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因頗多而複雜 |
|
影響出生嬰兒性別比失衡的因素是眾多而複雜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
社會管理因素主要是指出生嬰兒的漏報、瞞報 |
|
漏報是由於計劃生育及有關部門在管理上由於人力、經費不足或管理方法不善引起的。被漏報的既有男嬰,也有女嬰。但瞞報則是由於生育政策作用於婦女、家庭生育意願引起的,瞞報主要是女嬰。 |
|
出現選擇胎兒性別問題的癥結還在於群眾的觀念 |
|
中國傳統生育文化具有濃厚的重男輕女、男尊女卑色彩。專門從事男女性別比研究的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郭志剛教授説,在計生工作上,人的觀念是決定因素。除了科技發展之外,中國還有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各種生育手段和經驗。只要育齡夫婦有生男孩的這種心理需要,那麼他們就總能找到實現它的手段。“這是一場與傳統落後思想的鬥爭,僅有法規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還在於人們思想的轉變,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 |
|
農村以男性勞動力為主,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
|
在農村,婦女的土地權益往往得不到保障,這也是人們希望要男孩的原因之一。中國政府已經在土地法中規定男女享有平等的土地權益,但是由於缺乏具體的細則和有效的保障措施,再加上女性出嫁後要到男方生活的傳統,很多農村婦女無法分得本來就不多的土地。這樣,沒有男孩的家庭就面臨著生産資料缺乏的問題。另外,在當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的情況下,獨女戶父母面臨著老年贍養的難題。 |
|
男女社會地位不平等 |
|
經濟生活方面,婦女的資源獲取機會仍普遍不利、收入水平仍普遍偏低、權益保障仍普遍顯弱;政治生活方面,婦女在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中、尤其是在領導權、決策權的參與度、參與層次、參與比例、參與渠道上受制仍較大。而經濟、政治生活中的弱勢又自然會延伸至婦女在現實的家庭、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