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製片人 孫傑
欄目製片人 中央電視臺高級編輯
1986年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在新華通訊社工作。1994年進入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曾任《焦點訪談》編輯、製片人。策劃、組織過中央電視臺《相逢2000年》、《新世紀》、《旗幟》、《中國入世》、《一年又一年》等大型直播項目;策劃、組織了《焦點尋蹤》、《焦點的報告》、《焦點的變遷》、《親歷》、《秩序 命脈》等《焦點訪談》系列報道或特別節目。電視作品《成功的“軟著陸”》獲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一等獎、《中國入世特別報道》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論文《輿論監督的策略》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曾以訪問學者身份先後赴美國東西方中心、夏威夷大學和香港大學交流、講學。
| |
製片人、主持人 張羽
1969年11月 生於北京
1988年——1992年 就讀于北京大學國際政治係
1992年 進入中央電視臺
1992年——1997年 《正大綜藝》編導 《環球》主持人 拍攝了一些風花雪月、遊山玩水的節目
1997年 調入新聞評論部,從事嚴肅的新聞評論工作。先後主持過《新聞調查》、《東方時空》、《新聞會客廳》、《央視論壇》等欄目。期間曾參與策劃、主持過《澳門回歸》、《三峽導流明渠截留》、《三峽再聚焦》、《一年又一年》、《張健橫渡英吉利海峽》、《敦煌再發現》、《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全球聯合祭禮》、《“碗礁一號”沉船考古》、《“神六飛船”載人航天飛行》等多個大型直播節目。
2000年起 任節目製片人。策劃負責過《感動中國》、《一年又一年》、《魅力城市展示》等大型活動。
| |
主編 徐榕
1990年畢業于華中師範大學
1997年進入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先後在《東方時空》、《焦點訪談》做記者
2003年調入《央視論壇》
| |
主持人 董倩
自述:我出生在1971年,在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北京八中、北京大學完成了教育。
1995年底,大學畢業後不久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我考入了中央電視臺,開始在《焦點訪談》國際組工作。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要從零開始,什麼是電視,什麼是記者,如何做一名記者,甚至如何面對和處理紛雜的人際關係,都要學習。本以為在北大念了4年書,應該是足夠成熟了,學校裏有多少小弟弟小妹妹管自己叫學姐呢,夠老成了吧。於是,戴了一副故做鎮定的心情去上班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第一天到中央電視臺來上班的情景。那是11月底的一天,天是鉛灰 色的,天空中飄著無窮無盡的大雪花,冷得不得了。我早早地趕了4路車到東門傳達室等製片人李小萍來接我進去。人家定的是9點,我恨不得8點就到了。後來才知道,我是參加招聘考試進臺的,所以不象正式分配進來的同事,有完備的一套證件,每天可以目不斜視、傲然出入于把守大門的武警衛兵的眼前。我雖然被考試錄取了,但一切還沒有辦理,所以站在東門外等,跟傳達室裏的一切人沒有任何兩樣。那時候根本不懂這些,緊張興奮地站在雪地裏,緊緊地盯著東門裏面出來的人,看哪一個像是接我的。哪顧得上冷,人興奮得直熱。後來想想,當時我夾雜在一大早就來上訪告狀的人們中間,急迫閃亮的眼神兒和凍得紫紅的臉蛋兒,還真得自己找人家,否則人家李小萍怎麼可能看到我呢?我要不主動迎上去,就是一個進京上訪的傻丫頭。
第一次的印象太深了,我甚至記得那天我穿的是什麼:細格布襯衫,灰色套頭毛衣,牛仔背帶褲,為了上班新買的銳步運動鞋,一條灰格的寬大羊毛圍巾,一件米色的毛茸茸的羽絨服,還有一頂我媽給我織的藍白花毛線帽子。我就是以這一身的學生氣面對一切去了。
但是我沒有想到,迅速撲面而來的新鮮事物竟會是這樣陌生。我進了電視臺,可根本不懂電 視,連什麼是編輯機都不懂!我所熟悉的是在自己家裏看到的電視節目,而遠遠不是"電視" 本身!後來我才知道,在電視臺,是沒有人主動輔導一個新人的,不懂的就要勤著問,勤著陪笑臉去迎人家的冷漠。當時我哪懂。北大的4年養出來了清高、比別人多上幾倍的自尊、還有,甚至是傲慢。而所有這一切,當我每天看著辦公室裏的同事出出進進忙這忙那,自己卻像個木頭一樣傻呆呆坐在分給我的辦公桌前不知所措時,轟然倒塌。取代它們的是自卑。真是小姑娘啊,那種自卑幾乎要了我的命。哪曉得在往後的日子裏,自卑有可能是時時侵襲咬噬那顆稚嫩純真的心的。
時間過得快啊。
