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西藏頻道 > 焦點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南迦巴瓦峰下 背夫希繞與雅魯藏布大峽谷

 

CCTV.com  2009年10月30日 14: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西藏日報  

探險途中的背夫們

希繞和兒子桑結尼瑪在Google Earth上標出大峽谷內的宿營點

  米林縣派鎮位於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入口段,似乎已無法理清派鎮是何時開始出現背夫這一行業的,事實上背夫並不是一份專職工作,因為派鎮的特殊地理位置,在扎墨公路(波密——墨脫)通車以前,派鎮作為最重要的墨脫物資轉運站,大批物資需要人工背運進墨脫,派鎮的勞動力為增加家庭收入,於是承擔起物資轉運的活計。

  而近年來,隨著雅魯藏布大峽谷旅遊和科考、探險等行業越來越火熱,熟悉路況的本地人擁有了更多的被雇傭為背夫和嚮導的機會,他們多次進出墨脫和大峽谷,逐漸成為外來者探險本地時不可缺少的幫手。

  桌上是希繞曾經的客戶寄給他的照片,數量壯觀得很。

  希繞現在的身份是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內南迦巴瓦觀景臺的守護員,他每天例行的工作除了開門關門,在觀景臺的木制墻壁上挂上工布民俗服裝和一兩把粗獷豪邁的工布刀供遊客觀賞,餘下的時間裏,他總是坐在觀景臺底樓欄杆旁,背對著南迦巴瓦轉動那只碩大沉重的轉經筒,任身後風起雲涌,雅魯藏布江裏的水汽層層上卷,一直漫到南迦巴瓦的尖頂上去,他也不為所動,不肯側頭看一眼,也許對他來説,這一切跟真正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內的變幻無常比起來,已顯得過於平常。

  今年46歲的希繞的神奇之處在於他不僅曾以背夫和嚮導身份進過24次大峽谷(一般把從加拉村走到排龍稱作一次完整的大峽谷穿越),而且還遠赴阿裏轉過崗仁波齊和瑪旁雍錯,轉過雲南的梅裏雪山,轉過納木錯、羊卓雍錯,至於相對來説近在咫尺的苯日、加拉白壘和南迦巴瓦等聖山,更是不用贅述。相較于其它夢想朝聖而因經濟條件和精力掣肘不能成行的藏族同胞來説,無疑他是幸運的,當然他的幸運與他多年當背夫的經歷有莫大關聯:體力好,野外生存能力極強,能吃苦,彈盡糧絕時還可以在轉山轉湖途中順便當背夫掙點路費。比如轉南迦巴瓦時,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一群僧人的嚮導。

  希繞帶過的隊伍匯集了五湖四海種種膚色的各樣人等,有美國人、西班牙人、日本人、新加坡人等,但最多的還是台灣、香港和內地的探險愛好者,以及各種名目的科考隊。他的第一批客人是4個去大峽谷找瀑布的美國人,那是1992年,相對來説那無疑是一次曆險,因為當時的隊伍裏沒有一個人完整地走過大峽谷,唯一的經驗和資訊來自加拉村一位叫民久的老人,民久啦1979年前就很多次進過大峽谷,希繞向他諮詢了很多,但實際走下來時還是發覺經驗不夠用,首先糧食就帶少了,他們只帶了5天的口糧,當時大峽谷還不是禁獵區,後來用套繩套了一頭大野牛、三頭小野牛,總算解決了口糧問題。

  希繞對這一次的印象非常深刻:預備投宿的村莊遲遲不見,體力透支又找不到吃的,走到半路時背夫們都哭起來了,希繞説他自己也哭過。其實相較于現在,2003年大峽谷內的巴玉等村落整體搬遷出後,大自然正以驚人的力量和速度回收那些已基本無人涉足的畸嶇山路,1992年的大峽谷之旅應該輕鬆很多才對:路還有跡可循,途中可以找到村落提供補給,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在路上遇到熟識路況的獵人。而現在,這些統統沒有了,但是希繞顯然已經熟悉大峽谷了,他一口氣在Google Earth上指出20個徒步宿營點,對那些山脈和河道、瀑布,哪怕是細小的支流和跌水處也一清二楚,甚至他疑慮地問我們:有人説大峽谷段有9個瀑布,但他只看到過7個,至於另兩個,他很負責任地去找過了,沒找到,彩虹瀑布他就沒找到過。

  科學家們真的在公佈的資料上説找到了9個瀑布嗎?

