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央視網 > 西藏頻道 > 圖説西藏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聞背景:布達拉宮

 

CCTV.com  2009年08月25日 14:5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參加維修工程的工人往布達拉宮背運維修材料(2004年7月攝)。新華社記者 索朗羅布 攝

  新華網消息 布達拉宮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上,是中國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布達拉,或譯普陀,梵語意為“佛教聖地”,拉薩布達拉宮俗稱觀世音菩薩的第二普陀山。

  布達拉宮為土、木、石結構,始建於唐代,現在的規模為17世紀陸續擴建完成,集宮殿、城堡、寺院藏漢建築風格于一體,是西藏地區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宮堡式建築群,也是西藏聞名於世的標誌性建築群、藝術精品和珍貴文物的寶庫。

  布達拉宮是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原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從五世達賴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這裡舉行。布達拉宮佔地總面積36萬餘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東西長360余米。宮體依山坡而上,直至山頂。宮內有宮殿、佛堂、習經室、寢宮、靈塔殿、庭院等,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體現了藏式建築的鮮明特色和漢藏文化融合的一些風格。布達拉宮分白宮、紅宮及山腳下的附屬建築(包括山上的朗傑扎倉、僧官學校、僧舍和山下的宮前雪老城內的印經院以及監獄、馬廄和布達拉宮後園龍王潭等)。

  布達拉宮興建於公元7世紀40年代,是吐蕃讚普松讚幹布與唐聯姻,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當時修建的宮殿有999間,連同山頂上的一間號稱千間,後因雷擊和戰亂毀壞。

  至17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喇嘛當政時期,為鞏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頗章地方政權,經過3年時間,重建布達拉“白宮”及宮墻、城門、角樓等,並把政權機構由哲蚌寺遷來。

  公元1690年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後,由其攝政第巴桑結嘉措主持,在原來白宮的西側又增建了存放歷代達賴喇嘛靈塔的“紅宮”。以後,歷代達賴喇嘛均予維修和少量增建。至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時,又掀起了一次擴建高潮。1936年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殿格來頓覺殿建成後,始具今日規模。1961年布達拉宮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到1994年之間,國家先後撥出5500多萬元以及大量黃金、白銀等貴重物資,並組織了一支以藏族工匠和管理人員為主、內地專業技術人員指導的工程技術隊伍,對布達拉宮進行了首次重點維修,這在中國文物保護史上是空前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布達拉宮維修的設計和施工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是“古建築保護史上的奇跡”,“對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保護做出了巨大貢獻”。布達拉宮在1994年12月被世界遺産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責編:李戎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