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9月15日 恐龍大地 徐星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22日 14:02


  主講人簡介

  徐星,畢業于北京大學地質學系。1997年以來,單獨或合著在英國、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國著名學術刊物及國內核心刊物上發表近40篇學術論文。

  所發表的成果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基礎科學研究10大新聞。2001年入選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豐田計劃”,成為全球11位入選科學家之一,也是亞洲的唯一代表。

  其在恐龍研究領域的貢獻引起了國際古生物學界的高度評價和世界各地媒體的廣泛關注。

  內容提要

  恐龍最早大概是一六幾幾年被人們發現的,最早發現的是一個大骨頭,因為當時人們對於生物進化了解的知識非常少,就把它説成是一個古代巨大猿人的腿骨化石,當然現在看來很荒唐可笑,顯然不可能有這麼大的猿人。不管怎麼樣,從這塊化石開始,陸陸續續人們又開始發現了很多很多其他的恐龍化石。那麼最早研究恐龍的人叫歐文,他是英國一個自然學家,也是第一個命名恐龍的人,因為大家發現了很多恐龍化石,但是當時不知道它屬於哪個類群,後來歐文給所有的恐龍化石歸到一個類群,他説這些動物叫做恐龍。從他命名恐龍到現在為止,應該説恐龍發現非常非常的多。現在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大概有1100個屬,這1100多個屬分佈在我們已知的所有大陸上,所以從現在看來,就是説恐龍它這個分佈範圍和分佈時間都是非常廣泛的。

  和恐龍關係最近的是關於鳥類起源的問題,也是最混淆的一個問題。鳥類起源大家知道,現在鳥類世界有很多不同的鳥,如果你追根溯源的話,這所有的鳥都是在很久以前,有一種恐龍進化出來的。這個假説是根據發現的化石得到的。關於鳥類的恐龍起源有兩種假説,一種是地棲説,就是恐龍最先在地上

  奔跑,後來它跑著跑著就飛到天上去。另一種假説就是樹棲説,就是説恐龍它是先爬到樹上,然後在樹叢之中生活的時候,比如説它在樹上往另外一棵樹跳的時候有一個跳躍,或者是從樹上往地上跳的時候,它在跳躍的過程,它有一個降落的過程,在這降落的過程中,變成了滑翔,然後在這個緩慢的過程當中,它學會了飛行。現在很多古生物學者根據化石的研究都支持樹棲説。

  《恐龍大地》(全文)

  大家好,非常榮幸也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到化工大學跟同學們講講,我們怎麼樣找恐龍,怎麼樣研究恐龍。大家都是做化學的,做工程的,怎麼會跟恐龍沾邊呢?其實要説起來有時候研究恐龍還真能跟化學聯絡起來,比如説我們在研究古代恐龍的時候,有的時候希望了解這個恐龍當時它的生活環境,那麼我們有一個研究做的方向,就是比如説做這個地球化學這些東西,測一些稀土元素或者微量元素,通過這些元素來恢復當時的環境,了解當時恐龍生存的這個時代是什麼樣的,是不是很熱,還是很冷,是很乾旱,還是很濕潤,這些東西很多都可以依靠這個化學的方法來復原。其他方面還有一些比如説我們在研究恐龍蛋,還有研究其他一些方面的時候,有時候也可以用到化學的方法。當然今天我在這裡不會講這個化學方法,因為我本人也不做這個,我做什麼呢?我就是做,用個通俗的話來説,就是我希望找到越來越多的恐龍,然後理清這些恐龍之間什麼關係,比如説誰和誰是哥倆,或者是父子關係,通過了解這種關係,我們可以恢復生命的這個演化樹,換句話就是説,恐龍在它生存的大概一億七千萬年這麼長的時間內,它的這個生命演化樹,而通過恢復這個演化樹,我們能夠了解一系列很多很多很重要的生命學命題,比如説這個鳥類起源的問題,大家知道,這個鳥類現在是咱們已知的最大脊椎動物類群之一,了解的屬種大概有一萬種左右,但是這些一萬種美麗的鳥類,非常可愛的形態各異的鳥類最初是怎麼起源的,怎麼演化的,那麼我們要從恐龍化石當中去探尋,當然恐龍除了鳥類起源這個問題以外,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問題,下面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恐龍,然後講一下我們這些年研究一些工作。

