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長征大事記(2)長征失利階段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03日 14:56 來源:

  1934年10月中旬 中央紅軍主力從於都以南地區突圍,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

  10月中旬 蔣介石在華北視察,突接“南昌行營”情報,得知中央紅軍主力有突圍模樣,乃匆匆趕回南昌,判斷紅軍行動方向。蔣介石從東路軍蔣鼎文部所獲材料中判明:中央紅軍不是戰術機動,而是戰略轉移;不是南下,而是西進。於是擬定了追堵長征紅軍的初步計劃要旨。

  10月21日至23日 中央紅軍自21日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向敵軍第一道封鎖線發起總攻,實施突圍,迅速佔領了王母渡、韓坊、古陂、新田等地,23日突破了廣東軍閥陳濟棠部扼守的信豐至安遠間的第一道封鎖線,自南康、大庚間橫渡漳水。

  10月24日 紅六軍團在甘溪戰鬥失利後,一部進入荒無人煙的大山野林之中,經過艱苦轉戰,打破了湘、桂、黔敵軍二十四個團的圍追堵截,於是日在黔東北印江的木黃和松桃的石梁與賀龍、關向應、夏曦領導的紅三軍勝利會師。

  10月26日 紅六軍團和紅三軍會師後,於是日在川黔交界的四川酉陽縣南腰界舉行兩軍會師大會。經中央軍委批准,紅三軍恢復紅二軍團番號,賀龍任軍團長,任弼時任政治委員,關向應任副政治委員。中央決定兩軍合成一個戰略單位,成立總指揮部,由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統一指揮兩軍的軍事行動。

  10月28日 為策應中央紅軍長征和開闢新的根據地,紅二、六軍團從南腰界出發,挺進湖南,開展湘西攻勢。

  10月間 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七軍團)從福州地區移帥北上後,先後攻佔羅元、慶元、常山等地,但遭到優勢敵軍的圍攻,被迫轉入閩浙贛邊根據地,與萬志敏領導的紅十軍會合。兩軍會臺後,11月4日,中央軍委指示紅七軍團與紅十軍合編為紅十軍團,紅七軍團編為第十九師,紅十軍和地方武裝編為第二十師、第二十一師。全軍近萬人,繼續擔任抗日先遣隊的任務,分兩路北上。紅十軍團以劉疇西任軍團長,樂少華任政治委員,粟裕任參謀長,劉英任政治部主任。以後又成立以方志敏為主席的軍政委員會,領導紅十軍團的行動。

  11月1日至8日 中央紅軍佔領汝城以東的連珠岩、土橋、東岡嶺、蘇仙鎮等地,進到汝城、城口、沙田一線,突破了由湖南軍閥何鍵部防守的第二道封鎖線(廣東仁化至湖南汝城間),沿贛粵湘邊向湖南前進。

  11月13日 蔣介石鋻於中央紅軍西進甚急,深恐中央紅軍渡過湘江,進至桂、黔邊境,是日“南昌行營”發佈“追剿計劃”,以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所有原西路軍各部長及北路軍蔣係“中央軍”薛岳部及周渾元部,均歸指揮。同時又電令貴州軍閥王家烈,廣西軍閥白崇禧各派得力部隊分至湘黔、湘桂邊境堵擊,妄圖“殲滅”紅軍于湘江以東地區。

  11月25日至30日 中央紅軍在全州以南湘江東岸與敵浴血奮戰。27日,紅軍先頭紅二師、紅四師各一部于興安、全州之間,渡過湘江,並控制了界首至覺山鋪之間的渡河點。湘桂兩省敵軍分路向紅軍猛撲,妄圖奪回渡河點,阻止紅軍渡河西進。尾追敵軍也與紅軍後衛部隊展開激戰。29日,紅三軍團渡過湘江,于界首阻擊敵人,掩護中央縱隊渡江。30日,中央縱隊渡過湘江。經紅軍英勇奮戰,突破了湘桂敵軍設置的第四道封鎖線,但紅軍減員至三萬多人。

  11月26日 中共湘鄂川黔邊省委宣告成立,任弼時任書記,同時成立了湘鄂川黔革命委員會和軍區領導機構,賀龍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和軍區司令員,任弼時任軍區政治委員。11月下旬,紅二、六軍團根據中央軍委指示精神,停止南渡酉水,佔領大庸、桑植後,推備奪取沅陵,進入湘中,策應中央紅軍西進。12月初,紅二、六軍團主力沿沅江東下。

