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會戰三夏(五)如今種糧實惠多

 

CCTV.com  2008年06月02日 10:4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  

  一提起發家致富,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做生意、搞買賣,可是我們的記者在一些糧食主産區採訪時看到,很多糧農靠種莊稼,也走上了致富路。

  每天早晨,家住河南省武陟縣嘉應鄉東營村的劉雲周,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認真擦拭他那輛剛買的家庭轎車。

  吃罷早飯,劉雲周就開上轎車,到麥地裏去看自家的麥子。眼瞅著就要開鐮收割了,地裏的麥子長勢特別喜人,劉雲周的心裏也美滋滋的。

  除了種一季小麥,劉雲周還要種玉米和花生。記者暗暗幫他算了算,按照時下的糧食行情,一年下來,老劉靠種糧食少説也能收入十來萬塊錢,老劉説,眼下政策好,不僅糧食能賣好價錢,種糧還能從政府那裏拿補貼。

  當地農業局負責人告訴我們,老劉所説的糧食綜合補貼,其實是種糧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的統稱。在以前,農民種地不僅領不到補貼,還要往外拿錢。

  過去,當地一般家庭一年上繳的農業稅往往在四五百元,但從2006年開始,農業稅徹底告別了歷史舞臺。正是有了這個被農民譽為“種糧食還給錢”的好政策,廣大糧農的種糧積極性空前地提高。大家覺得,和經商做買賣一樣,種糧也是一條致富的路子。

  不僅像劉雲周這樣的種糧大戶的腰包鼓了起來,更多的普通莊戶人也嘗到了種糧食的甜頭。這幾年政策好,鼓勵種糧,很多農民從在外面打工,轉而回家種田了。

  除了糧食行情的看漲和種糧補貼政策的施行,耕種過程中勞動強度的降低,也成為農民樂於種糧的一個原因。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呢?

  當我們見到農機大戶王保國時,他正調試自家的聯合收割機,準備去幫鄉親們收割小麥。鄉親們説,從春種到秋收所需要的農業機械,保國家差不多都有。可是,早在十年以前,王保國家種地,除了一頭大牲畜外,其餘都靠人力。後來,王保國嘗試著湊錢買一些機械化的農機局,來減輕勞動強度,但籌錢確實是一件讓他犯難的事兒。這幾年,王保國種糧手頭有了一些積蓄,而更令他欣喜的是,從2005年開始,國家每年都拿出大筆資金,作為農機購置補貼。配合中央的農機購置補貼,地方又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來鼓勵糧農購買農機具。

  這個政策讓一直想買農機具的王保國兄弟倆非常興奮,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他們先後買了九台機器設備。

  這回,王保國兄弟成了名副其實的農機大戶,每到播種或收割的繁忙季節,倆人都要開著農機去給鄉親們忙活,所收的費用大夥也能接受。農機補貼政策的出臺,極大地調動了農民購置農機具的積極性,近幾年,農業機械的普及率在農村提高很快。

  採訪中我們聽村民談論最多的,還有良種補貼政策。這項政策,首先是要保證糧農買到優良品質的種子。更令糧農感到欣喜的是,在購置這些農業部門推薦的良種時,也可以享受到一定數額的補貼。

  糧食綜合直補、農機購置補貼和良種購置補貼,這一系列惠農政策,很受老百姓的歡迎,而國家對此的投入也在逐年提高。由於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從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産量逐年呈遞增趨勢。

  在節目播出前我們得到消息,前面提到的村民劉雲周家的麥子已經基本收割完畢,預計總産量要超過七萬八千公斤。在全國,還有更多的糧農,雖然他們耕種的土地沒有劉雲周那麼多,也許就是幾畝、甚至更少,但近幾年中央關於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讓他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種糧帶來的實惠。有資料顯示,近五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累計已經超過1.6萬億元,五年間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2476元增加到4140元,從而有力推動了農村整體事業的發展。

責編:劉洋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