  恐龍最早大概是一六幾幾年被人們發現的,大家看見上面這個大骨頭棒子,就是報道的最早的一塊恐龍化石,開始這塊兒恐龍化石發現的時候。因為當時人們對於生物進化了解的知識非常少,開始把它只是説成一個古代巨大猿人的腿骨化石,當然現在看來很荒唐可笑是吧,顯然不可能有這麼大的猿人。不管怎麼樣,從這塊兒化石開始,陸陸續續人們又開始發現了很多很多其他的恐龍化石。比如説下面這塊兒恐龍化石,大家看看長牙齒的這塊兒恐龍化石,是世界上命名的第一種恐龍,叫做巨齒龍。牙齒旁邊的這位先生呢,他叫歐文,他是英國一個自然學家,他是第一個系統地研究恐龍的人,也是第一個命名恐龍的人,就是大家發現了很多恐龍化石,但是當時不知道它屬於哪個類群,後來歐文給所有的恐龍化石歸到一個類群,他説這些動物叫做恐龍。從他命名恐龍到現在為止,應該説恐龍發現非常非常的多。現在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大概有1100個屬,這1100多個屬分佈在我們已知的所有大陸上。所以從現在看來就是説恐龍它這個分佈範圍和分佈時間都是非常廣泛的。大家看看這張圖是生命演化的一個螺旋狀的一個復原圖,恐龍的生活時代,就是大概在中三疊紀世到白堊紀晚期,大概是1.7億年這個長的時間間斷內生存的這一類動物。這是一個脊椎動物的生命演化圖,大家可以看見各種不同類型的生物,有這個魚呀、什麼蛇呀、有鱷魚各種各樣的東西,在最下面大家可見有一個尾巴很直的,這是一種恐龍,就是説恐龍在現在我們知道的動物當中,它跟鳥類的關係很近,它跟鳥類是一個支系上的。上面是我們對恐龍是怎麼認識的,比如説它是生活在這個三疊紀到白堊紀1.7億年前生活的一類動物,它的親緣關係跟鳥類最近,這是它生物學界的位置。那麼這些知識我們是怎麼了解的,那是通過研究恐龍化石來得到的。在這些不同類型岩石當中,我們去尋找恐龍化石,發掘恐龍化石,然後通過這個恐龍化石來復原。我剛才講的就是説恐龍它在生命演化當中,是處在什麼地位,我們可以通過恐龍了解古代的世界。

  這是一塊解放初期,在雲南發現咱們國家第一個裝架的恐龍叫祿豐龍,大家看看這個圖上面是個骨架,下面是一個在岩石當中原樣的一個恐龍化石,當時它埋藏的情況,大家看看這個化石是很漂亮的。這個恐龍叫做馬門溪龍,這個龍非常長,大約有23米左右,它的脖子大家看見應該説是超乎想像的長,所以有的時候大家覺得,這麼長的脖子它怎麼會把這個脖子立起來,會不會把脖子折斷了或者怎麼,但是我們有很多化石證明,就是説這種動物生存得很好。這是一個化石的復原圖,這是發現在新疆的一種恐龍化石。大家看這個恐龍化石有點兒像狗一樣,不過它跟狗可沒關係。確實有些恐龍的化石是形形色色的,就是形態大小、模樣、差異非常大。這説明了恐龍是個非常龐大的家族。就像我剛才最開始給大家講的,目前為止已經報道了1100個屬,當然應該確切地説成立的只有300多個屬,但是每個屬裏又包含很多的種,就是説恐龍的家族是非常龐大的。那麼我們做這個工作,第一個我們要了解我們發現新的化石,了解它有多少種恐龍,再下來我們要做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這些不同種的恐龍聯絡起來,就是説把它分類,看看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比如説是哥倆的關係呢,還是叔侄的關係,也許就是理順它們這種關係。這裡是不同種的恐龍復原的一個小生命演化樹,叫分支樹,表明這個恐龍有不同的兩大類,就是上面有個蜥臀類,下面有個鳥臀類,這兩大類又包含著不同的小類。其中大家看見就是第三個,這一類恐龍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一類恐龍,為什麼這麼説呢?這一類恐龍它們當中的一種變成了鳥類,而這種鳥類,後來再演化、輻射變成我們今天看見這個龐大的鳥類家族,就是一萬多個種。我剛才講恢復它的親緣關係,也就是系統學的工作,我們還可以做其他很多工作,比如説古生物學的工作,比如説研究恐龍,它是不是溫血動物,比如説大家知道鱷魚、蜥蜴這些動物都是冷血動物,它們很懶洋洋的,每天都是。但是恐龍呢?大家發現就是有些證據發現它不一樣,它跟典型的爬行動物不一樣,而它跟這個鳥類、哺乳動物很接近。所以它的新陳代謝率很高,它活動很快。

