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9月26日 《探究我們的時間分配》 王琪延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27日 10:13


  主講人簡介:

  王琪延,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成人高等教育學院、統計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國際競爭力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人民政府顧問。 1983年7月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後留校任教。1989年10月至1990年10月赴日本一橋大學留學;1992年5月任日本佐賀大學、信州大學、福岡教育大學副教授, 1998年10月任日本東北亞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並擔任日本的英文雜誌《JESN》(東北亞經濟科學)編輯,1999年10月回國。2000年6月被評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2001年5月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顧問,2002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

  內容簡介: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類的生活和時間密不可分。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伴隨著時間進行的,在所有的時間上,人類都在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活動。時間是生活活動存在的形式,生活時間的分配體現著各種生活活動的分配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生活時間是人類生活活動範圍和內容的最完整、最客觀的表達,也是最忠實的記錄。因此,生活時間可以成為測量人們生活活動乃至全部社會經濟過程、社會經濟現象的一種尺度。用生活時間分配結合其他指標反映國民生活事態、生活結構、以及生活質量,具有客觀性。同時對於個人來講,正確認識和把握時間分配,可以更好的創造財富、發展自我。

  在本講中,教授依據多年的調查材料,結合我國居民的一些具體情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時間分配進行了分析,同時就如何利用時間分配創造財富提出了建議。他認為,在不同的時代,生活時間分配的意義是不同的。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由於大生産的連續性,要求人們精確的計算時間,特別是大城市居民,大體在相同的時間起床、就餐、工作、休息,人們在支配生活時間的同時,也同樣被生活時間所支配。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已經進入到信息時代,人們對時間和空間的觀念、運用都産生了根本的變化。時間可以相對壓縮,也可以相對延伸,工作時間趨於逐漸縮短,閒暇時間趨於逐漸增加,從而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在現代社會,財富的尺度已不僅僅是物質産品,還表現為閒暇時間及其利用狀況。閒暇時間及其利用已經成為財富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因此,關於如何認識時間,如何安排和利用時間,特別是閒暇時間,以改善人們的社會生活,促進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課題。

  中國人民大學王琪延教授做客《百家講壇》與您共同“探究我們的時間分配”。敬請關注。

  《探究我們的時間分配》(全文)

  各位好,今天我講的話題"用時光鍛造人生資本"。實際上呢,這個話題是一個近年來,特別在經濟學領域當中一個熱點話題。那麼在開始之前呢,我想問大家點問題:“你們在春節的時候,或者回家、或者出去玩,你們都用的什麼交通工具?”我想坐過飛機的有多少?好;坐火車的有多少?全舉起手來了,好的,為什麼你們沒有坐飛機呢?沒有錢,其實這裡邊涉及到人力資本或者説人生資本的問題。為什麼沒有錢?現在還要花錢,不僅沒有掙到錢,還要花錢,這個正在人力資本成長的過程當中,你們的時間價值相對還比較低,為什麼?還沒有到我真正非要坐軟臥,非要坐飛機的時候,還要坐頭等艙,這就是每個人的人力資本的價值是不一樣的。那麼實際上他們在用錢去買時間,而且他們的時間價值比較高,所以會有這種現象。

  好了,我把這個話題引入之後,我想切入我的正題。生活時間分配在經濟學界最近呢,應該説是一個熱點問題之一,至少三個人獲諾貝爾獎的,是因為研究時間分配、或者説用時間分配的研究,這種方法去研究經濟學問題。我舉一個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人,貝克爾,他在把時間分配的東西呀,來研究什麼呢,來研究非經濟問題,比如説家庭、比如説婚姻等等。那比如説他説在家庭當中,這個呢,從經濟學上來講,一個家庭也像一個廠商,就像一個企業,投入的是什麼?投入的是感情、金錢,就是資本。還有什麼?還有時間。那麼獲得的是什麼呢?他把這種産品或這種産品形態,把它當作一種福利、一種滿足感。所以現在就是説包括生兒育女也是,是為了一種滿足感,才去做這件事情,後來發現這種滿足感是越來越少,那也就是説,好多不再生孩子,所以就出現了這個社會現象。

