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鄉間博物館群 演繹時光足跡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29日 16:27 來源:CCTV.com

  我們都知道,一個國家有國家博物館,一個省有省博物館。而最近,在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四川成都,悄然興起了一個博物館的群落。它們在城市中心、偏遠山村,一個個、甚至一群群的出現,以獨特的視角演繹著時光的足跡。

  在成都市區西部,有一個造型奇特的建築,很多人走過那裏,都會停下腳步好奇的看一眼,當你有一天走進去,就會發現,你已經進入了一個悠遠的歷史之中。這裡就是成都金沙博物館。它展出的是這片金沙遺址留給後人的無盡傳奇。

  作為古蜀文明遺址,金沙博物館的規模僅次於三星堆遺址,是成都地區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商周時期文化遺址,它再現了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古蜀文化的輝煌。遺跡館整體結構採用了晶瑩剔透的鋼化玻璃,非常後現代,進入館內,一個大型的土坑,象牙、野豬獠牙、金器、玉器……安靜地躺在土中,旁邊的陳列館仍在建設中,龐大的工程已初見眉目,或許明年就可以讓參觀者一睹眾多難得一見的珍品。

  郫縣,距離成都40公里外,一個安靜的小縣城。陽光下,密密的稻田正散發著盛夏的氣息,而當目光越過這片綠色的田地時,你會看到一個略顯突兀的建築,它就孤獨地在那裏,安靜,從容。

  設計師劉家琨:鹿野苑,鹿野其實是一個佛教用語,這兩個字是指釋迦牟尼教育所到之地。

  草地是鬆軟的,長板是堅實的,竹子是茂密的,小徑是幽深的。入口隱沒其間,讓人探詢之時,仿佛身入桃花源,明暗掩回之中,又有一種雅意盡然的情趣。人為拉長的遊走路徑引導著人進入迷宮,一探館中究竟。這是成都第一傢俬立博物館,館內藏品都是石刻佛雕,由漢至唐,大約有2000多件。青灰色的空間裏,有玻璃的地方居然就是畫框,可以看見窗外四季更迭,一內一外,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此時此地,時空變得虛幻起來。

  設計師劉家琨:本來藏品就在講一個石頭的,佛教的故事,我作為一個建築師來做這個事情,我想就要講一個關於石頭的故事,這樣就可以擴大他們現有的藏品的主題。混凝土就是人造石了,所以當時就決定要用混凝土來做,然後是希望在修建和設計鐘錶達一定的傳奇性,所以設定的路線還有一些戲劇化的處理,其實都是跟這種傳奇性有關係的。

  雖然是建立在鄉間的博物館,居然也很快就有成都人發現了它的存在,參觀的人有的是對石刻收藏感興趣,還有的是對博物館的建築興趣更大。在這個連附近的住戶都不怎麼了解的建築裏,卻能夠吸引從外面專程趕來觀看的人。博物館離開了繁華市區,參觀者就也隨著它來到了鄉村。

  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劉家琨,畢業于建築專業,卻走上了文學之路,後來因為一個偶然,重操舊業,主要作品都在成都本地。生於斯長于斯,現實的審視生活,立足當下,是劉家琨的信條。也許就是這樣的狀態,最終決定了他的本土化工作立場,他的這種立場,與這座建在鄉間的博物館,是那麼的情緒吻合。

  設計師劉家琨:其實這個墻體有一些複雜性,因為現澆這樣一個混凝土的墻,就技術而然,其實做起來,這個事,不是當地民工可以掌握的。他們可能如果要織模,像哪個正規公司那麼區幹的話,可能保持不了垂直度,所以我們當時就是做了些實驗,我要根據當地工人的技術條件,他能做到什麼樣的程度,然後我反過來考慮我的一種設計。

  原本劉家琨想完全採用清水混凝土來建造這座博物館,但是當地的工人在技術上無法達到要求,而且因為工藝造價的昂貴,所以,劉家琨修改設計方案,最終採用了清水混凝土和岩頁磚相結合的辦法,保證了墻體的垂直度。這位本土建築設計師,用當地的材料,和當地的工人合作,甚至採用了最原始的施工技術,完成了這座真正本土化的鄉間博物館建造。

