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重要使命 代表委員談經濟平穩快速增長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04日 22:40)
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 2004年,無疑是中國改革與發展的歷史上的關鍵一年:經濟發展總體趨於活躍的氣氛,使人們對美好前景充滿期待;與之同時,經濟運行中已經顯現的局部過熱現象,以及改革與發展中産生的深層次矛盾日益清晰地浮現出來,也讓人們不無憂慮。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如何在新的一年裏繼續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是出席今年兩會的代表委員們認真思考的重大主題。
2004年:一個“黃金髮展階段”,一個“矛盾凸顯時期”
2003年我國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從低收入國家進入中低收入國家行列。這一重大跨越為2004年的兩會提出了新的話題。
河北工業大學教授何文傑代表説,個人和社會財富的累積,帶來了需求的重大變化。一方面,物質消費從生活必需向享受型、發展型轉變,汽車、電腦、高檔電器加速進入家庭;另一方面,精神需求更加旺盛、強烈,文化、教育、休閒、旅遊消費與日俱增。如果能夠適應這些需求的變化,順利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和優化,無疑將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向更高級的形態邁進,迎來新一輪的“黃金髮展階段”。然而,這又是一個矛盾多發的時期。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産業之間以及不同人群收入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各種利益關係日益複雜,如果處置不當,就容易引起波折。而且,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也需要及時加以解決。
經濟專家林兆木代表説,2004年我國的改革處於一個關鍵時期。我們的改革是漸進式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從初步建立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表明改革的攻堅戰已經打響。與此同時,我們的發展也處於一個關鍵時期。從經濟發展到社會發展,從沿海發展到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從國家發展到人的全面發展,發展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展開。
現在,科學的發展觀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河北省審計廳廳長張成起代表説,這一切都需要兩會制訂科學的規劃,作出積極穩妥的政策安排。
中國經濟“不冷不熱”最好
如何通過宏觀調控之手,既保速度又保質量,使經濟運行走出忽冷忽熱的怪圈,將是今年兩會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委員評價2003年的經濟運行時,有一個六字訣。前三個字是“快、好、活”。快,就是經濟增長速度加快;好,就是國家財政增收、企業效益提高、人民收入增加;活,就是經濟自主增長因素越來越多。但是,另外三個字就不那麼令人愉快了,那就是在一些地區和行業出現了“亂、多、高”的局面。亂,就是一些地區的盲目重復建設抬頭;多,就是各式各樣的開發區多如牛毛;高,就是對於能源的高消耗。
2003年,我國的GDP不到世界的4%,但是原煤、鐵礦石、鋼材、水泥的消費卻分別佔到世界的31%、30%、27%和40%。鋼産量超過美國、日本、法國、德國的總和。在我國人均耕地擁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40%的情況下,近幾年全國耕地又減少近1億畝。
河北省審計廳廳長張成起代表説,以如此的增長方式,不要説9.1%的速度難以達到,即使7%的增長也很難維持下去。即使實現了增長目標,那也決不是中國所需要的。
時下的中華大地,到處洋溢著發展的激情。然而,在代表委員們的話語中,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2003年,山西省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0年最高值,但山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田成平代表的話裏卻隱含著憂慮:如果不抓緊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全面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就難免陷入被動和落後的境地。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化和提高,是必然的選擇,是緊迫的任務。
林兆木代表説,當前中國經濟處在新一輪增長週期的上升期,但也有中斷的危險。宏觀調控政策應該盡可能延長上升的時間。同時還要高度重視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結構升級。經濟上升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會為日後發展埋下隱患。2004年,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無論是發展的安排,還是改革的措施,都要緊扣速度與質量統一的目標。
把握髮展脈博 不負歷史使命
抓住機遇,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著力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制定出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是歷史交給兩會代表委員的重要使命。林兆木代表説,全球經濟復蘇速度加快,為中國的發展創造寬鬆的外部環境,新一輪産業和資本的轉移也會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幾年來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奠定了良好的物質發展基礎。市場化、國際化、城市化、信息化與工業化相結合,將繼續為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2004年,我們必須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
破解前進中的難題,需要改革和發展。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蕭灼基委員認為,局部“過熱”,宜作“特例”果斷處置。關鍵是把各方面的積極性保護好、引導好,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來。同時,通過減免稅,活躍市場主體;大力啟動民間投資,逐步減少國債發行。
三農問題是代表委員最為關心的問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委員説,統籌城鄉發展,就要幫助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産業上來。增加農村文化、教育、衛生的投入,促使農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一方面通過稅費改革,減少農民負擔;另一方面增加農業科技投入,提高農民收入。
當前,就業問題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需要在兩會上商討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一些委員提出,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為大量的中低收入者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使他們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這是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兩會的大幕已經拉開,代表委員們將圍繞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這一主題,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人們期待著兩會制定出解決經濟社會發展深層次矛盾的思路和辦法,引領中國經濟航船破浪前行。(趙承、張曉松、張旭東)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