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 | 搜視 | 電影 | 電視劇 | 直播 | 點播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房産 | 家居 | 論壇 | 訪談 | 博客 | 星播客 | 網尚文摘
>> 欄目首頁

“用事實説話”與“用觀點説話”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1日 15:16

  用來表明媒體觀點的電視新聞評論是如何“説話”的?從1994年4月《焦點訪談》開播到2003年5月央視新聞頻道《央視論壇》節目誕生,中國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經歷了一個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作為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兩個典型代表,《焦點訪談》與《央視論壇》有著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在節目形態、特別是表達媒體觀點的“説話”方式等方面則各有韆鞦,前者以深度報道方式剖析事實、展示媒體立場,側重“用事實説話”;後者借演播室討論“透過現象説本質”,雖以新聞事實為依託,卻更鍾情于評論,重在“用觀點説話”。此“説”不同於彼“説”,二者在説話內容、説話主體和説話方式上有顯著差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一、 説話內容:“説事實”與“説觀點”

  “用事實説話”是節目片頭醒目的一句話,從這一欄目方針可以清楚地看出,“事實”是《焦點訪談》節目的基本內容。《焦點訪談》是一檔以深度報道為主,以輿論監督見長的電視新聞評論性節目。它堅持“用事實説話”的方針,採集、選擇“領導重視、群眾關心、普遍存在”的大量反映社會進步與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①使其成為節目的焦點、公眾的焦點(當然,問題或事件本身具備了成為焦點的要素),以媒體特有的方式設置議題,進行輿論監督。她所有的訪談都是圍繞某一問題、“事實”進行的,且訪談又是以深度報道的手段層層展現事實、剖析事實,她用事實説話,對事件進行認真調查,深入追蹤,對新聞資源蘊涵的深層背景深挖細掘。媒體在這檔節目中當然會表明觀點,但它不會直截了當地站出來“説話”,而是“寓論斷于序事”,即通過對“事實”一步步揭露的敘述過程,讓觀眾在邊看邊思索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媒體暗含的觀點和態度,最終使傳播致效,達到輿論監督的目的。一句話,“事實”是《焦點訪談》節目的核心,十多分鐘的節目裏媒體更多的是在“説”事實,觀點是通過“事實”的敘述過程表達出來的。

  《央視論壇》也在片頭用“透過現象説本質”來標明節目的特色,這大概是該欄目的方針了。《央視論壇》是央視新聞頻道中一檔純粹的評論節目,她不採集新聞,而是對各種媒體提供的新聞事實中最引人注目最具談論空間的議題進行解讀、分析和評論。“説本質”表明她不想僅僅停留在對新聞現象表層的簡單重復,而是要要深入探討更深層次的問題、規律。在新聞頻道中,她的功能相當於平面媒體的“時評”或“評論員文章”。②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央視論壇》的片頭還有“事實、背景、觀點、評析、客觀、公正、權威”等字樣,這些為我們分析該節目的特色提供了依據。從節目方針看,《央視論壇》當然也要以新聞事實為依託,即尋找“由頭”來展開評論,這也該是所有“新聞評論”的共性吧。然《央視論壇》並不把“事實”作為核心,而把重點放在“觀點”的評論上,這一點從欄目名稱和欄目定性為“新聞頻道中一檔純粹的評論節目”不難看出。《央視論壇》的特色是借新聞説話,説的是藏于新聞事實背後超乎新聞之外的觀點,以此來表明媒體的立場。

  從結構形式看,《央視論壇》為了突出觀點,三十分鐘的節目分若干小節進行,每一節還把嘉賓討論得出的“觀點”以字幕的形式突出。以2004年1月14日晚節目為例,話題為“鞭炮:禁與放之間”,主持人董倩先由部分城市煙花爆竹開禁的新聞説起,輔以過去十年間各大城市禁放煙花爆竹的資料回放作對比,提出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繼而由嘉賓發表評論,得出觀點一(字幕);主持人又對部分城市關於煙花爆竹經歷的“禁——放——禁”的過程提出質疑,引導嘉賓從環境、安全、社會風俗等角度評析政府政策出臺的背景以及變化的原因,得出觀點二(字幕);隨後主持人話題一轉:怎樣讓老百姓適應這種變化?經評論員的一番評析,得出觀點三(字幕);最後,主持人對整個節目作總結。