  劉家琨説:博物館項目從古到今都是建築設計師最為鍾愛的,因為對於設計師來説這是一個機會,是一種可以最全面展示設計師創作意識的機會。

  也許就是因為建在鄉間,博物館才可能實現這樣的創意:沒有一部空調,但館內溫度卻總是比室外要低5度,原來,在墻體下方,有著會呼吸的換氣扇和小窗戶,屋頂上,四四方方的天窗也戲納著室外的陰涼,天窗與墻體之間的縫隙,讓人走在封閉的空間裏,凝神欣賞藏品的時候,不會被悶熱的天氣所打擾。而誰又能想到,建在成都偏遠山村的這座博物館,總體的建築風格,像極了江南的蘇州園林。

  設計師劉家琨:就是中國園林的那種基本的手段是圍合一方小世界,然後迂迴曲折的區感受它,以小見大這樣子,我們這個設計其實只有十畝地,如果十直接就從門口就到那個小小的一千平方米的館,其實十很無趣的,他也不能感受林間空地各個不同狀態。這個設計十故意繞來繞去,這麼一繞的話,其實就有五百米左右的路線,那麼在這一里路上,有點像移步換景那種。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離石刻博物館80公里外的安仁鎮,還深藏著一個博物館的群落,它像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兒,等待著人們發現、哺育。

  博物館群裏,也有劉家琨的設計,紅磚是他設計鐘館唯一利用的建築材料,鐘館的平面方圓相套,方圓之間高而狹窄的間隙中,形成了四面鐘墻,中心圓形院落沒有一件物品,仿佛一個抽象的概念,無法用言語表達。

  設計師劉家琨:人們經過剛才那些甬道,洞窟,壁龕這種狀態,把鐘給參觀完以後,就進入這個院子,圓形的院子是一個聲學的院子,它裏邊什麼都沒有,應該説只有光影,通過這個投在墻上的光影,他可以感覺到時間的變化,然後到裏邊去,因為這種聲學的共鳴,他會感覺到自己就是鐘。

  2005年8月15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建川博物館群試營業第一天,先期開放的4個抗戰系列博物館迎來了6萬名參觀者,來自成都住宅小區的人們、透過書本了解歷史的孩子們,通過博物館的一件件展品,更深刻感受著歷史的存在。從那天開始,安仁鎮的博物館群落開始聲名遠播。

  建川博物館的館長樊建川也是一個成都人,現在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博物館當導遊,他來大邑安仁鎮3年,可他收藏的是整整30年的心血。

  200萬件藏品,分為三個系列,其中抗戰系列收藏品中就有國家一級文物十幾件,其他系列收藏品包括瓷器、像章、票證、鏡子、宣傳畫,而民俗系列的館藏還有老照片、老公館傢具等。看起來,真的是要有一個博物館的群落,才會有足夠從容的空間展示歷史。

  藝術家樊建川:你像這些瓷器,當年每家都有,現在你走一百家人,走五百家人,看不到一件,這三十年變化很大。

  群落裏25個博物館的建築設計大師雲集,劉家琨負責對博物館群落進行了總體控制性規劃,3個系列的展館都有道路連通。建成後的博物館群落和包括周邊規劃的商業、住宅空間,將形成一個功能齊全的小型城市。

  這是一種全新的博物館理念,更是建築史上的一次精彩展示。從設計圖和模型上看,整個博物館群落既有規劃,又在創意上允許建築師們充分發揮想像力,以實現建築、環境、空間的統一。

  成都,天府之國,自然富足,養成了成都人的休閒安逸,這滿街的茶館即可證明,喝茶是這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景觀。今天,這舒緩的氛圍又瀰漫開來,進入了眼前的博物館,自自然然,透出一絲世俗的氣息。在建川的,是一個活著的博物館群落。

  2006年底還將有10個博物館加入這個群落,周邊配套的酒店,電影院,藝術家工作室等一系列商業項目的完成至少還需要3年時間。面對大片曠野中的工地,看著手中的藍圖,可以想像,不久後這裡博物館林立的壯觀。

  一個特別的結點,因為機緣濟會,成都出現了一個中國建築的奇異景觀。劉家琨們身在其間,註定無法逃避,要為這片土地留下自己的智慧。就像古人所説的:滄海桑田,唯時光不敢負,或許多少年後,面前的聚落就是答案吧。

責編:丁小賀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