  下面我就舉幾個例子,説明恐龍研究當中,它是怎麼豐富我們對古代世界,這個生命世界的了解,它是怎麼促進我們對進化問題的了解的。大家看這是一張圖,大家看這個動物長的很奇怪,長個大肚皮,但是它嘴又像鳥一樣有些尖,身上還長著羽毛,這種恐龍叫做鐮刀龍,大家看到它的爪子非常非常的尖,像個匕首一樣表明是一種肉食動物,但是如果你看這個龍的其他特徵,比如説它這個嘴上的牙齒,還有嘴的一些具體的構造,這種龍呢,它不像一個很兇猛的動物,而像一個很溫順的食植物的動物,就説明這種動物是個矛盾的結合體,正因為它有這種矛盾的特徵,所以大家説這個鐮刀龍到底是哪家的?是鳥臀類它們家的,還是蜥臀類它們家的。最近通過研究咱們中國的化石,大家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了,就是説這種恐龍它雖然長的非常奇特,但是我們有很好的證據表明,它跟鳥類關係比較近,就是跟鳥類還有很近的親緣關係。這是另外一種恐龍,叫做遼寧龍,這個恐龍很小,只有五十厘米,很小很小,但是它跟二十多米長的恐龍不同之處是,二十多米長的恐龍它是一個成年個體,這個恐龍是個幼年個體,它一齣生不久就遭遇了不幸,然後也死了,形成化石。這個恐龍有什麼意義呢?原來研究,大家都覺得恐龍是直立行走的,就是恐龍跟其他爬行動物不一樣,比如蜥蜴、鱷魚,大家看它的這個手是個匍匐前進的。但是恐龍它不一樣,恐龍它跟鳥類、跟哺乳動物更像,它的四肢是在身體的下面,是直立行走的。這旁邊蜥蜴大家看它是爬行的,它倆兩種姿態是徹底不一樣,而且一般認為所有恐龍都是直立行走的。但是我們發現這個遼寧龍的有些化石證據,好像看起來它像其他爬行動物,比如説剛才看的蜥蜴,或者是鱷魚一樣,它是爬行的,為什麼我説它是爬行動物? 這個大甲片保存的位置在它的腹部,而且從這個恐龍保存的狀態來看,它是一個原地埋藏的,就是説它的甲片很大,使它的腿無法伸直,它只能側著伸,所以它是個爬行的動物,這是個很直觀的現象。這個動物大家看著是不有點滑稽,這邊是個恐龍,這邊是個兔子,大家一下看見它們兩個有相似的地方,相似的地方在哪兒,就是大門齒,是挺難看的,不過也挺可愛的。確實在這恐龍世界當中,它有很多很多很奇特的東西,就是説恐龍家族是個千奇百怪的家族,它很多形態是我們常常沒有想到的,在發現這塊化石之前呢,我自己確實説我作為研究恐龍那麼長時間,我絕對也想像不出來,它會長成這樣,甚至我看到化石以後,覺得化石是不是會有什麼毛病,什麼原因造成的。但是確實在古代的時候,就生存著這麼一種恐龍。我為什麼把這個圖放在這兒呢?它給我們講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説通過研究這種恐龍,你會發現一些證據,比如説它的牙齒上有很好的磨食面,説明這種恐龍是植食性的動物,就是吃植物的動物,但是如果從剛才這個生命演化樹上講,這種恐龍它的祖先是一種肉食性的動物,就是它從一種肉食性的恐龍變成一種植食性的恐龍,就像我們現在了解的大熊貓,它是吃竹子,但是大熊貓的祖先也是吃肉的,所以在不同的脊椎動物支系當中,比如説在哺乳動物中,在恐龍當中,大家會發現一種驚人的趨同演化的現象。

