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鑒寶》走進內蒙古國慶特別節目完成在赤峰的現場錄象部分,目前已進入緊張的後期製作,節目將於10月1日至10月7日在央視二套與觀眾朋友們見面。《鑒寶》走進內蒙古是繼今年春節“CCTV首屆賽寶大會”之後,又一大型特別節目,為了製作這檔國慶期間播出的節目,中央電視臺與赤峰市人民政府通力合作,進行了較大的投入,許多臺前幕後的故事更是鮮為人知,在節目即將製作完成之際,謹將此篇獻給所有參加本次節目錄製和長期關注《鑒寶》節目的人們。
站在八千年文化源頭鑒寶
《鑒寶》走進內蒙古國慶特別節目的錄製地點選在赤峰市,赤峰因為紅山而得名,紅山距離赤峰市城區大約幾公里遠,山頭不高有九座山峰,它是著名的紅山文化的發祥地,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時間跨越,聽當地朋友介紹,到紅山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先民生活面貌的景觀再現,可惜沒有時間去一睹那神秘而肅穆的場面,只有在節目中與大家一同觀賞了。其實,赤峰的歷史還要早得多,大約8000多年前,古代先民們就已經在赤峰敖漢旗的興隆洼村一帶生息繁衍,玉器製作從那時就進入了人們的生活,為了保護這一罕見而珍稀的遺址,有關部門採取了填埋保護的措施,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興隆洼”是一張俯拍的彩色照片。據赤峰文化局負責人介紹,現在他們保存著一套發掘興隆洼遺址時的完整照片,但全部是黑白的,唯有那張彩色照片是當年使用熱氣球拍攝的,現在它已是絕版。歷史從這裡把我們帶回到8000年前,《鑒寶》從這裡收集彌散在時空長河中的歷史碎片,用不同歷史時期的藏品喚起人們的感知,勾畫出一幅讓人倍感親切的中華文明傳承與發展的美麗畫卷。
初鑒藏品三千件 歷史翻越八千年
| |
8月11日到14日,《鑒寶》專家團一行20人踏上了前往赤峰初鑒寶物的歷程。早上六點集合,家住最遠的專家距離集合地點四十多公里,原以為會有人晚到,結果不到六點大家就已經全部坐在了大客車上。20位專家大部分年齡在60歲以上,他們中有的已經幾次來到赤峰,但是也有幾位是初次成行,一路上的興奮,讓他們忘記了年齡,忘記了顛簸的疲勞,一頓便飯後,專家們就出現在了鑒定的現場,很多慕名而來的觀眾也開始悉數起專家的名字。在赤峰的藏品初鑒一共分為四場,其中兩場是赤峰古文化收藏交流協會會員的藏品,另外兩場是面向內蒙古地區的開放式鑒定,地點分別設在赤峰體育館和翁牛特旗體育館。在四天的鑒定中,專家們觸摸到了三千多件藏品,當時的情景至今難忘。記得一位持寶人帶來了三件用蚌殼雕刻的藏品,每件尺寸大約有七八厘米長,兩件呈圓形,一件為山字形,上面雕有不同的紋飾,分別裝在三個小塑料袋內,起初現場的工作人員並沒有過多的在意,只見五位專家傳看著三件藏品,通常幾分鐘專家就可以答覆持寶人,但是這三件藏品,專家們卻足足端詳了二十幾分鐘,最後專家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説出了三個字——興隆洼,原來這是三件興隆洼文化期的面飾,在場的人們無不為之興奮,工作人員連忙招呼現場警力對三件藏品和持寶人實施了特別保護。在後來的藏品評議會上,專家為我們介紹了“興隆洼人面飾”的由來,大約八千至一萬年前,從末次冰期存活下來的人們,逐漸走出穴居的山洞來到平原生活,魚蚌禽獸為他們提供了生存的物質條件,興隆洼文化就出現在這個時期,這種人面飾件具有溝通神靈的作用,在考古中曾有過幾次發現。
玉龍故鄉遇金鳳
| |
