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持人:這裡是經濟頻道《2006高考錄取進行時》特別節目《考場 職場 市場》。現在坐在我身邊的是兩位重量級的嘉賓,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的兩位科學家,一位是劉曉春,一位是胡建民。你們好。之所以説兩位是重量級的,因為非常具有探險精神,劉曉春曾經是兩次到了南極,胡建民先生是三個月前剛從南極回來,向大家來具體介紹一下兩位工作的經歷。劉曉春是南極普利斯帶一比五十萬地質圖的編制項目負責人,中國第一塊南極隕石的發現者,很了不起。胡建民先生是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是構造地質學家,主要從事中國西部含油氣盆地及南極大陸地質構造的研究。這樣説比較抽象,咱們現在來點具像的,兩位嘉賓分別帶來了兩塊石頭,請兩位來介紹一下這兩塊石頭分別是什麼身世,胡先生您先來。
胡建民:這是我今年剛從南極內陸格魯夫山一帶取回來的花崗岩,南極風非常大,非常低,完全是由風銷蝕而成的,常年的經過風打磨以後形成的。
主持人:那劉先生這一塊上面還做了很多標誌。
劉曉春:這是我們研究的一個樣品,取自於土裏茲灣地區。
主持人:也是從南極拿回來。
劉曉春:對。是一個由岩漿侵入形成的,也是非常具有南極特徵的石頭。
主持人:您沒把中國在南極發現的第一塊隕石給我們拿來看看。
劉曉春:我也非常想拿那塊隕石,但是因為我們按照規定,我們撿到隕石之後要交到上面,交給上面保管我們也沒有見到。
主持人:您在南極大陸的時候曾經掉到冰縫裏,這是他們跟我講的一個您的經歷,跟我們説一下,很多的觀眾非常關心這個問題。
劉曉春:南極考察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它冰川運動形成一些冰縫,我們地質考察有時候從這個基岩露頭到那個基岩露頭中間就有冰川,這樣的話你要通過的時候就有危險。因為這個冰縫是被積雪覆蓋有時候看不到的。我上次那個經歷就是從這邊到那邊距離有幾公里遠,當時看的時候雪比較平比較安全,但是在過的過程中就發現了問題。有一次落到冰縫裏,因為那個冰縫很寬,一般冰縫至少有幾米寬,但是我落的是一個邊緣的地方,比較幸運,然後又背了一個大的揹包。
主持人:被卡住了。
劉曉春:然後前面有一個大的相機,卡住落在邊緣才能爬上來,如果落到中間就坐不到這了。
主持人:學地質有的時候在野外進行科學科考的時候野外生存能力等等綜合能力要非常的強,兩位都是到格魯夫山了,去那邊南極的科學任務是什麼?胡先生您的任務是什麼?
胡建民:我這次執行的主要通過地質調查局領導的在南極做一張地質圖,這張圖是我們國家在南極內陸做的第一張地質圖。當然這張圖做出來以後應該對南極地質的研究還有其他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主持人:在南極做地圖如何進行繪製?
胡建民:我們是在衛星搖桿影像圖上面做我們的地形圖,在南極內陸露出來的每一塊岩石的露頭,南極的露頭非常少,不像我們在國內看到一些山頭非常多,它大概有那麼十幾公里到幾十公里有一個小山頭,我們要把這些所有的露頭跑遍了,到每一個露頭去把岩石的情況,岩石在當時出露的空間方位,還有構造應用的情況都要在現場測量下來,記錄下來,然後回來以後對形成的年齡和岩石的組成做一個非常準確精確的確定。
主持人:是一個工程。
胡建民:我們把這些東西標到地形圖上就形成了地質圖,這個地質圖對以後做科學研究和資源普查和其他方面的研究有相當的作用。
主持人:像這樣的圖我們拿在手上是薄薄一張,但是凝聚了很多勘探工作者很多的心血和智慧,甚至於有些危險在裏面。很多人都非常關注兩位在南極的衣食住行方面的問題,包括剛才我們考生也是問風餐露宿非常艱苦等等,想在兩位身上求證一下。
劉曉春:因為南極那地方還是很冷,所以當然和國內有些地方是不一樣,穿的比較多,也比較臃腫,吃恐怕也沒有像。
主持人:那您在南極吃什麼呢?
劉曉春:如果是到內陸考察,就是隨著雪地車走的情況下我們要吃航空餐,當然我們自己有些加熱的設備還可以煮一些,我們現包點餃子煮一煮,但主要還是吃航空餐。如果是在海邊考察,那個比較麻煩,就沒有內陸考察那麼好了,我們去考察主要吃的是方便麵。
主持人:用什麼泡呢?
