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青大現象”透視(之四)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07日 10:04 來源:光明日報

  青島大學是山東半島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在與這所大學的黨委書記徐建培教授談及“青大現象”這個話題時,他説:“高校的規模不等於勢力,更不等於知名度。高校的勢力和知名度來自扎紮實實的‘內功’。”

  是的,在青島大學採訪,記者深深感受到,這所大學之所以能夠崛起,正是因為他們自“十五”以來,始終

  站在素質教育的基點上,不斷探索和完善學分制培養方案,逐步形成了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培養模式,允許輔修或兼修第二專業的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設置創新實踐學分、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模式,倡導研究式學習的學習能力培養模式,實行國內外高校校際交流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使人才培養模式呈現出多樣化態勢。

  青島大學自1999年開始實施學分制培養方案,2000年開始在自動化工程學院、法學院、經濟學院打通了學科平臺按院係招生,實行了“二部制”教學改革試點。成功後,在各學院推廣,建立了“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模式”。2003年學校制定了《關於學生提前參加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管理規定》、《創新實踐學分制度》,2004年制定了《關於本科生修讀第二專業及雙學位的暫行規定》;2002年和2005年兩次修訂了本科教學計劃以及學分制實施條例。自2005級學生開始實施的新教學計劃,在尊重人、培養人、發展人的前提下,突出協調發展、整體優化、厚基礎寬口徑培養原則,注重特色辦學和個性發展,突出淡化專業、通才培養等教育理念,對本科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調整,設置了通識教育課、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三個科類層次,壓縮了學時和學分。

  “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培養模式”構建了由公共必修課和通識教育選修課組成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通過通識教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發展。原則上,學科門類相同或相近的各專業前兩年打通培養,統一設置公共基礎課程和學科基礎課程,提倡文理滲透、理工醫結合、多學科交叉培養,之後學生根據志趣和特長自主選擇專業方向、全校所有本科專業課程向其他專業、學院開放,打破了學生的專業界限。

  “允許輔修或兼修第二專業的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志趣輔修其他專業或攻讀第二學位。青島大學已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金融學和法學6個專業開設了第二專業教育。目前已有498人正在修讀,其中2003級學生139人,2004級學生359人。修讀第二專業的學生,可同時申請授予兩個學位。

  “設置創新實踐學分、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模式”將學生參加科學研究、科技創新和社會實踐以及各種相關競賽所取得的成果納入教學管理,並視學生的具體情況替代公共選修課、學科選修課或專業選修課學分,還允許學生暫時停止學業創業、參加實踐。這種培養模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各學院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數學建模大賽及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了優異成績。

  “倡導研究式學習的學習能力培養模式”允許學生通過免聽、免修等自學方式修讀部分學分,允許符合條件的學生提前畢業,或參加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給本科生提供參加科研工作的機會和經費;允許高年級本科生選修碩士研究生課程並承認其學分。近年來,三年級申請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的學生逐年增多,今年有7人被錄取。

  “實行國內外高校校際交流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際合作交流、聯合培養互認學分、公派自費等途徑,選送部分學生到國內外實習或就讀一至二年。該校外語學院每年選送10人赴德國、20人赴韓國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國際學院也在去年派出了首批14名學生赴韓國學習。旅遊管理專業新加坡實習項目于2001年2月14日派出第一批實習生,至今共派出學生153人。2005年1月,青島大學新加坡教學實習基地正式掛牌。

  青島大學還制定了《關於在校本科生轉專業學習的暫行規定》,允許學生校內轉專業,改變了以往一考定終身的做法,給了學生更大的發展空間,保護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發揮了他們的學科特長。(本報記者 淩翔 )

責編:曹佩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