  我們無法答覆,只得説也許是季節的原因,也許是地質結構在變化,也許是大家對瀑布的定義不同。

  希繞似乎比較滿意這樣的解釋,因為季節對大峽谷的影響不可估量,派鎮不少人雖然曾不止一次以背夫身份進過大峽谷,但他們仍然不具備做嚮導的資質:隨著季節和地質的變化,植被和水流也隨之變化,即使這次去時可認路,明年再去,或僅僅是換了季節再去,背夫可能就認不出路了。曾經不止一次發生過進去的隊伍找不到路,只好派人原路返回求援,讓希繞進去帶路的事件。

  派鎮現在可做嚮導的只有10來個人,其中包括希繞25歲的兒子桑結尼瑪。桑結尼瑪16歲時第一次進大峽谷,至今已經去過10多次,除了漢語不太好,基本已經具備當嚮導的資質,現在帶團的事都由他負責。但希繞強調説,他現在還不放心讓兒子單獨帶隊,所以每次都是一起去。

  每次進大峽谷的背夫隊伍基本固定,多為江東的尼定村,直白村和多雄村的人,因為希繞進大峽谷的次數較多,聲名在外,派鎮的背夫也以他為中心,由他組織。他常常去找的有10來個人,其實他對背夫的挑選沒有什麼特殊要求,只要背得動,吃得了苦,品行好不小偷小摸。希繞很樂於給年輕人一些機會,畢竟一年走兩趟下來,相當於家裏全年的收入。而且隨著雅魯藏布大峽谷越來越被外界熟知,來探險旅遊的顧客只會越來越多,長此下去,也算是給派鎮的年輕人一個職業選擇的機會——在機會面前,有經驗的人是獲有優先權的。

  背夫由一份僅在農閒時為家庭創收的非職業工作轉換成職業工作並規範管理,這個程序將由經營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的西藏旅遊股份公司來完成,桑結尼瑪現在已被這家公司聘用為正式員工,職位是特種旅遊線路的嚮導,與他同時享受這種待遇的還有另外3個年輕人。我問桑結尼瑪是更願意跟隨公司還是更願意做一個相對自由的“野導”,他説畢竟背夫算是一個高危工種,跟著公司有保障一些,心裏也踏實,出了事還可以依靠“組織”。

  希繞接過“出事”這個話題,2006年他帶一位內地遊客走白馬狗熊,兩人從加拉村出發,第8天那位遊客不幸摔斷了腿,希繞只好背著他往回走,走一段路放下傷員又回去揹行李,後來沒法,他一個人花了兩天走完去時8天的路程,回來求援,這事後來還動用了邊防警察。最後把人弄出來時,前後共計64天,回來後希繞大病一場,醫藥費就花了4000多。

  希繞感嘆説,以前沒有投保意識,以後再進大峽谷,一定要先買份保險。他的保險意識的加強,也與2008年3月份的一起事故有關,在他現在工作的地方、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南迦巴瓦觀景臺墻上,還貼有一張面目清秀的年輕男孩的照片,這個男孩一個人走到加拉村——現在是大峽谷最後的村落了,然後不聽勸告,一個人進了大峽谷,後來再沒有人見過他。希繞進大峽谷找過3次,都沒有找到,男孩的父親也來過,也只能傷心而返。

  我問希繞既然現在已有了穩定的工作,如果有機會,還願意當背夫進大峽谷嗎?他想也沒想,笑瞇瞇地接過話頭答覆説:“當然去!”語氣很堅定。

  他説他現在最大的夢想是去尼泊爾,因為聽説那裏登山和徒步都“很高級”!他很想去觀摩學習。

 

責編:張曦健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