  11月27日 紅二十五軍從信陽城南越過平漢鐵路,進至桐柏山區,在方城的獨樹鎮與敵反復衝殺後,於是日甩開敵人,進入伏牛山區。但伏牛山區反動組織嚴密,地主圍寨甚多,且北臨隴海路,創建根據地較為困難,紅二十五軍不得不放棄在伏牛山區建立根據地的原定計劃,繼續向陜南前進。

  11月底 中央根據地中共中央分局舉行會議,決定成立贛粵邊特委和軍分區,派李樂天、楊尚奎去贛粵邊,羅孟文去楊贛縣,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去閩西。

  12月上旬 中央紅軍翻越西延山脈的最高峰──越城嶺(老山界),進入苗、僮民族地區。

  12月10日 中央紅軍進入苗、惶民族地區後,紅軍住地連續失火。是日,中央縱隊到達龍坪,此係僮族村鎮。當夜宿營後,發生大火,村鎮燒燬過半,紅軍奮力搶救,並抓獲國民黨放火姦細三人。次日召開群眾大會,將姦細公審後處決。

  12月13日 中央軍委在通道境內召開會議。是時,敵“迫剿軍總司令”何鍵調集湘軍及配屬其指揮的“中央軍”薛岳所部共十五個師的兵力,在通道城以北地區──新寧、武岡、綏寧、靖縣、會同、芷江、黔陽一帶進入陣地,進行堵截。如果中央紅軍堅持原定計劃,北上會合紅二、六軍團,就要與五、六倍的敵軍決戰。在此危急關頭,毛澤東力主放棄與二、六軍團會合的原定計劃,改向敵人兵力薄弱的貴州前進。於是中央紅軍自通道城改變了進軍方向。但博古、李德仍然堅持會合紅二、六軍團的基本目標。

  12月14日 中央紅軍佔領貴州黎平縣城,打開了通向貴州的門戶。

  12月16日 紅二、六軍團在涪澀河殲敵三十四旅大部。17日,佔領桃源,包圍湘西政治經濟中心常德,牽制敵軍十余個師,勝利完成了配合中央紅軍突圍長征約戰鬥任務。

  12月18日 中共中央在黎平召開政治局會議,作出了《關於在川黔邊建立新根據地的決定》。

  1935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在猴場召開政治局會議,作出了《關於渡江後新的行動方針的決定》,提出紅軍渡過烏江後的行動方針“主要的是和蔣介石主力部隊(如薛岳的第二兵團或其他部隊)作戰,首先消滅他的一部。來徹底粉碎五次‘圍剿’,建立川黔邊新蘇區根據地。首先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地區,然後向川南發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務”。決定提出紅軍的基本口號是:“創造川黔邊新蘇區根據地”、“徹底粉碎敵人五次‘圍剿’”、“消滅蔣介石的主力部隊”;決定提出利用爭取的時間,使部隊得到短期休整,加強連隊政治工作,縮編部隊,充實戰鬥連隊,以適應新的作戰環境,決定提出保持同二、六軍團和四方面軍的密切的通訊聯絡,加強對他們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領導,“使他們以積極的行動,來配合我們的反攻”。

  1月1日至3日 中央紅軍在江界河、茶山關、回龍場等渡口分二路強渡烏江。中路前衛團(紅四團,團長耿飄,政委楊成武)于1月1日到達江界河渡口,進行威力偵察。2日上午,佯攻老渡口,在上遊新渡口強渡,未成。3日上午再次強渡,擊潰黔軍江防司令林秀生部第五、第六兩個團,強渡成功。下午,佔領黔軍江防司令部所在地豬場(珠藏)。左路于茶山關渡口渡江,因黔軍獨立第二師侯之擔部第二團未加抵抗,于3日安全渡江,進入尚嵇。右路于2日在回龍場強渡,擊潰侯之擔部第八團,當晚進駐箐口。

  1月7日 中央紅軍第二師佔領黔北重鎮──遵義城。

  1月8日 紅軍總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發佈《通令》,提出進遵義城的十二條口號及進城八項注意。

  1月9日,中央縱隊進入遵義城,以縱隊司令員劉伯承兼任遵義警備司令。

  1月10日,軍委主席朱德在遵義發出關於紅軍進入桐梓城主要任務的命令。☆

  來源:《長征史稿》

責編:王麗華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