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6日 09:51 來源: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8.6萬人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實行戰略轉移。當時,中共中央和紅軍主要負責人博古以及共産國際軍事顧問李德等“左”傾領導者的戰略意圖是:從南線突破粵軍的封鎖線,到湘西去會合紅二、六軍團,創建新的根據地。長征後一個多月,紅軍雖然突破了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但由於“左”傾領導者消極避戰,致使紅軍損失過半,銳減到3萬多人。
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後,蔣介石很快就判明紅軍的意圖,急調40萬大軍圍追堵截,妄圖一舉消滅紅軍。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左”傾領導者才不顧紅軍面臨全軍覆滅的危險,執意要按原計劃北上湘西,去與二、六軍團會合。紅軍如繼續北上,無疑將鑽進敵人預先佈置好的羅網。這就引起了中央最高領導層對原定計劃的爭論。毛澤東、王稼祥、張聞天等率先起來對“左”傾軍事路線進行公開的批評。
12月11日,紅軍佔領湖南通道縣城。12日,中革軍委臨時決定在這裡召開緊急會議,與會者有:博古、周恩來、張聞天、毛澤東、王稼祥和李德。會議著重討論紅軍戰略轉移的前進方向問題。李德、博古認為“我們依靠二軍團的根據地,再加上賀龍和肖克的部隊,就可以在廣闊的區域向敵人進攻,並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帶創建一大片蘇區。”
毛澤東極力説服博古等主要領導人,建議放棄與二、六軍團會合的原定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他説:“應該放棄在長江以南同二軍團一起建立蘇區的意圖,向四川進軍,去和四軍團會師。”張聞天、王稼祥、周恩來等大多數人贊同毛澤東的正確主張。但李德、博古仍堅持與二、六軍團會合原定計劃。這次會議雖然通過了毛澤東的建議,但由於中央領導層中意見不統一,故未能對戰略轉移的大方向作出決定。
會後,中革軍委于當日19時半下達了“萬萬火急”的《我軍明十三號繼續西進的部署》,仍按李德、博古的意見行事,電令一軍團之第二師及九軍團應向黎平方向前進,“相機進佔黎平”。同時尋機北上,與二、六軍團會合。野戰軍司令部在13日《我軍進入貴州動作的部署指示》中指出:“我軍以迅速脫離桂敵,西入貴州,尋求機動,以便轉入北上。”14日,野戰軍司令部給二、六軍團的指示重申:“我西方野戰軍已西入黔境,在繼續西進中,尋求機動,以便北上。”要求活動於常德一帶的二、六軍團,策應中央紅軍北上。
通道會議研究了軍事問題,雖然沒有就戰略方針的轉變問題取得一致意見,但促進了這個問題的解決,從而為爾後黎平會議決策紅軍戰略計劃轉變,作了必要的準備。
責編: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