  那麼他還研究了戀愛和婚姻的這種持續長度的關係,他講就是戀愛的時間越長,持續的這個婚姻的質量越高,持續的時間越長。那麼現在宏觀上怎麼樣來用這個問題?在宏觀經濟上現在你比如説現在我們講,我調查過北京市或者説我也做過一個全國的城市居民的時間分配,那麼30%的時間是休閒時間;那麼支出呢?有30%的支出要花在休閒上。那什麼意思呢?一個社會出現這種現象,它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什麼時代?休閒經濟的時代,或者説休閒社會的來臨。美國未來學家在講,在2015年美國率先進入休閒經濟時代,緊接著一句話,叫“發展中國家緊隨其後”,那麼也就是説,實際上我們的大城市呢,這種休閒趨勢已經出現了。那我們的産業供給怎麼樣,你供給怎麼樣,供給不怎麼樣,我們特別是在我們國家計劃經濟的那種時代,這種對休閒的這種考慮,那種價值觀,認為這是浪費,是一種頹廢,人們講玩是一種頹廢,不認為是一種積極的東西,他不認為休閒也會創造生産,所以這個錯誤的觀念至今還存在。那麼在微觀上呢,也在應用。微觀上,你比如説我舉個例子,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時候喜歡購物這種規律。

  你比如説這個男人,男的,男性喜歡上午出去購物。你們有沒有發現,女性喜歡下午去購物。十五歲到十九歲我們叫她少女吧,這一段,她們喜歡在下午三點出動;那麼老人呢,他們沒有星期天星期日,然後只是喜歡上午購物,所以這就是一個特徵。那麼如果企業、商業如果它重視這幾個研究,它貨物的擺放都會有一個作用,對不對?是不是這樣子?那麼我講呢,這種時間的應用,在管理上應用的是非常之多的。那麼時間呢,還可以研究人的價值觀的變化,比如説人到底追求什麼?這個問題實際上從小我們就開始討論這個問題,到現在呢,也各有各的説法,到底追求什麼呢?我想應該是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這是一個;第二個應該追求休閒,這是人生下來不是為了工作,而是為了玩好休息好。那麼這種觀念,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學有多少人能贊同,贊同的舉手,好謝謝大家。

  那麼多數的同學非常贊同,大概反對的可能説“大家都玩誰幹活去?”那我告訴大家,我們用很高的生産力,來解決這個問題。像西歐現在一些國家都已經價值觀轉變成由工作軸心轉變成叫休閒軸心,以休閒為軸心的生活方式。你星期天、星期六你如果打電話去,去談工作的話,對不起,你很不禮貌,他會告訴你,不允許,他會不理你,他認為你很不禮貌的。所以這種變化是人類發展的趨勢,這個還有個緯度,就是説從個人的這種生活時間角度考慮,這個效率問題。實際上我們可以研究我們的一生,這裡邊涉及到什麼呀?個人一生怎麼來分配時間?你比如説我有個觀點,有個什麼觀點呢?35歲之前呢,你要把你的兩項資本要打住:一個是知識資本,還有一個呢,叫經驗精力資本,要打住。那麼後邊呢,要把健康資本打住,為什麼?你看一下從各種研究我就不用説了,你先看一下現象,你看在報紙上經常是35歲以下,是不是?做個廣告招聘人的時候,35歲以下,都是這種概念。所以35歲之前呢,一定要把這兩項資本要打住。那麼在七八十年代,有個叫松田幸義的教授,他研究了一套模型,你究竟你自己想你這一輩子想達到多少財富?來,我幫助你設計實現這些財富,然後你怎麼樣做你才能達到這些財富,包括必要的玩,你要減少一些閒暇時間等等,它都有這個設計,包括你的消費怎麼樣,他都給你設計一套模型,那麼這個研究在很多國家也在開展,那麼也可以研究一年的生活時間分配,也可以研究一週的時間分配,一天的時間分配。

