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香港高校狂斂生源 北大清華怎麼辦?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07日 10:50 來源:光明網

  6月30日,香港的幾所大學向內地3000名學生發出了面試通知書,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媒體為之震動。內地精英考生,也顯然把香港的大學放在優先選擇的地位。與此同時,香港立法會也在討論讓香港成為區域高等教育中心的方案。

  面對這樣的挑戰,像北大清華等國內一流大學應該怎麼辦?我的回答是,要有正視現實

  的精神氣。

  首先,香港的幾家主要大學在教育質量和學術上趕超北大清華的勢頭,是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發展中形成的。香港是東亞金融中心,信息流動自由,社會開放,財力雄厚。這些外部環境當然更有利於大學的成長。我們過去一直覺得北大清華代表中國高等教育的一流,只不過是因為信息流通不暢,外面的情況知道太少太晚而已。

  第二,香港是中國的領土,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香港又是中國經濟最發達、最開放的地區。內地的精英學生涌向香港,不是內地之失,而是內地之得。所以,我們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讓人才流出去,接受更先進的訓練,並且在外面有一定的工作經驗,然後回來為內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我特別需要指出,未來20年,中國經濟要維持現有的競爭力,就必須擁有一批國際一流企業或跨國公司。它們必須像日本韓國企業(如索尼、豐田、本田、現代)一樣,佔領國際市場。這些企業,需要一大批懂得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法律規範、文化習俗和價值觀念的人才。而目前北大清華這樣的國內一流學府,在這方面並不勝任。比如我早就指出,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市場。未來中國企業一旦在美國登陸,需要靠自己設計的産品和品牌佔領人家的市場,並在當地建廠,那麼我們是否有足夠的“美國通”來了解人家消費者的口味?一旦發生了法律糾紛或公共關係危機,誰來代表中國企業的利益面對美國的陪審員,或上電視進行説明和辯護?(這當然需要雇傭大量當地的人才。但是如果我們自己沒有懂行的人,可能連雇誰都不知道。)如果北大清華還不能培養這樣的人才,就應該讓一部分優秀人才走出去,到包括香港的大學接受教育。

  所以,香港的大學進軍內地,這並不是人才的流失,而是高等教育的升級。

  那麼,北大清華應該怎麼辦呢?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擺正自己的位置,以為內地培養人才為主要使命。香港的大學今年在內地發放了3000份面試通知,過幾年可能會招3000名學生甚至更多。就算有3000名最好的學生去了香港,內地還有許多考生,許多人才。內地的教育成本,還是比香港低得多。北大清華,應該利用成本上的優勢,降低教育費用,向“草根階層”發展。

  具體而言,北大清華不能好大喜功,不應花大錢去外面請一些明星教授,更不應投入大量資源來充實博士課程;而應利用現有師資集中精力辦好本科生教育,縮小課堂規模,保證教授和學生有個人之間的交流,把錢盡可能地以獎學金的方式交給學生,解除他們在經濟上的後顧之憂。優秀學生,日後可以到香港或美國讀研究生。博士也未必一定要自己培養。事實上,現在內地的大學爭相上馬博士課程,博導和博士點一大堆,卻忽視了大學最基本的使命:本科教育。

  一旦北大清華放下“一流”的架子,以平常心為學生服務,反而容易辦出一些特色。畢竟內地的教授們更了解內地學生。有了本科生教育的堅實基礎,日後內地經濟發展,資源充足,北大清華就會有和香港的大學分庭抗禮的機會。(旅美學者薛涌)

責編:曹佩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