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擷潁拾粹

京劇聲腔板式:旦角的二黃原板唱腔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30日 16:38


京劇《羅成叫關》

  因為男女(生、旦行當)聲腔有不同的個性特徵,演唱用大、小嗓的區別,及演唱音域的不同,使旦角二黃原板與老生行當的旋律不同,從旋律上分析,用小嗓演唱的旦角,如果也演唱同老生一樣的旋律,會有音域不適的壓抑感,不便演唱,將旋律上移四度,正好適於旦角的演唱音域,老生二黃原板唱腔移調,形成的旦角二黃原板唱腔,既很別致又與其它行當的二黃原板唱腔有對應,也很協調。

  旦角二黃原板的唱腔與老生二黃原板唱腔基本相同,是四度關係。旦角二黃原板的上、下句的落音與老生的二黃原板落音,有同也有異,比如:老生二黃原板的上句可以落1、也可以落6和3音,而張派旦角十字句二黃原板唱腔《狀元媒 》“自哪曰與六郎陣前相見”,上句全部都落在1音上,老生二黃原板下句可以落2、5音,旦角二黃原板的下句與老生相同,也落在2或5音上,但以落5音的句子為多。這是由於旦角的演唱音域所決定的。


三娘教子

  京劇行內,素有“男怕西皮、女怕二黃”之説,其原因是由演唱者對唱腔音域高度的感覺而來。所謂“怕”,是音域高度給演唱者帶來的思想壓力。舉例説明,老生常用調門是F調或E調,如果用F調演唱二黃唱腔,音域較高的“3”音是A,而演唱用得最多的音是G和F,(也就是F調二黃上、下句的落音“1”和“2”的實際音高位置),用得比較多的是由F往低的下行音E、D 和C (也就是老生二黃唱腔的常用音域範圍“1”“7”“6”“5”)演唱起來不太費力。如果用相同的調門演唱西皮聲腔,由西皮唱腔所決定的是A、G和F是常用音,(也就是西皮唱腔的常用音位“3”和“2”)而西皮聲腔多表現激昂的情緒,激昂起來演唱行腔自然會往高處發展,因此西皮的演唱音域比二黃的實際音域要高,老生西皮唱腔的音域在“中、高音區”,而二黃的音域是在“中、低音區”,西皮的常用音,等於二黃唱腔少用的高音,所以老生演員有“男怕西皮”一説。

  旦角二黃唱腔比生腔高四度,音域自然要比老生的高,有了“女怕二黃”一説,因此旦角的二黃常用調門,比西皮常用調門要低。

  下面我們介紹嗩吶二黃原板,對用管樂伴奏的二黃原板做個了解。


京劇《狀元媒》

  在京劇傳統戲中的嗩吶二黃,用G調演唱正宮調。對伴奏主樂—嗩吶的調門,應有嚴格要求,傳統式的伴奏是用降E調的嗩吶變“正宮調”(G調)把位演奏,也有就用D調嗩吶變把位伴奏的。目前存在的嚴重問題是京劇器樂嗩吶的調門,從降E調的傳統嗩吶,已變成了E調的嗩吶(有時因器樂本身,或演奏水平造成的嗩吶調門偏高現象比較普遍)用E調的嗩吶、正宮調(G調)的把位演奏嗩吶二黃,實際上已不是G調,而是A調了,也就是傳統調名的乙字調。如果説E調嗩吶本身就偏高,雖是變把位演奏,結果不是G調,往往比A調還要高小二度,問題就會更嚴重,用這個調門,演員很難演唱原本音域就高的嗩吶二黃唱腔。 這一點值得演員和伴奏員注意。

  上面我們分別介紹了京劇表演各行當的二黃原板唱腔,因二黃原板是二黃所有板式的根基,請牢記二黃原板的唱腔結構特徵:老生、老旦、花臉等用大嗓演唱的行當,二黃原板上句的第一分句落“2”,第二分句落“1”,第三分句(也就是上句的落音)落在“1”、“6”“3”音。二黃原板下句的第一分句落“7”、“3”,第二分句落“6”,第三分句(也就是下句的落音)落在“2”“5”音。

  用小嗓演唱的旦角和小生行當,二黃原板上句的第一分句落“5”,第二分句落“1”,第三分句(也就是上句的落音)落“1”。二黃原板下句的第一分句落“7”、“5”,第二分句落“6”,第三分句(也就是下句的落音)落“2”、“5”。

  二黃原板是二黃聲腔的基本板式,我們做了較為詳細的分析和比較,為後面介紹二黃的其它板式的唱腔打下了基礎。

(編輯:史冬蓮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