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5日下午,經濟頻道“新財富觀”研討會在梅地亞中心舉行,會議圍繞企業社會責任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會專家對經濟頻道倡導的這一活動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
任學安(經濟頻道副總監):近幾年隨著財富的急劇增長,全社會對財富的追逐出現了一系列不同的觀點和看法,一種是簡單盲目的仇富心理,一種是對財富的盲目排斥,作為電視媒體比較擅長的是對社會現象的捕捉,因此我們感覺國家確實需要一種正確對待財富的觀念。這種觀念不僅是先富起來的一批人,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社會大眾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財富觀。如果對待財富都能有一個正確的心態去判斷的話,可能會激發起全社會更大的一種創新的動力,使這個社會更有激情。
我們提出這個財富的新觀念,希望達到一種全社會的溝通,對於和諧社會的構建也是很重要的,經濟頻道不光是追逐一些商業上的領袖,更重要還應普及一種正確的從商觀念,這個想法得到了政府官員的認可。我們首先會發起一個全民大討論,逐漸形成一個能被社會大多數人接受的核心觀念,在這個觀念下發起具體的活動。另一個角度我們希望這個活動是積極健康的,不是針對一小部分人搞批判揭露。
新財富觀可能跟傳統文化中間的某些關於財富的道德觀念的論述應該是一個傳承的改革。市場經濟走過了一段時間,每個人都感受到了財富的魅力,但也有一些諸如制約創新、商業道德上的問題比較突出,因此這個時候有必要搞這樣一場大討論。結束的時候我們希望關於這樣的一個討論能夠在兩會産生一定的影響,能夠形成代表的提案,委員的議案,能夠推動整個社會觀念的健康的發展。
陳紅兵(《財富故事會》製片人):我們推出新財富觀是一個自覺的意識倡導,不是強制性的。這個觀念的討論應該是像王石先生這樣已經完成了財富積累過程的高端企業家比較關注,這是一個很有號召性的活動。現在有很多人在財富積累的過程中已經陷入到了商業道德和利潤追逐的矛盾中,如果我們的活動能夠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引起政府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一些政策法律上的支持,這個意義是非常深刻的。
王石(萬科集團董事長):中國的企業欠缺一種契約精神,這是市場經濟很重要的一個底線,在這個基礎上還應提倡企業的道德文明。作為一個在社會上有影響的企業,應該開始考慮作為企業公民應承擔起的社會責任,關心弱勢群體,不光是政府的事,也是企業家的事情,因此對央視探討新財富觀這個題目很感興趣。
商業上無序競爭的觀念需要改變,一些傳統的觀念如企業被合併感覺沒面子等也需要改變,這其實是一種資源的合理配置。企業講求倫理道德的時候也應該規範化,這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作為現代企業應該有明確的規範制度,所做的社會責任也要有價值。
相對於電視觀眾的受眾面來講,建議選擇一些70年代的第二代企業家,因為他們這代人個性鮮明獨特,與第一代有本質上的差別,很專業化,由我們這樣的第一代企業家作為裁判來評判他們的財富觀,因為這些人的價值觀是會對將來社會有影響的。
李維安(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新財富觀的提出是有社會背景的,我們經歷了一個從均富到先富的過程,就出現了一般老百姓或個人的承受力問題,於是先富所引起的社會矛盾出現了,新財富觀要探討的就是這個課題。
企業家要承擔社會責任,一種是強制性社會責任或者最低性社會責任,一種是自願性社會責任,但又不能讓企業承擔無限的社會責任,所以我們又提倡商善有道,商和承擔社會責任都要有道,這裡面是相輔相成的。
新財富觀是一個關於價值的觀念,現在不是一個只追逐利益的時代,現在講的更多的是價值,個人價值、企業價值、社會價值,而且這些價值都要加上一個倫理道德的東西。企業不光應對客戶對股東負責,還承擔起社會責任,應該提倡企業講求倫理道德。
新財富觀分為三個部分,致富觀、享富觀、持富觀—怎樣持續創造財富。
羅士范(經濟倫理學教授、國際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現代企業不光重視利潤,除了利潤他們也重視倫理的價值,商業倫理或經濟倫理已經被中國的一些媒體所關注,這是一個非常豐富的哲學的看法,這個主題值得我們探討與推廣。
設立倫理規範很重要,如何分享財富是社會的一個重要問題,另外討論這個話題也要深刻的分析一些案例,如艾滋病、浪費、腐敗等這些社會問題。
李傳屏(北大廣告學系兼職教授):中國的企業還處於青年期,對他們講社會責任和道德倫理為時過早,只要設定底線不犯規即可,更多的應該鼓勵他們敢於創新勇於嘗試的精神,拼搏奮鬥進取的精神。
現在很多年輕人的財富觀和以前不一樣,當家作主作企業家的心態很強,因此電視節目要想吸引觀眾,就是像王石先生這樣的人教大家如何致富,起一個示範作用。通過節目來影響年輕人,身邊還有好多價值可以開發。
潘強龍(浙江省生産力促進中心副主任):浙江很多民營企業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的過程,需要做一些事情來體現自己的社會價值,這時候央視倡導的新財富觀就會對他們有一個很好的引領作用。如果能夠清晰的確立出來新財富觀的價值標準,對整個社會價值趨向的再造都是有幫助的。
建議創立一個財富指數,不僅僅是錢多,還要對社會創造價值,這個社會價值也有精神的因素在裏面,錢的多少和幸福沒有直接的關係,要是和諧財富、綠色財富。每個階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財富觀,把各個因素組合起來就把新財富觀建立起來了。學者的財富觀和官員的財富觀對社會引導也是很重要的。
張國平(南開大學副教授):新財富觀可以從三個層面上考慮,一個是已經形成財富的個人和他的企業的財富觀,一個是正在形成財富的過程中的人的財富觀,還有就是全民對待財富的一種健康的觀念。處於行業領導地位的企業不僅要遵循社會最低的規範要求,還有必要強調倡導一種標準的形成,有一個方向的引導。
唐琳(《財富故事會》製片人):探討新財富觀的目的是想追求一種全民的和諧的生活。財富是一個流動的過程,從積累到擁有到消費到支配,希望新財富觀討論的重點放在已經擁有了財富之後怎麼跟社會鏈結的問題。我們會通過製造一系列的媒體事件來尋找我們心中的新財富榜樣,現在的關鍵是如何界定這個選擇的標準。
新財富觀博大精深,不可能在短短半年時間裏討論清楚,現在是如何聚焦的問題。因為中央提出和諧社會、科學發展的問題,所以説先富起來的人的所作所為是全社會的焦點,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我們關注的。所以我們可以先做一個基石,就是先富起來的人群跟社會的連接點的關係的問題。從電視媒體的角度來講,如果能挖掘一些社會上的關鍵核心的問題,作為敏感的話題,大家肯定會感覺非常的深刻,所以我想從這一點上出發,第一階段就這麼操作,怎麼面對財富,怎麼消費財富。
責編:劉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