  下面呢,我想把這個簡單歷史還要回顧一下。在農業社會呢,誰也不會去考慮時間分配的問題,因為春夏秋冬就是計量的標準,然後你春天只要播種,秋天能收穫就可以了,所以他不會計較這個時間問題。那麼到了什麼時候?到了工業化時代,這個人類的活動或者講人的時間價值提高了,節奏加快了,這樣的話就是有必要來研究。這裡邊我列了四個時期。在啟蒙期呢,也就是説呢,萌芽期呢,這一段實際上我在考慮有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大家知道,號稱管理之父的泰勒。他研究工人的這種勞動時間,他通過用照相機的辦法、錄像機的辦法來錄下工人的這種活動,然後他分解出哪些活動時間是必要的,哪些活動時間是不必要的,實際上在做這方面的研究,我認為這個就算啟蒙。有一個萌芽期,實際上真正的這種開展生活時間的研究是在創時期。創時期呢,這個研究呢沒有出現在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而是出現在前蘇聯。蘇聯社科院的有一個叫斯特洛敏林的一個教授,在那個城市做了一個什麼呢?做了一個工人的時間分配調查,實際上人們認為,這個研究從這兒開始,所以把他稱為生活時間分配研究之父,所以也有一個任何的也有一個開端,就認為在這兒開始。那麼他的研究呢,主要還是側重在勞動和休閒的比例上,實際上更側重於這種勞動這方面,這是創時期。

  那麼拓展期發生在應該講呢在五十年代以後,二戰之後。那麼大家該發展生産發展生産,該生活生活,那麼最重要的一個在科研技術發展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呢,應該説計算機的出現,幫助了生活時間分配的研究。為什麼,我也告訴大家,因為生活時間分配的研究非常複雜。因為這張調查表,我跟你講怎麼樣去做調查,調查表就很複雜,複雜到什麼程度,人類有多少活動,然後有多少時間,所以你想像一下。那麼我在研究的時候呢,我是這邊是32項活動,這是這個坐標,這個橫坐標是24小時,每隔十分鐘一個時間點,那麼做了兩天的研究,一個是工作日,一個是休息日,這個調查是不是很複雜?所以在處理的時候呢,是非常困難的,沒有計算機的幫助呢,是很難的。我們國家82年做調查的時候,我們北京市統計局那些工作人員非常辛苦,拿什麼?拿算盤一個一個地加加起來完了之後,一下一下地算,加班算,非常費事,而且好多數據沒法開發。所以計算機的發展呢,促進了這項研究的發展。那麼這裡邊一個標誌性的,我叫它拓展期呢,是因為這項活動在60年代已經拓展到進行若干國家的比較。

  那麼到應用期,實際上就是現在,我講的,那麼很多産業在應用時間分配的資料,然後做自己的工作。比如説我們中央電視臺做收視率,這裡邊廣告定價等等。那麼下邊呢,我想涉及一些個時間分配跟什麼有關係,主要跟人力資本以及水平有關,這裡邊會涉及到我們個人的一些,每個人親身的一些事情。

  例如知識資本,實際上知識資本的這種獲得呢,實際上就是我們講投入,一個是貨幣投入,一個是時間投入,實際上就是教育。那也就是説呢,通過這種投入呢,獲得這種資本。那實際上這裡邊呢,有一個什麼問題?有一個效益問題,這個投入有沒有效益?如果平均來講,是十倍的效益,十倍于什麼樣的效益?這個講什麼呢?講資産的投資。你比如説我買一棟房子,或者説我造一個工廠,這個投資相對於這個來講它是十倍的收益。

  那麼還有呢,精力經驗資本。這裡邊呢,實際上呢,我告誡大家,就是説大家儘量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儘量去到比如説到暑假的時候,利用這種業餘時間,到公司去實習、去鍛鍊,這就是精力經驗資本,非常重要,我認為有的時候呢,比知識資本更重要。那這裡邊呢,再一個呢,作為提倡的講精力經驗資本的人,我就提倡多到別的地區去,不要在一個地方呆著,“遠來的和尚會唸經”,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因為什麼呢?你把你現在所在地的文化,你再結合你到新的地方的文化結合起來,那是非常強大的。我告訴你,你要到美國去,你保證比美國人強,因為什麼?隔一段時間是真的,不是説你馬上去了就會怎麼樣,你只要把語言學好,適應了那麼一套生活方式,中國的那一套東西,再加上美國那一套東西,你説厲害不厲害?是不是這樣子?所以呢,我就講呢,多移動,所以這樣的話,我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大家都要出國這個現象。是不是?

