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經》要把中國農民引向何處?
【漫遊世界】《致富經》要把近九億中國農民引向何處?要改變農民生活的貧窮和落後,杠桿是什麼?支點又是什麼? 【特邀嘉賓:丁力】《致富經》要把九億農民引向通過現代産業發展而使農民致富的康莊大道。現在農民致富有幾類,一類是局限在原來小農經營的範圍內,小打小鬧。這樣的致富是一時的,不穩定的,而且往往不是現金收入。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真正能給人們帶來長期、穩定、持久的現金收入的是現代産業。城裏人為什麼收入高於農民?就是他們從事的很多是現代的産業。現在,幫助農民致富,也注意要他們往現代産業上領。 現代産業有兩類:一類是農業産業,就是以三農為資源發展起來的農業食品産業、農業纖維産業、農業信息産業、農業生態産業、農業裝備産業、農業資源産業等産業。還有就是非農産業,如建築業、製造業、勞務業等。這兩類産業都是橫跨城鄉的,發展這兩類産業就能使農民通過這樣的橋梁城鄉互動。哪有就業機會,也就是説農民作為生産要素和資金、技術、信息在哪結合,哪的産業就能得到發展,而哪的産業發展也能夠帶動農民致富。《致富經》應該反映這樣一個互動的過程。由此看,要改變農民的貧困和落後,杠桿和支點就是發展現代産業。當然,在這樣一個過程中,現代政府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解決三農問題的基本公式是現代産業+現代政府。
【漫遊世界】隨著社會的不同發展和進步,交通和信息化工具日益先進,農村不在是一個封閉世界,城鄉互動,農工聯合已經成為經濟發展新的結合點,請問《致富經》如何對農民在這方面加強引導? 【特邀嘉賓:馮克】您説的很對。中國實現小康社會的過程,一個關鍵的環節就是農民財富的積累過程,是農村剩餘勞動力實現充分就業的過程,但在傳統的農業領域充分實現農民就業從而增加農民收入的空間已經十分有限,因此報道農民如何在現代農業及二三産業的創造財富,如何把握他們身邊的經濟環境,是我們《致富經》欄目的節目內容,當然我們也報道城市人從事涉農産業的經濟行為。我們報道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都具有示範作用。 【特邀嘉賓:丁力】現在理解城鄉互動,有幾種觀點:一種觀點就是城裏人幫助農民,拿出錢和物資,農民被動地等待。還有一種觀點,是把城門打開,讓農民到城裏掙錢。第三種觀點,是政府讓城裏人和農民攜起手來共同致富。我認為,這些觀點都有其道理,但都沒有説到問題的本質,我們現在在市場經濟中談城鄉統籌,就是要發揮市場的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來使城鄉各種資源和要素互動,實現其自由配置和效率的最大化。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主要還是通過市場機制推動了産業發展來實現這個城鄉統籌的過程,沒有産業的發展,農民到城裏就不了業,得不到收入,農民也不願去。今年沿海很多地方的“民工荒”已從這個側面提醒我們。指望城裏人救濟的方式幫農民,也容易養成農民的依賴性,何況我們的城裏人是少數,由他們“養”大多數的農民也不現實。至於政府出面,在一些地方和某種情況下有其必要,但也不是長久之計,政府的作用應該是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城鄉的要素能夠自由流動,發展現代産業,這樣,農民才能真正地城裏人聯合起來。而《致富經》就應該發揮這樣的作用,把這些觀點告訴農民,告訴城裏人,特別是要告訴有關政府部門,讓他們從正確的角度來理解城鄉統籌,知難行易。真正能夠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搞清這樣的道理,那麼在行動中就會有自覺性,也會有創新性。 【特邀嘉賓:王凱】我們報道過不少這樣的事例,凡是産業形成規模的地區,區域經濟發展得就好。 【特邀嘉賓:王德華】不光你我會有這樣的看法,實際上現在這已是大多數人的共識。現在農民的增收60%以上來自於非農産業,來自於城鄉大流通,來自於外出就業,通過城鄉溝通達到共同繁榮。所以我們的節目內容,已不僅僅局限于傳統農業題材,如果是“普通人身邊的致富明星”,為普通老百姓提供借鑒,都有可能進入我們的選題範圍。
