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江蘇瓊花醜聞揭開委託理財黑洞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13日 10:14)

  中國青年報北京7月12日電 今天,滬深指數再次呈現“自由落體運動”——滬綜指從開盤的1426.25點一直下落,跌掉33.51點,報收1397.15點,跌幅2.34%。這是3周以來滬綜指二度跌破1400點。

  曾被“寄予厚望”的中小企業板,今天成為人們吐口水的對象——“第二股”江蘇瓊花信息披露醜聞再度引發的誠信危機,被看做今日股指下跌的“導火線”。

  “讓人想起了嘉年華里的瘋狂老鼠。”一位證券研究人士説,微幅爬升的態勢沒超過兩周,就“忽悠一下子”再次迎來“黑色星期一”。

  現在,所謂1500點心理底線似乎已成歷史。面對滬市成交金額不足60億元的狀況,天信投資的評價是,股市“呈現出下跌無量態勢”。也有機構謹慎預期,滬綜指將在1330~1360點之間探明中期底部。

  然而,今年4月以來,滬指下跌20%狂瀉不止的狀況,早先“跌回1300點”的恐怖預言似乎更讓投資者心驚。

  據悉,深交所查實,江蘇瓊花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關“委託理財”事實,未在其6月18日刊登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公告書》中如實披露。其中,涉及違規金額合計3500萬元。而該公司最近幾年的平均凈利潤約在2300萬元。

  深交所總經理張育軍3天前表示,對於中小企業板,將努力做到“有質疑必有反應,有違規必有查處”。現在,他的話兌現了———

  深交所今天發出公告,公開譴責江蘇瓊花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人員,並對此次事件中保薦機構的誠信責任及其履行持續保薦職責的能力表示強烈關注。

  然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類似江蘇瓊花這類違規委託理財現象,在許多證券公司廣泛存在。

  簡單説,委託理財業務是指一些上市公司、國資機構或民營企業,將自己在股市上融到的資金委託給券商,由券商把這些資金再投資到股市或債市中獲利。

  據記者了解,該項業務最早出現在1996年的牛市,在1999年的“519”行情時達到“最熱”。它同時成為券商融資的直接途徑。

  一些未經證實的資料稱,目前透明與不透明的委託理財金額超過2500億元,其中違規金額可能超過1000億元。

  在行情好的情況下,委託理財的風險沒有暴露,上市公司獲利不少。但是,當行情下跌,委託理財佔有的大量資金就成為市場中的“重負”。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證券研究人士認為,今年以來,以德隆係為代表的“老莊股”崩潰,同時伴隨宏觀調控的緊縮,急劇加速了市場中資金鏈的繃緊,委託理財迅速危及到本已羸弱不堪的券商。

  事實上,分析人士指出,委託理財黑洞以個案形式紛紛曝光,反映的是整個券商體系的角色錯位。證券公司的存在,主要是為市場創造和提供産品,是“賣方”。但目前,中國股市上,證券公司資産管理業務過度膨脹,類似基金、保險、企業年金等機構投資者,已變成了“買方”。

  中信證券一位研究人士公開撰文認為,“過度的自營規模,將證券公司融資仲介性質的賣方機構演變為自有資金的投機商。在沒有正常籌資渠道的前提下,投機商想彌補虧損,只能求助於客戶保證金的挪用、保底性的資産管理甚至國債回購,從而産生了資金鏈問題”。(記者 王磊 )

責編:范小利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