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兒童用品不合格非得“六一”前才説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5月30日 10:1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北京市工商局對市場上文具、童車、童鞋、兒童玩具、兒童服裝和兒童眼鏡六大類商品進行抽檢,結果發現109種兒童商品質量不合格,涉及歐尚、沃爾瑪、新世界商場等知名超市或商場。(《法制晚報》5月25日)

  此次抽檢涉及到的品種、品牌之多,幾乎覆蓋了大部分兒童用品。那麼,這些質量不合格的兒童商品,是“六一”前夕匆匆上市的嗎?肯定不是。其中,有的品牌已經“著名”一、二十年了。一夜之間,上百種兒童商品經抽檢被認定存在質量問題,幹嗎早不抽檢晚不抽檢,非得捱到離兒童節只有五六天了,這才來了個專項治理?

  現在,一些地方的工商也好,質檢也罷,仿佛都患了同一種病:節日執法症。每逢某個節日或紀念日來臨,他們便會興師動眾,展開所謂執法行動。比如,三八婦女節前夕,一如既往地説衛生巾、化粧品合格率如何低下;“3?15”在即,則宣稱某些商品投訴怎樣劇增,等等。因此,最近幾天對兒童商品質量進行抽檢,並通過媒體大肆宣揚其“執法成果”,不過是相關部門的一種習慣性動作而已。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節日執法”中發現的問題,恰好暴露了相關部門工作上存在的漏洞:如果對市場秩序堅持常態監管,發現問題商品及時責令商家撤櫃、廠家整改,並毫不手軟地依法予以處置,怎麼可能會有百餘種兒童用品質量不合格呢?

  雖説“節日執法症”是一種頑疾,但我想,其病根不外有三:一是政府相關部門公共服務意識淡薄,至今仍然熱衷於搞形式主義;二是“懶政”使然,指望借助“節日行動”遮掩平時的行政不作為;三是由於信息發佈機制的不健全,公共知情成了任人拿捏的麵糰。

  商品質量合不合格,理當在第一時間公之於眾,這既是政府部門責無旁貸的職責,也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起碼尊重。更重要的是,這些是兒童商品,假冒偽劣會嚴重影響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説,直到“六一”前夕才説百餘兒童用品不合格,不能視作工商部門的政績,反倒是應該問責的理由。 (徐林林)

責編:福偉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