  下面我再講一個科研當中的例子,叫鳥類起源,這也是最有意思的一個,其實也是最混淆的一個問題。鳥類起源大家知道,我剛才提到現在鳥類世界有很多很多不同的鳥,那麼你如果追根溯源的話,這所有鳥都是在很久以前,現在如果預計的話,大概是1.5億,或者1.6億,甚至是1.7億,大概在這個時間範圍內,有一種恐龍進化出來的,這個假説最早是由左邊的這位長鬍子的先生提出來的,這個人叫做赫胥黎,他是英國的一個自然學家,他在19世紀時候就是發現了鳥類和恐龍長得比較像,他説這兩類動物是不是有什麼關係,然後右下角這個戴眼鏡的同志,他是耶魯大學的教授,他叫奧斯特羅姆,他研究了世界上最早的鳥叫做始祖鳥,也研究了北美的一些吃肉的小型恐龍,後來他就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説鳥是從恐龍演化而來的,但是確實我如果把這兩張圖放在一起,大家怎麼也不願意接受這個現象説法,這麼醜陋的恐龍怎麼會變成這麼漂亮的鳥呢?但是確實從科學的角度這是個非常好的一個假説,而且得到了很多科學家的證實。我們研究鳥類起源,不是從這個很漂亮的小鳥研究的,而是從古代最早的鳥的化石研究的。大家看到左下角的這個化石叫做始祖鳥化石,它是發現在德國的一種最古老的鳥類化石,右上角的化石復原圖,是發現在美國的一種恐龍,叫做恐爪龍。如果你比較這兩種動物的骨骼形態的話,你發現這兩種動物是驚人的相似,就是你無法否認它們有親緣關係。左邊的這張圖,大家看見是一個恐龍和一個鳥的骨骼對比圖,如果你一點一點數的話,你會發現恐龍和鳥類的相似性是非常多的,至少有一百多種,而且它們當中的很多種,都是鳥類和恐龍獨有的,在別的動物當中發現不了的,所以説這種骨骼形態就為鳥類和恐龍有很近的親緣關係提供了很好的證據。上面這個化石,大家看見有些白色的化石,再下面是圓的東西,是一個恐龍的骨架趴在一窩恐龍蛋上,這個化石有什麼意義呢?就是説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這個恐龍骨架和蛋的化石,發現這種恐龍當時在死的時候它是孵卵。大家我不知道有沒有從農村來的,看見過老母雞孵卵,就是如果你再對比一下其他動物,會發現這個孵卵行為是鳥類一個很好的特徵,就是鳥它會孵卵,像其他動物,比如説烏龜,大家可能沒機會看烏龜産卵,但是你如果看到科普書,你會知道,比如海龜産卵,它會遊啊遊,遊到一個島上,挖一個小坑,下一些蛋埋起來,它就跑了,不管了,愛怎麼著就怎麼著,但是鳥不一樣,它會孵卵,孵卵一段時間,小鳥出來以後它會育雛,來撫養它。這塊化石發現表明恐龍也像鳥一樣,它也會孵卵,就是説鳥類這種孵卵的行為是從它的恐龍祖先中繼承過來。還有下面這塊兒化石,圓圓的這個恐龍蛋,大家也可能聽説過這個恐龍蛋。通過研究恐龍蛋,比如説研究它,把恐龍蛋切開,看它的結構,會發現恐龍蛋的結構跟鳥蛋的結構非常相像,就是説在過去,應該説三十年中,很多科學家從美國,比如北美、從阿根廷、比如説南美很多地方,從非洲像馬達加斯加,從亞洲像蒙古,包括我們中國發現了非常非常多的很好化石證據。從這個骨骼上、從這個行為上、從這個微觀結構上,都證明了恐龍和鳥有很近的親緣關係,換句話説,就是證明了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假説,在上個世紀應該説到1990年代中期以前,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證明。大家通過研究這些化石,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就是説在,也許是1.6億年前有一種恐龍變成了第一隻鳥類,然後由這第一隻鳥類形成現在的這個龐大的鳥類家族。

  這好像看起來鳥類起源研究就完了,就結束了,其實不是這樣,其實從科普的角度講,我給大家講這個假説在上個世紀1990年代以後以前,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論證,那我們現在做什麼呢?我們現在是不是失業了呢?不是的。實際上在這個演化的過程中有很多很多的事要做,我們要做哪些事情呢?比如説,雖然我們知道恐龍變成了鳥類,但是我們不知道這個過程,這個過程涉及什麼呢?第一個問題,比如説哪種恐龍變成了鳥類,我們在了解了哪種恐龍變成鳥類以後,我們會把這段歷史精確地復原出來,再看一看鳥類它的主要特徵是怎麼演化的。比如説我們知道了,這個恐龍變成了鳥類,那麼我們如果有一個精確復原它的演化歷史的話,我們就會發現,比如説鳥是怎麼會飛的?它的飛是什麼時候産生的?什麼時候學會的?它是怎麼學會的?比如説還有像鳥類的羽毛,大家知道羽毛是鳥類特有的,如果現在隨便逮個動物,就算是你,怎麼説呢,閉著眼睛,你一摸有羽毛,是鳥沒問題,你不會説它是耗子。因為它和羽毛是不一樣的,你也不會説它是烏龜,因為它這個羽毛是很獨特的一種東西,那麼這個羽毛很獨特的東西,它是怎麼演化出來的,這就是我們這些年輕人,還有世界上其他很多科學家,也正在做的工作。這是一個簡易的圖,大家看一下很多很多不同的恐龍,這也只是恐龍當中的一小部分。就是説大家發現這些恐龍都有可能跟鳥類的關係比較近,但是到底是哪類最近呢?我們不知道。這是我們對於恐龍變鳥類,這個過程做的一個分支圖,換句話説就是生命演化樹,我們試圖發現比如説哪種恐龍變成了鳥類。大家看見這只鳥類的位置在這兒,跟兩種恐龍關係最近,一種叫做傷齒龍,一種叫奔龍,就是下面這兩種,這兩種合在一起叫做恐爪龍。就是説鳥類是跟這兩種恐龍關係最近。我們國家上個世紀1990年代開始發現了很多很多很重要的化石,這些化石就是為剛才我講的飛行和羽毛,這兩個大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化石證據。在我們發現這個化石證據之前,人們對這兩個問題了解的還非常少。比如説在這個集合點上,鳥類的羽毛和飛行肯定是在這以前形成的,那麼到底是在哪個點上?在這個樹的哪個位置上形成的?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就需要化石證據來解答這個問題。

