打擊樂器了,鏜,鏜節奏,然後就唱很悠揚的歌,而且還有多聲部,還有兩個聲部,模倣式的那種聲部。對我們音樂來説,這已經多聲部音樂出來了,就覺得很有意思。(侗族大歌《蟬之歌》欣賞)

  下面一種呢,我想給大家介紹一種,叫祭祀歌,也叫信仰儀式歌。祭祀歌,這種歌多半是跟宗教信仰有關係。例如,我們經常聽到電視裏邊唱到“唵瑪尼叭咪吽”,這個在佛教裏面是叫“六字箴言”。大家注意一下,藏族的老人在那兒轉經,這叫小經輪,轉那個經輪,那個經輪上的那一圈的字就是這六個字,藏文“唵瑪尼叭咪吽”。另外,每個藏傳佛教寺院,在我們看見寺院的墻邊,都有大的轉經輪,看他們走過就要轉一下,就摸一下,輪子就轉起來了,金黃色的,是用銅皮做的。這個轉經輪上面刻的那個字也是這六個字,這六個字是很重要的。信徒們認為,反復持誦和思維這六個字,即可功德圓滿。

  另外,南方還有很多少數民族,它還沒有形成了人為宗教,就是佛教了,道教了,伊斯蘭教,還沒形成這樣的教,它屬於原始信仰,原始宗教。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有巫師或者叫鬼師,他們來執行這個宗教儀式活動。例如,村寨的大事情,出了大的事情,或者大的慶典,或者大的災難,或者戰爭,械鬥,或者小的個人的家庭的生病,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糾紛等等情況,這時候要請鬼師來了。鬼師要給你唸經,要給你做卜卦,他有各種傳統的卜卦的方式。那麼,在這個時候,巫師、鬼師出來演唱的歌,就屬於這種性質的歌,這我們就叫它祭祀歌,或者叫信仰儀式歌。但不把它歸納到宗教音樂裏去,而是歸納在民間音樂中間的一類。(西藏民歌《阿姐鼓》欣賞)

  第六類,就是兒歌。剛才,我已經説過了,兒歌和催眠歌,或者叫搖籃歌。講到兒歌,我就想起來一件事。也就是我曾經在,大概也是一九七幾年,我曾經到雲南的佤族地區,大家知道《阿佤人民唱新歌》,這個歌就是創作在、産生在雲南的西盟縣邊境,在中緬邊境上的一個小的縣份,叫西盟佤族自治縣。那麼,我去這個地方的時候,他們告訴我,在邊境的一個寨子裏,那個地方的音樂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樣,和佤族。它一個地方,一個地方都不一樣,一個縣裏面都會有很多種同樣的歌種不同的曲調。

  那麼,這時候我們要錄音,請老百姓請大家唱各種各樣的歌曲。這中間呢,在我錄的過程中間,就唱了很多歌了以後,我就問他們,還有沒有別樣的歌?他們説,已經都沒有了,都唱完了,什麼山歌了,情歌了,什麼都唱完了。就問他們,我説,媽媽哄孩子的時候,唱不唱?他們覺得,這不算歌。就是音樂觀不完全一樣,不是説,我們認為是這音樂包含著什麼東西,他就各個民族都一樣的認識,不一定。所以你到那兒,你要做調查、了解之後,你必須要深入地了解他們的認識的程度,和他們了解的情況之內,然後你才能了解他的全部。那麼,他們説,有,也唱。於是我説,那我請唱吧。他們就説,有個年輕的媽媽,背著孩子,南方都是孩子背在後面,她就一邊搖著,她就慢慢唱了。一般我錄製《搖籃歌》時候,她們就唱幾句就完了,它因為沒有唱詞,或者有時候孩子啊、寶寶快睡啊,都是這一類的唱詞了,她不會唱太多。而她這一唱,唱起來就沒完沒了啊。我就感覺到,不像是一般的搖籃曲,和催眠曲了,而且全村的人越聽越入神。

  這個媽媽原來是孤兒,從小很苦,父母很早就死了,她在唱她的身世,她在跟孩子唱她的身世,一邊搖一邊唱。那時感覺,的確是歌聲就有點像我第一次,我剛才説到的,在戈壁灘上聽到那個老人唱的那種歌。這個也是充滿了感情,她完全忘掉別人,她就在唱她自己的身世,唱了很久很久,最後才唱完。但是唱完了以後,大家的心情好像都很壓抑。為什麼?她唱她小時侯太苦了,太窮了,沒有父母,她唱得她就像一個小葉子一樣,小樹葉一樣,像一片小草一樣,她唱的時候。這種孤兒歌,我在佤族地區聽到不止一次,這次最動人。她把搖籃曲,她把催眠曲唱成了敘事歌,是敘事的內容,唱她的身世,唱她的經歷,所以非常動人。所以,在這個地方,有的時候少數民族地區的歌曲、民歌,它不能做非常準確的界定。像這個本來是個催眠歌,她唱成了敘事歌了,內容變成敘事的,是不是?(雲南少數民族《搖籃歌》欣賞)

(編輯:英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