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軍事頻道首頁
軍事節目時間表
軍事熱點
值班武器競猜
專家龍門陣
軍事欄目直通車
軍營故事
軍事文化
軍事辭庫
將帥星河
點擊軍校
戰爭史話
兵法釋疑
軍事欄目
《軍事天地》
《軍事報道》
《國防時空》
《祝你成才》
《軍事科技》
《軍營文化》
《文體視窗》
《中國武警》

 編輯信箱
caojin@mail.cctv.com
>>兵法釋疑 > 中國篇 > 正文

陳毅和他的軍事思想

央視國際 (2003-01-13 18:02:49)

  

  陳毅(1901.8.26-1972.1.6),生於四種樂至。1922年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産黨。1926年被派往四川,策動川軍響應北伐戰爭。1927 年趕赴江西加入南下途中的南昌起義部隊,任團指導員。起義部隊在廣東失敗後,協助朱德重整余部,轉戰閩粵贛湘邊。1928年初參與領導湘南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1師黨代表。4月與朱德率部到井岡山與毛澤東所部會師,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4軍師長,中共第4軍軍委書記,前委書記等職。1929年代表中共紅4軍前敵委員會赴上海向中共中央彙報,在周恩來主持下代中央起草給紅4軍前委的指示信。返回根據地後,協助毛澤東召開中國共産黨紅軍第4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1930年起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政治委員、中國工農紅軍第22軍軍長,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治委員等職,參與領導中央蘇區建設和反“圍剿”鬥爭。1934 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後,任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等職,在贛粵邊區堅持了艱苦的三年遊擊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參與領導組建新四軍,先後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指揮等職。1941年初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代軍長,與政治委員劉少奇統一指揮華中9萬部隊,在日、偽、頑夾擊中堅持和發展了華中敵後抗戰。其間,所撰《論建軍工作》、《我們應採取的戰略戰術方針》等著作,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條件下加強中國共産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加強新四軍的政治建設,以及如何開展敵後抗日遊擊戰爭等問題作了論述。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新四軍軍長,兼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山東野戰軍司令員。 1947年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華東軍區司令員。與粟裕等一起,率部粉碎了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1948年5月,除繼續擔任華東軍政職務外,又任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1949年初,任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參與組織指揮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上海戰役等重大作戰行動,解放了東南廣大地區和諸大城市。其間,所撰《一面打仗一面建設》、《生産與支前相結合的經驗總結》等著作,論述了大規模正規戰爭中實行以戰教戰、以戰養戰,加強正規兵團建設和後方勤務建設,組織大兵團作戰的指揮藝術以及在奪取全國勝利的形勢下保持人民軍隊本色等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繼續擔任華東軍區司令員等職,指揮部隊剿滅東南地區國民黨殘余武裝和土匪、解放東南沿海島嶼。1954年參與主持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強調全軍在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過程中,仍必須重視和加強革命化建設,堅持以政治工作為生命線。1966年1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陳毅一生著述頗豐,重要著作已收入《陳毅軍事文選》。陳毅的軍事思想主要內容有:

  保持和發揚人民軍隊特質,建設正規化的模範黨軍 ①中國革命戰爭,必須建設一支正規化的模範軍隊,即共産黨絕對領導下的新式革命軍隊。它與一切舊式軍隊有著本質的區別:具有高度的革命自覺性,排斥雇傭性;具有工農革命的優良傳統,掃除脫離勞動群眾的遊雜武裝習性;具有政治上鐵的團結,沒有官兵階段隔閡、軍民對立衝突和部隊之間的猜忌矛盾,並善於團結友軍共同對敵;能夠做到政策統一、行動統一和指揮統一、沒有地方界限和渙散習氣。建軍要求是:加強中國共産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建設優越的軍事組織、提高軍事技術;軍紀達到模範的地步;各種工作都有嚴密的制度,科學的分工、合乎規律並且極負責地進行;作風上充滿革命氣派和創造精神。②人民軍隊建設不是單純的技術建軍,必須包括強大的政治建設工作。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人民軍隊特質的體現,政治建設的根本任務在於確保和不斷強固黨的領導,使部隊成為黨的政策的宣傳者、執行者和貫徹實行的組織者。決不容許把人民軍隊降低為統一戰線的軍隊。 ③加強政治建設決不是輕視其他方面的建設,而是要保證一切部門一切工作的健全和發展。因此,必須全面地加強人民軍隊的建設。首先要建設健全的司令機關。④要重視及時總結部隊作戰經驗,求得以戰教戰,打一仗進一步。每打一仗後,只要條件許可,就要組織部隊總結經驗教訓,使第一仗的優點在第二仗中得到發揚,缺點能夠避免。

  中國革命戰爭要依靠農村根據地,實行人民戰爭及其戰略戰術 ①先有農村根據地,並“波浪式”地發展到全國。應先建立各個小塊根據地,逐步連成大片。②研究中國革命戰爭的軍事戰略,目的在於能以少勝多,以小敵大,以弱勝強。③群眾武裝、地方部隊和主力兵團,是革命武裝力量的三個階梯,相互依存配合,共同打擊敵人。④中國革命武裝鬥爭實際上是一種“城鄉”鬥爭,敵人優勢集中在城市,我則必鬚髮展農村遊擊戰爭。⑤當革命戰爭由以遊擊戰為主發展到以大規模正規戰為主之後,總的作戰方針就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⑥在敵人竭力把戰爭引到革命根據地,妄圖從經濟上破壞革命戰爭的形勢下,應大力實行 “以戰養戰”的方針,為規模日益擴大的革命戰爭提供有力的後勤保障。

  毛澤東軍事學派的出現,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輝成就 ①毛澤東軍事學派是中國革命戰爭實踐的産物。②毛澤東軍事學派的特點,是用實事求是的方法研究中國革命戰爭的實際,發現和掌握了中國革命戰爭的規律。③毛澤東軍事學派的本質是研究和回答革命人民及其軍隊如何能以少勝多,以小敵大,以弱勝強,在實力相差懸殊條件下戰勝強大反動統治者和侵略者的問題。④毛澤東軍事學派把軍事當作社會現象總體的一部分,提出了中國革命的完整軍事政策。這個政策包括對敵、我、友的綜合研究,對政治、經濟、文化與軍事的諸關係的全盤考察,對軍隊、人民政府、政黨的關係的確定,對軍隊本身諸事項的確立等,歷來的軍事學只就軍事本身的問題如技術、戰法等加以研究,即使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諸項條件,也未放到適當位置。毛澤東軍事學派代表了中華民族軍事史的光輝成就。

 


  
(編輯 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