  這是咱們國家遼寧發現的第一種就是很重要的恐龍化石,大家猛一看,我不告訴你這是化石,你以為是一幅國畫,或者什麼很漂亮的藝術品,但是它確實是一個化石,是保存得非常精美,你看從頭到尾都有,最有意思的就是大家看見它背上有很多這種黑色的東西,這黑色的東西從形態上看來跟我們這個毛髮有點像,就是這個頭髮,當時一發現,大家就覺得是不是一種原始的羽毛呢?大家猜是原始的羽毛。但是很多人也反對,不久呢又發現另外很有意思一個化石,大家看到這個化石叫尾羽龍,這個姿態就是鳥類一個叫做求偶的姿態,表達愛意吧。但是這個化石為什麼有意思呢?大家看到它的尾巴上,它叫尾羽龍,尾羽龍,為什麼叫尾羽龍?大家看它的尾巴上像一把扇子一樣,它就像跟現在這個鳥的羽毛是一模一樣的,雖然跟現在鳥的羽毛一模一樣,大家甚至還看見它的這個前肢上也長著羽毛,但是它是一個恐龍,它不是鳥類。這是另外一塊化石,這化石就沒有剛才前面兩個化石漂亮了,但是它也長了羽毛,這是它的復原圖。這個就沒剛才那個溫情脈脈了,這個龍很兇狠,張著很大的嘴,牙齒很尖銳,這種恐龍叫做中國鳥龍,大家看見它這個前肢就跟鳥的翅膀一樣,是會拍打的,它雖然長著羽毛,又會拍打翅膀,但是它依然是恐龍。這是另外一種恐龍,它不像剛才那些恐龍站在地上,或者是跳起來,它是跑到樹上去了,這種恐龍叫做小盜龍,遠處是另外一個小盜龍。大家看見它好像是張開了翅膀往下在學飛行。

  這個小盜龍在圖上看不出來多大多小,實際上這種恐龍是很小的一種恐龍,小盜龍的大小,就是整個體長從頭到尾只有五十厘米,是目前已知世界上發現最小的恐龍。過去也發現了一些小個體的恐龍,但是沒有一種恐龍像它一樣小,它甚至突破了一個臨界點,什麼臨界點呢?就是説過去所有發現的恐龍都比最早的鳥類始祖鳥要大,但是小盜龍是第一種恐龍,比始祖鳥個體還要小,這種個體很小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什麼意義呢?就是鳥要學會飛行,它必須體重很輕,否則的話,你説大象它要學飛,我想它是很難,它必須體重輕到一定程度以後,它才能飛向藍天,小盜龍算是達標了,在這個方面滿足了這種要求,小盜龍 我們在研究過程當中發現它不僅有這個意義,它個體很小,對飛行起源研究有價值,我們還發現另外一些其他很有趣的現象,比如説小盜龍它的這個後足,它的一些結構、一些形態跟一些樹棲的鳥,就是生活在樹上的鳥是挺像的,不説特別像吧,就是説比較接近的。當時我們就根據這個證據推斷,這種恐龍它身體很小,很輕,而且它這個腿,後足的結構又跟樹棲的鳥很像,那麼它是不是也是生活在樹上的恐龍呢?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是它是第一種已知的,就是有化石證據支持的,生活在樹上的這種恐龍。那麼如果這個推斷正確的話,就為鳥類飛行起源提供了一個很好很好的證據。當時我們發表這篇文章的時候,也把這個觀點寫進去了,也進行了一些論證。當然了文章發表了以後,應該説影響不是特別大,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我們的證據還不是很強,還有其他很多的科學家,他們有其他的證據。説,你這個證據不夠強烈到能夠改變這個小盜龍它是個樹棲動物,能夠得到這種結論,你只是提了這種可能性,但是還不足以讓我們相信,這就是科學的過程。但是我們還是非常高興,它畢竟是一個開始,應該説為這個問題解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始。而且就是在這裡私下裏給大家講,非常重要的是我們最近又發現了很好的證據,這次我們的證據就是很厲害的證據了,就是比剛才我講的小盜龍的證據強烈多了, 就是為這種恐龍是樹棲的提供了非常非常好的證據。所以小盜龍還有類似小盜龍這種恐龍的研究,為飛行起源提供了證據,應該説把飛行起源推進了一大步。

