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不到六十歲的老女排隊員陳招娣因病離世,送別的這一天,八寶山匯集了非親朋好友的普通百姓近千人來為她送行。人群中,大多是四十歲以上的人們,這是一群和老女排最有感情的球迷,這感情來自清晰的記憶。我也是這人群中的一員,雖然我沒到現場,但文字中,心中,一直在為陳招娣送行,送行的方式是心中深深的感激。
這感激不會僅僅是我個人的感受。在新中國,至今已有七任總理,但一提起“總理”二字,相當多的中國人還是會首先想到周恩來。同理,中國女排一代又一代,我已算不清如今到了第幾代,但一提起女排,下意識先想起的還是郎平、陳招娣那一代女排。很固執很難改變。原因是什麼?是成績好嗎?我想,有這個原因,畢竟五連冠,輝煌很難複製。即使之後的陳忠和時代也塑造了一個不短的王朝,同五連冠比起來,還是會有些差距。不過我想,成績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理由。也許人們會説,是一種與拼搏有關的精神,讓老女排與中國人心心相印。這也是理由之一,但依然不完整。我心中堅定地認為,必須加上一條更重要的理由,那就是:在中國最需要自信的時候,中國女排的成功給了我們一種精神的力量,讓我們有了多一些的自信。相當於在我們最饑餓的時候,讓我們連續吃了幾頓飽飯。想想看,這該是怎樣的一種支持?反過來,我們與老女排,又該是怎樣的一種情感?
今天的中國,經濟總量已經世界第二,全世界到處都是made in China 的産品,體育世界冠軍也一年拿到手軟,北京奧運會上金牌總數還拿過世界第一。所以,今天的人們不缺乏做為中國人的自信,甚至自信到常常自嘲自責和對很多事情都不以為然的地步。但是三十多年前呢?
改革開放剛開始,國門剛打開,一直認為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人需要我們去解放,可現實卻是:從某種角度看,我們才該被解放。虛幻的自信坍塌了,面對世界,手足無措茫然四顧,甚至相當自卑成為我們躲不過去的宿命。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體育奇妙地扮演了民族興奮劑與自信添加劑的角色,讓中國人開始相信:我們也可以,我們也行。從鄒振先打破亞洲記錄到衝擊三級跳世界冠軍,再到中國男排逆轉韓國,讓北京大學生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這其中,中國女排的衝擊世界冠軍成功最具標桿意義。當時的人們,説的最多的是賀龍元帥的“三大球不奪冠,我死不瞑目”的名言,背後,其實是中國人想要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央的焦慮與期盼。而中國女排的五連冠,先在體育上和精神上,滿足了中國人的這種夢想,於是,這批女排隊員想讓我們不尊敬她們不神話她們以至於不感激她們是很難的。
但是一切都會過去,三十年後的四月一日 ,年輕一代都在隆重地紀念去世十年的張國榮,也正是在這一天,陳招娣走了。張國榮的歌聲依舊,可陳招娣們奪冠的畫面已很難再讓今天的中國年輕人激動。他們有新的夢想與挑戰,也有新的掙扎與幸福。遺忘,是正常的事情。然而,對於一個民族,卻不該少了感恩之心,沒有那個時代女排的成功為中國人的前行喊加油,不會有今天年輕人新的夢想的出發。所以,對於陳招娣們的貢獻,不該忘了説聲“謝謝”。老女排可以離去,卻不可忘記。