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由安徽省阜陽市和亳州市組成的第三批援藏隊一行4人來到祖國邊陲錯那縣,開始了為期3年的援藏工作。
兩年多來,以錯那縣委書記李曉清為代表的安徽援藏幹部肩負重托、牢記職責,不辱使命、樂於吃苦,勇於奉獻、實幹創業,援藏工作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績,為錯那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學制定援藏工作規劃
剛到錯那縣時,安徽省第三批援藏幹部都出現了胸悶頭痛、血壓升高、呼吸困難、睡眠不好等高原反應,但他們堅持以錯那為家,努力克服高原反應、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同、工作不熟悉等困難,積極適應新環境,堅持一邊工作一邊調整,以最好的精神、最務實的作風,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去。
為切實做好援藏工作,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援藏幹部深入到全縣40多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駐地部隊和10個鄉鎮25個行政村進行調研,在此基礎上制定了第三批援藏工作規劃和近期發展思路,即:以改善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為突破口,以增加農牧民收入為重點,以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經濟為方向,以思路、制度、科技創新為動力,以項目建設為依託,以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為目標,着力加強“一城三鄉”的建設(即:加強縣城市政功能的建設,全面推進覺拉、卡達和曲卓木3鄉的新農村建設)。同時,要在黨的建設、發展特色經濟、維護邊境穩定、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力爭到2010年,民生問題得到明顯改善,經濟社會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邊境局勢更加穩定。
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兩年多來,安徽省第三批援藏幹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咬定發展不放鬆,多措並舉抓發展,使錯那縣經濟社會繼續保持了又好又快發展。
以農牧業為基礎,大力發展三大産業。在保持傳統農牧業生産平穩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以藏香豬、藏雞等特色養殖業為主的特色農牧業生産。緊緊圍繞“二産抓重點”,大力開發特色資源和優勢資源,目前已有7家探礦企業在錯那縣從事礦産資源開發。緊緊圍繞“三産大發展”的要求,着力開發旅游業。進一步完善了全縣的旅游規劃,重點在勒布投資8萬元發展農家樂旅游項目,為有效宣傳和展示特有的門巴民族風情打造了平臺。進一步加大對卡達藏刀、勒布木碗、竹編等重點旅游産品的開發,為旅游業增添了豐富的內涵。
與農牧民群眾建立深厚感情
到達錯那縣後,安徽省第三批援藏幹部積極響應縣裏的幫扶號召,多次到各自的貧困聯絡戶家中了解情況,不僅為他們送去生活必需品,還結合製定的扶貧計劃,積極幫助他們脫貧致富。目前,錯那縣的貧困戶不僅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而且還找到了多種增收致富渠道。
在幫助各自貧困聯絡戶的同時,他們還積極幫助其他困難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錯那縣曲卓木鄉有一位名叫珠扎的老人,過去是一名國家幹部,在70年代身患麻風病,現在生活十分困難。當援藏幹部得知這一情況後,當場決定從2007年11月份開始,在援藏期間每人每月向他捐助100元作為生活費,並組織召開了聯席會議,專題研究解決辦法,為老人解決了後顧之憂。
在平時的工作中,每當下鄉時,援藏幹部都會到農牧民群眾家中坐一坐,與他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了解他們的生産生活情況。雖然援藏幹部在錯那工作的時間不長,卻與錯那人民建立起了父母兄弟姐妹般的深厚感情。
樹援藏幹部良好形象
為全面完成援藏工作任務,安徽援藏幹部始終堅持“援藏光榮、援藏無悔”的信念,提出了樹立“吃苦意識、奉獻意識、主人翁意識”,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降標準,做合格的學生,做樸實的兒女,做稱職的幹部,做摸得着、看得見的實事,在全縣幹部群眾中樹立了援藏幹部的良好形象。
2007年9月的一天,錯那縣委書記李曉清因血壓突然升高病倒了,他沒有向山南地委和安徽省援藏幹部領隊報告此事,也沒有請假,只在地區人民醫院住了3天院,當病情稍有好轉又立即回到工作崗位。援藏幹部馬西榮在進藏前腳骨骨折了,進藏時還纏着繃帶,行動十分不便,但他還是強忍病痛堅持工作。特別是在拉薩“3 14”事件、錯那“10 26”雪災期間,援藏幹部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堅守崗位,認真履職,為維護邊境社會穩定和奪取抗雪救災的階段性勝利做出了積極貢獻,贏得了全縣人民的廣泛讚譽。
責編:張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