  實際上小盜龍的研究,還有另外一個應該説很有意思,也是很尷尬的,怎麼説呢,一個事情,就是説小盜龍的研究跟有一個叫“古盜鳥”事件是緊密相關的,它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事件,當時這個事件怎麼發生的?就是在1999年的時候,有一本叫《國家地理》雜誌,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個雜誌,這個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一個雜誌,是個科普雜誌,應該説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科普雜誌,也是辦得最成功的雜誌,這個雜誌呢,有人説它是美國人精神的一部分,確實美國人能把科普雜誌辦到這個份上是很不容易的,它的雜誌影響很大。它在1999年它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這在它一百多年的歷史上應該説是最嚴重的錯誤,什麼錯誤呢?

  那是在1999年10月,著名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刊登了一篇文章,報道了一種叫“古盜鳥”的早期鳥類化石。非常有趣的是,這種鳥類長著一條恐龍的尾巴。當時“古盜鳥”被稱為連接恐龍和鳥類中間一個“缺失的環節”。該報道稱“古盜鳥”前邊部分是很進步的鳥,它有很強地飛行能力。但是它身體的後半部是個典型的恐龍尾巴。所以恐龍變成了鳥類並學會了飛翔。這是鳥類起源於恐龍的最好證據。一時間,世界各地的許多媒體爭相報道。

  我在1999年11月的時候,去遼西出差,非常幸運地發現了小盜龍的標本,當時確實沒想到小盜龍跟“古盜鳥”有什麼關係,但是我們拿回來這個標本以後進行觀察對比,突然發現一個小概率事件發生了,我想大家是學理工的,知道什麼叫小概率事件,什麼小概率事件呢?就是我們發現的小盜龍標本的一部分,實際上就是放在美國那“古盜鳥”標本的另外一半。就是大家知道這遼寧産很多很多的化石,這些化石在我們國家很多地方也有,還有很多的化石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多都走私到國外,或者流失到國外了。但是居然這兩件標本,一個在地球的那端,一個在地球的這端,被我很碰巧的發現。剛剛看完那個,然後回到遼寧轉一圈,很碰巧發現了這塊,而且它們倆就是一塊標本掰成兩半的。然後通過對比這兩塊兒標本,我們發現“古盜鳥”的尾巴不是它自己的尾巴,是小盜龍的尾巴,是安錯了,當然這種安是故意有些人作假安的,至於他什麼想法,什麼目的我們不説,確實我就講這個過程,這個小概率事件發生了,我發現了化石的另外一半。後來就告訴了《國家地理》雜誌社,就是説你們“古盜鳥”的宣傳不用再進行了,因為我現在發現化石證據,表明那個“古盜鳥”是假的,再宣傳下去可能犯的錯誤就更大了。

  “遼寧古盜鳥”事件披露之後,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國家地理》雜誌社立即派人調查整個事件發生的過程。並於2000年10月在一期文章中報道這次錯誤是怎麼發生的,然後是如何糾正的。美方把這件“遼寧古盜鳥”標本無償歸還中國,現被保存在中科院古脊椎所的標本館內。

  為什麼講這個事情呢?我今天沒有足夠的時間講,但是大家有興趣的話,會看看這個報道,這個事情的過程,大家會看見在整個的事件過程當中,科學和人性,還有普通人和科學家這些之間的關係,這種感受是什麼樣一個聯絡,就是説大家會發現科學是一個很人性化的過程,普通人有的缺點科學家們也有,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科學家最重要的一點是一方面你是個普通人,但是另外一方面,你時時刻刻你要記住你是個科學家,作為科學家最重要的一點是正視證據,勇於從科學的角度來審視這些證據。

