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主改革前,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克松村是西藏大農奴主索康 旺清格勒的莊園。1959年西藏實行民主改革,克松村是第一個進行民主改革的村子。現在的克松村有210戶、830名村民,多數人都住上了二層小樓。
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藏南乃東縣昌珠鎮凱松居委會,曾是農奴的拉珠(右)老兩口如今住上了兩層的小樓(2001年攝)。
3月24日,記者走進了克松村。
達瓦次仁剛搬進新家
“屋子大得都能跳舞”
走進村民達瓦次仁的家,他和妻子正在上網,看到我們進來,好客的達瓦次仁趕緊倒上酥油茶,他的妻子則拿出盛滿糌粑、奶渣、水果糖的大盒子。透過乾淨的玻璃窗,只見整潔的小院裏擺著一盆盆菊花,家門口挂著“青年致富能手”的牌子。小院外,是他的粉條加工廠。
達瓦次仁的二層小樓看上去很新,墻壁上充滿藏族特色的紋飾如同新畫的一樣。“我們藏曆新年前剛搬進來。”他笑著説,“我邀請了很多親戚朋友來,屋子大得都能跳舞了,十分開心!”
達瓦次仁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個小樓佔地210平方米,有9間房,總共花了10萬元。其中政府給了1萬元補助,銀行提供了3萬元的無息貸款,自家出了6萬元。“如果沒有補助和修房貸款,要想在新房子裏過新年可能還要等幾年。”他説。
達瓦次仁坐在電腦前笑著告訴記者,他現在開始學上網,想“掌握更多的技術,讓致富的路越走越寬”。
拉珠成了運輸大戶
“現在就想多活幾年”
68歲的拉珠精神矍鑠,有5兒3女12個孫輩外孫輩,可謂子孫滿堂。50年前,18歲的他是莊園裏的農奴。他回憶,那時起早貪黑,地裏總有幹不完的活,吃不飽穿不暖,睡在牲畜棚裏,過著牛馬一樣的生活。
資料圖片: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的一名農民開著農用拖拉機從克松村口經過(3月23日攝)。
民主改革讓拉珠獲得自由,而改革開放更讓他過上了好日子。1984年,利用無息貸款,拉珠購買了拖拉機,變牦牛耕地為“鐵牛”耕地。兩年後,他家又利用無息貸款買了輛東風牌大卡車跑運輸,幾年下來就把貸款還清了。此後20多年,拉珠家和汽車結下了不解之緣,前前後後擁有過7輛車,成了遠近聞名的運輸大戶。現在手頭上就有1輛油罐車、1輛東風卡車、3輛出租車,更不用提年輕的孫子換了數次的摩托車了。
通過實施農牧民安全飲水工程,政府把自來水水泵安裝到了拉珠家院子裏。政府還出資為他家修建了沼氣池,家裏用上了清潔能源,結束了燒柴煙熏火燎的歷史。
“以前的衣服都是補了又補,一年才能換一套,吃的東西跟豬狗食一樣。現在衣服多得穿不過來,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拉珠説:“從舊社會到新社會,我覺得從地獄活到了天堂上。我經常教育我的子女,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現在就想多活幾年!”
責編: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