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輪
響一聲就挂斷,回撥過去,即被扣除高額話費……多日來,“高額吸費電話”經網絡的傳播和渲染,迅速在人群中發酵、擴散。事實上,80%的手機用戶,都頻繁收到過莫名奇妙的未接來電,於是憤怒、唾罵,甚至令人恐慌。
昨天,工業和信息化部終於開了金口:通過大量調查,高額吸費基本不存在可能性,這是不法分子為推銷所謂群呼設備利用互聯網所做的欺詐性宣傳,公眾應謹防受騙上當。
這一解釋,多少有些令人意外。造成全國恐慌的“吸費電話”,真的是子虛烏有、虛驚一場?依筆者看來,至少有兩個疑竇,尚待為民眾解開。
第一個疑點。去年以來,各地媒體都有話費莫名被扣案例的報道。年初,公安部門還專門提醒市民:電話吸費詐騙是新型的詐騙形式,如果事主回電,電話將被強行吸收話費,一次少則30元,多則幾百元。若不存在“高額吸費”一説,這些受害案例又作何解釋?
第二個疑點。工業和信息化部稱,組織有關單位對65個所謂“吸費號碼”進行回撥測試,其中55個回撥號碼並未産生費用(20個號碼主要通過個性化彩鈴方式讓用戶收聽廣告,用戶不需付費,35個號碼已經為空號或無法接通)。早有專家指出,由於申請電話號碼是免費的,許多詐騙電話隨時都在變更號碼,既然如此,又如何排除35個空號或無法接通的號碼不是“吸費號碼”?顯然,整個調查的抽樣概率、取證過程、求證邏輯都有過於簡單之嫌。
“吸費電話”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可管理部門此前不聞不問,已是監管缺位。如今,經過網絡渲染,幾乎造成全國範圍的恐慌,才有一個部門出來澄清,況且這個“澄清”還留下諸多疑點。看來,要消除百姓的恐慌,有關管理部門尚有許多工作要做。
權威機構調查核實:
回撥測試電話費正常
據新華社電 針對部分媒體關於“響一聲就挂斷,回撥後每分鐘産生幾十元甚至數百元電話費”的高額吸費設備的報道,工業和信息化部的調查表明,所謂高額吸費實為不法分子推銷群呼設備的欺詐宣傳。
65個號碼回撥55個未産生費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清算司與吉林、天津等地通信管理部門聯手,對最近收集的多渠道反映的65個所謂“吸費號碼”進行回撥測試。其中55個回撥號碼並未産生費用(20個號碼主要通過個性化彩鈴方式讓用戶收聽廣告,用戶不需付費,35個號碼已經為空號或無法接通);4個號碼僅産生正常通話費用(主要通過轉接語音信箱等方式讓用戶收聽廣告);6個號碼為正常用戶號碼。
另據天津市通信管理局跟蹤調查,在與網上兜售群呼設備的設備商接觸後,針對其提供的“吸費電話號碼”進行撥打測試,未發現産生高額扣費,且對方要求先付款後交付設備,其行為類似於以往的電話詐騙行為。
部分媒體報道有誤
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提醒,通過回撥電話吸費的情況基本不存在可能性,主要是一些不法分子為推銷所謂群呼設備利用互聯網做的欺詐性宣傳,部分媒體未經核實即報道、轉載實際上是為不法分子做了免費的虛假廣告。
責編:曹樹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