  通過研究我剛才講的那些很漂亮的化石,我們也可以研究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飛行起源的問題。大家看見這兩張圖講的就是飛行起源的兩種假説。恐龍變成了鳥,我們現在沒有疑問了,大家都承認了這點,但是人們對另外一個問題有爭論,就是恐龍變成鳥的時候,它是怎麼會飛的。大多數人認為,因為恐龍是生活在地面上的動物,它跑得很快。那麼顯而易見,那肯定是它跑著跑著就飛到天上去,很多人從這個直觀上很難接受這種假説,就是跑著跑著就飛上天上去了,這個約翰遜百米跑八秒幾幾也沒見他上天呀,他不是還在地面上跑嗎?確實這個假説從直觀上講是很難讓人接受的,就是跑著跑著上天了,當然它這個是個簡化的話了,實際上它有很多的過程,雖然這個直觀上很難接受,但是如果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你要研究這個證據,我們最講的是化石證據,以後研究它結構的變化,你會發現確實好像這個化石的證據支持這種假説,就是它跑著跑著就可能就變成了會飛的動物,為什麼這麼説呢?就是從恐龍化石得出的結論,大家研究很多恐龍的姿態,研究它。

  比如説它的後肢,它的行走速度,它的前肢的變化,會發現就是從恐龍演化成鳥類這個過程當中,確實它只是一種很好的奔跑動物,它的很多解剖結構也支持它在變成鳥之前,也是很好的奔跑動物,甚至包括最原始的鳥,始祖鳥,也是個比較好的奔跑動物,所以從化石很多的證據來看,確實大多數化石是支持這種假説,就是恐龍是在跑著跑著就飛上了天,支持這個過程。但是還是有人相信,就是説我難接受這個跑著跑著上天了,我還是願意接受另外一種觀點,什麼觀點呢?就是樹棲説,就是説恐龍它是先爬到樹上,然後在樹叢之中生活的時候,比如説它在樹上往另外一棵樹跳的時候,有一個跳躍或者是從樹上往地上跳的時候,有個跳躍,它在跳躍的過程,它有一個,比如説降落,降落的過程,在這降落的過程中,慢慢它能力越來越高,它拍拍前肢,它把這個降落的過程延長一下,變成了滑翔,然後在這個緩慢的過程當中,它學會了飛行。就是説它這個假説有什麼好處呢?就是恐龍學會飛行它是借助了重力,因為上了樹了,有重力,然後往下再有個降落過程,那麼這種再有個滑翔過程,這種從直覺上很容易讓大家接受的,這叫樹棲説。但是這種假説,化石證據確實很少,為什麼這麼説呢?就是説我們説恐龍是地棲的動物,你如果是樹棲説的話,那麼變成鳥的恐龍應該是樹棲的動物,但是現在恐龍是地棲的,所以你這個假説跟化石不符合。確實就是説這兩個問題,一是沒有發現樹棲的恐龍,還有一個,原始的鳥類確實很多特徵也是地棲的,這兩個問題把這個樹棲説就給掐死了,就是樹棲説在沒有這兩點證據支持下是很難生存的。咱們國家是個聚寶盆,古生物的聚寶盆,就是你想發現什麼,就能發現什麼,真是這樣。我們在遼寧發現了很多很好的化石證據,確實把這兩個問題,就是我剛才講的這兩個問題,應該説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得到了很多促進,而且我們也發明了,不叫發明,我們也想了一些新的方法,用一些新的方法來解釋這個問題。所以在做一些工作以後,我們發現確實可能存在這麼個環節,就是有些恐龍是樹棲的,它是生活在樹上的,然後慢慢地變成了鳥類,所以這個問題應該説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就是説換句話説,關於飛行起源我們比原來就是了解更近了一步,我們就知道飛行是怎麼起源?是恐龍在演化過程當中,有一隻恐龍它由於我們不知道的原因,也許是比如説是捕食,因為樹上,比如説昆蟲很多,昆蟲很多,也許是為了躲避敵害,因為有些很小的恐龍,它只有比如説七 八十厘米,五 六十厘米,它生活在地面上是很危險的,在樹上相對比較安全,不管什麼原因,它遷移到樹上生活,在樹上生活的過程當中,它完善了它的這種各種結構,包括它的羽毛,包括它的這個翅膀,然後它在樹上生活當中它這種跳躍、這種滑翔、這種降落、這種滑翔慢慢的就把這個飛行演化出來了,就變成了我們了解的鳥類。

