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中國電視多元文化價值觀 ——關於CCTV引進節目傳播互動的思考
張青葉
1938年,美籍俄國人弗 茲沃爾金的發明給整個人類奠定了電視時代的基礎。
在經歷了上個世紀的冷戰和文化對立後,科技的迅猛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的積累將電視這個大眾傳媒工具普及起來,共同關注探討的興奮逐步被紛繁的信息選擇分散並取代。21世紀,中國加入WTO後,憑藉高速增長的經濟水平和不斷開放的市場,中國已經成為亞洲乃至國際舞臺的重要角色。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及媒體傳播全球化的大趨勢下,電視媒體作為中國主流傳播媒體的體制變革、文化發展策略及其價值觀的確立與完善,不僅作用於當今社會,而且影響著伴隨媒體出生的青少年,我們的電視文化如何以開放的態度和寬容的心態來進行國際間的跨文化交流,將世界先進文化介紹給渴望了解世界的中國電視觀眾,超越以消費觀念為主導的一元化的局限,建立中國電視媒體兼容並蓄的多元文化價值觀以及有效的鼓勵機制和管理方式,激發中華古老民族的文化活力,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中,各民族的文化融合與多元發展已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主題。一個社會的核心凝聚力是文化,在國際交往頻繁的信息時代,中國電視媒體不僅是本土電視觀眾了解世界文化的高速通道,而且更應該成為世界人民及繼承中國文化的海外華人了解中國發展變化的最佳橋梁。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將文化的豐富性與多樣化充分展現在屏幕上,凝聚中國各民族(包括海外華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動整個社會文化的進步和發展,是我們電視節目製作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電視文化多元化的産生背景
從1958年,中國製造第一台“北京”牌電視機開始,直到1977年,中國的電視文化才從政治宣傳的輿論工具逐步轉變發展成教化、娛樂、信息傳遞的多功能媒介。隨著政治觀念的變革和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的二十多年,在文化斷裂時期所失落的信仰、價值觀以及道德品質被時代的更迭和嬗變而注入了新的元素。文化觀念的逐步解放成為社會發展的原始動力。
隨著20世紀80年代電視技術的發展,當今中國已經成為擁有電視3.2億台(有線電視用戶8000萬),電視人口12億,居世界之最的龐大的電視觀眾群的電視大國。看電視已經成為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中國電視走向世界的腳步的加快,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視文化在介紹世界各民族優秀文化、進行國際跨文化交流方面已經邁出了堅定的步伐。自1977年10月,中央電視臺國際部播出了第一個引進節目《世界各地》欄目至今,在與國際文化交流和節目引進中,中央電視臺國際部播出製作的節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權威地位。
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央電視臺國際部僅有《世界各地》《電視譯製片》《外國文藝》《動物世界》等幾個欄目,進入90年代後,國際部逐步將關注世界文明的鏡頭深入到世界文化的各個方面,至今每週播出的《正大綜藝》《環球》《人與自然》《佳藝五線間》《世界名著 名片欣賞》等共有二十三個欄目,從科技、歷史、環境、旅遊、電影、音樂等方面,逐步擴展觀眾的視野,將世界文明與最新動態展現在中國億萬觀眾面前,它充分表明了中央電視臺在跨文化交流領域中的不懈努力和不斷加深的認知過程。
已經連續播出十二年的《正大綜藝》欄目,在2002年第一季度中央電視臺主要欄目知名度排序中列第五位。它説明中國電視觀眾渴望對異域文化的了解和期待正在逐步提高。如何引領中國電視觀眾加深對異域文化的認識和欣賞,以寬容和理解的心態接收外來文化的差異性,將本民族的本土文化意識與世界優秀文化進行參照和比較更是我們今天傳媒研究機構的新課題。美國著名社會學家威廉 奧格爾説:“那種比較隔絕的文化變遷得非常緩慢,簡直與停滯無異,而與其他的文化相接觸,文化的發展就會非常迅速,傳播成為民族文化發展的源泉是非常普遍的。”
在多元生活不斷發展進步的時代,我們的電視文化傳播還面臨著體制、政策、管理等多方面的問題,還需要更加專業化的調整和變革。這一切將帶來人們觀念上的巨大變化。因為,不管人們如何看待電視這個大眾傳播媒介,誰都不能無視它今天在影響人們思考、促進社會變革和文化進步中的巨大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