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傑出歷史名人與澳門(1)《利瑪竇》(探索發現2006-278)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08日 09:53 來源:CCTV.com

1606年冬季,北京“南堂”天主教堂內,已是知名學者的徐光啟,幾乎每晚都在與一個外國傳教士一起交流……

他們並不談論天主教的教義,也不探討中國的思想文化,而是為了翻譯一本科學著作,這本書,就是歐幾裏德的《幾何原本》。

傳教士負責教會徐光啟書中的內容,而徐光啟絞盡腦汁想出對應的中文,這註定將成為一次偉大的合作。

400年後的今天,我們還在享用這次合作所帶來的成果:我們熟悉的點、線、面、三角形、平行線,幾何、直角、銳角、鈍角,這些中文的幾何詞彙,都在這次合作中被創造出來。

這名傳教士叫利瑪竇,一位意大利籍天主教的神父。

1415年葡萄牙人奪取了非洲的休達之後,發起了一系列開拓疆土的活動。在那個世紀的後50年裏,迭戈康到達了剛果河口;迪亞斯繞過了好望角;達伽馬在印度拋下了船頭的鐵錨。

與此同時,與葡萄牙人向東的開拓相類似,哥倫布劃時代的航行向西打開了西方人的眼界。

殖民者緊緊跟隨著探險家的腳步。

也門和霍爾木茲海峽與1507年被葡萄牙佔領。1511年德阿爾布魁克佔領印度果阿,世界各地飄揚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國旗。

人們眼中的世界極大地擴展了,數不清的民族和千差萬別的文化,突然出現在歐洲人的視線中。

這一切,對於天主教來説,仿佛在一夜之間,有著數不清的人等待他們去拯救,等待他們傳播的上帝福音。

1582年8月7日,一艘外輪抵靠澳門碼頭,30歲的利瑪竇登上了這片陌生的土地。

他是為開拓在中國的傳教事業而來的,這個神秘的國度深深吸引著這位年輕的神父,而澳門將成為他了解中國的窗口。

此時的澳門,葡萄牙人已有900多人,他們已經獲得嘉靖皇帝的批准,在這裡租地建屋,受明朝政策的限制,每年只能在規定的時間往返廣州進行貿易。即使這樣,澳門依然成為當時最為重要的貿易中心。

貿易的繁榮使得澳門成為遠東最為重要的一個城市。天主教也隨葡萄牙人的進入而在澳門落地生根,在利瑪竇到達的時候,澳門已是教堂林立了,其中最宏偉的是聖保祿教堂,它是天主教的一支耶穌會在澳門的總部,中國人稱為三巴寺。而神父們都被稱為三巴寺僧。由於管轄著日本、馬六甲、菲律賓教區,它已經成為遠東天主教的中心。

儘管傳教士們在澳門生活了30多年,卻始終沒能進入中國內地,因為他們雖然有一腔熱情,卻沒一個懂中文,也不了解中國國情。

當在澳門的耶穌會長范禮安意識到學習中文的重要性時,便從所負責的教區內選擇一些有能力的神父來澳門,以便系統地學習中文,為進入中國內地的事業做準備。羅明堅、利瑪竇等人被挑選出來,而利瑪竇成為最佳人選,因為他既年輕又有學識。

1552年10月6日,利瑪竇誕生在意大利馬塞拉塔市一個名門之家,母親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父親已做到了省長,並對這個兒子抱著很大的期望,但利瑪竇卻選擇了當一名神父。

1571年,在父親失望和沮喪的目光中,利瑪竇加入了天主教的一支耶穌會。第二年,他進入羅馬學院,學習哲學、神學以及數學、地理知識,其間,利瑪竇還進修了自己感興趣的天文儀器和鐘錶的製作技術。

當地理大發現所帶來的東方熱席捲了整個歐洲時,年輕的利瑪竇也激動不已。在經過6個月的海上航行後,1578年9月他到達印度果阿,此後的4年裏他完成了在羅馬尚未修完的神學。

接到范禮安的信,利瑪竇馬上啟程來到澳門。很快,他就投入到漢語的學習過程中。

漢語的學習並不容易,但利瑪竇對中文卻十分感興趣,以至於他給自己在羅馬老師的信中,大加讚賞中文,並且也希望他的老師也學習一些中文。

在利瑪竇看來,“漢語的詞彙中沒有單複數的區別,沒有陰性陽性的區別,沒有時態和語氣的區別,他們用很容易理解的副詞就解決了問題。而且每個詞都是一個音節,最快的書寫方式就是畫,因此他們就像我們的藝術家一樣是用畫筆。而且它最大的優勢就是即使他們講話時用的是不同的語言,卻都能相互通信和閱讀書籍。”