  然後再接下來呢,先賦資本,先賦資本是沒有辦法的。然後人際關係資本,人際關係資本也一樣,把人際關係搞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在中國,在美國、在日本這些發達的資本國家怎麼樣?照樣。有一個八千萬人的調查,就是對我們叫下崗工人他們叫失業,我們現在也開始用這個概念,八千萬失業工人的調查,調查的結論,當然不能説你人際關係搞得怎麼樣,我是通過間接指標去問,80%的人人際關係搞不好。所以,人際關係非常重要,投入時間、投入感情、投入貨幣。還有健康資本,健康資本照樣要投入時間和貨幣,還要鍛鍊。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把健康當做“一”,把其它的比如説家庭,包括這些知識資本、經驗資本這些都是0,如果沒有這個“一”,後邊那些個零都不起作用;只有有了這個“一”才會起作用。最後一個呢,還有一個誠信資本。誠信也要投入的,這裡邊比如説你必要的損失:我記得在唐朝有一個縣令,這就是在看歷史的時候看到的,有一個縣令他做了一個什麼呢?就是用這種叫“大鬥出小鬥進”,實際上大鬥借小鬥還的這麼一個策略富民,富民政策實際上取信於民,這就是一種投入、誠信。

  下面我想進入第二個話題了。第二個話題就是看我們中國人時間是怎麼樣分配的。我做一下分析,大家看一下我上邊講的一些理論,究竟是不是這麼回事。第一個呢,就是看一下這張圖“學歷與家務勞動時間關係”,你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到什麼?學歷越高的人,家務勞動時間越低,是不是?你不想把這個時間花在家務勞動上,你可以叫替代勞動,你可以比如説,用很少的你掙的那個錢的很不少的比重,的一部分支出,然後購買一個比如説其他人的勞動,比如説請一個保姆,這是最簡單的,所以他的家務勞動時間是低的。

  我們再看一下時間分配跟性別有什麼關係,這個差異也是很大的。有什麼關係?我們看一下這四類時間:個人生活必須時間,吃喝拉撒睡的時間;家務勞動時間不用解釋了;工作時間不用解釋了;閒暇時間,三塊之後的就是閒暇時間。那麼在中國,前邊兩塊女性多於男性。個人生活必須時間,這個呢倒是怪怪的,女性多於男性,這個在好多大陸國家,都是這種規律。但在一些島國,比如説,舉個例子,像日本典型的就是男性多於女性,特別是在睡眠時間上,為什麼呢?就是像日本還有韓國也是,在日本有一個什麼習慣呢?不能比丈夫早睡,不能比丈夫晚起,有這麼一個習慣,是不是?所以這樣的話,她的睡眠時間,女性比較少,那麼相對來講睡眠時間一壓縮,它實際上其它的都是剛性的,所以不太容易壓縮,吃飯總得要吃飯,那麼家務勞動也是。家務勞動,不過家務勞動在日本跟我們是一樣的,女性多於男性,而它就比較多。像我們呢,差不多二比一的概念,什麼意思?就是男性的時間比女性少一半這麼個概念。在日本呢,就是相差非常懸殊。在日本,女性的家務勞動要花她四個半小時,然後男性只有17分鐘,這個相差非常懸殊。下面不用説了,工作時間和閒暇時間都是男性多於女性,這是在中國的狀況,我是講城市。

  再看一下我做了一個圖,就是中國人的一個中國城市居民的時間分配,裏邊,這是北京的資料,2001年的。大家看一下呢,很有意思,是一個W形:隨著時間的刻度,你看從零點,然後開始就是,入睡得很深,然後六、七點鐘開始起床,這是一個睡眠率,當然這是用人數表示的,然後再下降,然後中午有一個午睡。我在做國際比較的時候,我看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圖形像這樣,都是U字形。我們是W形,我們有午睡,這個是北京的資料,如果拿全國城市那個資料拿來,那個W尖就更高,40%有午睡的習慣,這是休息日的。

  那麼時間分配跟年齡的關係,在中國是什麼樣子呢?隨著年齡的增加,知識資本投資越來越少,健康資本的投資越來越多,這很自然的。因為投資都要講究一個效益,年齡大了以後,再進行教育投資呢,他後期的收益呢是比較少的,所以投資越來越少。而健康投資肯定越來越重,這是肯定的,當然也不排除叫什麼“學到老活到老”。那麼第二個年齡越大,家務勞動時間越多,後邊還有一個年齡越大,閒暇時間就會不斷增加,這是肯定不工作的時候,閒暇時間都是閒暇。然後年齡越高,生理時間越長。這裡邊還有跟職業有什麼關係,大家看一下,這個很明確了,這個圖大家看一下就非常清楚,你看下崗及待業工人的那個工作時間很少,那個藍色線,對吧?很少;然後紅色的線呢,是個人生活時間是最高的,那我們看一下私營企業主他的工作時間呢,是最多的;他的黃色線,閒暇時間比較少,但是你要知道,他的閒暇時間的那種單位時間內的花費是比你高多少倍,比如説他可以打高爾夫球,你呢只能打乒乓球,所以這個是有差異的。

