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擷潁拾粹

中國京劇流派藝術:老生後三鼎甲——譚鑫培

央視國際 2003年08月26日 14:22


《空城計》譚鑫培飾諸葛亮

  譚鑫培,生於1847年,卒于1917年。原名金福,字鑫培,是湖北江夏人(現在的武漢)。他藝名叫“小叫天”,因為他的父親譚志道,原來是唱老旦的,先唱漢調,後改京劇,由於嗓子比較高細尖,人稱“譚叫天”。所以管譚鑫培叫“小叫天”。譚鑫培自幼隨父親學戲,受漢調的熏陶很深。十一歲進京,進入金魁科班,先學武生,後改老生。出科後,隨父搭三慶班,先拜程長庚為師,後又拜余三勝為師。後來跑鄉班,又回北京進永勝奎科班,他長于武術,再次回京,又搭入三慶班,演武生。他常為程長庚配戲,所以能細心領會程的表演藝術。


《汾河灣》譚鑫培飾薛仁貴

  譚鑫培的唱腔宗余三勝,又由於他和楊月樓,俞菊笙同班,所以受了奎派的影響。在程長庚去逝的前幾年,譚鑫培又兼演老生,後來又改搭四喜班,唱老生,和孫菊仙輪流唱大軸。

  光緒十年,即1884年。他自組春臺班領銜演出,和四喜班的孫菊仙,春臺班的汪桂芬鼎足而立,曾被譽為伶界大王,以致後來形成無腔不學譚的局面。


《南天門》譚鑫培飾曹福

  他融匯各家之長,學程長庚的腔隨字走,四聲的運用,咬字準確。他的《鎮潭州》、《狀元譜》宗程,《碰碑》、《桑園寄子》、《打棍出箱》宗余,《探母》宗張二奎,《空城計》又宗盧勝奎,《烏盆記》由宗王九齡。他的嗓音不如老三傑汪桂芬、孫菊仙,所以他避開翻高音,拉長腔和唱悲調,而強調聲腔的曲折委婉,悅耳動聽。

  他擅于吸收各劇種的聲腔,比如崑曲、梆子、漢調等等,還善於吸收各行當,比如青衣、花臉、老生等等,還善於吸收各曲種,比如京韻大鼓,單弦、牌子曲等,都把它們拿來進行融匯,形成京劇的新腔,他確立了湖廣音為主,伴以中州韻的京劇音韻。使京劇的音韻得到了規範化。


《定軍山》譚鑫培飾黃忠

  他善於把老生和武生的表演藝術相融合,由於他的容貌清癯,所以不演王帽戲。但是褶子,箭衣,靠把老生戲,樣樣皆精。他的演齣劇目多達一百多出。

  他的代表劇目有《當锏賣馬》、《南天門》、《戰太平》、《定軍山》、《寧武關》等等。

  譚派是京劇老生裏影響最大的流派,他的傳人有餘叔岩、言菊朋、王又宸、以及高慶奎、馬連良、楊寶森、奚嘯伯,還有南方的周信芳等等,都深受譚派的影響。他的兒子譚小培,孫子譚富英和曾孫譚元壽,都是著名的老生演員。

(編輯:史冬蓮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