  上面就是我講的就是説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假説,而且我剛才講了這種假説得到了很好的化石證據的支持,也得到了很多很多很好工作的支持。但是並不是説沒有人反對它,這種假説到現在為止,還在科學界受到一些反對,也有反駁恐龍假説的人。另外一些科學家他們還是説,你説的不對,鳥類不是從恐龍起源的,他説鳥類是從別的動物起源的,那麼這些科學家呢,有些科學家相信鳥類是從一種更原始的爬行動物起源的,還有一些人説鳥類是起源一種鱷形動物,就是咱們現在看見的鱷魚它的遠祖。當然還有其他形形色色的假説,有很多很多的假説。這些假説我把它歸結為非恐龍起源假説。這兩種假説有些人支持非恐龍起源學説,有些人支持我剛才介紹的那種演化過程,那種假説。非恐龍起源説,它是靠攻擊恐龍學説生存的,為什麼這麼説呢?就是説鱷魚起源説也好,原始的爬行動物起源説也好,持這些假説的學者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説他提不出自己的證據,但是他們聯合在一起,就是説我反對你,我給你恐龍起源説找茬,我找出你的毛病來,那你的假説不成立了,是不是我的假説就有可能成立了,他在做這麼一個事情。他們反對恐龍起源説,他們找到兩個問題,就是説你説恐龍變成了鳥類,那麼我現在發現你這個假説有問題,有什麼問題呢?第一個時代問題,第二個同源性的問題,什麼叫時代問題呢?就是説我剛才給大家展現很多很精美的化石,也有很好的這種生命演化樹,但是有一個問題確實存在,就是説我剛才講的,我説可能是這種恐龍你看,這種恐龍長著羽毛,還會拍翅膀的恐龍,我説可能是這種恐龍變成鳥的,或者另外一種恐龍變成鳥的,但所有像鳥的恐龍我們發現從時代上講都比較晚,都是晚于1.2億年,就是都是發現在1.2億年以後的,但是最早的鳥類是什麼時候?是1.4億到1.5億年間,就是説現在的化石表明了最早的鳥類是生活在很像鳥的這批恐龍以前的,這樣的話就出現了矛盾,就是説你變成我,你比我還年輕,你怎麼變成我。

  確實這好像猛一聽是個問題,雖然恐龍我剛才講的變成鳥的這種恐龍發現的化石年代比較晚,但是不代表它最初出現的時候就比較晚,實際上從理論上推測,就是説我講的長羽毛的、拍翅膀的這種恐龍從理論上講應該比始祖鳥,就是最早的鳥,出現的要早,也許它肯定在1.5億年前就出現了,但是因為我們化石不是很完全的,這個化石比如説在這一段,保存了這麼長一段時間,但是我們只是在上端發現了,在下端應該還有,但是我們沒發現,這種現象在古生物當中很常見。一個例子就是説,比如説現在大家知道鴨嘴獸叫單孔類,這只是現生哺乳動物當中最原始的一種哺乳動物,從理論上來講,鴨嘴獸它應該是從哺乳動物演化歷史當中先分出來的,它的祖先應該先分出來,比其他哺乳動物要先分出來的,但是鴨嘴獸,最早發現的鴨嘴化石只有兩千萬年前,但是其他哺乳動物化石生存于一億二千萬年前發現了,就是説,如果從這個角度上來講,鴨嘴獸就不是先分出來了,但是其他證據很好地説明,鴨嘴獸確實是先分異出來的,在哺乳動物的演化歷史當中。所以依此類推,就是説恐龍也一樣,就是説像鳥的這些恐龍它是很早就出現了,但是我們沒有發現證據,所以這不是個理由。上頭就是我今天做的報告吧,謝謝大家!

  問:徐博士剛才您説那個鳥類是從恐龍演變過來的,然後這顯然是鳥類經過演變以後它形成一種新的種類。那麼您剛才説,鳥類應該是恐龍的一種,應該是一種會飛翔的恐龍,那麼我想到這樣一個問題,人類是從古猿發展演變過來的,但是從來沒有觀念説人類應該是稱為古猿。

  答:前不久在另外一個大學也講過一次,也有人這麼認為,人是猴子變的,那你不能説人就是猴子。實際上這是兩個概念,就是説人是猴子變的,它只是一個通俗化的説法,確切地説人是靈長類的一種,人是由一種靈長類變過來的,然後這個靈長類包括什麼呢?裏麵包括一些像我們知道的這樣的猴子,我們知道猿、猩猩這些東西還包括我們人類,它是一個逐漸演化的過程,就是説猴子最原始,再下來就是猩猩這種猿的這些東西,然後是人,這是一個過程,如果你再看恐龍,為什麼説鳥是恐龍,它是這個概念説,恐龍是個大的概念,恐龍從科學定義上講,就相當於我講的靈長類,而在這個恐龍當中呢,它有很多不同種的恐龍,比如説霸王龍,剛才我講的中國鳥龍,什麼尾羽龍這些恐龍,就是説鳥類是從恐龍當中的一種變來的,但是我絕對不會説恐龍是從尾羽龍變來的,或者是從中國鳥龍變來的, 這等於是這樣一個概念,所以説我也不會説人是從猴子變來的,這肯定也是從嚴格角度講也是不對的。(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編輯:蘭華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