  下面看一下這個圖,很有意思,我是把剛才講的四類時間,把它用不同的比如説這個臉的長度、臉的寬度來代表每一項時間,這樣我組合一下,就把中國人呢,分成五類人。這五類人,我起了五個概念。一個叫工作多忙型,實際上就是這個群體,大部分是私營企業主的群體,他沒有休息日,工作日和休息日沒什麼區別,這是一類,當然不是全是企業主,包括這是一種類型;第二個就是學生型,學生也不全都是學生,他的特徵就是:在工作日呢,讀書也好工作也好,這個時間是比較多。然後呢,在休息日充分享受閒暇,再一個他沒有家務勞動,這就是一個特徵。第三類叫忙閒兼顧型,忙閒兼顧型這個大家一想知道了,公務員,上班時候去忙一陣子,上班,然後休息的時候就單純地休息,也做點家務,他是跟學生型有所區別。還一個工作家務多忙型,這個是在30歲到40歲的女性,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的這些人員,這確實是兩頭忙,所以又是單位的骨幹力量,又是家庭的主力,所以呢,是非常忙的,她的睡眠時間是非常少。最後一種類型叫閒暇過剩型。閒暇時間過剩型,這個呢實際上你看很老態龍鐘了,就知道了,是一幫退了休的和下崗工人、失業者,這些人都是這種工作日是這樣的,休息日是這樣子。

  我們再看一下時間分配跟收入有什麼關係。那麼看一下收入越高的人,他的勞動時間越長,什麼意思呢?實際上呢,他表示他的在業時間比較長,不會失業,可以持續工作。這裡邊呢,跟什麼有關係?實際上我們再回到前面,跟學歷有關係,我發現學歷越高的人呢,他的收入越高。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我們不是這樣的,我們是學歷越高的人,我們的收入越低。這個我也做過研究,叫腦體倒挂,現在早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我97年研究的結論呢,是大專畢業的,他的年收入是一萬塊錢;本科畢業的年收入平均是兩萬塊錢;碩士畢業的他的年平均收入是三萬塊錢;博士畢業他的年收入是四萬塊錢。多少有點差異,講平均數,當然你不能説我博士,我這一年就四萬,我可能比四萬多也可能比四萬少。但是現在這個收入在增加的,這個我是在97年的數據,已經有結論,這裡邊實際上就是時間跟收入也有關係。

  時間跟婚姻狀態也有關係。結婚之前,你看,家務勞動比較少,那麼因為結婚之後,黃顏色的這一點,大家看一下就明白,馬上就增加了,所以好多人不願意結婚,跟這個也有關係。我們再看一下從總體上來講,我們一輩子時間分配得怎麼樣,一生的時間是怎麼個分配法?一生的時間分配大家看一下呢,實際上呢,我們大部分時間,將近一半45%,都用在吃喝拉撒睡上了。其實大家要不看這個呢,可能不會想到怎麼用這麼多時間,就是用這麼多時間;然後閒暇時間佔30%,這是最新的調查;工作時間佔多少?你才10%。平均來講,女的少一點,9%,男的是11%;讀書的時間一生只有7%的時間。那麼這裡邊呢,大家看到這是一個男性的平均的時間分配,黃色的代表是家務勞動時間,然後綠色的呢是閒暇時間,輕鬆一點,閒暇時間,藍色的呢是工作時間,紅色的是生活必須時間。我們看一下在不同的年齡上,這個四類時間的分配是不一樣的。男性在60歲的時候,大家可以看這個藍色的這一條曲線很迅速地下滑;我們再看女性的,女性的是在55歲就迅速下滑。

  下面我想講一下中國的時間分配有十大趨勢。一個呢就是工作時間在不斷地減少,這是一個趨勢。事實上呢,這裡邊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生産力的提高,用不著那麼多時間生産我們必須的産品了;第二個就是説國家勞動制度規定。當然這國家勞動制度也是根據勞動生産率的改變而改變,不是説我想怎麼變就怎麼變。現在我們已經實行雙休日,大家看一下90年時,工作時間是平均職工的勞動時間是7小時19分鐘,平均數,然後97年的時候是5小時37分,所以下降了將近兩個小時。