  綜觀兩檔節目方針不難看出,二者的共同點是都以事實為依託,差別在於,節目創辦伊始,《焦點訪談》就盯住了“事實”這個核心,而《央視論壇》則扣住了“觀點”這一重心,節目形態和風格自然相距甚遠。

  二、 説話主體:“相關人物述説”與“評論員評説”

  《焦點訪談》採用演播室主持和現場採訪相結合的結構方式,使報道有著落,評論有依據,述與評相互支持,相得益彰。從結構看,《焦點訪談》大體分為“三部曲”:主持人引題——記者現場追蹤採訪——主持人總結。其中很顯然,第二部分記者對當事人、相關人的現場採訪是節目的重頭戲,佔有很大比重。正是通過現場採訪這一方式,把與問題相關的事實層層揭開,逐漸接近真相,從而深層次揭示內幕和本質。在這種節目形態中,“説話”的主體不是記者也不是主持人,而是事件的當事人、被採訪對象。《焦點訪談》常見的“人物述説”大致有三類:一是當事人述説。她在節目中直接引用雙方當事人的話語來解釋新聞事實,以便讓觀眾直接了解當事人的態度,從而直觀地展現新聞事實,加上採用對比手法,有利於避免主觀臆測,力求客觀公正。二是目擊者述説。如《貝港橋何以坍塌》這期節目就借用了兩位目擊者的話,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橋身坍塌時的可怕情形。採用立場較為中立的“目擊者説”有助於提升新聞報道和評述的客觀性。三是權威人士説。《焦點訪談》大量採用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的話大大增強了對新聞事件的解釋性和説服力。媒體通過鏡頭把事件的前因後果先展現給觀眾,在“敘事”的過程中,記者一般不直接發表評論,觀眾在記者的深入調查過程中徹底明白了事件的來龍去脈,自然有了自己的觀點。《焦點訪談》出於“不把觀點強加給觀眾,讓觀眾自行思索”的理由,不對事件作過多評論,就算是片末主持人的點評也是點到為止,不作深究。這種以“相關人物述説”的信息傳播方式,改變了“畫面+解説”的老套路,使得報道更加客觀真實,觀眾更容易接受。這樣做,是出於欄目定性的要求,當然有積極之處,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倘若事情過於複雜而點睛評論過於簡單、缺乏剖析力度,也會因揭示不深,留下太多空白。

  《央視論壇》節目正好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一點。她採用演播室主持人與嘉賓“辯論”的談話類節目形式。發言者是代表媒體的“本台評論員”和“特約評論員”(有時也會針對不同的節目內容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做嘉賓)以及主持人自己,他們直接代表媒體説話,直接表達觀點,公開表明傾向,態度鮮明。從《央視論壇》段落明晰的結構我們發現,無論演播室的話題怎麼轉換,討論的主體始終是媒體的代言人。媒體想借助這些相對權威的發言主體通過開放式的討論、評析來追求觀點的權威。這種權威,不是建立在等級地位的高低上,而是建立在觀點的客觀、公正上。

  三、 説話方式:“紀實敘事説”與“嘉賓辯論説”

  表達觀點和立場是新聞評論的共性之一,差別在於它通過什麼方式,怎樣“説”。司馬遷著《史記》時,為了表達觀點,曾有兩種方法為世人所熟知:一是“寓論斷于序事”,即“司馬遷不用專門説一些議論的話,就可以在史實的敘述過程中把自己的論點表達出來” ③,借他人之口説自己想説的話;二是在篇末以“論讚體” (如“太史公曰:……” )的形式直接發表評論,畫龍點睛。而今,這兩種方法在電視新聞評論中得到了靈活運用,《焦點訪談》與《央視論壇》便是鮮活例證。兩檔節目都代表媒體説話,傳達媒體觀點,追求客觀、公正與權威,但“説話”方式卻不盡相同。

