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擷潁拾粹

京劇聲腔板式:二黃聲腔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23日 10:37


京劇《上天臺》

  二黃聲腔的起源

  關於二黃聲腔的起源,長期以來一直存在所謂“三地説”,即存在著分別認為二黃聲腔形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種不同的説法。在缺乏確切史料記載的情況下,尚無法認定。對後人影響較大的一種觀點是:楊靜亭作于道光25年(1845年)的《都門記略詞場》中的説法,其曰“黃腔始於湖北黃陂縣,一始於黃岡縣,故曰二黃腔。不管是哪一種説法,大家統一認定的是二黃聲腔發源形成于我國的湖北安徽一帶,其音調屬南方風格,曲調優美、流暢、抒情、渾厚、節奏平穩。

  二黃聲腔的旋律色彩比較暗淡,在旋律行進中,級進多,大跳少,在京劇傳統劇目中的二黃聲腔裏,都是中慢速節奏的板式,二黃根本沒有快速節奏的板式。在京劇排演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後,二黃聲腔才誕生了新編著的快速節奏的板式。二黃聲腔在劇中多用來表現沉思、感嘆、憂傷、壓抑、悲憤等情緒。

  二黃聲腔的調式

  在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的民族調式中,二黃是鮮明的“商”調式。在二黃唱腔中運用轉調、調式交替、調性轉換等手法,構成了千變萬化的二黃唱腔。二黃是鮮明的“商”調式的聲腔。

  二黃唱腔的常用調門


京劇《奇襲白虎團》

  京劇中的生、旦、凈各行當都有二黃唱腔。因行當的不同,演唱的音域和行腔各有特色,故各行當的二黃唱腔的常用調門也不一樣。用大嗓演唱的老生和花臉行當,二黃唱腔的常用調門是:E調、F調、#F調和G調。用小嗓演唱的旦角和小生行當,二黃唱腔的常用調門是:D調、#C調、C調、降E調、E調和F調。老旦行當也是用大嗓演唱,二黃唱腔的常用調門是:G調、#F調、F調。為二黃唱腔伴奏時京胡定5、2弦。

  二黃聲腔的板式


京劇《洪洋洞》

  在京劇傳統劇目中,二黃有原板、慢板(三眼)、中三眼、快三眼、散板、搖板、碰板、導板、回龍、滾板、哭頭等多種板式。這許多板式都是以二黃原板為基礎,通過延伸、加花、拆散等各種手法派生出來的。在京劇排演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過程中,突破了二黃聲腔原有的板式局限,創編出了二黃二眼板(慢板)、二黃二六、流水、快板等新的二黃板式。

  二黃聲腔的上、下句落有其嚴格的程式性:二黃聲腔的上句落音以“1”音 為多,可落“3和6”音,下句的落音以“2”為多,可落“5”音。

  嗩吶二黃

  用嗩吶伴奏的二黃唱腔稱為“嗩吶二黃”。它與用京胡伴奏的二黃唱腔,最根本的區別不在於唱腔本身,而在於為唱腔伴奏的領奏主樂改用了嗩吶。嗩吶二黃一般用G調演唱,嗩吶二黃的特點是規範了演唱調門,唱腔激昂、高亢。

(編輯:史冬蓮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