劉曉春:我們有加熱設備,直升飛機把我們運到地方以後,我們要帶幾瓶開水瓶,工作幾天以後轉到另外一個點直升飛機再給我們幾個開水瓶,如果泡方便麵就用開水。當然南極比較冷,開水瓶保溫再好也不行,第一天是熱的,第二天是溫的,到第三天實際上就是涼的。
主持人:涼水泡方便麵。
劉曉春:涼水泡不出來我們也泡,泡了很長時間也泡不出來,我們在南極有這樣的體驗。
主持人:胡先生有什麼比較有趣的經歷給我們分享一下。
胡建民:我覺得到南極非常有意思,做地質工作是很難得的機會,我們進到南極內陸是坐著雪地車,曉春前一年去是坐飛機,每一次都是飛機送過去然後再接回來。我們今年就是雪地車把我們帶到有五百公里遠的地方,在這途中我們的吃住全部是在幾個藍車,紅車和一白車的車廂裏進行,我們八個人擠在一個車廂裏,八個人上下床,非常擁擠,那空間非常小,我們要在裏邊住,在裏邊工作,吃是在另外一個紅車廂裏面。吃航空餐、方便麵。今年因為我們有幾個人喜歡做飯,大家以做為主,各種各樣的,你自己想發揮什麼樣的就發揮什麼樣的。
主持人:我們聽上去這個場景非常艱苦,但是我想問一下兩位當時的心裏感受,是覺得非常苦受不了,還是另外的感覺?
劉曉春:我們從事地質專業,實際上國內在野外考察的過程中也是比較艱苦,我個人到南極感覺沒有別人想象的那麼苦,因為也是做野外工作,只是説天氣冷一點,其他條件可能都不太具備,比方和我們在一塊的從事其他專業的人覺得太辛苦了,實際上我沒有覺得苦。
主持人:説起來都是在笑。
劉曉春:因為我們就是從事我們這個專業,我們對研究有興趣,吃點苦我們感覺不到。
主持人:兩位都是學地質專業的,想請教一下在當初報地質專業的時候是自己已經很有興趣了呢?還是説當時了解並不是很多。
胡建民:我是1982年考上南京大學地質係,當時考大學在學生概念非常模糊,我們沒有什麼概念就上了這個專業。不像現在大家信息交流得這麼通暢,在考大學之前對很多專業都有了解,我當時考大學時正在插隊。
主持人:您現在做的行業應該是非常有成就,現在回首來看你覺得後悔嗎?
胡建民:我覺得怎麼説呢,我覺得好像沒有後悔過。真的,非常辛苦,但是現在看起來就是從現在這個社會來説,你都必須要付出非常艱苦的努力才能得到,我們從事地質工作是別的專業享受不到的東西。比如我們到南極去,我們有些業餘生活非常豐富,南極景色非常美,你在內陸很多地方非常難見到。我們每天除了工作以外,工作的樂趣剛才曉春已經講了,除了工作以外我們攝影,我們寫散文寫詩,每天晚上大家回來交流,另外做飯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想吃什麼就做什麼,尤其是到一萬三千公里以外,跟中國大陸這麼遠的地方去做地質工作,我想其他的專業享受不到。
主持人:這是樂在其中的過程,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好像真的見到彩虹經歷的風雨也不算什麼了。這麼多年胡先生也是永不言悔。劉先生有什麼不同的經歷?您在上地質專業的時候對這個專業了解有多少?
劉曉春:因為我的經歷和胡先生也差不多,我們當時報的志願是剛剛恢復高考沒有多少年,對很多專業沒有了解,報地質非常盲目,我當時報志願的時候突然想起來我父親曾經説過一句話,就是説搞地質這個行當挺好,到處去遊山玩水,所以當時就選擇了這樣一個專業。另外你學了這個專業學一行愛一行,這樣你就不會後悔。我從來沒有後悔,我現在非常喜歡這個專業。
主持人:我們現在要為即將進入這個專業就讀的學生提一些比較實用的問題,進入這個學校以後大學四年如何學才能為日後的工作打下非常堅實的基礎。怎麼學習?重點放在哪?或者比如説還有一些態度上的問題。
胡建民:我覺得在地質專業讀大學剛進來的時候大家會覺得有點失落,這個是非常要注意的,在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埋頭把自己基礎先打好。因為我們進入大學以後從事什麼專業還沒有定數,有可能在第三年或第四年發生,也可能你對地質學的專業畢業以後讀碩士或讀博士才知道地質專業的興趣。我們在大一大二一定要注意學好數學、化學、物理還有英語基礎課程一定學好。地質也有很多地質基礎課也要學好。在這過程中你可能對地質專業並不是太了解,你只要把專業學好就行。
主持人:學業上學習基礎學科,心態上要耐得住寂寞。
胡建民:應該是這樣,還要抗干擾,也許很多人告訴你這個專業的看法,其實他告訴你的時候並不是對地質學有很好的了解。
主持人:劉先生有什麼很好的建議。
劉曉春:本科是個打基礎的階段,學專業課也不是學得特別專,主要重點放在普通原理的方面,然後就是在學習過程中要掌握好一個基礎兩個技能,一個基礎就是數理化基礎,地質學是綜合學科,也是交叉學科,數理化基礎非常重要。和物理結合叫地球物理學,跟化學結合叫做地球化學,跟數學結合叫做數學地質。兩個技能一個是外語,地質是研究地球的科學,不是説只在國內研究,國際交流是避免不了的。再一個技能是計算機,計算機是現在非常普遍的應用工具,數據處理、圖像處理都離不開計算機。
主持人:高度的提煉和概括,一個基礎兩個技能是一定要學好的。今天非常感謝兩位科學家光臨我們的演播室,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關於資源勘察工程方面的信息,不知道這兩塊石頭能不能留下一塊。
胡建民:這是要回交。
主持人:沒有,跟你們兩位開玩笑。謝謝兩位。
責編:曹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