  《焦點訪談》類似于“寓論斷于序事”,重視“用事實説話”,以紀實敘事為主。《焦點訪談》的生命力,不僅在於其用事實説話所贏得的內容真實,而且在於其紀實風格所確立的形式真實。紀實手法對真實的追求,表現在敘事方式上,要求突破線性結構的局限,以獨立的立體語言結構,在具體的時空中追隨新聞事件的發展,重視過程的記錄,讓過程本身成為電視新聞評論的內容。④ 電視深度報道的一個發展趨向是“故事化”,講故事就得有場景、有人物,有懸念(事件的發展與結局、人物的命運等),有深度,而不是讓觀眾去看一篇乾巴巴的“説明文”,這就體現了記者調查的存在意義。《焦點訪談》中的許多成功之作都採取了調查取證的方式,通過對事件的發生、發展以及記者的調查採訪過程的忠實記錄,利用形象的真實和聲音的真實來襯托環境的真實、氛圍的真實和心態的真實的。如《倉儲糧是怎樣損失的》對糧倉實況的取證、《道口 呼喚安全》對現場氛圍的紀實拍攝,都是通過對典型過程的記錄來為整個評論提供事實支撐的。記者在新聞現場採訪報道,向觀眾講述事情的經過,在對事件的敘述過程中,記者大多數時間藏于鏡頭之後,而把事情發生的背景、原由經過、結果展示給觀眾,媒體的觀點大都是通過敘事過程含蓄表達或是通過當事人之口説出的,即使是篇末主持人的評論也是惜墨如金,並不冗長、尖銳,有時只是接連提問,讓觀眾自己思考。

  《央視論壇》為了建立一種符合“電視時評”文體要求的表現風格,“説話”方式突出體現了它所稱的“全新的談話角色和全新的談話方式”。全新的談話角色是指它的發言者是一支相對穩定的被稱為“特約評論員”和“本台評論員”的隊伍;全新的談話方式主要是它的“辯論色彩”,這大概是《央視論壇》區別於《焦點訪談》“説話”方式的最大特點。《央視論壇》的談話通常在主持人和評論員之間展開,主持人在其間不僅是發問,而且直接參與引導、討論,還經常站在觀眾的角度預設各種不同的觀點對評論員的表述提出質疑,從而給談話過程賦予“辯論”色彩,使得討論的過程充滿張力。“辯論”、“質疑”都不是為了拆臺,不是為了互爭高低,而是為了使結論更加無懈可擊,因此,“辯論”本質上是討論。並且,辯論的過程也加深了對事物本質的認識,評論告訴觀眾的不僅僅是結論,也包含了得出結論的過程,這樣的過程,媒體是在“用觀點説話”。這種方式能否得到觀眾的認可,則在於“觀點”是否正確、客觀公正以及得出“觀點”的過程是否水到渠成。

  電視新聞評論是電視媒體發言的主要方式之一。媒體如何説話如何表明觀點,電視新聞評論該如何“説話”,方式方法繁多,《焦點訪談》和《央視論壇》分別是“用事實説話”和“用觀點説話”的兩種典型代表,在新聞實踐中有顯著差別。“用事實説話”較為含蓄,表達觀點“潤物細無聲”,容易讓人接受,但若缺乏必要的“點睛”評論,會使媒體的立場變得含糊,同時由於受眾對事物的選擇性理解,不同的人會對相同的事實做出不同的解讀,這就需要恰如其分的評論來點化,否則,難以達到議程設置之功效。嚴格來説,“用事實説話”應是新聞評論的一種手段,它的本質還是發表評論表明觀點。“用觀點説話”既是新聞評論的特徵之一,也是顯示立場的一種方式,其特點是顯山露水,觀點鮮明。但若處理不好,卻有“把觀點強加於受眾”之嫌,稍有不慎,易遭受眾逆反心態抵觸。其實,媒體把觀點挑明了未嘗不可,關鍵在於媒體的觀點是否正確而深刻,是否客觀而公正,是否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能讓大多數人接受。(賴浩鋒)

  註釋:

  ① http://www.cctv.cn/program/jdft/02/index.shtml

  ② http://www.cctv.cn/program/yslt/20030707/100984.shtml

  ③ 白壽彝:《司馬遷寓論斷于序事》,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61年第4期。

  ④ 李文明:《新聞評論的電視化傳播——<焦點訪談>解讀》,P204,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年。

(編輯:柳博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