  第二個趨勢呢,就是家務勞動不斷減少的趨勢。這裡邊呢,就是家務勞動社會化,這個起到了一個重要的作用。那這裡邊有數據支持,比如90年的時候呢,女性職工呢,平均家務勞動時間是4小時23分,男性是2小時10分。到97年的時候,你看,女性下降了一個小時二十分鐘,男性呢,從兩小時到一小時四十三分鐘,下降的幅度稍微比女性少一些。我們看一下男女之間的差還是有,這個差在不斷地縮小,這個差的縮小我把它歸結為,實際上是知識資本的貢獻。什麼意思?學歷提高的貢獻。那麼睡眠時間增加之後再減少的趨勢,這個很怪的,我只是從這個統計上得到的一個結論,有些東西很難用理論去解釋。那麼這個在做研究的時候呢,一般來講是先增加,然後到八百美金、一千美金收入的水平的時候,它就是一個頂點,然後再不斷地減少。恐怕我講就是説在這個之後呢,人的時間價值提高了,人們在計較時間,在計算時間。比如説我能不能擠一點時間去玩,捨棄一點睡眠時間然後去玩去,這個也有可能。所以人們在把自己的生活怎麼樣把質量提高一些,所以這樣的話它有這種變化。

  閒暇時間不斷增加的趨勢。那這個不用解釋了,大家想一想,工作時間一減少,家務勞動時間一減少,自然剩下那塊時間。睡眠時間坦率地講你很難擠動,你説我再怎麼擠擠不動的,你總是要睡。生存時間不斷延長的趨勢,那這個我想隨著健康狀態,比如説醫療條件的改善,那麼壽命在不斷增加,也是一個趨勢,就是接受正規教育時間延長的趨勢。

  那實際上一個國家的它的經濟狀況提高,會使得人們受教育的時間會延長。實際上呢,這種其實在家庭當中、在個體的家庭當中,他也會注意這方面。有的家長就講,“窮不能窮教育,窮不能窮孩子”,他講的是教育很重要,他知道這個道理。那現在呢,就是説,像日本這種國家,它已經到了叫“全員入學時代”。全員入什麼學?全員入大學的時代,已經到這個時代。

  性別差異不斷縮小的趨勢。這個呢,就是我用一個指標叫不平等指標,就是用一個差數來表示的,就是各類時間它的差數的絕對值加在一起是這麼個概念,不管它怎麼計算,反正這個差越大越不好,説明這個差越大。那麼這裡邊在86年是158分鐘,到96年的時候是149分鐘,它在下降。實際上我剛才講了這個貢獻來源於教育。

  在宅時間減少的趨勢。實際上隨著這種叫“夫婦就業”,就是同樣就業這種情況下,這种家庭比較多,現在是越來越多。這樣的話,父母他不會整天在家呆著。還有呢,另一個原因,比如説休閒的戶外化,大部分都到山裏邊,到其它的地方去,不在家裏邊休閒,這種戶外化趨勢呢,造成了在宅的時間減少。這裡邊有個什麼問題呢?就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這個時間是不斷減少。我做過這個調研,就是説你在跟誰一起活動,就是每項活動我都有這個,我發現就是説很少人願意跟家裏邊人在一起活動。最喜歡跟誰一塊活動?最喜歡跟朋友,特別是男女朋友,然後接下來是單位的同事,然後自己玩,然後跟家裏人,這麼個順序。

  上下班時間先增加後減少的趨勢。實際上呢,這個問題呢,它在我們叫經濟高速成長期,現在我們國家正好處在這個時期,高於6%,我們把它可以這麼定義:高速成長期。在高度成長期的時候呢,它會怎麼樣呢?就是説在進行基礎建設,這個時候呢,到處都堵車,就是現在我們狀態到處都堵車,那麼現在就知道該修路了,那麼修路完了,還是堵車,這個狀態在我們國家的城市,我講城市,要達到什麼程度才會減少?到2015年、到2020年的時候,會達到減少的這種趨勢。