【漫遊世界】今年沿海城市的“民工荒”反映出什麼樣的經濟發展弊病? 【特邀嘉賓:丁力】現在關於沿海城市的“民工荒”報道很多,有很多觀點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想在這裡面重要強調兩點:一是,要把三農問題的解決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統籌起來考慮。現在沿海經濟發展還是需要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來支撐,這是我們國家與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大國競爭的突出優勢,現在的問題這個優勢正在退化,如沿海的勞動力工資上升較快,這是需要正確對待的,特別是從戰略的角度來對待,不能説沿海民工的工資越高越好,工資高或低是市場決定的,是國際競爭決定的,從這方面來説,不要片面地指責沿海一些企業對員工工資的控制。第二,是對於農村的勞動力轉移也要有新的觀點,就是要促進農民的分化,現在有一種傾向,就是一些地方用各種優惠政策,使農民待在家裏務農。若那裏農民從事的是有前途的現代的農業産業,那是可以的;若是固定在小農經營格局,那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制度安排。 這兩個方面的問題若不重視,相重疊起來就會形成一方面沿海的優勢産業得不到發展,甚至在國際競爭中衰落,那麼不但使沿海的經濟得不到發展,而且會影響內地農民的持續增收。對內地來講,也使內地的農民沒有走出去的動力,當地也難以推動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使真正能夠持續、長久的帶動農民增收的現代産業發育不起來,因此看“民工荒”問題要從更深層次的角度,更長遠的角度來研究。要使農民符合在家鄉從事現代農業産業,到沿海從事現在非農産業的需要,除了通過市場機制和相關政策引導讓農民分化以外,還要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和培訓。這又有賴於國家整個教育體制,特別是農村教育特製的徹底改革。
【7758502】農民需要什麼,你們知否?受教育的程度和生存環境的約束再加上農業對氣候的依賴使得農村的大環境得不到根本的改善。而50多年來國家政府真正關注農民的又有幾次。毛主席打仗可以“農村包圍城市”,搞經濟建設難道不能“農村包圍城市”? 我們欄目每天要收到幾百個觀眾熱線電話,我們在其他媒體也一直在有調查,所以説我們一直在和農民朋友們進行著交流,就像您説的“農村經濟搞上去了,中國還有不富的? ”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特邀嘉賓:王凱】我們欄目每天要收到幾百個觀眾熱線電話,我們在其他媒體也一直在有調查,所以説我們一直在和農民朋友們進行著交流,就像您説的“農村經濟搞上去了,中國還有不富的? ”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特邀嘉賓:呂平波】這話説到點子上了,有數據表明從1997年以來農民的收入就沒有增長,當然農村市場就不興旺,無獨有偶1997年以來中國中央政府發愁的是內需不旺,可以想象如果農民收入有比較大幅度增長的話,就極大地拉動消費市場,內需就不會成為問題。歷史數據也表明農民收入增長幅度超過城市居民增長幅度的時候都是中國經濟比較高速發展的時期,農民收入事實上制約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空間。
【clare66】關鍵是如何把農村經濟搞上去?《致富經》能幫助農民做什麼? 【特邀嘉賓:馮克】幫助觀眾更新觀念,啟迪智慧,培養財富敏感,善於發現身邊的財富機會。 【特邀嘉賓:呂平波】今天的農民跟二十年前的農民結構不一樣,受教育程度不一樣,觀念不一樣,見識也不一樣,所以對新知識的渴望和需求也不一樣,現在農民對市場行情的需求比任何時期都要強烈,糧棉改革全面放開就迫使農民自覺地要成為市場經營的主體,從這個角度出發做一個農業頻道全方位為農民服務也是政府應該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