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應急機制啟動迅速 抗災理念反應進步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2日 06:22)
中國青年報消息:雲南魯甸發生地震後,民政部、財政部、衞生部等國務院5部門以及雲南各級政府都啟動了應急機制。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洪大用教授評價説,各級政府部門對此次地震的反應迅速、有效。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洪教授分析,這主要得益於兩方面原因:第一,我國地震類災害發生較多,此前已積累了經驗。對地震預測的投入很大,處理此類事件較迅速;第二,在近來突發事件頻發的情勢下,政府很重視應急機制的建設,類似重大災害發生時,表現得會越來越好。
與此同時,民政部官員在接受採訪時也認為,我國應急機制和理念都有很大改進。“新一屆政府在救災工作方面投入極大,體現出‘以災民為本’的特點。”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常務副主任廖鴻説。
廖鴻説,這次魯甸地震從災情發生到啟動應急機制只用了幾個小時,財政部的救災款和物資也迅速到達現場。應急機制經歷了幾次大的考驗,政府應急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具體的操作方案,包括災害發生後怎麼辦、物資如何調配、部隊怎麼救援等都已基本成型。“我們面對災害的理念也有了很大進步。”廖鴻説,過去發生災害後,我們總有些遮遮掩掩,在災民數字、災民要求的公開問題上很猶豫。如今卻並不再一味避諱,而是爭取盡力解決。
談及與國外救災機制的差距時,廖鴻認為,在程序上,美國的分級管理與我國的四級應急機制有類似之處。相比之下,他們在信息快捷、專業隊伍健全以及設備先進等方面值得學習。此外,美國有健全的《緊急狀態法》,應急機制的啟動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我國相關法律尚需完備。(記者 張偉)
責編:劉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