  第十個趨勢呢,就是社會之成員們,勞動價值不斷增加的趨勢,不斷提高的趨勢。那麼現在呢,我們講隨著人力資本的水平的提高,講教育,比如説教育水平的提高,然後呢,我們每個人的時間價值也在不斷地提高。這就是説,講的是這麼一個規律,我們也會縮短、縮小與發達國家的這種距離。

  那麼進入第三個話題,就是時間分配在商業當中應用的一個實例。就是説好多人會問我“你這個講了半天,你這個東西在現實當中有什麼用處?”我現在呢,給大家講一個實際當中應用的例子,我們先了解一下基本的情況,然後再講在商業當中怎麼應用。首先呢,比如説居民的這種需求的個性化、多元化、休閒化趨勢。現在呢,我們講,出現了一些矛盾,在商業上出現的一些矛盾,比如説假日經濟裏邊出現供給和需求不平衡。大家看到旅遊,然後叫“快了蘿蔔不洗泥”,就是説這種供給、這種服務質量下降、大打折扣等等,這些現象都出來了。我提倡什麼呢?實際上你集中休假,你那個設施就破破爛爛,然後再加上一集中休假這個矛盾必然激化,那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像搞那個叫“三連日休假”。什麼叫“三連日休假”?就是説像日本呢,經常來點什麼勞動感謝日、什麼父母的日、什麼花的日、春的日等等,動不動就休息。我有的時候在那兒上課的時候,因為他們知道,我有時候真的記不清,我就自己夾著包上那去上課去,到那一看一個人都沒有,後來我一想這是罷課,還是怎麼回事。我自己還覺得,我講課有問題,我説不至於這三百多人每次都是來得很多呀。後來一問別人,説今天休息日你幹嘛呢?所以經常這種事情,它怎麼辦呢?它是這樣子,往往把星期五和星期六,再加上一個禮拜一,儘量安排在禮拜一,然後叫三連日,因為在全年比如説一個月來一次三連日,你看看是不是分散化了,你共時化的解決問題肯定是分散化,而不是再集中,所以我講這個道理。

  那麼現在舉個購物的例子。實際上在購物裏邊呢,我發現還是跟時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第一呢,就是大家説什麼最重要?時間距離最重要。多少?大家對期望的距離是五百米,我不想多走路,最期望是五百米,在我樓下也不喜歡,為什麼?太吵了,我希望五百米是最好。最大忍受的距離是多少?是一千五百米,不能超過這個。因為我在北京做調查是一千三百二十米,不能超過這個,超過這個我不去了,我寧可在下邊小賣店完了之後買個價格貴一點,我也不跑那麼遠,這就是人的這種心態。然後距離實際上我們可以換算的時間是15分鐘,因為超過15分鐘的地方,我就覺得不太想走,就是這樣子。那這裡邊還有其它的問題,你比如説價格問題、營業時間問題。營業時間呢,我就講北京的好多的商場,我這兒下班它那兒也下班,好多都是這個問題。然後還有服務質量,服務質量也有服務態度問題。還有什麼呢?商品的質量問題、商品的品種,還有環境衛生。

  我們看一下北京人的購物習慣。首先我跟大家講一下他們的購物時間是什麼樣子的,購物時間大概佔整個家務勞動四分之一。花多少時間?花了平均是30分鐘。那麼購買商品的時間集中在雙休日,一般來講呢,它是雙休日的購買時間要比平時是它的三倍,不是多三倍,是三倍。然後女性的購物時間比男性差不多就是多一倍這麼個概念,這是具體時間,然後年齡越大購物時間越長。

  我們下面看幾張圖,看工作日這個購物的時間,上午呢,一般是老年人。一會我們看,看到老年人都是上午八點到十一點去購物,然後下午呢是五點到六點,都是上班的這個時間點,下午的集中度也比較高一些,休息日差異不是太大,而且上午應該説比下午要更集中一些。

  我們下面看一下男性的購物,我剛才講一個結論,男的喜歡上午買東西,你看是不是這個比率比較高?你再看女性呢,她的下午比率比較高。我們再看一下少女,下午從12點開始,就有了,然後你看她一般從下午3點,你看到晚上八九點的時候,這是她的購物區間。那麼這是老年人的,它不分工作日休息日。那麼在交通上的應用,實際上呢,大家看一下在馬路上擠的時間,像北京,就是在上午的七點半到八點半之間是最擁擠的,達到高峰,下午相對分散。我們再看一下休息日,休息日它就沒那麼集中了,一般早晨比如説出去玩可能稍微集中一點,回來的時間它也不會集中在一個點上。

