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冬至後的第108天,仲春與暮春相交之時。它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是唯一一個與節氣重合的節日。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被叫做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
在古代,七夕節最早叫作“乞巧節”或“女兒節”,婦女們在這一天相約,穿針乞巧,投針驗巧,祈求得到智慧,變得心靈手巧。後來因為牛郎織女一年一度鵲橋相會的傳説,七夕被注入了愛情的元素。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或團圓節,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以月亮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也是尊老敬老的節日。重陽時節,不管是祭祀祖先祈神降福,還是為老人送去溫情的陪伴,都是孝愛文化的一種傳承,是對幾千年孝道的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