説起紅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當數收藏在國家博物館的玉龍了,它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一個標誌性符號,在許多出版物中都能夠見到。這件藏品出自赤峰市翁牛特旗,據曾在當地文化局工作過的一位老先生介紹,這件後來成為國寶的藏品,最先是被一位村民從附近的山林裏發現的,當時並不知道這件器物的身世,得到以後便成了孩子們的玩具,他們經常用一根繩子拖著玉龍滿地奔跑,後來當地文物部門下鄉收購文物,才發現了這件玉龍,幾經認定,使它成為了國寶級藏品。當年發現玉龍的地方,現在已經高聳起一座紀念碑,“中華第一龍”五個大字赫然醒目,成為翁牛特人的驕傲與象徵。這次在翁牛特旗的藏品初鑒會上,一位持寶人為專家們開啟了一個神秘的錦盒,一件金光閃閃的鳥形器物展現在大家的面前,只見它頂冠昂首、身形豐碩,金片疊成的羽毛層次分明,腳下伸出兩根金釵,原來這是一件用純金打造的鳳釵,專家認為它的全稱應該叫金鳳釵簪,因為它具有釵與簪的兩種功能。據專家介紹,這種形制的器物是遼代金銀器的典型代表,極其稀有和珍貴。意外的驚喜,一直延續到回來的路上,一位專家用“龍鳳呈祥”概括了此番初鑒的收穫。
興奮的藍彩
| |
“遼三彩” 以黃、綠、白三種顏色而聞名,是遼代瓷器的典型代表,現存博物館的三彩器物,大多被定為一級或二級文物,本次鑒寶自然也不會放過對“遼三彩”的篩選。初鑒期間,一位持寶人向專家介紹,在他收藏的“遼三彩”中,有一件折沿盆,直徑大約二十多厘米,盆心中央畫有藍彩花卉,話語説的很平和,但“藍彩”二字依然引起了專家的極大興趣,後來我們在與專家的交流中才知道,迄今為止,在“遼三彩”中尚無藍彩的器物,如果這件器物上確實有藍彩,而且能夠被證明是遼代的製品,那麼這將是陶瓷界的重大發現,器物的經濟價值也會隨之翻番。後來,專家們還專門與遼寧博物館的相關專家進行了電話溝通,進一步證實在目前已知的“遼三彩”中,還沒有發現帶藍彩的器物,儘管這件藏品還沒有與專家謀面,但從他們的言語間已經讓人感覺到他們的喜悅與興奮。那麼,在這件藏品上是否真的帶有藍彩,它又能否被專家們斷定為遼代,謎底將在節目中為大家揭開。
專家團有個416
| |
節目錄象每天下午開始,上午節目組要與專家鑒定團進行藏品參考價格的最後確定,節目錄製前,專家鑒定團已經對每一件藏品的價值進行了三輪的評議和量化,並且通過鑒定意見書的形式,表達了各自對藏品價格的看法,錄象前,專家鑒定團將對參考價格進行集體表決和最後確認,我的房間便成了每次會議的臨時地點,房號是416,於是專家們為每天的例會取了一個約定俗成的名字——416。會議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確定當天要錄製的每件藏品的價格,另一個是藏品縱向價格的比較與橫向價值的平衡。會議每天10點準時開始,由於椅子不夠,一些專家乾脆就坐在了地上,一開就是兩個鐘頭,儘管如此,大家仍然一絲不茍,經常會為一件藏品爭論不休,直到舉出充足的證據説服對方為止,每件藏品的參考價格,是在專家們的集體討論中逐一形成的。在形成藏品參考價格的過程中,專家鑒定團使用了三個坐標係,一是藏品價值含量坐標,用來比對同類藏品的價格高低;二是藏品市場行情坐標,用來確定藏品的參考價位;三是藏品價值潛力坐標,用來反映藏品價值與價格的對應關係。《鑒寶》的價格並非市場行情,也不是買賣成交價格,而是專家鑒定團提供的一種價格與價值的對應關係,其中價格的變動依賴於藏品增值潛力的大小。
藍藍天空白雲飄 蒙古包中鑒珍寶
| |
“天茫茫,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是一首流傳了千年的民歌,為了使《鑒寶》的舞臺與草原的景色渾然一體,本次節目的主景被設計成一個大型的蒙古包,背景畫面通過環繞蒙古包的彩幕實現,有藍天白雲下的草原,有穿梭于綠草間的河流,有矗立在曠野中的古代建築,有晨曦籠罩下的遼闊大地,通過景片的變換,烘托出自蒙古包中娓娓到來的美麗故事,情緒達到高潮之處,身著蒙古族盛裝的持寶人還會高歌一曲,表達他們對中華文明的敬仰和對草原的眷戀。舞美設計和製作全部在北京完成,然後用兩輛13米長的大型貨車運到赤峰,由二十幾位工人兩天兩夜裝配完成。本次節目錄象使用赤峰體育館,這是一座能容納1100多人的多功能場館,場地呈長方形,使用面積1700多平方米,三面及館頂都有窗戶,近700平方米的景區佔據了場地的一半,所有透光的地方全部用遮光布蓋得嚴嚴實實,現場燈光大約500千瓦,由於沒有空調設備,演播現場幾乎變成了一座蒸籠,儘管如此,現場幾百名觀眾始終保持著高昂的熱情和良好的秩序,節目錄製十分順利。