  那這裡邊我提這麼幾個建議,你比如説錯開上下班時間。比如有一部分公司我們建議他八點上班,有一部分讓他九點上班,然後呢,就是把時間錯開之後呢,它就會把時間分散一些,不是集中、共時化嗎?我給你分散化就解決這個問題。然後移動道路標誌。比如説我們發現上午從北往南,比如説北城,從北邊進來的人也比較多,南城也是進城的比較多,好了,我把這個道路標誌那個中間現在沒搞隔離帶,死的沒辦法了,隔離帶如果是活的話,我用光的原理,然後把線給它移過一格來。然後不是進城,這邊出城的人少一點,進城的人多一點,下午呢,反過來,就解決這個問題。實際上上海已經做了這個事情,它已經接受這個建議。還有就是建立多元的勞動制度,那就是説大家比如説三日工作制,不過現在歐洲呢,你像德國法國這些國家開始實行四日工作制,它是普遍的,不像我講的,是一部分的企業。比如説在IT企業的,這些人可以在家裏工作,能不來你可以讓他不來,沒有必要大家非得到這個辦公室一塊辦公,所以這就是多元的勞動制度,解決這個問題。再有呢,利用價格機制。比如説你正高峰的時候,我們就把價格,本來是三塊,我讓它五塊錢,然後呢,通常工作的人我給他月票還是不變的,其他人什麼意思?你能不這個點走的時候,你本來是三塊錢,你可以在比如説九點出發吧,九點票價就成兩塊錢,那當然我肯定我要沒什麼急事的話,我肯定也不跟你湊熱鬧,所以這也是一些人的辦法,所以從時間分配這個角度來看,怎麼來緩解交通。

  那麼在其他行業的應用,比如説在電視行業。其實我呢做了很長一段時間電視節目收視率的研究,研究了一些各臺的這種狀態。你比如説兒童節目的時候,當然這個群體是兒童,你不應該放這個比如説成人的一些廣告。應更側重於兒童的一些東西,比如説卡通片裏邊一些個東西,比如説現在藍貓可以在這裡邊做廣告,所以這樣的話,就是在不同類型的這種受眾群體你做不同的廣告,這是一個研究。再有廣告的定價,收視率的高低那價碼是不一樣的,你在新聞聯播前面你播幾秒鐘,可能幾萬塊錢就出去了,是這樣講的。當然你不要跟他們去擠,放新聞聯播的時候,兒童不去看那個東西,所以你沒有必要去播,你像兒童廣告你上那兒去打這是錯誤的。再一個就是你這廣告時間的長短,比如説在一個電視連續劇當中,插播量應該佔多少,你插播多了之後人家就煩了。現在好多説法叫什麼呀,“廣告當中插播電視連續劇”,而不是電視連續劇插播廣告;還有這種説法,你插播量大了之後,人們的心理忍耐是有限度的,“算了算了,我不跟你志氣,不看了還不行?”所以就是説涉及到廣告時間的安排、電視節目的製作。然後時間的安排,同樣你三點鐘你播放那些經理喜歡聽的那個節目,你比方説講管理,誰會在那裏聽?比如下午三點,就是説比如包括這個時間,那些經理不會來聽你這個,肯定不會,所以這個時間的安排非常重要,所以我研究過這些東西,然後像娛樂行業、體育産業都會涉及這個問題,還有旅遊産業,都涉及這個問題。教育産業,那麼在節假日的時候,實際上教育産業是一個非常火的一個産業,大家知道就考研什麼之類的,有人甚至把它叫做考研經濟什麼之類的,反正它形成一種社會經濟現象,我想叫它經濟也沒有關係。

  我們看一下電視的收視率情況,收視率呢大家一看,19點的時候什麼意思?新聞聯播,是不是?“噌”一下子收視率就上去了,這是工作日。休息日也一樣的,這是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差別。那我這個講座呢,我想到此把它結束,那麼在結束之前,我想用一個哲人的語言,來結束我這個講座,他講什麼?他講“今天呢,不過是昨天的明天,同時也是明天的今天”,那麼明天的結果呢,今天可以左右,我願大家把握好今天,謝謝大家。(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編輯:蘭華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