轉眼間8年了。好象什麼都在變,什麼都變了。我開始成為一名真正的記者,去第一線採訪、去現場報道。經歷了不多、但是也不算少的大事報道:香港回歸、抗洪搶險、政府換屆、50年國慶大典、澳門回歸、申奧成功、APEC會議、中國入世。我在一點一點地積累著經驗,我在一點一點地向著我心中的目標靠近。也許還有一點沒變吧:學生氣。不採訪的時候,我還是喜歡穿學生時代的衣服:套頭的運動衫、各種布襯衣和寬大的褲子。仿佛總有一股力量在把我往學生時代拉,要我遠離電視圈的一些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習慣,要保持樸實、低調。我爸是從山東農村出來的,他經常用一些農諺教育我,有很多聽起來簡直是對牛彈琴,但有一句我牢記在心:稻子熟了才彎腰。
在我寫下這些字句的時候,我猛然想起,就是今天吧,6年前的今天,11月20號,漫天的大雪,熱烈奔放,在迎接著一個剛剛告別大學校門、樸實稚嫩的女孩子進入中央電視臺的大門。她哪知道,這一扇門就此改變了她的一生。從那天起,她開始踏上了艱苦的記者的道路。
| |
特約評論員 徐慨
1986-1990 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1990-1994 南京日報
1995-1997 南京嘉遠廣告公司
1998-2000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2000至今 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
| |
策劃 孫騰越
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
先後做過記者、編輯、主任、主編等。
2001年進入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先後在《焦點訪談》、《東方時空》、《央視論壇》做策劃
| |
策劃 王文雁
文雁,女,曾用名:王文雁,現用名:王文雁。
1997年背井離鄉,自願加入京飄一族,先在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衝鋒陷陣,憑作品《吉煙現象》獲得1999年度中國新聞獎電視評論類一等獎。現跳進這個深不可測,前途無限的央央大“壇”,再搏一回。
最高興的事:現從事的正是從小就夢想而一度曾以為永遠只能是夢想的工作。
最害怕的事:今天就能想到明天自己會在哪過著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最喜歡的事:與智者聊天,看經典大片,行萬里河山。
最欣慰的事:在人生的緊要關頭做過幾次重要的選擇,至今覺得每一次都無悔。
最想説的事:感謝困難之時幫助過我的所有的人。
| |
策劃 王洪梅
70年代初出生。江蘇徐州人。1999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之後進入中國青年報社,任記者編輯。2003年4月,來到中央電視臺《央視論壇》。
| |
策劃 朵生春
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2003年加盟《央視論壇》。
| |
策劃 李錦
四川人,新聞學碩士,策劃。
| |
策劃 楊紅
主任編輯
1998年加盟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
相繼在《焦點訪談》、《聲音》、《央視論壇》等欄目任職編輯、記者、策劃等工作。
最後總算弄明白了:
中央電視臺是艘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了不得。
在艦上當水手沒什麼不得了。
| |
編輯 徐斌
1985年在電臺工作
1994年在電視臺工作
2500年在哪工作
| |
編輯 孟穎
喜歡這個職業,因為它和我的理想最接近。
閒時可以“談天談地談人間,笑你笑我笑人生”;忙時可以“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敬業、職業、專業是我的工作標準。自信、寬容、善良是我的生活標準。
| |
編輯 馬媛
2000年——2004年 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
2004年至今 《央視論壇》工作
感謝《論壇》提供了第一支書寫我人生履歷的筆。正如誕生不過兩年的論壇一樣,我們都是新生軍,有著漫漫的征程和廣闊的前景,而這一過程需要我們為之付出艱辛和努力。每一天我都不忘提醒自己:保持一顆冷靜而不缺乏激情的心,一雙客觀而不冷漠的眼睛。
| |
編輯 孫碩
生於八十年代,江西財經大學國際金融專業。放棄本專業工作,在畢業前一年來《央視論壇》實習,後偶遇節目改版,因擅長Montage而留下。狂熱于音樂、電影,即將其Montage于節目片子中,至今仍熱忱於此。
我可以證明放棄就是另一種選擇!
| |
編輯 蔣薇薇
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電視係,2003年進入《央視論壇》,任編導。
人的一生實際上就是由一個又一個十字路口組成的,我很幸運,在每一次面臨十字路口“向左走向右走”的抉擇時,總有人為我指點迷津,在關鍵時候推我一把。明天會怎樣誰也不知道,重要的是把握好每一個今天。
責編: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