一年的中文學習很快得到了回報,在與中國官員的會面中,會説中文的傳教士贏得了官員的好感。

兩廣總督允許教會在廣東的肇慶建一個教堂。

這是個令澳門天主教歡欣鼓舞的消息,為了更容易讓民眾接受,也為了突出宗教的特性,進入中國內地的利瑪竇和羅明堅剃了頭,換上了和尚的服裝,神父們希望民眾能像接納佛教一樣接納天主教。

肇慶位於廣州西邊大約100多公里處,明朝時作為兩廣總督府的所在地,是廣東最繁華的城市之一,中國內地的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就坐落在這裡。

利瑪竇從澳門帶來了很多內地沒有的東西:天主教的耶穌與聖母的雕塑、油畫以及一些宗教用的法器,他希望用這些新奇的東西來吸引中國人,以傳播天主教。

一開始,紛至沓來看新鮮的人們,使利瑪竇受到極大的鼓舞。

然而,與法器相比,他的展示品中最受歡迎的卻是自鳴鐘,這個能自己走動、到點就報時的神奇東西,確實比中國的銅壺滴漏要先進得多,在知府王泮的主持下,利瑪竇將澳門的製表工匠帶到肇慶,和中國的工匠一起製作了中國第一個機械自鳴鐘。

與自鳴鐘的神奇相比,利瑪竇的另一件東西更讓王泮吃驚:他簡直不敢相信世界會是這樣,他所接觸的所有知識告訴他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中國是世界的中央,所謂世界,就是指中國的15個省再加上周圍一星半點的島而已。

受到震撼的王泮自己出錢刻製出版了這幅地圖。其後,它被翻刻達12次之多,並被廣為收錄,流傳到中國各地。這件事註定要對中國的世界地理知識發生深刻的影響。

利瑪竇本人也從沒有想到,這件事讓他從此聲名遠播。

利瑪竇還帶來了許多西方的科學儀器,利用西方的科學和技術,利瑪竇成功地打開了與中國官員、士大夫的交往圈子。

但他很快發現,事情並未朝著預想的方向發展,很多人與他交往是為了一個奇怪的目的。

接下來,在肇慶生活的利瑪竇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他漸漸困惑地發現,這裡的實際生活,與他在澳門認識的中國有太多的不同,而且矛盾接連不斷。

更為糟糕的是,由於傳教士的打扮,致使人們一直認為他們就是和尚。

在當時,佛教的寺院或多或少被視為公共財産,因而習慣上寺院也允許任何公民團體在寺院擺設宴席,當地的鄉紳認為,既然這些外國的和尚將寺院建在他們這兒,就應該像其他寺院一樣,沒有理由不讓他們使用。

神父們不只一次回絕了人們將禮拜堂用做宴會廳的要求,這導致當地人的強烈不滿,以至於傳教士和當地人經常發生摩擦,利瑪竇也在衝突中受了傷。

雖然中國的傳教並不盡如人意,但傳教士們的生活卻不是很艱苦,不必為生計發愁,在他們身後是整個澳門強有力的支持,不但給了利瑪竇富裕的生活支出,還從各地調集珍稀物品、書籍,來支持利瑪竇在中國的傳教。

利瑪竇在廣東一呆就是12年,但是傳教事業始終沒有多大進展,反倒是在廣東的生活讓他對中國社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這促使他重新思考傳教的方式,以及怎樣順應這個與西方文明不同的社會。

更重要的是,他的中文水平此時已有很大的提高,不但能流利地説中文,而且能看懂儒家的經典著作,而他的中國朋友們也幫了很大的忙,在一名叫屈汝夔的儒生勸説下,利瑪竇脫掉了和尚的服裝。

張西平認為,利瑪竇開始留起鬍鬚,戴上儒冠,穿上儒袍,穿絲綢衣服出門坐轎,一切像一個中榜舉人的待遇安排自己,這樣他的整個舉止都要儒學化,他拜訪的對象肯定不可能是村夫漁夫了,他穿一身綾羅綢緞不可能沒有顧及,所以利瑪竇著儒服這件事,是他對中國文化認識深入的一個標誌。

在廣東的遭遇,使利瑪竇認為,傳教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皇帝入教,或在皇帝的恩準下傳教,而這個想法的實現只有到北京。

打定主意的利瑪竇,開始向北京進發了。

由於此時的明朝正幫助朝鮮與日本交戰,外國人很容易被懷疑成間諜,利瑪竇不但去不了北京,連落腳南京的想法都破滅了。

1/2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