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是振興東北的關鍵。科學發展萬里行東北振興系列節目,今天來認識一位由“企業人”變成“社會人”的普通老師。
呂盈,1996年大學畢業之後,就被直接分配進入了長春793廠子弟學校擔任英語老師,本以為進了國有大企業的門,怎麼也強過社會小學校的福利待遇,可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虧損的這個老國企根本就沒有能力再兼顧子弟學校,老師每月300塊錢的工資都發放困難,學生更是日漸減少,最少的時候只有不到200個。
長春朝陽學校老師 呂盈 :當時學校比較舊,793廠效益不是太好,周圍的老百姓對我們不是太放心。當時感覺不太踏實,因為學校比較小,而且學校之間競爭又這麼激烈,當時也有顧慮。
東北三省當時國有企業辦的中小學、醫院、託兒所以及公檢法機構共有7100多家,其中,像呂盈這樣的職工至少就有30萬人。面對著下崗和生存的壓力,呂盈一度認為自己也懸了。這幾年東北振興,國家首先著力推進的就是分離企業辦的學校等社會公共事務單位,793廠職工呂盈在一夜之間,身份就變成了長春朝陽學校的一名老師。“企業人”變成了“社會人”,企業的學校也變成了長春市的學校。
長春朝陽學校校長 王麗雲: 市教育局和區教委一起投入600多萬資金,去年給我們修了一棟新教學樓,而且我們現在設備非常好。
好的教學條件,讓學校的學生人數創記錄地突破了600人,生源多了,學校的師資也有能力逐步的加強,幾年的時間,原本面臨關閉的793廠子弟學校成了長春一類一級學校。而像這樣的成功改造經驗,長春市目前已經在全市國企中鋪開,23所企業辦的學校被成功剝離,2600多名教師由企業的職工變成了社會人。
責編: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