公安當導演滿場飛 上百警力護《鑒寶》
| |
初鑒會和節目錄象期間,實行嚴格的場地管理制度,所有工作人員一律憑證出入。記得是在初鑒會的時候,組織單位專門為節目組印製了記者工作證和導演工作證,後來由於現場警力的需要,臨時增加了十幾位便衣警察,而當時剩餘的證件也只有導演工作證了,於是在鑒定現場又出現十幾位導演,不知內情的群眾不時找到他們問東問西,他們也總是不辭辛苦地耐心解答,後來我們的導演説,當時幸虧有了他們,要不然我們就真的難以招架了。錄象期間,赤峰公安部門再次組織了上百名警力,維持現場秩序,保護藏品和設備的安全,為節目順利錄製提供了有力保障。
專家鑒定團集體簽證書 持寶人急行四百里領獎
| |
《鑒寶》走進內蒙古國慶特別節目設立一、二、三等獎,由最後一場保持在前十名的藏品中産生。本次節目一共60件藏品,每場節目最後都要進行前十名的累計排序,每增加一場,前十名的排序都會發生變化,能否保持在前十名的行列,只有等到全部七場節目完成後才能知曉。本次獎項不按數量比例劃分,而是採用達標確定等級的辦法;獲獎證書更為別致,由專家鑒定團集體簽字,這在《鑒寶》節目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十七位現場專家同時為一件藏品簽名,對於持寶人來説也應該是首次。在獲獎藏品的持寶人中,有一位來自四百里外的克什克騰旗,錄製完節目他連夜回到了家鄉,第二天當他聽説自己的藏品獲獎後,又搭乘長途汽車在發獎前趕到了節目現場,一來一往整整用了10個小時,儘管他已是滿臉疲憊,但眼神裏卻流露著抑制不住的喜悅。《鑒寶》賦予人們的不僅僅是財富,還有更多的精神訴求。
赤峰全市總動員 街頭巷尾説鑒寶
| |
《鑒寶》在赤峰錄製,得到了赤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公安局、消防支隊、體育局、電力局、衛生局等部門全力支持。赤峰市文化局抽調業務骨幹負責藏品的政策口徑把關;赤峰體育館電力容量只有100千瓦,為了滿足現場500千瓦的燈光效果,電力部門臨時增加了供電設備,使總容量達到了800千瓦;消防車、救護車每天都在現場值班。市長徐國元表示,赤峰要用最好的準備、最佳的工作,完成《鑒寶》節目的錄製,把盡可能多的民間收藏精品展現給全國的電視觀眾。節目組來赤峰錄象的時候,幾位編導攜帶大量器材乘火車先期達到,出於安全考慮,他們上車後希望能補到臥鋪車票,此時正值旅遊季節,補票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但是當列車工作人員聽説我們是要去赤峰錄《鑒寶》,很快就通過內部調劑為我們解決了臥鋪。在藏品組織和節目錄象期間,《鑒寶》成為了當地群眾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赤峰的所有媒體都給予了大篇幅的連續報道,專家每到一處都會成為人們追逐的對象,節目製片人兼主持人羅晰月更是收藏愛好者追逐的熱點,每場節目錄製完成後,總會有上百人等待著與她合影並簽名留念。《鑒寶》在赤峰的錄製,還得到了赤峰古文化交流收藏協會和敖漢糧油經貿有限公司的鼎立相助,會長陳樹江表示,他們支持《鑒寶》緣于對中華民族八千年文化的熱愛和對赤峰這片故土的炙熱深情。《鑒寶》走進內蒙古讓我們深深地感到,她已經不再是一個節目的概念,所形成的是一股強勁的文化現象,通過《鑒寶》搭建的平臺,人們不斷加深著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
《鑒寶》走進內蒙古播出時間:10月1日-10月7日
首播20:28-21:28
重播07:35-08:35(次日)
《鑒寶》總導演 李建偉
2006年9月18日
責編: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